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雙孢蘑菇菌株子實體的人工培養方法。本發明專利技術采用的雙孢蘑菇為雙孢蘑菇G1菌株,它是從山西太原采集分離純化得到的菌株,保存于山西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微生物實驗室。本發明專利技術是將雙孢蘑菇G1菌株接種在基礎培養基上、麥粒煮汁培養基或麥粒培養基上獲得G1菌株子實體。與現有雙孢蘑菇人工培養方法相比較,本發明專利技術所提供的方法具有操作簡單,對場地、環境要求低,短時間內可人工培養得到子實體等優點。本發明專利技術雙孢蘑菇G1菌株結實能力強,出菇溫度范圍廣(16~26℃)。本發明專利技術對于開發雙孢蘑菇野生種質資源,豐富我國雙孢蘑菇品種,促進雙孢蘑菇育種等具有重要意義。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食用菌栽培方法,具體屬于。
技術介紹
雙孢蘑燕在分類上隸屬于傘菌目、傘菌科、蘑菇屬。又稱洋蘑菇,簡稱蘑菇。其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具有很高的食藥用價值。是目前栽培規模最大的世界性食用菌。其人工栽培始于法國路易十四時代。目前,雙孢蘑菇子實體人工培養方法已比較成熟,但是,這些方法大都是在經過堆制與發酵的培養料上進行栽培并覆土,栽培周期長,對場地、環境要求高,管理繁瑣。不能滿足育種、品質分析、分化發育等科學實驗中一些需要短時間內人工培養得到子實體的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對場地、環境要求低,短時間內人工培養可得到子實體的雙孢蘑菇子實體的人工培養方法,以適應育種科學實驗工作的需要。本專利技術采用的雙孢蘑菇是從中國山西省太原市采集分離得到的一株野生雙孢蘑菇菌株,根據其形態特征及rDNA-1TS序列比對結果,將其鑒定為雙孢蘑菇,命名為“雙孢蘑菇Gl菌株”,Gl菌株保存于山西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微生物實驗室,該論文發表在《山西農業科學》2015,43(11):1421-1423.雙孢蘑菇Gl菌株形態特征:子實體形態:菌蓋直徑為2.1?5.6cm,白色至淡褐色,初期為扁半球形,后變扁平,肉質,不粘,有時形成裂紋;菌褶稠密,離生,中部寬,長短不一,幼時白色,后變為淡粉紅色,受傷處變為褐色,菌褶在開傘菌蓋的下面呈片狀,形似傘形,長短不一,菌褶初期為粉紅色,老熟時變為暗紫色,褐色;菌柄圓柱形,長2?7cm,粗I?3cm,菌柄著生在菌蓋下面的中央部位,菌柄為1.2?4.3cm,菌柄中央中實,白色;菌環膜質,白色,生于菌柄的中部,易于脫落。擔子棒狀,擔子上著生2個或3個孢子,以2個孢子為主,孢子橢圓形,大小為5.52 ?6.12X5.02 ?5.47 μmD菌絲體形態:在馬糞煮出液培養基上菌絲潔白、濃密,為有隔菌絲體,無鎖狀聯合。孢子特征:擔子上著生2個或3個孢子,以2個孢子為主,孢子橢圓形,大小為5.52?6.12X5.02?5.47 μm,孢子印褐色。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雙孢蘑菇菌株子實體的人工培養方法,包括如下步驟:I)將雙孢蘑菇Gl菌株純菌種轉接到馬糞煮出液培養基試管斜面或平板上,25°C暗培養,待菌絲長滿試管斜面或平板后,保存于4°C冰箱,備用;所述的馬糞煮出液培養基,通過如下方法制得:將干馬糞150g放入100mL水中煮沸20min,取其濾液加入20g瓊脂,50g蔗糖,溶解后加水至lOOOmL,分裝、滅菌;2)將試管斜面或平板上的Gl菌株接種于基礎培養基上,25°C暗培養13_17d,形成原基,培養至23-25d,產生成熟的子實體。所述的基礎培養基配方:葡萄糖20g,蛋白胨2g,磷酸二氫鉀lg,硫酸鎂0.5g,維生素B11mg,瓊脂20g,蒸饋水lOOOmL。或者,將試管斜面或平板上的Gl菌株接種于麥粒煮汁培養基上,25°C暗培養5-7d,形成原基,培養至19-21d,產生成熟的子實體。麥粒煮汁培養基配方:麥粒(干)200g,麥芽糖20g,蛋白胨2g,硫酸鎂1.5g,磷酸二氫鉀lg,瓊脂20g,蒸饋水lOOOmL。制備方法:麥粒需煮沸20min,過濾取麥粒煮汁,用蒸餾水補足到100mL并加入其余成分,溶解攪勻即成。或者,將試管斜面或平板上的Gl菌株接種于麥粒培養基上,25°C暗培養至菌絲長滿麥粒并出現大量原基后,移入溫度為16?26°C,相對濕度為80 %?90 %的菇房,第5_7d即可出燕。所述的麥粒培養基的配方:麥粒98.5%,石膏1.5% ;制備方法:將麥粒用沸水煮20-30min,撈出,晾至含水量為40% ;加入石膏混勻。與現有的雙孢蘑菇人工培養方法相比較,本專利技術所提供的人工培養獲得雙孢蘑菇子實體的方法是在基礎培養基、麥粒煮汁培養基和麥粒培養基上進行,具有操作簡單,對場地、環境要求低,短時間內可培養獲得子實體等優點。本專利技術中所提供的野生雙孢蘑菇Gl菌株可在瓊脂培養基和麥粒培養基上形成原基及子實體,菌株結實能力強,出菇溫度范圍廣(16?26°C)。由于我國野生雙孢蘑菇資源比較匱乏,且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雙孢蘑菇品種更少,本專利技術對于開發雙孢蘑菇野生種質資源,豐富我國雙孢蘑菇品種,促進雙孢蘑菇育種等具有重要意義。【附圖說明】:圖1為雙孢蘑菇Gl菌株在基礎培養基上的出菇照片圖2為雙孢蘑菇Gl菌株在麥粒煮汁培養基上的出菇照片圖3為雙孢蘑菇Gl菌株在麥粒培養基上形成原基的照片圖4為雙孢蘑菇Gl菌株在麥粒培養基上形成子實體的照片【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對本專利技術進行詳細描述。其中使用的試劑及材料,如無特殊說明,均為商業途徑獲得。雙孢蘑菇As2796是我國目前栽培量最大的雙孢蘑菇品種,As2796在以下實施例中是作為Gl菌株的對照品種。菌種的準備:將As2796和Gl菌株純菌種分別轉接到馬糞煮出液培養基試管斜面和平板上,25 °C暗培養,待菌絲長滿試管斜面和平板后,保存于4°C冰箱,備用。實施例1雙孢蘑菇Gl菌株在基礎培養基上培養獲得子實體的方法(I)基礎培養基配方:葡萄糖20g,蛋白胨2g,磷酸二氫鉀lg,硫酸鎂0.5g,維生素B11mg,瓊脂 20g,蒸饋水 1000mL。(2)基礎培養基平板制作:按培養基配方,準確稱取各成分,并將各成分依次溶化在900mL蒸餾水中。各成分完全溶解后,補足水分至1000mL。分裝三角燒瓶內,加棉塞,包扎,121.3°C滅菌20min后,待當前第1頁1 2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雙孢蘑菇菌株子實體的人工培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1)將雙孢蘑菇G1菌株菌種轉接到馬糞煮出液培養基試管斜面或平板上,25℃暗培養,待菌絲長滿試管斜面或平板后,保存于4℃冰箱,備用;所述的馬糞煮出液培養基,通過如下方法制得:將干馬糞150g放入1000mL水中煮沸20min,取其濾液加入20g瓊脂,50g蔗糖,溶解后加水至1000mL,分裝、滅菌;2)將試管斜面或平板上的G1菌株接種于基礎培養基上,25℃暗培養13?17d,形成原基,培養至23?25d,產生成熟的子實體;所述的基礎培養基配方:葡萄糖20g,蛋白胨2g,磷酸二氫鉀1g,硫酸鎂0.5g,維生素B110mg,瓊脂20g,蒸餾水1000mL。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康曼,韓建榮,張倢,翟飛紅,
申請(專利權)人:山西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山西;1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