為了不僅在車速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在制動操作中制動操作量發生了變化的情況下也進行良好的增長控制,使用基于駕駛員的制動操作初期的車速而設定的第一系數和根據制動中的制動操作量及車速的變化而設定的第二系數,來設定根據制動操作量而產生的制動液壓的目標控制值,從而能夠在制動操作初期減少用于增長的增加量,由此能夠與車速對應且使制動操作量引起的制動初期的減速度的產生緩和,在制動中伴隨車速的降低而增大減速度,由此能夠得到良好的增長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車輛用制動裝置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車輛用制動裝置,尤其涉及一種通過電動致動器產生制動力的車輛用制動裝置。
技術介紹
以往,存在一種基于所謂的線控制動的車輛用制動裝置,其通過使用了以電動馬達為驅動源的電動致動器的液壓缸來產生制動壓。另一方面,在由于制動裝置的機械的原因而以恒定的踏入量進行制動的情況下,存在制動力在制動后半部分不足,無法按照駕駛員意圖的減速度進行減速這樣的現象。因此,存在駕駛員為了得到所希望的減速度而需要進行制動踏板的增加踏入的情況,在該情況下制動操作復雜化。在通過線控制動以產生與制動踏板的踏入量(制動操作量)對應的制動液壓的方式對電動致動器進行驅動的情況下,為了消除上述的現象,存在以車速越低越增大制動力或減速度的方式對電動致動器進行驅動控制,來防止摩擦系數的降低引起的制動力或減速度的降低(使所謂的增長效果變好)的情況(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在上述專利文獻1中,使目標制動力(制動液壓)或目標減速度相對于制動踏板的操作量(制動操作量)的比率根據車速而變化。由此,車速越低越增加目標制動力(目標減速度)相對于制動踏板的操作量的比率,即便使制動踏板的操作量成為恒定的狀態,隨著車速的降低也使目標制動力(目標減速度)增加,因此能夠使制動后期的制動效力良好。在先技術文獻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1-189144號公報專利技術要解決的課題然而,作為制動控制的輸入因素,不僅有車速,還有駕駛員操作的制動操作量(制動踏板的行程量)的變化,從而存在如下問題:在制動操作中制動操作量發生了變化的情況下無法應對。
技術實現思路
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案為了解決這樣的課題,實現能夠抑制制動后期的制動力降低且同時反映駕駛員的制動操作的意圖的車輛用制動裝置,在本專利技術中,提供一種車輛用制動裝置,其具備:操作量檢測機構(124),其對駕駛員操作的制動操作構件(2)的制動操作量進行檢測;液壓產生機構(131),其根據所述制動操作量來驅動電動致動器(4),從而產生制動液壓;檢測車速的機構(126);以及增長控制機構(132·133),在根據所述制動操作量而通過所述液壓產生機構產生所述制動液壓的情況下,所述車速越降低,所述增長控制機構越使所述制動液壓增大,其中,所述增長控制機構基于所述駕駛員的制動操作開始時的所述制動操作量及所述車速,來對根據所述制動操作量而設定的目標控制值進行修正。由此,在制動操作初期,基于此時的車速對用于與此時的制動操作量對應的增長的目標控制值進行修正,因此能夠減少用于增長的增加量,由此,能夠與車速對應且使制動操作量引起的制動初期的減速度的產生緩和。而且,在制動中根據車速的變化及制動操作量的變化來進行修正,從而能夠伴隨車速的降低而增大減速度,由此能夠得到良好的增長效果,并且能夠抑制相對于制動操作量的變化的減速度的變化,減速度的變化變得平穩,且同時能夠實現相對于制動操作量的變化的良好的控制性。尤其優選的是,使用基于所述車速而設定的第一系數和根據制動中的所述制動操作量及所述車速而設定的第二系數,來對所述目標控制值進行修正。由此,能夠以根據車速來減少用于增長的增加量的方式設定第一系數,通過在制動中根據車速的變化及制動液壓的變化來設定第二系數,從而從制動初期到后述的增長控制為止,能夠通過使用了系數的簡單的運算處理進行控制。另外,優選的是,所述第一系數是所述車速越高而設定得越大且在制動中被保持的固定值。由此,在車速低的情況下用于增長的增加量小,在車速高的情況下用于增長的增加量大,因此相對于制動踏板的相同踏入量,在車速低的情況下能夠使制動力的產生緩和,在車速高的情況下能夠提前產生制動力。另外,由于制動操作中為固定值,因此不會帶來不適感。另外,優選的是,所述第二系數設定為,在所述車速比規定的基準車速高的情況下,相對于所述車速的變化量而變小,在所述車速比所述基準車速低的情況下,相對于所述車速的變化而變大。由此,相對于設定在中車速區域的基準車速,在車速高的情況下相對于車速的降低幅度能夠減小增長效果,由此能夠使車輛行為穩定化,并且在車速低的情況下相對于車速的降低幅度能夠增大增長效果,由此能夠得到適當的增長效果。另外,優選的是,所述第二系數設定為,所述制動操作量越增加越接近1。由此,在制動操作中進行增加制動操作量那樣的操作的情況下,能夠抑制根據該變化而較大地改變目標控制值的情況,從而能夠提高增大制動操作量的情況下的控制性。另外,優選的是,所述目標控制值是根據所述制動操作量而產生的制動液壓。由此,能夠直接對制動液壓的目標值和實測值進行比較,能夠進行響應性良好的控制。專利技術效果這樣,根據本專利技術,能夠進行發揮與制動時的車輛的狀態即車速和制動踏板的踏板行程量對應的最佳的增長效果的控制。附圖說明圖1是表示車輛用制動裝置1的液壓回路的圖。圖2是車輛用制動裝置的控制系統的結構圖。圖3是表示ESB_ECU的內部的與本專利技術對應的部分的主要部分框圖。圖4是表示與踏板行程量S對應的制動液壓P的產生狀態(目標液壓)的變化的映射。圖5是表示系數a及系數c的映射。圖6是表示系數b的映射。圖7是表示目標增益K1的映射。圖8是表示目標增益K2的映射。圖9是表示目標增益K3的映射。圖10中,(a)是表示減速度的時間變化的圖,(b)是表示與車速的降低相伴的減速度的變化的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參照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1是表示車輛用制動裝置1的液壓回路的圖,圖2是車輛用制動裝置的控制系統的結構圖。如圖1及圖2所示,實施方式的車輛用制動裝置1具有:作為制動操作構件的制動踏板2,其能夠轉動地支承于車身;主液壓缸3及從動液壓缸4,它們根據制動踏板2的操作而產生液壓;以及盤式制動器5、6、7、8,它們受到主液壓缸3或從動液壓缸4的液壓而被驅動。主液壓缸3是串列式的液壓缸,具有圓筒狀的主側殼體11和在主側殼體11的內部被收容成能夠位移的主側第一活塞12及主側第二活塞13。主側第一活塞12配置在主側殼體11內的沿著軸線方向的后側,主側第二活塞13配置在主側殼體11內的沿著軸線方向的前側。在主側第一活塞12與主側第二活塞13之間劃分出主側第一液壓室15,在主側第二活塞13與主側殼體11的前端部之間劃分出主側第二液壓室16。在主側第一活塞12與主側第二活塞13之間、及主側第二活塞13與主側殼體11的端部之間分別夾設有作為壓縮螺旋彈簧的復位彈簧17。通過復位彈簧17對主側第一活塞12及主側第二活塞13向主側殼體11的后方施力。將該狀態下的主側第一活塞12及主側第二活塞13的位置作為初始位置。在主側第一活塞12上結合有桿19的一端,該桿19沿著軸線方向延伸且從主側殼體11向后方突出。桿19的突出端能夠轉動地與制動踏板2結合。由此,當踏入制動踏板2時,主側第一活塞12及主側第二活塞13克服復位彈簧17而向主側殼體11的前側移動。在主側殼體11上形成有與主側第一液壓室15連通的主側第一輸出端口21和與主側第二液壓室16連通的第二輸出端口22。另外,在主側殼體11上設有主側貯存箱23。主側貯存箱23經由在主側殼體11上形成的液路(省略符號)而向主側第一液壓室15及主側第二液壓室16供給制動油。需要說明的是,在主側第一液壓室15及主側第二液壓室16與主側貯存箱23之間設有公知的密封構件(省略符號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車輛用制動裝置,其具備:操作量檢測機構,其對駕駛員操作的制動操作構件的制動操作量進行檢測;液壓產生機構,其根據所述制動操作量來驅動電動致動器,從而產生制動液壓;檢測車速的機構;以及增長控制機構,在根據所述制動操作量而通過所述液壓產生機構產生所述制動液壓的情況下,所述車速越降低,所述增長控制機構越使所述制動液壓增大,所述車輛用制動裝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增長控制機構基于所述駕駛員的制動操作開始時的所述制動操作量及所述車速,來對根據所述制動操作量而設定的目標控制值進行修正。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1.一種車輛用制動裝置,其具備:操作量檢測機構,其對駕駛員操作的制動操作構件的制動操作量進行檢測;液壓產生機構,其根據所述制動操作量來驅動電動致動器,從而產生制動液壓;檢測車速的機構;以及增長控制機構,在根據所述制動操作量而通過所述液壓產生機構產生所述制動液壓的情況下,所述車速越降低,所述增長控制機構越使所述制動液壓增大,所述車輛用制動裝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增長控制機構基于所述駕駛員的制動操作中的所述車速及所述制動操作量和制動操作開始時的所述車速,來對根據所述制動操作量而設定的目標控制值進行修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用制動裝置,其特征在于,使用基于所述制動操作開始時的所述車速而設定的第一系數和根據所述制...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石野圭亮,岡田周一,赤峰宏平,波多野邦道,
申請(專利權)人: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日本;JP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