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卡片翻轉裝置和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卡片翻轉裝置包括主體框架、步進電機、翻轉機構、夾卡輪、第一單向軸承、第二單向軸承、傳動齒輪組、定位圓盤、卡片位置傳感器和角位置傳感器;所述步進電機驅動所述傳動齒輪組,利用第一單向軸承和第二單向軸承正向轉動和反向鎖死的特點,分離步進電機的正反轉運動,使得步進電機正轉或者反轉時,分別帶動夾卡輪轉動或者翻轉機構旋轉;所述角位置傳感器結合定位圓盤能準確地測量所述翻轉機構的翻轉角度??梢姳景l明專利技術的卡片翻轉裝置,使用單電機驅動所述傳動齒輪組,具有機械鎖死、無抖動、定位精準的特點,并且能實現吸卡、廢卡處理及卡片位置檢測的功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卡片翻轉裝置及控制方法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卡片翻轉裝置及控制方法。
技術介紹
目前,現有的發卡裝置在打印或者讀寫等操作過程中,都需要裝配一個卡片翻轉裝置用于卡片進行翻轉和傳輸,即在完成卡片的一面操作后,將卡片翻轉180度并送回指定處理位置進行第二面的操作。傳統的卡片翻轉裝置在實現卡片傳輸和卡片翻轉時,分別由兩個電機來控制,不僅成本高昂,在翻轉過程中還會發生卡片偏移或者翻轉角度不到位的情況,導致卡片翻轉失敗或卡片傳輸失敗。傳統的卡片翻轉裝置亦存在入卡檢測不精確的問題,此時會出現卡片還沒有完全進入翻轉裝置就開始翻轉的情況,造成無法正常翻轉而停留在翻轉裝置內,導致設備無法正常運轉;翻轉過程中,現有的卡片翻轉裝置存在翻轉角度不夠精確的問題,此時卡片翻轉后與其翻轉前的水平面有差異,造成卡片翻轉失敗。由于設計結構的限制,傳統的卡片翻轉裝置無法實現任意角度的翻轉,并且沒有廢卡處理、卡片位置監測與吸卡的功能,極大地限制了翻轉裝置在開發和集成上的適用范圍。其中,廢卡處理是指當發卡裝置發卡失敗時會出現廢卡,而廢卡是不允許正常發行出去的,這時就需要將廢卡做回收處理;卡片位置檢測是指當翻轉裝置內有卡片時,對卡片的位置進行實時監測,以保證卡片時刻處于正確的位置,使翻轉裝置能夠正常工作;吸卡功能是指通過翻轉裝置將外來的卡片接收并傳輸到發卡裝置內部的功能。現有的卡片翻轉裝置大都集成于發卡裝置內部,受發卡裝置的主板控制,無法獨立運行,翻轉裝置無法與其他設備相連接。傳統的卡片翻轉裝置控制系統功能比較簡單,在卡片傳輸精確度和翻轉角度控制方面都不完善,并且無法實現吸卡、廢卡處理及卡片位置監測的功能,無法獨立工作。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目的是提供一種卡片翻轉裝置,其能至少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之一。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卡片翻轉控制方法,其特別適合上述卡片翻轉裝置,并具有高性能、模塊化、小型化、實時響應的特點,并增強卡片翻轉裝置的抗干擾能力。本專利技術解決技術問題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卡片翻轉裝置,其包括主體框架、步進電機、翻轉機構、夾卡輪、第一單向軸承、第二單向軸承、傳動齒輪組、定位圓盤、卡片位置傳感器和角位置傳感器;所述主體框架由左側板、右側板、底板和橫桿組成,其中所述左側板和右側板平行設置,所述橫桿的兩端分別固定于所述左側板和右側板上;所述步進電機固定于所述右側板上,且其輸出軸穿過所述右側板至所述主體框架的內部;所述步進電機的輸出軸上同軸固定設置有第一齒輪;所述翻轉機構包括左夾板、右夾板和固定桿,所述左夾板和右夾板平行設置,且所述固定桿的兩端分別固定于所述左夾板和右夾板上;所述夾卡輪包括第一組夾卡輪和第二組夾卡輪,每組夾卡輪均包括上輥軸和下輥軸,所述上輥軸和下輥軸的左端通過齒輪嚙合,即所述上輥軸的左端固定有第二齒輪,所述下輥軸的左端固定有第三齒輪,所述第二齒輪和第三齒輪的結構相同,并相互嚙合;所述上輥軸和下輥軸的中部設置有壓緊輪,所述上輥軸的壓緊輪和下輥軸的壓緊輪之間具有預設的正壓力;所述第一組夾卡輪的上輥軸和下輥軸的兩端分別可轉動地設置于所述左夾板和右夾板上;所述第二組夾卡輪的上輥軸的兩端可轉動地設置于所述左夾板和右夾板上;所述傳動齒輪組包括第一軸、第四齒輪、第五齒輪、第六齒輪、第七齒輪和第二軸;所述第一軸上同軸固定有第四齒輪,所述第四齒輪與第一齒輪嚙合;所述第一軸的左端固定設置于所述翻轉機構的右夾板上;所述第一軸的右端通過第一單向軸承設置于所述右側板上;所述第二軸的左端通過軸承可轉動地設置于所述左側板上,所述第二軸的右端固定設置于所述左夾板上,且所述第一軸和第二軸的軸心線相同;所述第一軸上還同軸固定有第五齒輪;所述第一組夾卡輪的下輥軸的右端設置有第六齒輪;所述第二組夾卡輪的下輥軸的右端設置有第七齒輪,所述第五齒輪分別嚙合所述第六齒輪和第七齒輪;所述第二組夾卡輪的下輥軸設置于所述第二單向軸承的內圈,所述第二單向軸承的外圈設置于所述左夾板上,且所述第二單向軸承允許所述第二組夾卡輪的下輥軸順時針轉動;所述翻轉機構的左夾板上固定有轉動桿,所述轉動桿與所述第一軸的軸心線相同,所述轉動桿遠離所述翻轉機構的一端可轉動地設置于所述左側板內;所述定位圓盤固定于翻轉機構的左側,與左側板1之間隔有一定空隙,且與所述轉動桿的軸心線重合;由所述翻轉機構帶動所述定位圓盤18轉動。所述卡片位置傳感器設置于所述左側板上,并與所述夾卡輪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用于實時檢測是否有卡片進入翻轉機構;所述角位置傳感器設置于所述左側板上,用于檢測所述定位圓盤的周向位置;當步進電機正轉時,所述第一單向軸承鎖死,所述第二單向軸承10轉動;當所述步進電機反轉時,所述第一單向軸承轉動,所述第二單向軸承鎖死??蛇x的,所述底板上沿所述橫桿的長度方向開設有廢卡出卡口。可選的,所述橫桿的數量為4個;所述四個橫桿平行設置,且分別位于所述左側板的四個角部??蛇x的,所述角位置傳感器包括第一角位置傳感器、第二角位置傳感器、第三角位置傳感器和第四角位置傳感器,且所述第一角位置傳感器、第二角位置傳感器、第三角位置傳感器和第四角位置傳感器沿所述定位圓盤的周向均勻分布,且所述第二角位置傳感器位于所述轉動桿的正下方??蛇x的,所述第一軸的左端位于所述翻轉機構的右夾板的中心處??蛇x的,所述固定桿的數量為4個,所述四個固定桿平行設置,分別位于所述左夾板的四個角部??蛇x的,所述卡片翻轉裝置還包括控制系統,所述控制系統包括電源模塊、通信模塊、檢測模塊、控制器和驅動模塊;所述電源模塊為控制系統提供工作電源;所述通信模塊實現所述控制系統與外部設備的通信;所述檢測模塊實現所述卡片狀態的檢測,以及卡片翻轉裝置的狀態的檢測;并將檢測結果發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據接收到的指令,結合翻轉裝置當前的狀態,做出相應的決策判斷,給出控制信號;所述驅動模塊根據控制器發出的控制信號驅動步進電機做出相應的動作,控制夾卡輪轉動或者翻轉機構旋轉,以完成指令所指示的功能。本專利技術解決技術問題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卡片翻轉控制方法,其包括:S10、控制器通過通信模塊持續接收命令,如果接收到命令,則執行步驟S20;S20、控制器向驅動模塊發送指令,控制翻轉機構復位;S30、控制器識別所述步驟S10中的命令,如果所述命令是傳輸命令,則執行步驟S40;如果所述命令是翻轉命令,則執行步驟S50;S40、控制器向驅動模塊發送指令,控制步進電機正轉,實現卡片傳輸;S50、控制器向驅動模塊發送指令,控制步進電機反轉,實現卡片翻轉??蛇x的,所述步驟S40具體為:S401、檢測模塊持續獲取卡片位置檢測傳感器的檢測結果;S402、控制器通過所述步驟S401中的卡片位置檢測傳感器的檢測結果判斷是否有卡片進入卡片翻轉裝置,如果有則執行步驟S403;如果沒有,則重復步驟S401和S402;S403、控制器通過向驅動模塊發出指令,驅動步進電機正轉,控制夾卡輪開始轉動,將卡片傳輸至翻轉機構內;S404、檢測模塊持續獲取卡片位置檢測傳感器的檢測結果,并將其狀態發送給控制器;S405、控制器根據步驟S404中的卡片位置檢測傳感器的檢測結果判斷卡片是否傳輸到位;一旦控制器判斷卡片已經傳輸到位,則會向驅動模塊發出信號,控制步進電機停止轉動,使夾卡輪停止轉動;S406、所述控制器通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卡片翻轉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體框架、步進電機、翻轉機構、夾卡輪、第一單向軸承、第二單向軸承、傳動齒輪組、定位圓盤、卡片位置傳感器和角位置傳感器;所述主體框架由左側板、右側板、底板和橫桿組成,其中所述左側板和右側板平行設置,所述橫桿的兩端分別固定于所述左側板和右側板上;所述步進電機固定于所述右側板上,且其輸出軸穿過所述右側板至所述主體框架的內部;所述步進電機的輸出軸上同軸固定設置有第一齒輪;所述翻轉機構包括左夾板、右夾板和固定桿,所述左夾板和右夾板平行設置,且所述固定桿的兩端分別固定于所述左夾板和右夾板上;所述夾卡輪包括第一組夾卡輪和第二組夾卡輪,每組夾卡輪均包括上輥軸和下輥軸,所述上輥軸和下輥軸的左端通過齒輪嚙合,即所述上輥軸的左端固定有第二齒輪,所述下輥軸的左端固定有第三齒輪,所述第二齒輪和第三齒輪的結構相同,并相互嚙合;所述上輥軸和下輥軸的中部設置有壓緊輪,所述上輥軸的壓緊輪和下輥軸的壓緊輪之間具有預設的正壓力;所述第一組夾卡輪的上輥軸和下輥軸的兩端分別可轉動地設置于所述左夾板和右夾板上;所述第二組夾卡輪的上輥軸的兩端可轉動地設置于所述左夾板和右夾板上;所述傳動齒輪組包括第一軸、第四齒輪、第五齒輪、第六齒輪、第七齒輪和第二軸;所述第一軸上同軸固定有第四齒輪,所述第四齒輪與第一齒輪嚙合;所述第一軸的左端固定設置于所述翻轉機構的右夾板上;所述第一軸的右端通過第一單向軸承設置于所述右側板上;所述第二軸的左端通過軸承可轉動地設置于所述左側板上,所述第二軸的右端固定設置于所述左夾板上,且所述第一軸和第二軸的軸心線相同;所述第一軸上還同軸固定有第五齒輪;所述第一組夾卡輪的下輥軸的右端設置有第六齒輪;所述第二組夾卡輪的下輥軸的右端設置有第七齒輪,所述第五齒輪分別嚙合所述第六齒輪和第七齒輪;所述第二組夾卡輪的下輥軸設置于所述第二單向軸承的內圈,所述第二單向軸承的外圈設置于所述左夾板上,且所述第二單向軸承允許所述第二組夾卡輪的下輥軸順時針轉動;所述翻轉機構的左夾板上固定有轉動桿,所述轉動桿與所述第一軸的軸心線相同,所述轉動桿遠離所述翻轉機構的一端可轉動地設置于所述左側板內;所述定位圓盤固定于翻轉機構的左側,與左側板1之間隔有一定空隙,且與所述轉動桿的軸心線重合;由所述翻轉機構帶動所述定位圓盤18轉動。所述卡片位置傳感器設置于所述左側板上,并與所述夾卡輪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用于實時檢測是否有卡片進入翻轉機構;所述角位置傳感器設置于所述左側板上,用于檢測所述定位圓盤的周向位置;當步進電機正轉時,所述第一單向軸承鎖死,所述第二單向軸承10轉動;當所述步進電機反轉時,所述第一單向軸承轉動,所述第二單向軸承鎖死。...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卡片翻轉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體框架、步進電機、翻轉機構、夾卡輪、第一單向軸承、第二單向軸承、傳動齒輪組、定位圓盤、卡片位置傳感器和角位置傳感器;所述主體框架由左側板、右側板、底板和橫桿組成,其中所述左側板和右側板平行設置,所述橫桿的兩端分別固定于所述左側板和右側板上;所述步進電機固定于所述右側板上,且其輸出軸穿過所述右側板至所述主體框架的內部;所述步進電機的輸出軸上同軸固定設置有第一齒輪;所述翻轉機構包括左夾板、右夾板和固定桿,所述左夾板和右夾板平行設置,且所述固定桿的兩端分別固定于所述左夾板和右夾板上;所述夾卡輪包括第一組夾卡輪和第二組夾卡輪,每組夾卡輪均包括上輥軸和下輥軸,所述上輥軸和下輥軸的左端通過齒輪嚙合,即所述上輥軸的左端固定有第二齒輪,所述下輥軸的左端固定有第三齒輪,所述第二齒輪和第三齒輪的結構相同,并相互嚙合;所述上輥軸和下輥軸的中部設置有壓緊輪,所述上輥軸的壓緊輪和下輥軸的壓緊輪之間具有預設的正壓力;所述第一組夾卡輪的上輥軸和下輥軸的兩端分別可轉動地設置于所述左夾板和右夾板上;所述第二組夾卡輪的上輥軸的兩端可轉動地設置于所述左夾板和右夾板上;所述傳動齒輪組包括第一軸、第四齒輪、第五齒輪、第六齒輪、第七齒輪和第二軸;所述第一軸上同軸固定有第四齒輪,所述第四齒輪與第一齒輪嚙合;所述第一軸的左端固定設置于所述翻轉機構的右夾板上;所述第一軸的右端通過第一單向軸承設置于所述右側板上;所述第二軸的左端通過軸承可轉動地設置于所述左側板上,所述第二軸的右端固定設置于所述左夾板上,且所述第一軸和第二軸的軸心線相同;所述第一軸上還同軸固定有第五齒輪;所述第一組夾卡輪的下輥軸的右端設置有第六齒輪;所述第二組夾卡輪的下輥軸的右端設置有第七齒輪,所述第五齒輪分別嚙合所述第六齒輪和第七齒輪;所述第二組夾卡輪的下輥軸設置于所述第二單向軸承的內圈,所述第二單向軸承的外圈設置于所述左夾板上,且所述第二單向軸承允許所述第二組夾卡輪的下輥軸順時針轉動;所述翻轉機構的左夾板上固定有轉動桿,所述轉動桿與所述第一軸的軸心線相同,所述轉動桿遠離所述翻轉機構的一端可轉動地設置于所述左側板內;所述定位圓盤固定于翻轉機構的左側,與左側板(1)之間隔有一定空隙,且與所述轉動桿的軸心線重合;由所述翻轉機構帶動所述定位圓盤(18)轉動;所述卡片位置傳感器設置于所述左側板上,并與所述夾卡輪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用于實時檢測是否有卡片進入翻轉機構;所述角位置傳感器設置于所述左側板上,用于檢測所述定位圓盤的周向位置;當步進電機正轉時,所述第一單向軸承鎖死,所述第二單向軸承(10)轉動;當所述步進電機反轉時,所述第一單向軸承轉動,所述第二單向軸承鎖死。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卡片翻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沿所述橫桿的長度方向開設有廢卡出卡口。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卡片翻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橫桿的數量為4個;所述四個橫桿平行設置,且分別位于所述左側板的四個角部。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卡片翻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位置傳感器包括第一角位置傳感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蘇義軍,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速普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