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輸送糧食的管式膠帶輸送機,屬于糧食機械技術領域。包括機架、進糧斗、行走機構、機架傾角調整機構、輸送帶傳導機構、動力機構、輸送帶、出糧口,進糧斗延設在機架的后部,且上部是敞口的,行走機構設在機架的底部,機架傾角調整機構安裝在機架底部近中間部位,輸送帶傳導機構樞置在機架上,動力機構設置在機架的偏后部下方,與輸送帶傳導機構連結,輸送帶設在輸送帶傳導機構上,出糧斗開設在機架的前端,特點是:機架的上部還設有一用于供輸送帶在自進糧斗處接應糧食后直至行移至出糧口之前處于封閉狀態下行進的送糧管。優點:糧食不會撒落,且不會產生揚塵;不受氣候所擾;能提高輸送能力,此外還可以使機架與地面的夾角相應增大。(*該技術在2015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管式膠帶輸送機,尤其是一種用于輸送糧食的管式膠帶輸送機,屬于糧食機械
技術介紹
在糧食收購單位如糧庫,糧食儲藏單位如國家糧食儲備庫,糧食中轉單位如糧食中轉站、碼頭等等都配備有糧食輸送機。現有的糧食輸送機如膠帶輸送機上的膠帶在盛糧后處于敞露狀態下行進,也就是說膠帶在自饋(喂)糧斗處接應糧食后直到行經至出糧口之前始終處于袒露狀態下行進。這種膠帶輸送機雖然也能滿足對糧食的輸送要求,而且對于其結構乍看似乎不存在可挑剔之處,正因為如此,目前我國的糧食部門均習慣地使用著前述結構的膠帶輸送機。例如在中國專利文獻中所見諸的專利號為00245655.9、名稱為“糧食輸送機,其所揭示的膠帶也是全露型的。當然,該專利的技術方案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圍繞把傳送架的前部分伸進糧倉的中部,其具體技術措施是在傳送架的前半部分加設一個活動關節,貢獻點在于在裝糧過程中無需人工作二次攉糧,即根據倉儲的實際情況調整傳送架前部與地面的夾角,藉以滿足高度6-10米、直徑9-12米的磚圍倉上糧的要求,在上糧過程中省去人工攉糧、提高上糧效率。因而,該專利未及消除申請人將要在下面闡及的目前的膠帶輸送機所存在的諸欠缺的技術啟示。經申請人探索而發現已有技術中的膠帶輸送機客觀上存在四個方面的不足一是膠帶完全袒露,致糧食散落是顯見的,從而造成對糧食的浪費,當然為了盡可能地減少浪費,則可在輸送過程中或輸送結束后將散落的糧食用掃帚之類的工具予收集,為此帶來耗用人工的問題;二是因糧食中存在糧塵,在作業過程中揚塵因素不可避免,致作業環境差,帶來對工作人員身體健康影響之弊,常見的現場作業人員佩戴口罩之類的防護措施便是該因所致;三是對氣候有著嚴重的挑剔性,例如遇潮濕、陰雨天氣便無法作業;四是因膠帶為全袒露,單位時間內的輸送量低下,即通常所稱的輸送能力不強。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任務是要提供一種在作業過程中糧食不會拋撒跌落的、無揚塵的、對氣候無挑剔的、輸送能力強的管式膠帶輸送機。本技術的任務是這樣來完成的,一種管式膠帶輸送機,包括機架1、進糧斗2、用于支承并驅使機架1行走的行走機構、機架傾角調整機構、輸送帶傳導機構、動力機構、輸送帶3、出糧口4,進糧斗2延設在機架1的后部,并且進糧斗2的上部是敞口的,行走機構設在機架1的底部,機架傾角調整機構安裝在機架1底部近中間部位,輸送帶傳導機構樞置在機架1上,動力機構設置在機架1的偏后部下方,與輸送帶傳導機構連結,輸送帶3設在輸送帶傳導機構上,出糧斗4開設在機架1的前端,特點是所述的機架1的上部還設有一用于供所述的輸送帶3在自進糧斗2處接應糧食后直至行移至出糧口4之前處于封閉狀態下行進的送糧管5。本技術所述的送糧管5的形狀為圓筒形。本技術所述的輸送帶3是與進糧管5的內壁接觸的。本技術所述的輸送帶3與進糧管5的內壁接觸為半圓狀接觸。本技術之優點因載有糧食的輸送帶3處于封閉的進糧管5中行移的,故糧食不會撒落,而且不會產生揚塵;同例,因輸送帶3處于載糧后的封閉性行移,故不受氣候所擾;又鑒于輸送帶3處于載糧后的封閉性行移,并且乘半圓狀,從而能提高輸送能力,此外還可以使機架1與地面的夾角相應增大。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管式膠帶輸送機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管式膠帶輸送機的中部、后部結構圖。圖3為本技術管式膠帶輸送機的前部結構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給出的具體的實施例僅僅是為了有助于理解本技術,而并不構成對本技術技術方案的限制。請見圖1和結合圖2,機架1的長度并不受到具體的限制,進糧斗2設在機架1的后部,進糧斗2的上部是敞口的,該敞口可用于與糧食提升裝置對接,以便由糧食提升裝置將需進倉的糧食提升到進糧斗2,使行移至進糧斗2中的輸送帶3接應,在進糧斗2上設置的擋糧板6的作用是防止糧食從進糧斗2的下方向后方潛出,因為該后方為輸送帶3的入口端。行走機構主要由樞設機架1的尾箱7底部的至少一對輪子8以及對應于機架近中部的兼用于設置機架傾角調整機構的一對滾輪9構成。所述的機架傾角調整機構設在機架1兩側的滑道軌10和用于沿滑道軌10滑移的一對滾輪11以及調整臂12、支撐臂13、絞盤14構成,調整臂12和支撐臂13的下端聯結在所述的一對滾輪9上,調整臂12的上端設置小滾輪11,而支撐臂13的上端鉸接在機架1上,絞盤14設在機架1上,其由絞繩即牽引繩17與調整臂12聯結。以圖1所示位置為例,若絞盤14收繩,則小滾輪11向機架1的后部沿滑道軌10滑移,則使機架1的前部抬高,也即機架1與地面的夾角增大,反之亦然。本技術的機架1的最大傾角可達35°。動力機構由動力箱15、電機16、電機皮帶輪17、皮帶18、大皮帶輪23、主動輥鏈輪20、鏈條21、鏈輪22等構成,動力箱15設在機架1的偏后部之下方,電機16設在旁于動力箱15處,電機皮帶輪17固定在電機16的出軸上,皮帶18的一端套置在電機皮帶輪17上,另一端套置在大皮帶輪23上,大皮帶輪23設在輸送帶傳導機構上,主動輥鏈輪20以及鏈輪22亦然,鏈條21連結在主動輥鏈輪1、鏈輪22上。由于動力機構的結構和下面將要提及的輸送帶傳導機構以及這兩個機構之間的關系等均屬已有技術,故申請人不再過于言及其細。輸送帶3依次地繞經輸送帶傳導機構的相應的部件,而輸送帶傳導機構主要由主動軸24、輸送帶主動輥25、漲緊輥26、圖3中所示的上回轉輥33、下回轉輥27構成,主動軸24的兩端樞設在機架1之兩側之下方,所述的大皮帶輪23和鏈輪22分別固設在主動軸24的兩個軸端,輸送帶主動輥25通過一對軸座31而樞置在機架1上,所述的主動輥鏈輪20固設在輸送帶主動輥25的輥軸端,藉由鏈條21的兩端套置于鏈輪22、主動輥鏈輪20上而使主動軸24與輸送帶主動輥25構成聯動。一對漲緊輥26對應于輸送帶主動輥25的上方,從圖2中可清楚地看到該對漲緊輥26是可以調節的,具體是通過輥軸座30、雙頭調整螺桿32來體現。上、下回轉輥33、27通過相應的輥軸座38而分別樞置在機架1的前段端部和后段端部。此外,機架1的前段端部在接近于上回轉輥33處和機架1的后段端部在接近于下回轉輥27處分別通過導輥軸座34、28而設有導輥軸37、29,導輥軸37、29的作用是起對輸送帶的導向作用,藉以減少輸送帶3的摩擦力。從圖1、圖2中所示的箭頭可以理解出輸送帶3與輸送帶傳導機構的相應的軸、輥之間的接觸關系。繼續見圖1、圖2并且結合圖3,從圖3中可以看到輸送帶3由托輥36支托,托輥36的下方為護網35。藉由圖2和圖3所示的結構對接構成為圖1所示的機架1的整體結構。通過對前面的描述可知,本技術的結構要點是在機架1的上方增設一個進糧管5,進糧管5的兩端管口部位是不封閉的,以便由輸送帶3從對應于進糧斗2一端的管口進入再從對應于出糧口4一端的管口行出。當然,進糧管5最好是圓筒狀,這種形狀能使行經其內的輸送帶3的兩側貼著管內壁收攏成半圓形狀態,使糧食在輸送帶3上的載運量得以增加。最后,申請人簡述本技術的工作過程,當動力機構處于工作狀態,并且已由機架傾角調整機構依需對機架1的傾角調整完畢,輸送帶3處于行移狀態,在糧食提升機構將糧食送至進糧斗2后,便由輸送帶3承載,當輸送帶3行移到出糧口4的部位而改道時,則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管式膠帶輸送機,包括機架(1)、進糧斗(2)、用于支承并驅使機架(1)行走的行走機構、機架傾角調整機構、輸送帶傳導機構、動力機構、輸送帶(3)、出糧口(4),進糧斗(2)延設在機架(1)的后部,并且進糧斗(2)的上部是敞口的,行走機構設在機架(1)的底部,機架傾角調整機構安裝在機架(1)底部近中間部位,輸送帶傳導機構樞置在機架(1)上,動力機構設置在機架(1)的偏后部下方,與輸送帶傳導機構連結,輸送帶(3)設在輸送帶傳導機構上,出糧斗(4)開設在機架(1)的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機架(1)的上部還設有一用于供所述的輸送帶(3)在自進糧斗(2)處接應糧食后直至行移至出糧口(4)之前處于封閉狀態下行進的送糧管(5)。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汪喜波,李惠華,唐學軍,張明學,曾煜,高素芬,吳定國,陳藝,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國家糧食儲備局鄭州科學研究設計院,常熟市吉亞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11[中國|北京]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