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鋼絲接頭加固的方法,提供一?種能夠防止拉拔過程中的焊接位置出現斷頭現象,降低斷頭率的鋼絲接頭加固的方法。將打磨處理后的焊縫處在回火鉗口夾緊,間歇升溫6-8次,每兩次升溫之間間隔3-4秒,至830℃~850℃時停止升溫;在空氣中自然冷卻至溫度為650℃時連續升溫至830℃~850℃,停止升溫,上述冷卻-升溫過程反復三至四次,之后,在空氣中自然冷卻至?650℃;然后連續升溫至830℃~850℃后并通過間?歇加熱保溫1分鐘;待自然冷卻至570~590℃,再次瞬時通電升溫10~20℃,自然冷卻。該方法降低焊接時產生的內應力,提高焊頭處的韌性,防止拉拔過程中的焊?接位置出現斷頭現象,降低了斷頭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鋼絲的生產工藝,特別是涉及。
技術介紹
在鋼絲拉拔生產過程中,為實現連續性生產要進行原料盤條頭部的焊接。焊接后的區域一般要經過九道次的高速拉拔,總壓縮率通常在80%左右。高碳鋼盤條在焊接時由于受焊接高溫的影響,碳化物容易在晶界積聚長大,且晶粒長大快,使接頭強度降低。同時,高碳鋼的導熱性能比低碳鋼差,故在熔池及影響區急劇冷卻易產生脆性組織,造成焊接處韌性下降。由于焊接點強度和韌性的降低,而且,鋼絲拉拔過程中的變形量大,使得焊接處在多道次高速拉拔過程中,容易產生斷絲,不僅影響生產效率,而且對操作工的人身安全也構成一定的威脅。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缺陷,而提供一種能夠防止拉拔過程中的焊接位置出現斷頭現象,降低斷頭率的鋼絲接頭加固的方法。為實現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驟: (1)將鋼絲的兩頭焊接連接,焊接后對焊縫處進行打磨處理; (2)將打磨處理后的焊縫處在回火鉗口夾緊,間歇升溫6-8次,每兩次升溫之間間隔3-4秒,至830°C?850°C時停止升溫; (3)在空氣中自然冷卻至溫度為650°C時連續升溫至750?820°C,停止升溫,上述冷卻-升溫過程反復三至四次,之后,在空氣中自然冷卻至650°C ; (4)然后連續升溫至830°C?850°C后并通過間歇加熱保溫1分鐘; (5)待自然冷卻至570?590°C,再次瞬時通電升溫10?20°C,自然冷卻。焊接時,將盤條頭部調直,用砂輪將切頭處毛刺去除干凈,并進行長度為2mm的 45°倒角處理;磨頭后用砂紙將盤條端部周圍的雜質打磨干凈。采用電阻對焊Φ 12.5mm82B盤條時,鋼絲焊合溫度為1080?1270°C,頂鍛時間在3?8s完成;焊接完成后,在環境溫度下自然冷卻至30?40°C。自然冷卻至30?40°C后,打磨焊縫處,焊縫處的直徑應不小于原始盤條直徑的9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1、本專利技術的連接方法在焊接處進行高溫回火處理,降低焊接時產生的內應力,提高焊頭處的韌性。通過回火使焊縫周圍的金相組織趨向均勻,使焊頭處有良好的彈性極限,獲得適宜拉拔的索氏體,防止拉拔過程中的焊接位置出現斷頭現象,降低了斷頭率,提高了生產效率,保障了操作人員的安全。 2、本專利技術的方法在焊接時將鋼絲的兩端分別進行長度為2mm的45°倒角處理,使4被焊接鋼絲兩端更好的接觸、導電,增加焊接的牢固性。3、本專利技術的方法通過對焊接工藝的控制,使焊接操作標準化、規范化,便于對產品生產過程中出現焊接部位斷裂原因分析。【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實施例1 盤條為Φ12.5mm82B盤條。 (1)調直:將兩盤盤條頭部分別調直,用砂輪將切頭處毛刺去除干凈,并分別進行長度為2mm的45°倒角處理。(2)磨頭:盤條端部磨頭處理,磨頭后用砂紙將盤條端部周圍的雜質打磨干凈。(3)對焊:分別將步驟(2)處理好的盤條夾緊于焊接機焊接位置處采用電阻對焊進行焊接,兩端的盤條應保持水平,如發現夾持機構松動,應及時調整。鋼絲焊合溫度為1080?1270°C,頂鍛時間在3?8s完成,焊縫寬為1?3mm,焊縫高為2?3mm,且四周有均勻的裂紋。在環境溫度下自然冷卻至30?40°C。焊接完成后,打磨焊縫處,磨痕應圓滑,不應有棱角,焊縫處直徑應不小于原始盤條直徑的95%最為適宜。(4)回火處理:將打磨處理后的焊縫處在回火鉗口夾緊,間歇升溫6-8次,每兩次升溫之間間隔3-4秒(即快速點動升溫按鈕四至五次)至830°C?850°C (盤條呈紅色)時停止升溫。在空氣中自然冷卻至溫度為650°C (盤條呈暗紅色)時連續升溫至830°C?850°C (盤條呈紅色見亮光即可,不出皮、不返水),停止升溫,此冷卻-升溫過程反復三至四次。(5)在空氣中自然冷卻至650°C,然后連續升溫至830°C?850°C,在830°C?850°C溫度區間保溫1分鐘。保溫過程中通過點動升溫按鈕進行間歇加熱的方式來保持溫度,一般在1分鐘內需要點動升溫按鈕18-20次。夏季降溫速度慢,點動升溫按鈕的頻率低,次數少,冬季降溫速度快,點動升溫按鈕頻率高,次數多。 (6)待自然冷卻至570?590°C,再次瞬時通電升溫10?20°C,自然冷卻。【主權項】1.,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驟:(1)將鋼絲的兩頭焊接連接,焊接后對焊縫處進行打磨處理;(2)將打磨處理后的焊縫處在回火鉗口夾緊,間歇升溫6-8次,每兩次升溫之間間隔3-4秒,至830°C?850°C時停止升溫;(3)在空氣中自然冷卻至溫度為650°C時連續升溫至830°C?850°C,停止升溫,上述冷卻-升溫過程反復三至四次,之后,在空氣中自然冷卻至650°C ; (4)然后連續升溫至830°C?850°C后并通過間歇加熱保溫1分鐘;(5)待自然冷卻至570?590°C,再次瞬時通電升溫10?20 °C,自然冷卻。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絲接頭加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焊接時,將盤條頭部調直,用砂輪將切頭處毛刺去除干凈,并進行長度為2_的45°倒角處理;磨頭后用砂紙將盤條端部周圍的雜質打磨干凈。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絲接頭加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電阻對焊Φ12.5mm82B盤條時,鋼絲焊合溫度為1080?1270°C,頂鍛時間在3?8s完成;焊接完成后,在環境溫度下自然冷卻至30?40°C。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鋼絲接頭加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自然冷卻至30?40°C后,打磨焊縫處,焊縫處的直徑應不小于原始盤條直徑的95%。【專利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提供一?種能夠防止拉拔過程中的焊接位置出現斷頭現象,降低斷頭率的鋼絲接頭加固的方法。將打磨處理后的焊縫處在回火鉗口夾緊,間歇升溫6-8次,每兩次升溫之間間隔3-4秒,至830℃~850℃時停止升溫;在空氣中自然冷卻至溫度為650℃時連續升溫至830℃~850℃,停止升溫,上述冷卻-升溫過程反復三至四次,之后,在空氣中自然冷卻至?650℃;然后連續升溫至830℃~850℃后并通過間?歇加熱保溫1分鐘;待自然冷卻至570~590℃,再次瞬時通電升溫10~20℃,自然冷卻。該方法降低焊接時產生的內應力,提高焊頭處的韌性,防止拉拔過程中的焊?接位置出現斷頭現象,降低了斷頭率。【IPC分類】B21F15/08, B23K11/34, C21D9/50, B23K11/00【公開號】CN105328319【申請號】CN201410387272【專利技術人】張棟 【申請人】青島百鍵城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公開日】2016年2月17日【申請日】2014年8月8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鋼絲接頭加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驟?:?(1)將鋼絲的兩頭焊接連接,焊接后對焊縫處進行打磨處理?;(2)將打磨處理后的焊縫處在回火鉗口夾緊,間歇升溫?6?8?次,每兩次升溫之間間隔?3?4?秒,至?830℃~?850℃時停止升溫?;(3)在空氣中自然冷卻至溫度為?650℃時連續升溫至?830℃~?850℃,停止升溫,上述冷卻???升溫過程反復三至四次,之后,在空氣中自然冷卻至?650℃?;(4)然后連續升溫至?830℃~?850℃后并通過間歇加熱保溫?1?分鐘?;(5)待自然冷卻至?570?~?590℃,再次瞬時通電升溫?10?~20℃,自然冷卻。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棟,
申請(專利權)人:青島百鍵城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