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一種治療椎間盤突出的中藥組合物,涉及中藥制劑技術領域。按精密的配方,純中藥進行加工熬制。按重量比例的配方組成由:藁本30g-50g,川芎30g-50g,續斷30g-50g,制三棱40g-60g,紅花20g-40g,麻黃20g-40g,洋金花15g-30g,全蟲30g-60g,蜈蚣10-20條,杜仲30g-40g,獨活30g-40g,防風20g-40g,巴戟天20g-40g,干姜30g-60g,川牛膝20g-30g,五加皮30g-40g,穿山甲40g-70g,血竭花60g-90g,急性子50g-80g,淫羊藿20g-40g,白僵蠶30g-40g,加料點膏,黃丹720g,選純芝麻油(大槽香油)1500ml,加工制成黑膏藥。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一種治療椎間盤突出的中藥組合物屬于醫藥
,涉及中藥制劑
,尤其是涉及治療頸椎、胸椎、膝關節增生、腰椎增生、椎間盤突出的純中藥制藥
技術介紹
:頸、胸、腰、膝增生,椎間盤突出是中西醫臨床工作中的疼痛疾病,是目前臨床上普遍性多見的疑難病癥。此類疾病給患者帶來很多痛苦,影響患者的工作和學習。在治療方面卻不盡人意,中醫認為此類疾病屬于“骨痹”范疇,其病在腎,腎氣不足,可因跌倒損傷,勞累過度及風寒濕邪侵入經脈而導致。證明了中醫“腎主骨”理論的科學性,在治療上明確理論依據。在現代科學的推動下,中醫治療取得了新的進展,如“小針刀療法”,硬膜外腔中藥治療,中藥離子導入這新的療法取得了可喜成績,但是不能從根本徹底解決。
技術實現思路
:中醫認為頸椎、胸椎、膝關節增生、腰椎增生、椎間盤突出屬于“骨痹”的范疇,其病在于腎虧、氣虛、血瘀、外傷、勞損及經絡空虛,風寒濕邪乘虛侵入經脈而導致。“腎主骨”是科學理論依據。病因是外傷勞損,風寒濕邪侵入而導致,標本明確,按照急則治標,緩則治其本的治療原則,出風先活血,血活風自滅的治法,以扶正祛邪為施治,執行中醫的特色外治,間接不如直接,久病短治為大法。根據三十多年的臨床經驗,不斷總結改進,研制出中藥制劑外用膏藥貼。具體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治療椎間盤突出的中藥組合物,是由下列中草藥按重量配比的:藁本30g——50g,川芎30g——50g,續斷30g——50g,制三棱40g——60g,紅花20g——40g,麻黃20g——40g,洋金花15g——30g,全蟲30g——60g,蜈蚣10——20條,杜仲30g——40g,獨活30g——40g,防風20g——40g,巴戟天20g——40g,干姜30g——60g,川牛膝20g——30g,五加皮30g——40g,穿山甲40g——70g,血竭花60g——90g,急性子50g——80g,淫羊藿20g——40g,白僵蠶30g——40g,加料點膏,黃丹720g,選純芝麻油(大槽香油)1500ml。為了能夠更好的提高藥效,其中草藥重量配比可以進一步的細化為:進一步將中草藥按重量配比為:藁本35g,川芎35g,續斷35g,制三棱45g,紅花25g,麻黃35g,洋金花20g,全蟲50g,蜈蚣15?g,杜仲35g,獨活35g,防風25g,巴戟天25g,干姜35g,川牛膝25g,五加皮30g,穿山甲45g,血竭花70g,急性子60g,淫羊藿35g,白僵蠶35g,黃丹720g。進一步將中草藥按重量配比為:藁本40g,川芎40g,續斷40g,制三棱50g,紅花35g,麻黃30g,洋金花20g,全蟲40g,蜈蚣15?g,杜仲40g,獨活35g,防風30g,巴戟天30g,干姜40g,川牛膝25g,五加皮35g,穿山甲50g,血竭花80g,急性子60g,淫羊藿30g,白僵蠶40g,黃丹720g。本專利技術的一種治療椎間盤突出的中藥組合物,可以按照中藥的傳統工藝制成膏藥。本專利技術所施用的中藥,其中:藁本,散風寒濕邪,療頭疼;川芎,行氣開郁,祛風治痛;續斷,續筋骨,調血脈,療腰背酸痛無力;紅花,活血,祛瘀止痛;麻黃,祛癢,療關節疼痛;三棱,行氣血止痛,解堅硬,止凝滯;洋金花,祛風濕,止酸麻,解疼痛;全蟲,祛風濕,通絡止痛;蜈蚣,祛風止疼,解經通絡;杜仲,補腎強筋骨,治腰疾酸痛;獨活,治風寒濕痹,腰膝酸疼;防風,祛風濕,療骨節疼痛;巴戟天,補腎陽,壯筋骨;干姜,濕中遂寒,回陽通脈,療風寒濕痹;川牛膝,療風濕膝疼;五加皮,活血瘀,修勞傷;穿山甲,搜風活絡,療風寒濕痹,祛瘀散結,行氣血,療關節腫痛;血竭花,散瘀定痛,療內傷,活血養血;急性子,清積瘀,軟堅硬,解瘀化滯;淫羊藿,補腎壯陽,祛風除溫;白僵蠶,祛風解瘀,抗過敏。配制方法:按組方中所需量的中藥,分為四組,第一組為硬質中藥:藁本、川芎、三棱、續斷、干姜、川牛膝、杜仲、獨活、五加皮;第二組為貴重中藥:山甲、全蟲、蜈蚣、巴戟天、白僵蠶;第三組為輕質中藥:紅花、麻黃、洋金花、防風、急性子、淫羊藿;第四組為血竭花;以上四組進行加工炮制。1500ml純芝麻油(大槽香油)加熱100度時下第一組,藥炸制黑時撈出,下第二組,按先后,藥炸制黑時再下第三組,藥炸制黑后一并撈出,小火下第四組,血竭花,待血竭花溶化后,降低鍋中油溫,加黃丹,溶化后用武火熬制黑色,滴水成珠。用涼水冷卻24小時,去火毒,放入容器內備用。使用時按不同的規格,重量,攤到不同的貼布上,按照病疾選擇膏藥的規格,敷到患者的病位上。常用規格有:40g,80g,90g。10天為一個療程,根據病情輕重,年齡大小,病情時間長短,按療程治療,一般病情,三個療程(即三貼)治愈,中老年組,病情嚴重者,加輔助中藥足浴,中成藥口服,不超過五個療程治愈。膏藥貼施治,按500例患有頸椎病的患者中,治愈486例,效果明顯10例,病情有效皮膚過敏者4例(只用一貼)。按500例胸椎增生病例,治愈485例,效果明顯10例,病情有效皮膚過敏者5例。按300例膝關節增生病例,治愈270例,效果明顯25例,病情有效皮膚過敏者5例。按500例腰椎間盤突出病例,治愈488例,效果明顯7例,病情有效皮膚過敏者5例。按以上四種分類總結,治愈率88%,有效率達96%。按照上述方案實施治療,筆者在幾十年中為很多患者解除了痛苦,恢復了健康,減輕了工作上的壓力及勞動上帶來的不利。典型案例1:張XX,女,42歲,方城縣交通局職工,患腰腿痛、麻木3年,病情嚴重時在市人民醫院牽引,理療,輸液等治療,稍有效果,仍無法上班,行走困難,CT檢查諸椎關節增生,腰3、4、5椎間盤向后突出,壓迫硬膜囊,擠壓神經根。于2012年3月經人介紹來我所就診,第一個療程疼痛減輕,第二療程張XX騎電車復診,連續三貼治愈,隨訪未有復發。典型案例2:張XX,男,46歲,平頂山市魯山縣人,木匠,是案例1張XX娘家哥,頭痛眩暈,后背痛,腰部及右腿疼痛,多處求醫,療效甚微,不能直立,行走困難,遇冷加劇,十分痛苦。頸椎胸椎X光片顯示,頸2、3、4、5、6雞嘴樣增生,胸5、6、7、8、9關節骨刺形成,CT檢查,2、3、4、5椎間盤向后突出,經其妹介紹,2012年10月來我所就診,確診為頸椎增生、胸椎增生、腰椎間盤突出癥。用本專利技術膏藥貼,頸椎貼40g;胸椎貼80g;腰椎貼90g,休息治療,第八天癥狀減輕明顯,一個月后癥狀基本消失,四個療程痊愈,隨訪未有復發。典型案例3:鄭XX,女,43歲,方城縣農業銀行職工,2012年10月經人攙扶到我所就診,CT顯示,腰椎3、4、5椎鍵盤向后突出,壓迫硬膜囊,擠壓神經根,X光片顯示,右膝關節骨刺形成。坐立痛苦,靠止疼藥維持。用本專利技術膏藥貼,腰椎貼90g,胸椎貼80g敷于右膝關節,臥床休息治療,腰部三個療程,膝關節四個療程,痊愈,隨訪未有復發。典型案例4:鄭XX,男,50歲,方城縣拐河鎮人,其妹案例3鄭XX介紹,2013年3月來我所就診。X光片顯示頸3、4、5、6、7呈嘴唇樣骨質增生,胸5、6、7、8、9骨質增生,右膝關節骨刺形成;CT顯示腰椎3、4、5椎間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治療椎間盤突出的中藥組合物,按精密的配方,組成的純中藥進行加工熬制成膏,按重量比例的配方組成由:藁本30g——50g,川芎30g——50g,續斷30g——50g,制三棱40g——60g,紅花20g——40g,麻黃20g——40g,洋金花15g——30g,全蟲30g——60g,蜈蚣10?g——20?g,杜仲30g——40g,獨活30g——40g,防風20g——40g,巴戟天20g——40g,干姜30g——60g,川牛膝20g——30g,五加皮30g——40g,穿山甲40g——70g,血竭花60g——90g,急性子50g——80g,淫羊藿20g——40g,白僵蠶30g——40g,黃丹720g。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治療椎間盤突出的中藥組合物,按精密的配方,組成的純中藥進行加工熬制成膏,按重量比例的配方組成由:藁本30g——50g,川芎30g——50g,續斷30g——50g,制三棱40g——60g,紅花20g——40g,麻黃20g——40g,洋金花15g——30g,全蟲30g——60g,蜈蚣10?g——20?g,杜仲30g——40g,獨活30g——40g,防風20g——40g,巴戟天20g——40g,干姜30g——60g,川牛膝20g——30g,五加皮30g——40g,穿山甲40g——70g,血竭花60g——90g,急性子50g——80g,淫羊藿20g——40g,白僵蠶30g——40g,黃丹720g。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椎間盤突出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含有以下的重量成份中藥:藁本35g,川芎35g,續斷35g,制...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董長海,董義磊,
申請(專利權)人:董長海,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河南;4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