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空調出風口組件,尤其是一種空調導風組件。
技術介紹
現有空調通常只設置有一個導風板,在空調制冷時,導風板打開處于出風口的下方,實現導風。隨著冷暖空調的出現和廣泛使用,現有的一個導風板使得空調制熱時吹出的熱風容易上升,甚至又從空調器回風口進入空調換熱器進行二次加熱,制熱效果差。為提高制熱效果,現有技術中提出一種可上下翻轉的導風板,制冷時導風板在出風口下方導風,制熱時導風板在出風口上方壓風。這種導風板存在這樣的問題:1.單個導風板在制冷時沿導風方向的寬度較小,因此影響送風距離;2.在制熱時,導風板在出風口上方進行壓風,因為出風口下方沒有導風板,減小了水平方向的送風距離。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一種空調導風組件,能夠解決在空調制冷時加大空調送風距離,在空調制熱時既實現壓風又加大送風距離的技術問題。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空調導風組件,包括上導風板和下導風板,所述上導風板上鉸接兩根擺桿,所述兩根擺桿的另一端均鉸接在空調底殼上,其中至少一根擺桿能夠通過電機的驅動轉動,從而帶動所述上導風板在空調停止運行時位于空調出風口內側,在制冷狀態下位于所述下導風板外側,在制熱狀態下位于所述出風口上方的外側以增加從出風口向下方吹出的熱空氣。作為優選,所述兩根擺桿與所述上導風板的鉸接位置沿所述上導風板寬度方向分布。作為優選,所述兩根擺桿與所述上導風板的鉸接位置位于沿所述 >上導風板長度方向的兩端,且所述兩根擺桿對稱。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所述上導風板上還鉸接有另外一根擺桿,所述另外一根擺桿的另一端鉸接在空調底殼上,所述兩根擺桿及所述另外一根擺桿與所述上導風板的鉸接位置的連線構成三角形形狀。作為優選,所述上導風板上還鉸接有另外兩根擺桿,所述另外兩根擺桿的另一端均鉸接在空調底殼上。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所述另外兩根擺桿與所述上導風板的鉸接位置沿所述上導風板寬度方向分布。作為更進一步的優選,所述兩根擺桿沿長度方向位于所述上導風板一端,所述另外兩根擺桿對稱地設置在所述上導風板另一端。作為優選,所述上導風板在空調制冷狀態下位于所述下導風板外側時與所述下導風板沿導風方向并列以增大空調器沿導風方向的導風長度。作為優選,所述上導風板是直板形或弧形的。使用中,在空調停止運行時,上導風板和下導風板都收在空調出風口內側,保持空調外觀簡潔現代;空調制冷時,擺桿在電機的帶動下,帶動上導風板運動,上導風板位于下導風板外側,以增大空調器沿導風方向的導風長度,以起到送風作用;空調制熱時,擺桿在電機的帶動下運動,帶動上導風板運動,上導風板位于出風口上方的外側以增加從出風口向下方吹出的熱空氣。這樣,利用本技術提供的空調導風組件,能夠在空調制冷時,根據需要加大空調送風距離,在空調制熱時,既能夠實現壓風,也能相比現有的空調器在水平方向上具有更大的送風距離,提高空調的制熱、制冷效果。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實施例一的空調導風組件在空調停止運行時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所示的空調導風組件在制熱時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1所示的空調導風組件在制冷時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實施例二的空調導風組件在空調停止運行時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4所示的空調導風組件在制熱時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圖4所示的空調導風組件在制冷時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技術實施例三的空調導風組件在空調停止運行時的結構示意圖;圖8是圖7所示的空調導風組件在制熱時的結構示意圖;圖9是圖7所示的空調導風組件在制冷時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面板,2-上導風板,3-下導風板,4、5、6-擺桿。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技術的限定。實施例一圖1至圖3是本技術實施例一的空調導風組件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空調導風組件包括上導風板2和下導風板3,上導風板2上鉸接兩根擺桿4、5,擺桿4、5與上導風板2的鉸接位置沿上導風板2寬度方向分布,例如圖示的兩根擺桿4、5的一端分別鉸接在上導風板2的中部和后部,另一端均鉸接在空調底殼上。其中的一根擺桿4能夠通過電機的驅動轉動,從而帶動上導風板2運動。上導風板2為直板形,便于伸出和收回。當然,上導風板2也可以是弧形的。圖1是本實施例一的空調導風組件在空調停止運行時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在空調停止運行時,面板1關閉,上導風板2位于空調出風口內側(優選出風口上方的內側),保持空調外觀簡潔現代。圖2是圖1所示的空調導風組件在制熱時的結構示意圖。空調制熱時,如圖2所示,面板1向上開啟,露出空調出風口,擺桿4在電機的帶動下轉動,帶動上導風板2運動,使上導風板2位于出風口上方的外側以增加從出風口向下方吹出的熱空氣。這樣在空調制熱時,既能夠實現壓風,也能相比現有的空調器在水平方向上具有更大的送風距離,提高空調的制熱效果。圖3是圖1所示的空調導風組件在制冷時的結構示意圖。空調制冷時,如圖3所示,擺桿4在電機的帶動下轉動,帶動上導風板2運動,使上導風板2位于下導風板3外側以增大空調器沿導風方向的導風長度。例如,上導風板2此時優選可以如圖所示與下導風板3沿導風方向并列。這樣能夠在空調制冷時,根據需要加大空調送風距離,提高空調的制冷效果。實施例二圖4至圖6是本技術實施例二的空調導風組件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兩根擺桿4與上導風板2的鉸接位置位于沿上導風板2長度方向上的兩端,且兩根擺桿4對稱。這種情況下擺桿4與上導風板2的鉸接處可以有阻尼,擺桿4在電機的驅動下轉動,帶動上導風板2至其它位置時,可以通過人工手動的方式調整上導風板2的角度,或者擺桿4與上導風板2之間另外設置傳動機構,以使上導風板2的角度能夠自動調整。圖5和圖6分別類似圖2和圖3,僅是無擺桿5而已,故不再贅述。實施例三圖7至圖9是本技術實施例三的空調導風組件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二的不同之處在于,上導風板2上還鉸接有另外一根擺桿6,另外一根擺桿6的另一端鉸接在空調底殼上,兩根擺桿4及另外一根擺桿6與上導風板2的鉸接位置的連線構成三角形形狀。例如,該另外一根擺桿位于出風口長度方向的中間位置,一端連接在空調底殼上,另外一端鉸接在上導風板2的后部。即在導風板兩端的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空調導風組件,包括上導風板和下導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導風板上鉸接兩根擺桿,所述兩根擺桿的另一端均鉸接在空調底殼上,其中至少一根擺桿能夠通過電機的驅動轉動,從而帶動所述上導風板在空調停止運行時位于空調出風口內側,在制冷狀態下位于所述下導風板外側,在制熱狀態下位于所述出風口上方的外側以增加從出風口向下方吹出的熱空氣。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空調導風組件,包括上導風板和下導風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導風板上鉸接兩根擺桿,所述兩根擺桿的另一端均鉸接在空調
底殼上,其中至少一根擺桿能夠通過電機的驅動轉動,從而帶動所述
上導風板在空調停止運行時位于空調出風口內側,在制冷狀態下位于
所述下導風板外側,在制熱狀態下位于所述出風口上方的外側以增加
從出風口向下方吹出的熱空氣。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導風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兩根擺
桿與所述上導風板的鉸接位置沿所述上導風板寬度方向分布。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導風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兩根擺
桿與所述上導風板的鉸接位置位于沿所述上導風板長度方向的兩端,
且所述兩根擺桿對稱。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空調導風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導風
板上還鉸接有另外一根擺桿,所述另外一根擺桿的另一端鉸接在空調
底殼上,所述兩根擺桿及所述另...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孟智,黃煜鵬,
申請(專利權)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