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的一種聯系核心筒與外圍鋼結構的通道及其施工方法,涉及建筑施工設備技術領域,針對現有超高層建筑施工中核心筒先行的施工方案,外圍鋼結構施工人員及小型工具難以順利實現垂直運輸的問題。它包括設置于核心筒內的走道板;走道板邊緣設有護欄;走道板一端固接于核心筒的混凝土連梁上,其另一端通過纜風繩固定在上方混凝土連梁上;通道的兩端分別與核心筒內的施工電梯和外圍鋼結構的樓板連通。施工方法:在核心筒內吊裝通道,將通道的一端固定混凝土連梁上,另一端通過纜風繩固定在上方混凝土連梁上,使通道分別與施工電梯和外圍鋼結構的樓板相通;當前高度的外圍鋼結構施工完成后,拆除通道并吊裝至上層待施工區域,繼續外圍鋼結構施工。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建筑施工設備
,特別涉及。
技術介紹
目前,大量超高層建筑均采用核心筒先行的施工方案,核心筒領先外圍結構數層先行施工的優點是:能夠很好地解決為多工序交叉作業提供工作面的問題;也就是說,核心筒便于提供多個施工作業面,多道工序可以一同施工,各工序互相獨立且互不干擾,有利于加快施工進度。通常,超高層建筑外圍鋼結構施工往往又領先于外圍混凝土結構4?6層,外圍樓梯到達的樓層更是落后于外圍鋼結構施工作業面8層左右,導致外圍鋼結構施工人員及鋼結構小型工具難以順利實現垂直運輸;雖然,核心筒內設有一部施工電梯,且該施工電梯可直達核心筒頂部施工作業面,但其在中間樓層無法停靠,因此,也無法利用核心筒內的施工電梯實現垂直運輸。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超高層建筑施工中核心筒先行的施工方案,外圍鋼結構施工人員及鋼結構小型工具難以順利實現垂直運輸的問題,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了,在核心筒與外圍鋼結構之間建立了水平聯系的施工通道,解決了外圍鋼結構施工過程中,人員、物料及小型工具的垂直運輸問題。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一種聯系核心筒與外圍鋼結構的通道,包括一由型鋼制成且設置于所述核心筒內的走道板;所述走道板的邊緣設有護欄;所述走道板的一端固接于所述核心筒的混凝土連梁上,另一端通過至少兩根纜風繩固定在位于所述走道板固定端上方的混凝土連梁上;所述通道的一端設有洞口一與所述核心筒內的施工電梯連通,所述通道的另一端設有洞口二與外圍鋼結構的樓板連通。優選的,所述走道板包括并列設置的兩根主梁,間隔排列并垂直固接于所述主梁上的若干次梁,及分別固接于兩根所述主梁固定端的兩塊連接板一,所述連接板一與所述混凝土連梁螺栓連接。優選的,所述主梁與所述連接板一之間還固接有若干加勁肋。優選的,所述走道板上鋪設有鋼板網。優選的,它還包括連接板二,所述纜風繩的一端固接在所述連接板二上,所述連接板二與所述混凝土連梁螺栓連接。優選的,所述走道板上還設有踢腳板,所述踢腳板由金屬板材制成。優選的,所述纜風繩由規格為6X37+1的鋼絲繩制成。另外,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一種聯系核心筒與外圍鋼結構的通道的施工方法,步驟如下:一、在所述核心筒內吊裝通道,將所述通道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核心筒的混凝土連梁上,所述通道的另一端通過纜風繩固定在位于所述通道上方的所述混凝土連梁上,使得所述通道一端的洞口一能夠與所述核心筒內的施工電梯相通,所述通道另一端的洞口二能夠與外圍鋼結構的樓板相通;二、當前高度的所述外圍鋼結構施工完成后,拆除所述通道并吊裝至上層待施工外圍鋼結構區域,重復步驟一,將所述通道懸挑固定在所述核心筒上層的所述混凝土連梁上,繼續鋼結構施工直至完成外圍鋼結構的整體施工。優選的,所述步驟一中,相鄰兩個所述混凝土連梁內設有預埋螺栓。本專利技術的效果在于:一、本專利技術的聯系核心筒與外圍鋼結構的通道,它一端固定在核心筒的混凝土連梁上,并設有能夠與外圍鋼結構的樓板相通的洞口二;另一端設置于核心筒內施工電梯的升降通道上,并設有能夠與施工電梯相通的洞口一,從而在核心筒與外圍鋼結構之間建立了水平聯系的施工通道,解決了外圍鋼結構施工過程中,人員、物料及小型工具的垂直運輸問題,該通道結構簡易,拆裝方便,可反復利用;而且,由于利用了核心筒原有的混凝土連梁固定懸挑式的通道,既保障了施工安全,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本專利技術的聯系核心筒與外圍鋼結構的通道的施工方法,將通道水平設置于核心筒內,通道一端固定在核心筒的混凝土連梁上,另一端通過纜風繩固定在上方的混凝土連梁上,從而將通道懸挑固定于核心筒內側,而且,通道一端設置的洞口一與核心筒內的施工電梯連通,另一端設置的洞口二與外圍鋼結構的樓板連通,外圍鋼結構的施工人員、物料及小型工具能夠通過核心筒內施工電梯到達外圍鋼結構的施工作業面,大幅降低了外圍鋼結構的施工難度,解決了超高層鋼結構建筑施工中,施工人員、物料及小型工具垂直運輸困難的問題。【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聯系核心筒與外圍鋼結構的通道之安裝示意圖;圖2為圖1的A-A剖面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提出的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根據下面的說明和權利要求書,本專利技術的優點和特征將更清楚。以下將由所列舉之實施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專利技術的
技術實現思路
及特征。需另外說明的是,附圖均采用非常簡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準的比例,僅用以方便、明晰地輔助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目的。為敘述方便,下文中所述的“上”、“下”與附圖的上、下的方向一致,但這不能成為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的限制。實施例一:結合圖1和圖2說明本專利技術的聯系核心筒與外圍鋼結構的通道10,它包括一由型鋼制成且水平設置于核心筒1內的走道板11 ;走道板11的邊緣設有護欄14 ;走道板11的一端固接于核心筒1的混凝土連梁2a上,另一端通過至少兩根纜風繩15固定在位于走道板11固定端上方的混凝土連梁2b上;而且,通道10的一端設有洞口一 19與核心筒1內的施工電梯3連通,通道10的另一端設有洞口二(圖中未示出)與外圍鋼結構的樓板4連通。本專利技術的聯系核心筒與外圍鋼結構的通道10,它一端固定在核心筒1的混凝土連梁2a上,并設有能夠與外圍鋼結構的樓板4相通的洞口二 ;另一端設置于核心筒1內施工電梯3的升降通道上,并設有能夠與施工電梯3相通的洞口一 19,從而在核心筒1與外圍鋼結構之間建立了水平聯系的施工通道,解決了外圍鋼結構施工過程中,人員、物料及小型工具的垂直運輸問題,該通道10結構簡易,拆裝方便,可反復利用;而且,由于利用了核心筒1原有的混凝土連梁2固定懸挑式的通道10,既保障了施工安全,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如圖1所示,走道板11包括并列設置的兩根主梁,間隔排列并垂直固接于主梁上的若干次梁,及分別固接于兩根主梁固定端的兩塊連接板一 18,連接板一 18與混凝土連梁2螺栓連接,進而將走道板1當前第1頁1 2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聯系核心筒與外圍鋼結構的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由型鋼制成且設置于所述核心筒內的走道板;所述走道板的邊緣設有護欄;所述走道板的一端固接于所述核心筒的混凝土連梁上,另一端通過至少兩根纜風繩固定在位于所述走道板固定端上方的混凝土連梁上;所述通道的一端設有洞口一與所述核心筒內的施工電梯連通,所述通道的另一端設有洞口二與外圍鋼結構的樓板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錢志偉,易明玉,屠春軍,鄭瓊,王志剛,朱毅敏,徐磊,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建工一建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