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承插式管道連接結構,包括承插式管道A及承插式管道B,所述承插式管道A上設置有承口,在承插式管道B上設置有與承口相匹配的插口,其中插口置于承口內部,并與承口配合連接,所述承口內壁上設置有凹槽,在插口外壁上至少設置有兩個凸起,在凹槽處設置有與凸起相匹配的凸起進口,且凸起進口與凹槽連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增加連接構件,采用凹槽與凸起配合連接,確保承插式管道連接的緊密性,且能解決管道位移及基礎不均勻沉降所帶來的問題,從而避免管道連接不夠緊密產生泄漏;該管道連接結構簡單,方便實用,不僅成本低廉,對避免管道連接不緊密起到很好的效果,確保管道的安全運行,可在管道連接技術領域廣泛推廣應用。(*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承插式管道連接結構,屬于管道連接
技術介紹
目前,國內外現有承插式管道連接多采用在承插口處抹水泥砂漿進行密封。采用這種管道連接結構,在實際適應中,如果管道位移或基礎產生不均勻沉降時,會導致管道承插口連接不良產生管道泄漏。而多數類似管道均埋入地下,這使得管道維護和檢修都比較困難,給管道安全運行帶來極大危害。因此以上的管道連接方式難以滿足承插式管道的正常運行要求,傳統的管道連接方式有待于進一步改進。如公開號為CN202580366U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高防滲性金屬擠壓式管件連接結構,包括用于管子插入的承口,承口的底部設有限位,承口前部部位設有外凸的圓周凸環,圓筒體內形成內凹槽,槽內放置彈性密封件;承口的內設有粘接膠層。采用該連接結構消除了單純的彈性密封或單純的剛性密封所存在的不足,使管道的連接可靠和抗破壞能力更強,成為一種耐高壓、強力密封式高安全管接頭。但是這種管道連接結構僅適應于小管徑的管件連接,在連接是需要專門的連接設備,連接費用較高,同時只能用于金屬結構構件,且金屬構件耐腐蝕性較差,因此該連接方式受到一定的限制。再如,公開號為CN202937918U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鋼筋混凝土排水管道連接結構,它是在鋼筋混凝土排水管道橡膠圈接口方式基礎上的一種改進接口方法,在管道承口端和插口端之間添加一個止水膠圈,提高接口止水密封質量,防止接口污水滲漏,同時能承受管內<br>較高的污水壓力和管基不均勻沉陷。該連接結構是在接口處添加了止水橡膠圈進行密封,但是地下管道一般運行時間較長,而橡膠圈的耐腐蝕性較差,容易產生管道泄漏。雖然簡單的添加橡膠圈對于解決管道的垂直沉降有一定益處,但是對于管道沉降所帶來的水平位移并沒有抑制作用。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承插式管道連接結構,在滿足承插式管道應用要求的同時,通過增加連接構件,確保承插式管道能夠緊密連接。本技術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的。一種承插式管道連接結構,包括承插式管道A及承插式管道B,所述承插式管道A上設置有承口,在承插式管道B上設置有與承口相匹配的插口,其中插口置于承口內部,并與承口配合連接,所述承口內壁上設置有凹槽,在插口外壁上至少設置有兩個凸起,在凹槽處設置有與凸起相匹配的凸起進口,且凸起進口與凹槽連通。當管道連接時,將管道的插口上的凸起通過凸起進口置于承口的凹槽內并旋轉一定角度,使得凸起固定于凹槽內,從而使管道的連接效果更好。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凹槽在承口中沿著承口內壁成環形布置。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凹槽呈半圓環閉合形狀,凸起呈半球形形狀。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凹槽的尺寸大于凸起的尺寸。使得管道的安裝更加方便快捷。所述凸起的數量為兩個,并關于承插式管道B的軸線對稱。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在滿足承插式管道應用要求的同時,通過增加連接構件,采用凹槽與凸起配合連接,確保承插式管道連接的緊密性,且能解決管道位移及基礎不均勻沉降所帶來的問題,從而避免管道連接不夠緊密產生泄漏。本技術結構簡單,方便實用,不僅成本低廉,對避免管道連接不緊密起到很好的效果,確保管道的安全運行,可用于多種材質的管道連接,能解決因管道垂直沉降及水平位移所帶來的問題,可在管道連接
廣泛推廣應用。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處于連接狀態下的平面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管道承口處斷面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處于連接狀態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立體分解結構示意圖。圖中:1-承插式管道A,2-凹槽,3-凸起,4-凸起進口,5-插口,6-承口,7-承插式管道B。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描述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但要求保護的范圍并不局限于所述。如圖1至圖4所示,本技術所述的一種承插式管道連接結構,包括承插式管道A1及承插式管道B7,所述承插式管道A1上設置有承口6,在承插式管道B7上設置有與承口6相匹配的插口5,其中插口5置于承口6內部,并與承口6配合連接,所述承口6內壁上設置有凹槽2在插口5外壁上至少設置有兩個凸起3,在凹槽2處設置有與凸起3相匹配的凸起進口4,且凸起進口4與凹槽2連通。采用本技術方案,在承插式管道A與承插式管道B連接時,通過凸起3置于凹槽2中形成卡扣連接,能到達很好的連接效果,連接可靠,防止插接式管道在工作時產生松動而脫落。本技術方案在滿足承插式管道應用要求的同時,通過增加凸起3與凹槽2配合連接,確保承插式管道能夠緊密連接,且能解決管道位移及基礎不均勻沉降所帶來的問題,從而避免管道連接不夠緊密產生泄漏。所述凹槽2在承口6中沿著承口6內壁成環形布置。這樣,在承插式管道連接好后,可通過對管道的旋轉使得管道達到很好的連接狀態,并且能到達較好的密封效果。所述凹槽2呈半圓環閉合形狀,凸起3呈半球形形狀;所述凹槽2的尺寸大于凸起3的尺寸。所述承口6上設置有與凹槽2連通的凸起進口4。這樣,在連接時,插口5上的凸起3可通過凸起進口4進入凹槽2中,當凸起3完全進入凹槽2中后,旋轉管道,使凸起3與凸起進口4錯位,以到達所需連接狀態。從圖4可以看出,所述凸起3的數量為兩個,并關于承插式管道B7的軸線對稱。這樣可使管道連接更加平穩可靠。所述凸起3的外部尺寸略小于凹槽2的外部尺寸,以便于凸起能沿著凹槽2在承口6內轉動。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承插式管道連接結構,包括承插式管道A(1)及承插式管道B(7),所述承插式管道A(1)上設置有承口(6),在承插式管道B(7)上設置有與承口(6)相匹配的插口(5),其中插口(5)置于承口(6)內部,并與承口(6)配合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口(6)內壁上設置有凹槽(2),在插口(5)外壁上至少設置有兩個凸起(3),在凹槽(2)處設置有與凸起(3)相匹配的凸起進口(4),且凸起進口(4)與凹槽(2)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承插式管道連接結構,包括承插式管道A(1)及承插式
管道B(7),所述承插式管道A(1)上設置有承口(6),在承插式管
道B(7)上設置有與承口(6)相匹配的插口(5),其中插口(5)
置于承口(6)內部,并與承口(6)配合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承
口(6)內壁上設置有凹槽(2),在插口(5)外壁上至少設置有兩個
凸起(3),在凹槽(2)處設置有與凸起(3)相匹配的凸起進口(4),
且凸起進口(4)與凹槽(2)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承...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慶,喬雪,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電建集團貴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貴州;5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