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吸入裝置,包括用于破碎粒度小于10μm的細碎藥物的聚集體的裝置(20;30;40;50),以形成具有大量粒度在呼吸范圍內,即小于10μm的細碎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20;30;40;50)包括至少一對位于氣體/空氣流途徑中的表面,該對表面的第一表面在氣體/空氣流途徑上形成一個收縮部分的入口表面,以加快沿該流通途徑通過該收縮部分的氣體/空氣速度,該對表面的第二表面位于或接近所述收縮部分的出口,并形成一個沖擊表面,以便在使用中聚集體或顆粒沖擊所述表面,并使所述第一和第二表面與所述流通途徑的縱向成不同角度。(*該技術在2016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吸入裝置,包括用于將粒度小于10μm的細碎的粉狀藥物的聚集體破碎,以形成具有大量在呼吸范圍內(即粒度小于10μm)的顆粒的細碎藥物。
技術介紹
在吸入治療中,最重要的是被吸入的藥物顆粒的直徑小于10μm,以確保藥物顆粒能適當滲入肺的支氣管部分。對于直徑小于10μm的顆粒來說,顆粒間力通常大于其重力,因此,該材料是有粘性的。當對這種細碎的粉狀藥物進行處理,例如,在貯存、輸送、過篩、過濾、混合或研磨期間,會隨機形成不定形的附聚體或聚集體。當使用干粉吸入器,特別是呼吸啟動的干粉吸入器時,重要的是使該吸入裝置具有這樣的裝置該裝置在吸入之前或期間將由所述細碎的粉狀物形成的附聚體或聚集體破碎成粒度在呼吸范圍內,即小于10μm、優選小于5μm的初級顆粒。如果所述粒子大于10μm,將不能滲透到肺的支氣管部分,而是停留在口喉通道,或被吞咽到胃腸道,并在那里產生不希望有的副作用。這種顆粒也更容易滯留在該裝置上,從而導致顆粒的損失,這會對劑量的精度造成不利影響。先有技術用于破碎在粒度小于10μm的細碎粉狀藥物中形成的附聚體/聚集體的裝置在先有技術中是公知的。這種裝置的例子之一披露于EP-B-069715中。在該文獻中,在空氣導管里設置了一個轉動的類似推進器的裝置,以作為解聚裝置。另一個例子披露于EP-B-237507中,其中,在一個具有用于盛放多份劑量的容器的由呼吸啟動的干粉吸氣器的接口管和/或空氣導管中設置一個靜止的偏轉裝置。在吸氣時,該靜止的偏轉裝置產生一種解聚作用,因為它被設計成能在攜帶所述物質的空氣流中產生湍流運動。由于這種湍流運動,所述顆粒將沖擊空氣導管和偏轉裝置壁,并相互撞擊,以這種方式破碎成在呼吸范圍內的顆粒。在WO 92/04069中披露了一種供一次性使用的一次性呼吸啟動的干粉吸入器。該吸入器具有用于在空氣導管中破碎附聚體/聚集體的裝置。在該吸氣器中也設有解聚裝置,用于在吸氣期間在空氣流中產生湍動。當所有的解聚裝置都被構建成一個相對該吸入器的管狀外殼的縱向呈約30°角的平面時,可實現上述目的。試驗表明,上述解聚裝置不能產生最佳解聚效果。有時,在吸入器中的滯留會達到不可接受的程度。這會因不同的吸入而導致不同的劑量。本專利技術因此,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解聚裝置,該裝置能優化解聚作用并盡可能減少常規氣體或空氣流速下的滯留量和流動阻力,流速取決于患者的吸入力。根據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吸入裝置,其包括用于破碎聚集體的裝置,該裝置的特征是,所述裝置包括至少一對位于氣體/空氣流動通道上的表面,該對表面的第一表面在所述氣體/空氣流動途徑上形成一個收縮的入口表面,以加快沿該流動途徑通過所述收縮部分的氣體/空氣的速度,該對表面的第二表面位于或接近所述收縮部分的出口,并形成一個沖擊表面,以便在使用中聚集體或顆粒沖擊該第二表面,第一和第二表面相對所述流動途徑縱向以不同角度取向,以使第一和第二表面與該流動途徑的縱向成不同角度。通過閱讀從屬權利要求2-11可以了解其它優選實施例和優點。附圖簡述下面將結合附圖以舉例方式對本專利技術裝置進行說明,其中附圖說明圖1表示本專利技術解聚裝置的一種優選實施例;圖2表示如圖1所示的本專利技術的第一解聚裝置;和圖3表示如圖1所示的本專利技術的第二解聚裝置的兩個部件。附圖詳述在粉末
中眾所周知的是,通過在聚集體沖擊表面(例如位于聚集體的運動方向上的壁)之前賦予它一個加速度,以破碎由粉狀物質形成的聚集體。當該方法被用于吸入材料時,所謂的解聚裝置被置于該吸入裝置的氣體/空氣流動途徑上??梢匀缟鲜鑫墨I般地以壁的形式提供該解聚裝置。試驗表明,聚集體破碎成初級顆粒與所述表面的位置和角度以及吸入器的氣體/空氣流動途徑在不同位置上的截面尺寸有關。下面將結合附圖1,2,3對本專利技術解聚裝置的一種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該優選實施例中的本專利技術的解聚裝置被設計成位于單位劑量干粉吸氣器的氣體/空氣流動途徑上,但該解聚裝置的構造可方便地適合于安置在任何干粉吸入器的氣體/空氣流通途徑中,該吸入器有一個包括位于氣體/空氣流通途徑10中的粉狀物質的聚集體的劑量藥物8、一個空氣入口5和一個空氣出口6。所述空氣入口5與空氣出口6相隔一定距離,以便在吸入期間氣體/空氣流能通過所述空氣入口和空氣出口間的氣體/空氣途徑,從而升起所述藥物,以便由氣體/空氣流中的氣體攜帶。該裝置的說明與該實施例相關,不過這僅是為清楚起見而給出的一個例子。在該優選實施例中,沿吸入器里的氣體/空氣流通途徑10設置幾組傾斜的平面。藥物8被放置在一個室(未示出)中,該室可以是一種單位劑量室或一種可以再填充以供再次吸入的室。所述傾斜表面在氣體/空氣流動途徑上形成收縮部分,由此加快吸入的氣體/空氣流的速度,并在其經過該氣體/空氣流動途徑時進行導向。由此迫使聚集體和/或顆粒沖擊氣體/空氣途徑的壁和表面。在該優選實施例中,所述解聚裝置主要有兩種不同的形式和結構。如圖1和2所示,第一解聚裝置20和30分別形成成對的壁21a,21b和31a,31b,并相對于氣體/空氣流的主方向(圖中箭頭A)和由空氣入口向空氣出口看去氣體/空氣流動途徑10和裝置的對稱的縱向中央軸分別成角αa和αb。在圖1-3中,所述縱向中央軸由X-X表示。最好是,所述成對壁由氣體/空氣流途徑兩側的外殼邊緣對稱地延伸,并相互隔開,以形成氣體/空氣流通道,并在該氣體/空氣流通道中形成一個收縮部分。第一對壁21a,21b接近藥物8的釋放部位。所述成對的壁21a,21b和31a,31b分別與位于氣體/空氣流的主方向A的縱向上的部分22a,22b和32a、32b連接。所述縱向部分平行于氣體/空氣流的主方向A延伸,并被分隔開,以形成氣體/空氣流通道。所述縱向部分22a,22b和32a,32b的另一端分別與壁23a、23b和33a、33b連接,它們與各解聚裝置的第一壁和縱向部分一起分別形成四邊形20、30。在圖1和2中示出了該第一解聚裝置的一種優選實施例。壁23a、23b和33a、33b的角度和形成僅對解聚裝置和氣體/空氣流途徑的結構和形狀重要,但對該裝置的功能不重要。所述功能的重要特征是為了盡可能減少物質在氣體/空氣流途徑中的滯留。因此,可以采用具有該功能的任何角度和/或形式的壁。第二解聚裝置40、50分別形成成對的壁41a、41b和51a、51b。每對壁中的兩壁相互連接,并分別形成頂或點42、52。頂或點42、52位于氣體/空氣流途徑10的中部,并與氣體/空氣流途徑的對稱縱向軸X-X吻合,還與從空氣入口5向空氣出口6看出氣體/空氣流的主方向A相吻合。在該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第二解聚裝置40、50形成繞其縱向軸Y-Y對稱的四邊形,如圖3所示。所述四邊形是這樣形成的,以使各四邊形的縱軸相互平行,而在該優選實施例中,與氣體/空氣流途徑的對稱的縱軸X-X相吻合。所述解聚裝置的沖擊表面41a、41b和51a、51b分別與氣體/空氣流主方向A和從空氣入口5向空氣出口6看去的氣體/空氣流途徑和該裝置的對稱的縱向軸X-X形成角β和δ。第二解聚裝置40和50的優選實施例如圖3所示。第一和第二解聚裝置20、30和40、50以這種方式位于氣體/空氣流途徑上它能形成氣體/空氣流和聚集體/顆粒的加速區和起導向作用,以迫使所述聚集體和顆粒沖擊該解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L·阿斯金,K·貝克斯特雷姆,H·漢森,M·雅森,
申請(專利權)人:阿斯特拉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