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中空夾層窗簾,包含一個窗架、一個傳動單元、一個葉片單元、一條拉繩及一個操控器。該窗架包括一個玻璃夾層。該傳動單元設置于該窗架。該葉片單元設置于該玻璃夾層,并包括數個上下間隔排列的葉片及一個下梁,該下梁具有一個穿繩空間及兩個分別位于兩端且與該穿繩空間相連通的穿繩孔。該拉繩經由所述穿繩孔通過該穿繩空間,且兩端分別穿過所述葉片并固定于該傳動單元。該操控器能驅動該傳動單元以帶動該拉繩,使該葉片單元于一個展開位置及一個收折位置間移動。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該拉繩連通于該穿繩空間,使該葉片單元于該收折位置時呈水平,達到采光度良好且外觀佳的效果。(*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一種中空夾層窗簾,包含一個窗架、一個傳動單元、一個葉片單元、一條拉繩及一個操控器。該窗架包括一個玻璃夾層。該傳動單兀設置于該窗架。該葉片單元設置于該玻璃夾層,并包括數個上下間隔排列的葉片及一個下梁,該下梁具有一個穿繩空間及兩個分別位于兩端且與該穿繩空間相連通的穿繩孔。該拉繩經由所述穿繩孔通過該穿繩空間,且兩端分別穿過所述葉片并固定于該傳動單元。該操控器能驅動該傳動單元以帶動該拉繩,使該葉片單元于一個展開位置及一個收折位置間移動。本技術通過該拉繩連通于該穿繩空間,使該葉片單元于該收折位置時呈水平,達到采光度良好且外觀佳的效果。【專利說明】中空夾層窗簾
本技術涉及一種窗簾,特別是涉及一種中空夾層窗簾。
技術介紹
參閱圖1與圖2,現有的一種中空夾層窗簾I包含一個傳動單元11、一個葉片單元12、兩條拉繩13及一個操控器14。該傳動單元11包括一個傳動桿111及兩個隨該傳動桿111轉動的繞線筒112。該葉片單元12包括數個上下間隔排列的葉片121及一個下梁122。所述拉繩13分別穿過所述葉片121且兩端分別固定于該下梁122及其中一個繞線筒112。 該中空夾層窗簾I通過向下拉動該操控器14,驅動該傳動桿111及所述繞線筒112轉動,使所述拉繩13卷繞于相對應的繞線筒112并將該葉片單元12向上收起,然而,受所述繞線筒112表面粗糙度的影響,于該葉片單元12向上收起的過程中,會使得所述拉繩13卷繞于所述繞線筒112的長度不一致,使該葉片單元12收起后無法呈水平,進而造成采光度不佳且外觀差等缺點。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采光度良好且外觀佳的中空夾層窗簾。 本技術中空夾層窗簾,該中空夾層窗簾包含一個窗架、一個傳動單兀、一個葉片單元、一條拉繩及一個操控器。 該窗架包括一個玻璃夾層。該傳動單元設置于該窗架。該葉片單元設置于該玻璃夾層,并包括數個上下間隔排列的葉片及一個位于所述葉片下方的下梁。該下梁具有一個穿繩空間及兩個分別位于兩端且與該穿繩空間相連通的穿繩孔。該拉繩經由所述穿繩孔通過該穿繩空間,且兩端分別穿過所述葉片并固定于該傳動單元。 該操控器能驅動該傳動單元以帶動該拉繩升降,使該葉片單元于一個展開位置及一個收折位置間移動,于該展開位置時,所述葉片及該下梁平均分布于該玻璃夾層,于該收折位置時,所述葉片及該下梁彼此緊鄰并呈水平。 本技術所述的中空夾層窗簾,該窗架還包括一個頂框部、一個底框部及兩個分別連接該頂框部與該底框部的側框部。該頂框部、該底框部及所述側框部相配合界定出該玻璃夾層。該傳動單元設置于該頂框部。該操控器設置于其中一個側框部。 本技術所述的中空夾層窗簾,該傳動單元包括一個傳動桿及兩個間隔設置于該傳動桿并隨該傳動桿轉動的繞線筒。該拉繩的兩端分別固定于其中一個繞線筒。該操控器連接該傳動桿,以驅動該傳動桿及所述繞線筒轉動,并帶動該拉繩升降,使該葉片單元于該展開位置及該收折位置間移動,于該展開位置時,所述葉片及該下梁平均分布于該玻璃夾層,且該下梁鄰近該底框部,于該收折位置時,該拉繩卷繞于所述繞線筒,使所述葉片及該下梁彼此緊鄰并呈水平,且該下梁遠離該底框部。 本技術的有益的效果在于:通過該拉繩連通于該穿繩空間,使該葉片單元于該收折位置時呈水平,而有采光度良好及外觀佳的優點。 【專利附圖】【附圖說明】 圖1是一主視圖,說明現有的一種中空夾層窗簾; 圖2是一示意圖,說明該現有的一個葉片單元收折后,左右兩端高度不一致的情形; 圖3是一主視圖,說明本技術中空夾層窗簾的一個實施例的一個葉片單元位于一個展開位置; 圖4是一主視示意圖,說明該實施例的該葉片單元于收折的過程中,呈現左端較低右端較聞的情形; 圖5是一主視示意圖,說明該實施例的該葉片單元于收折的過程中,呈現左端較聞右端較低的情形; 圖6是一主視圖,說明該實施例的該葉片單元位于一個收折位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詳細說明。 參閱圖3,本技術中空夾層窗簾的一個實施例包含一個窗架2、一個傳動單元 3、一個葉片單元4、一條拉繩5及一個操控器6。 該窗架2包括一個頂框部21、一個底框部22、兩個分別連接該頂框部21與該底框部22的側框部23,及一個玻璃夾層24。該頂框部21、該底框部22及所述側框部23相配合界定出該玻璃夾層24。 該傳動單元3設置于該頂框部21,并包括一個傳動桿31及兩個間隔設置于該傳動桿31并隨該傳動桿31轉動的繞線筒32。 該葉片單元4設置于該玻璃夾層24,并包括數個上下間隔排列的葉片41及一個位于所述葉片41下方的下梁42。該下梁42具有一個穿繩空間421及兩個分別位于兩端且與該穿繩空間421相連通的穿繩孔422。 該拉繩5經由該下梁42的所述穿繩孔422通過該穿繩空間421,且兩端分別穿過所述葉片41并分別固定于其中一個繞線筒32。 該操控器6設置于其中一個側框部23并連接該傳動桿31,以驅動該傳動桿31及所述繞線筒32轉動,并帶動該拉繩5升降,使該葉片單元4于一個展開位置及一個收折位置間移動。 該葉片單元4于該展開位置時,所述葉片41及該下梁42平均分布于該玻璃夾層24,且該下梁42鄰近該底框部22,向下拉動該操控器6時,該葉片單元4向上收起,但由于所述繞線筒32表面粗糙度的影響,該拉繩5卷繞于所述繞線筒32的長度不一致,形成如圖4或圖5所示,該葉片單元4呈現一邊高一邊低的情形。 參閱圖6,此時該實施例利用該拉繩5連通于該穿繩空間421的原理,將該操控器6上下滑動二至三次后,便能調整該拉繩5卷繞于所述繞線筒32的長度為一致,至所述葉片41及該下梁42形成彼此緊鄰且呈水平的時候,該葉片單元4即到達該收折位置,改善了現有的該中空夾層窗簾I的該葉片單元12被收起后呈現左右兩端高度不同的缺點。 綜上所述,本技術通過該拉繩5連通于該下梁42的穿繩空間421再卷繞于所述繞線筒32,于該葉片單元4收起后,將該操控器6滑動二至三次就能調整該葉片單元4至水平的狀態,達到采光度良好且外觀佳的效果,所以確實能達成本技術的目的。【權利要求】1.一種中空夾層窗簾,其特征在于:該中空夾層窗簾包含: 一個窗架,包括一個玻璃夾層; 一個傳動單兀,設置于該窗架; 一個葉片單元,設置于該玻璃夾層,并包括數個上下間隔排列的葉片及一個位于所述葉片下方的下梁,該下梁具有一個穿繩空間及兩個分別位于兩端且與該穿繩空間相連通的穿繩孔; 一個拉繩,經由所述穿繩孔通過該穿繩空間,且兩端分別穿過所述葉片并固定于該傳動單元;及 一個操控器,能驅動該傳動單元以帶動該拉繩升降,使該葉片單元于一個展開位置及一個收折位置間移動,于該展開位置時,所述葉片及該下梁平均分布于該玻璃夾層,于該收折位置時,所述葉片及該下梁彼此緊鄰并呈水平。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夾層窗簾,其特征在于:該窗架還包括一個頂框部、一個底框部及兩個分別連接該頂框部與該底框部的側框部,該頂框部、該底框部及所述側框部相配合界定出該玻璃夾層,該傳動單元設置于該頂框部,該操控器設置于其中一個側框部。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中空夾層窗簾,其特征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中空夾層窗簾,其特征在于:該中空夾層窗簾包含:一個窗架,包括一個玻璃夾層;一個傳動單元,設置于該窗架;一個葉片單元,設置于該玻璃夾層,并包括數個上下間隔排列的葉片及一個位于所述葉片下方的下梁,該下梁具有一個穿繩空間及兩個分別位于兩端且與該穿繩空間相連通的穿繩孔;一個拉繩,經由所述穿繩孔通過該穿繩空間,且兩端分別穿過所述葉片并固定于該傳動單元;及一個操控器,能驅動該傳動單元以帶動該拉繩升降,使該葉片單元于一個展開位置及一個收折位置間移動,于該展開位置時,所述葉片及該下梁平均分布于該玻璃夾層,于該收折位置時,所述葉片及該下梁彼此緊鄰并呈水平。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世彰,
申請(專利權)人:太倉敬富塑膠制品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