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電池盒。該電池盒具有用于容納電極體的盒體,該盒體具備在長度方向上延伸并相向而對的一對第一側板;在寬度方向上延伸并相向而對的一對第二側板;及連接在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的下端的底板,第一側板與底板相連接的第一角部的內壁面為弧形,若第一側板及第二側板的板厚尺寸為t、則第一角部的最厚部位的板厚尺寸被設定在大于等于預先設定的下限值且小于3.9t的范圍內,第一側板與第二側板相連接的第二角部的內壁面為弧形,該第二角部的最厚部位的板厚尺寸被設定在大于4.2t且小于等于預先設定的上限值的范圍內。基于該結構,能夠防止盒體變形或破損。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電池盒。
技術介紹
通常,在電動車、混合動力車上都裝設有向電動機提供電能用的電池。例如,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一種車載電池。該電池具有盒體和蓋板,電池盒內部容納著電極體、電解質。另外,該電池的盒體被構成為有底扁長方筒形,具有沿盒體的長度方向延伸的相向而對的一對第一側板;與該第一側板垂直、沿盒體的寬度方向延伸的相向而對的一對第二側板;及連接在各第一側板和各第二側板的底端的底板。在上述電池的制造中,有時會對盒體的第一側板施加作用力來束縛電池(例如在將覆蓋電極體的絕緣膜接合在盒體的內壁面時等)。當電池被束縛時,因作用在盒體底板上的應力增大,底板有時會向外膨脹。在此情況下,電極體與底板之間的空間增大,成為電池產生振動的原因,從而降低了電池的可靠性。另外,將多個上述電池疊層而構成電池組的情況下,電池組的側面(各電池的第二側板)會受到束縛力的作用,因而需要采取對策來確保各電池在第二側板受到外力作用時不會破損。【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218877號公報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防止盒體變形或破損的電池盒。作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本技術提供一種電池盒,該電池盒具有用于容納電極體的有底扁長方筒形的盒體,該盒體具備在長度方向上延伸并相向而對的一對第一側板;在寬度方向上延伸并相向而對的一對第二側板;及連接在所述第一側板和所述第二側板的下端的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側板與所述底板相連接的第一角部的內壁面為弧形,若所述第一側板及所述第二側板的板厚尺寸為t、則所述第一角部的最厚部位的板厚尺寸被設定在大于等于預先設定的下限值且小于3.9t的范圍U內,所述第一側板與所述第二側板相連接的第二角部的內壁面為弧形,該第二角部的最厚部位的板厚尺寸被設定在大于4.2t且小于等于預先設定的上限值的范圍V內,所述預先設定的下限值為2t,所述預先設定的上限值為不使該電池盒的重量超過預先規定的基準重量的值中的上限值。具有上述結構的本技術的電池盒的優點在于,能夠防止電池盒的盒體變形或破損。具體而言,由于第一側板與底板相連接的第一角部的內壁面為弧形,且其最厚部位的板厚尺寸在預先設定的下限值以上,所以,只要根據實際情況適宜地設定該下限值(例如將該下限值設定為2t),則即使對盒體的第一側板施加作用力來束縛電池,該第一角部也不容易變形,從而能夠防止盒體的底板向外膨脹。同時,由于第一角部的最厚部位的板厚尺寸小于3.9t,所以能夠限制盒體重量的增加。另外,由于第一側板與第二側板相連接的第二角部的內壁面為弧形,且其最厚部位的板厚尺寸被設定為大于4.2t,所以,在盒體的第二側板受到外力作用時,第二角部不容易破裂。同時,由于第二角部的最厚部位的板厚尺寸小于等于預先設定的上限值,所以,盒體的重量能被限制在規定范圍內。在上述本技術的電池盒中,較佳為,只在所述盒體中容納的所述電極體的長度方向的一端的外側至另一端的外側為止的區間,所述第一角部被形成為,內壁面為弧形且最厚部位的板厚尺寸在所述范圍U內。采用該結構,既能防止盒體的底板向外膨脹,又能夠將盒體的重量限制在所需的最小限度內。在上述本技術的電池盒中,較佳為,在所述盒體的高度方向的整個區間,所述第二角部被形成為,內壁面為弧形且最厚部位的板厚尺寸在所述范圍V內。采用該結構,在盒體的第二側板受到外力作用的情況下,能夠切實防止盒體破損。附圖說明圖1是表示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池的立體圖。圖2是表示由電池疊層而得的電池組的立體圖。圖3是電池的主視圖。圖4是圖3中的IV-IV線的截面圖。圖5是圖3中的V-V線的截面圖。圖6是表示電池側面受到作用力而被束縛的狀態的截面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參照附圖對本技術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本實施方式中,作為一例,對構成電動車或混合動力汽車中裝設的電池組的方形非水二次電池的電池盒采用本技術的情況進行說明。如圖1所示,本實施方式的電池1具備,內部容納有電極體15(參照圖3的虛線)的電池盒2;從電池盒2向外部延伸的外部端子5;配置在外部端子5與電池盒2之間的絕緣構件6;以及一端與電極體15連接、另一端71向電池盒2外部延伸出的集電端子7。電池盒2是鋁或鋁合金等的金屬構件,具有盒體3和蓋板4。盒體3被形成為,一面開口的有底扁長方筒形。蓋板4被形成為,與盒體3的開口部形狀相對應的長方體形狀。蓋板4通過激光焊接而被接合在盒體3的開口部,將電池盒2密封。電池盒2內部的電極體15由正極、負極及隔板疊層或卷繞而成,并被浸在非水電解液中。在蓋板4的外表面的長度方向的兩個端部,分別設置有正極端子11和負極端子12。正極端子11及負極端子12均與集電端子7和外部端子5電連接。集電端子7的一端與電池盒2內的電極體15的正極板或負極板連接。集電端子7的另一端71被形成為圓筒形狀,其穿透蓋板4延伸到蓋板4的外面。集電端子7發揮輸電路徑的功能,將電極體15所儲蓄的電能輸出到外部;或將外部的電能輸入到電極體15。外部端子5延伸到蓋板4的外部。外部端子5上形成有插孔(未圖示),集電端子7的另一端71與該插孔鉚接,從而外部端子5與集電端子7間實現電連接。蓋板4的外表面上安裝有絕緣構件6,從而蓋板4與外部端子5之間電絕緣。具有上述結構的多個電池1如圖2所示那樣,隔著分隔板(未圖示)疊層而構成電池組10。另外,在這些疊層后的多個電池1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端板8。該一對端板8用于夾持構成電池組10的多個電池1、對這些電池1施加束縛力。在一對端板8之間連結著兩個束縛構件81,這兩個束縛構件81將上述束縛力傳遞給每個電池1。如圖3及圖4所示,盒體3具備,沿長度方向延伸并相向而對的一對第一側板31;沿與長度方向垂直的寬度方向延伸并相向而對的一對第二側板32;以及將這些第一側板31和第二側板32的下端連結的底板33。本實施方式中,在盒體3中容納的電極體15的長度方向的一端的外側至另一端的外側為止的區間(圖3中的W所示的區間),如圖4所示那樣,各第一側板31與底板33相連接的第一角部34被形成為內壁面為弧形。同時,在盒體3的高度方向的整個區間(圖3中的H所示的區間),如圖5所示那樣,第一側板31與第二側板32相連接的第二角部35被形成為內壁面為弧形。以下,對盒體3各部分的板厚尺寸的設定進行詳細說明。在此,第一側板31、第二側板32、及底板33的板厚尺寸被設定為相同值。將第一側板31、第二側板32的板厚尺寸作為t;將第一角部34的最厚部位的板厚尺寸(以下簡稱板厚尺寸)作為t1(參照圖4);將第二角部35的最厚部位的板厚尺寸(以下簡稱板厚尺寸)作為t2(參照圖5)。第一角部34的板厚尺寸t1被設定為小于3.9t(即,t1<3.9t)。例如,在第一側板31、第二側板32的板厚尺寸t為0.4mm的情況下,第一角部34的板厚尺寸t1的值被設定為小于1.56mm的值(例如為1.30mm)。同時,第一角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池盒,具有用于容納電極體的有底扁長方筒形的盒體,該盒體具備在長度方向上延伸并相向而對的一對第一側板;在寬度方向上延伸并相向而對的一對第二側板;及連接在所述第一側板和所述第二側板的下端的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側板與所述底板相連接的第一角部的內壁面為弧形,若所述第一側板及所述第二側板的板厚尺寸為t、則所述第一角部的最厚部位的板厚尺寸被設定在大于等于預先設定的下限值且小于3.9t的范圍U內,所述第一側板與所述第二側板相連接的第二角部的內壁面為弧形,該第二角部的最厚部位的板厚尺寸被設定在大于4.2t且小于等于預先設定的上限值的范圍V內,所述預先設定的下限值為2t,所述預先設定的上限值為不使該電池盒的重量超過預先規定的基準重量的值中的上限值。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電池盒,具有用于容納電極體的有底扁長方筒形的盒體,該盒體具備在長度方向上延伸并相向而對的一對第一側板;在寬度方向上延伸并相向而對的一對第二側板;及連接在所述第一側板和所述第二側板的下端的底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側板與所述底板相連接的第一角部的內壁面為弧形,若所述第一側板及所述第二側板的板厚尺寸為t、則所述第一角部的最厚部位的板厚尺寸被設定在大于等于預先設定的下限值且小于3.9t的范圍U內,
所述第一側板與所述第二側板相連接的第二角部的內壁面為弧形,該第二角部的最厚部位的板厚尺寸被設定在大于4.2t且小于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鈴木哲,加藤大樹,
申請(專利權)人: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日本;JP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