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浴缸輪椅,包括輪椅主體、擋水門、操控裝置、后輪平衡裝置、可調節高度靠背、排水裝置。所述擋水門設于所述輪椅主體前端,所述操控裝置設于所述輪椅主體內部兩側,所述后輪平衡裝置設于輪椅主體后部下側,所述可調節高度靠背與輪椅主體連接設于輪椅主體后部上側,所述排水裝置設于輪椅主體下部。本發明專利技術可同時滿足行動障礙老人及殘障人士的代步需求和獨立洗浴需求,可以讓使用者在浴缸輪椅中順利的完成洗浴,減少其完成洗浴活動過程中的轉移次數,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后輪平衡裝置、可調節高度靠背來調節浴缸輪椅的使用角度,并根據自身需要,調節出最合適的角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日用品
,特別涉及一種浴缸輪椅。
技術介紹
對于有行動障礙老人和殘障人士的家庭,衛浴間既是使用頻率非常高的空間,也是最容易發生事故的空間,但是目前殘障人士使用的衛浴間,幾乎都是以行動健全成年人的標準進行設計,難以滿足殘障人士特殊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當前,行動障礙的老人和殘障人士自行洗浴,需要五步轉移工作:第一步從臥室轉移到輪椅;第二步通過輪椅轉移到衛生間,第三步從輪椅轉移到浴凳,完成洗浴;第四步從浴凳轉移到輪椅上;第五步通過輪椅轉移到臥室。這些轉移工作,對于行動障礙老人和殘障人士來說幾乎是不可實現的。目前,還沒有綜合考慮洗浴功能和輪椅功能相結合的洗浴輪椅出現。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浴缸輪椅,可將行動不便的人順利的從臥室轉移到浴缸輪椅上,并在浴缸輪椅上直接完成洗浴,而且可以完成角度調節,令使用者以不同的角度方便洗浴。本專利技術一種浴缸輪椅,包括輪椅主體、擋水門、操控裝置、后輪平衡裝置、可調節高度靠背和排水裝置,所述擋水門設于所述輪椅主體前端,所述操控裝置設于所述輪椅主體內部兩側,所述后輪平衡裝置設于輪椅主體后部,所述可調節高度靠背設于輪椅主體后部,所述排水裝置設于輪椅主體下部。輪椅主體包括座椅、把手、前燈、后燈、前輪驅動裝置、擋水門導軌和電池組;座椅在輪椅主體內部,把手在輪椅主體后側中間,前燈在輪椅主體前部兩側,后燈在輪椅主體后部兩側,前輪驅動裝置在輪椅主體的外部兩側,擋水門導軌在輪椅主體內部兩側,電池組在座椅下部。擋水門為軟質塑料材質,可通過兩側驅動裝置在擋水門導軌滑動。后輪平衡裝置在輪椅主體后側,包括后輪鉸鏈、后輪外殼、小輪外殼、小輪轉軸、小輪,后輪鉸鏈在后輪平衡裝置與輪椅主體連接處,小輪與后輪平衡裝置通過小輪轉軸相連,外部嵌套小輪外殼。可調節高度靠背包括可調節靠背和可調節支撐桿,可調節靠背與輪椅主體通過可調節支撐桿相連。操控裝置在輪椅主體上部兩側,包括操縱桿、喇叭按鈕、速度指示燈、開關按鈕、擋水門調節按鈕、擋水門上升按鈕、擋水門下降按鈕、靠背高度調節按鈕、靠背上升按鈕、靠背下降按鈕、后輪角度調節按鈕、后輪角度上升按鈕、后輪角度下降按鈕,操縱桿在操控裝置的中部,喇叭按鈕在操控裝置的前部,速度指示燈在操控裝置的頂部,開關按鈕在操縱桿的前部,擋水門調節按鈕、靠背高度調節按鈕、后輪角度調節按鈕從左至右以此排列在操控裝置的中部,都分為上下兩個按鈕。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為:從結構上來說,本專利技術同時滿足行動障礙老人及殘障人士的代步需求和獨立洗浴需求,可以讓使用者在浴缸輪椅中順利的完成洗浴,減少了其完成洗浴活動過程中的轉移次數,本專利技術通過后輪平衡裝置和可調節高度靠背調節浴缸的使用角度,并根據自身需要調節出最合適的實用角度,也是具備巨大的創造性的。【附圖說明】圖1所示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2所示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結構后視圖。圖3所示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結構側視圖。圖4所示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操控裝置結構示意圖。圖中示意:1.輪椅主體、1-1.座椅、1-2.把手、1-3.前燈、1_4.后燈、1_5.前輪驅動裝置、1-6.擋水門導軌、1-7.電池組;2.擋水門、2-1.擋水收納狀態、2-2.擋水升起狀態;3.操控裝置、3-1.操縱桿、3-2.喇叭按鈕、3-3.速度指示燈、3-4.開關按鈕、3-5.擋水門調節按鈕、3-5-1.擋水門上升按鈕、3-5-2.擋水門下降按鈕、3-6.靠背高度調節按鈕、3-6-1.靠背上升按鈕、3-6-2.靠背下降按鈕、3-7.后輪角度調節按鈕、3_7_1后輪角度上升按鈕、3-7-2.后輪角度下降按鈕;4.后輪平衡裝置、4-1.后輪鉸鏈、4-2.后輪外殼、4-3.小輪外殼、4-4.小輪轉軸、4-5.小輪;5.可調節高度靠背、5-1.可調節靠背、5-2.可調節支撐桿;6.排水裝置。【具體實施方式】下文將結合具體附圖詳細描述本專利技術具體實施例。應當注意的是下述實施例中描述的技術特征或者技術特征的組合不應當被認為是孤立的,它們可以被相互組合從而達到更好的技術效果。在下述實施例的附圖中,各附圖所出現的相同標號代表相同的特征或者部件,可應用于不同實施例中。實施例1:圖1、圖2、圖3是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的操控裝置結構示意圖;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種浴缸輪椅,主要由輪椅主體1、擋水門2、操控裝置3、后輪平衡裝置4、可調節高度靠背5、排水裝置6構成;其中輪椅主體1主要有座椅1-1、把手1-2、前燈1-3、后燈1-4、前輪驅動裝置1-5、擋水門導軌1-6、電池組1-7,座椅1_1在輪椅主體1內部,把手1-2在輪椅主體1后部中間,前燈1-3在輪椅主體1前部兩側,后燈1-4在輪椅主體1后部兩側,前輪驅動裝置1-5在輪椅主體1的外部兩側,擋水門導軌1-6在輪椅主體1內部兩側,電池組1-7在座椅1-1下部;擋水門2在輪椅主體1前側與下側,主要有擋水收納狀態2-1和擋水升起狀態2-2,其中擋水門2為軟質塑料材質,通過兩側驅動裝置在擋水門導軌1-6滑動,實現收納和升起的狀態;操控裝置3在輪椅主體1上部兩側,主要有操縱桿3-1、喇叭按鈕3-2、速度指示燈3-3、開關按鈕3-4、擋水門調節按鈕3_5、擋水門上升按鈕3-5-1、擋水門下降按鈕3-5-2、靠背高度調節按鈕3-6、靠背上升按鈕3_6_1、靠背下降按鈕3-6-2、后輪角度調節按鈕3-7、后輪角度上升按鈕3-7-1、后輪角度下降按鈕3_7_2,操縱桿3-1在操控裝置3的中部,喇叭按鈕3-2在操控裝置3的前部,速度指示燈3-3在操控裝置3的頂部,開關按鈕3-4在操縱桿3-1的前部,擋水門調節按鈕3-5、靠背高度調節按鈕3-6、后輪角度調節按鈕3-7從左至右依次排列在操控裝置3的中部,都分為上下兩個按鈕;后輪平衡裝置4在輪椅主體1后側,主要有后輪鉸鏈4-1、后輪外殼4-2、小輪外殼4-3、小輪轉軸4-4、小輪4-5,后輪鉸鏈4-1在后輪平衡裝置4與輪椅主體1連接處,小輪4_5與后輪平衡裝置4通過小輪轉軸4-4相連,外部嵌套小輪外殼4-3 ;可調節高度靠背5在輪椅主體1后偵牝主要有可調節靠背5-1、可調節支撐桿5-2,可調節靠背5-1與輪椅主體1通過可調節支撐桿5-2相連;排水裝置6在輪椅主體1的下部,可實現排水的功能,這樣就組成了本專利技術之一種浴缸輪椅。依上述實施例之結構,使用者移動到座椅1-1中后,通過操控裝置3上的開關按鈕3-4、喇叭按鈕3-2和操縱桿3-1進行位置移動。使用者可以通過調節擋水門2來實現密閉狀態或者非密閉狀態,即按下擋水門上升按鈕3-5-1時,擋水門2在電機1-7的驅動下沿著擋水門導軌1-6達到擋水升起狀態2-2,實現密封,如果洗浴完畢,使用者按下擋水門下降按鈕3-5-2時,待浴缸輪椅中的水通過排水裝置6全部排出后,擋水門2在電機1-7的驅動下沿著擋水門導軌1-6達到擋水收納狀態2-1。使用者可通過靠背高度調節按鈕3-6來進行靠背高度的調節,即按下靠背上升按鈕3-6-1時,可調節靠背5-1由于可調節支撐桿5-2的上升而上升,按下靠背下降按鈕3-6-2時,可調節靠背5-1由于可調節支撐桿5-2的下降而下降。使用者可通過后輪角度調節按鈕3-7來進行后輪角度的調節,即按下后輪角度上升按鈕3-7-1時,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浴缸輪椅,其特征在于,包括輪椅主體、擋水門、操控裝置、后輪平衡裝置、可調節高度靠背和排水裝置,所述擋水門設于所述輪椅主體前端,所述操控裝置設于所述輪椅主體內部兩側,所述后輪平衡裝置設于輪椅主體后部,所述可調節高度靠背設于輪椅主體后部,所述排水裝置設于輪椅主體下部。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宋端樹,陸向寧,李飛,王善奎,黃悅欣,陳媛,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師范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