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電磁加熱系統及其浪涌檢測裝置,電磁加熱系統包括IGBT管、諧振模塊和用于將輸入的交流電源轉換成第一直流電以供給諧振模塊的第一整流模塊,浪涌檢測裝置包括:與輸入的交流電源相連的第二整流模塊,第二整流模塊將輸入的交流電源轉換成第二直流電;與第二整流模塊的輸出端相連的過零檢測及過零區間浪涌檢測模塊,過零檢測及過零區間浪涌檢測模塊檢測第二直流電的電壓以獲取交流電源的過零狀態區間,并在交流電源的過零狀態區間內如果第二直流電發生浪涌時生成第三檢測信號;控制模塊,控制模塊在交流電源的過零狀態區間內根據第三檢測信號對IGBT管進行浪涌保護,從而實現市電過零區間的浪涌檢測,使得浪涌保護更加全面可靠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電器
,特別涉及一種電磁加熱系統的浪涌檢測裝置以及一種具有該浪涌檢測裝置的電磁加熱系統。
技術介紹
相關的電磁加熱系統通常采用以下兩種方式進行浪涌檢測:其一是,只檢測正向浪涌的正向浪涌檢測方式。由于正向浪涌保護電路只能響應正向脈沖的浪涌,無法響應負向脈沖的浪涌,因此,其存在的缺點是,在系統中有負向脈沖的浪涌時,電磁加熱系統的某些關鍵元器件可會被損壞,進而使得電磁加熱系統工作出現異常,從而保護不夠全面。其二是,正負浪涌都檢測的雙向浪涌檢測方式。雙向浪涌保護電路一般要有三路電壓檢測電路,根據相鄰兩路電壓翻轉的變化檢測正負浪涌的發生。然而,這種浪涌檢測電路在市電過零處三路檢測電壓很接近,會出現浪涌誤保護,因此需要加上過零屏蔽電路以屏蔽過零區間的浪涌檢測。但是,其存在的缺點是,過零區間浪涌檢測出現盲區,浪涌檢測的可靠性有所下降。因此,相關技術存在改進的需要。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相關技術中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技術的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電磁加熱系統的浪涌檢測裝置,該裝置可以實現非過零區間和市電過零區間的浪涌無盲區檢測。本技術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電磁加熱系統。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一方面提出了一種電磁加熱系統的浪涌檢測裝置,所述電磁加熱系統包括IGBT管、諧振模塊和用于將輸入的交流電源轉換成第一直流電以供給所述諧振模塊的第一整流模塊,所述浪涌檢測裝置包括:第二整流模塊,所述第二整流模塊的輸入端與所述輸入的交流電源相連,所述第二整流模塊將所述輸入的交流電源轉換成第二直流電;過零檢測及過零區間浪涌檢測模塊,所述過零檢測及過零區間浪涌檢測模塊與所述第二整流模塊的輸出端相連,所述過零檢測及過零區間浪涌檢測模塊檢測所述第二直流電的電壓以獲取所述交流電源的過零狀態區間,并在所述交流電源的過零狀態區間內如果所述第二直流電發生浪涌時生成第三檢測信號;控制模塊,所述控制模塊與所述過零檢測及過零區間浪涌檢測模塊相連,所述控制模塊在所述交流電源的過零狀態區間內根據所述第三檢測信號對所述IGBT管進行浪涌保護。根據本技術提出的電磁加熱系統的浪涌檢測裝置,控制模塊在交流電源的過零狀態區間內根據第三檢測信號對IGBT管進行浪涌保護,從而實現市電過零區間的浪涌檢測,使得浪涌保護更加全面可靠性,并且該裝置電路結構精簡。進一步地,所述的電磁加熱系統的浪涌檢測裝置,還包括:第二檢測模塊,所述第二檢測模塊分別與所述第二整流模塊的輸出端和所述控制模塊相連,所述第二檢測模塊檢測所述第二直流電的電壓以在所述第二直流電發生正向浪涌時生成第二檢測信號,其中,所述控制模塊用于在所述交流電源未處于所述過零狀態區間時根據所述第二檢測信號對所述IGBT管進行浪涌保護。更進一步地,所述的電磁加熱系統的浪涌檢測裝置還包括:第一檢測模塊,所述第一檢測模塊分別與所述IGBT管的C極和所述控制模塊相連,所述第一檢測模塊檢測所述IGBT管的C極的電壓以在所述第一直流電發生負向浪涌時生成第一檢測信號,其中,所述控制模塊用于在所述交流電源未處于所述過零狀態區間時根據所述第一檢測信號對所述IGBT管進行浪涌保護。具體地,所述過零檢測及過零區間浪涌檢測模塊,包括:第一電阻單元和第一電容,所述第一電阻單元的一端與所述第二整流模塊的輸出端相連,所述第一電容與所述第一電阻單元并聯;第二電阻單元,所述第二電阻單元的一端與所述第一電阻單元的另一端相連;第一電阻和第二電容,所述第一電阻的一端與所述第二電阻單元的另一端相連,所述第一電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電容與所述第一電阻并聯,其中,所述第一電阻與所述第二電阻單元之間具有第一節點,所述第一節點作為所述過零檢測及過零區間浪涌檢測模塊的輸出端與所述控制模塊相連;第一二極管,所述第一二極管的陰極與預設電源相連,所述第一二極管的陽極與所述第一節點相連。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檢測模塊包括:第三電阻單元,所述第三電阻單元的一端與所述第二整流模塊的輸出端相連;第二電阻,所述第二電阻的一端與所述第三電阻單元的另一端相連;第三電阻和第三電容,所述第三電阻的一端與所述第二電阻的另一端相連,所述第三電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電容與所述第三電阻并聯;第四電阻,所述第四電阻的一端分別與所述第二電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三電阻單元的另一端相連;第四電阻單元和第四電容,所述第四電阻單元的一端與所述第四電阻的另一端相連,所述第四電阻單元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電容與所述第四電阻單元并聯;其中,所述第二電阻與所述第三電阻之間具有第二節點,所述第四電阻與所述第四電阻單元之間具有第三節點,所述第二節點和所述第三節點分別作為所述第二檢測模塊的第一輸出端和第二輸出端與所述控制模塊相連。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檢測模塊包括:第五電阻,所述第五電阻的一端與所述IGBT管的C極相連;第五電阻單元和第五電容,所述第五電阻單元的一端與所述第五電阻的另一端相連,所述第五電阻單元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五電容與所述第五電阻單元并聯,其中,所述第五電阻與所述第五電阻單元之間具有第四節點,所述第四節點作為所述第一檢測模塊的輸出端與所述控制模塊相連;第二二極管,所述第二二極管的陰極與預設電源相連,所述第二二極管的陽極與所述第四節點相連。具體地,所述控制模塊包括:第一比較器,所述第一比較器的反相輸入端與預設電源相連,所述第一比較器的正相輸入端與所述過零檢測及過零區間浪涌檢測模塊的輸出端相連;第二比較器,所述第二比較器的反相輸入端與所述第二檢測模塊的第一輸出端相連,所述第二比較器的正相輸入端與所述第二檢測模塊的第二輸出端相連;AD轉換單元,所述AD轉換單元的模擬信號端與所述第一檢測模塊的輸出端相連;控制單元,所述控制單元分別與所述第一比較器的輸出端、所述第二比較器的輸出端和所述AD轉換單元的數字信號端相連。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整流模塊包括:第三二極管,所述第三二極管的陽極與所述交流電源的第一輸出端相連;第四二極管,所述第四二極管的陽極與所述交流電源的第二輸出端相連,所述第四二極管的陰極與所述第三二極管的陰極相連后分別與所述第二檢測模塊和過零檢測及過零區間浪涌檢測模塊相連。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種電磁加熱系統,包括所述的電磁加熱系統的浪涌檢測裝置。根據本技術提出的電磁加熱系統,通過上述的電磁加熱系統的浪涌檢測裝置,可實現市電過零區間的浪涌檢測,使得浪涌保護更加全面可靠。【附圖說明】圖1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電磁加熱系統的浪涌檢測裝置的方框示意圖;圖2是根據本技術一個具體實施例的正向浪涌的波形示意圖;圖3是根據本技術一個具體實施例的負向浪涌的波形示意圖;圖4是圖3的波形展開圖;圖5是根據本技術一個具體實施例的過零狀態區間的波形示意圖;圖6是根據本技術一個具體實施例的IGBT管的C極電壓的波形示意圖;圖7是根據本技術一個具體實施例的電磁加熱系統的浪涌檢測裝置的電路原理圖;圖8是圖7中控制模塊的示意圖;圖9是圖7中過零檢測及過零區間浪涌檢測模塊的電路原理圖;圖10是圖7中第二檢測模塊的電路原理圖;圖11是圖7中第一檢測模塊的電路原理圖;圖12是根據本技術一個具體實施例的電磁加熱系統的浪涌檢測裝置中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磁加熱系統的浪涌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磁加熱系統包括IGBT管、諧振模塊和用于將輸入的交流電源轉換成第一直流電以供給所述諧振模塊的第一整流模塊,所述浪涌檢測裝置包括:第二整流模塊,所述第二整流模塊的輸入端與所述輸入的交流電源相連,所述第二整流模塊將所述輸入的交流電源轉換成第二直流電;過零檢測及過零區間浪涌檢測模塊,所述過零檢測及過零區間浪涌檢測模塊與所述第二整流模塊的輸出端相連,所述過零檢測及過零區間浪涌檢測模塊檢測所述第二直流電的電壓以獲取所述交流電源的過零狀態區間,并在所述交流電源的過零狀態區間內如果所述第二直流電發生浪涌時生成第三檢測信號;控制模塊,所述控制模塊與所述過零檢測及過零區間浪涌檢測模塊相連,所述控制模塊在所述交流電源的過零狀態區間內根據所述第三檢測信號對所述IGBT管進行浪涌保護。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志才,王志鋒,馬志海,陳逸凡,區達理,
申請(專利權)人:佛山市順德區美的電熱電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