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當前位置: 首頁 > 專利查詢>齊大圖專利>正文

    一種電熱采暖設備以及采用該采暖設備的取暖系統技術方案

    技術編號:13303923 閱讀: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09 20:53
    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電熱采暖設備,由電加熱主機和箱體組成,箱體由管路控制箱和電路控制箱組成;其中:電加熱主機由電加熱棒、加熱箱、左端蓋、右端蓋、主機外殼、主機保溫層、內圈螺片、外圈螺片、主機螺栓、分流器固定板、主機支架和主機出口、主機入口、串箱缺口組成;管路控制箱由管路主器件、管路輔器件和內部循環管路、注排管路、輔助管路以及管路口組成;管路控制箱與電路控制箱之間設有隔離板;電路控制箱由電路管路、電路連接板、控制電路組成;取暖系統,包括上述電熱采暖設備,還包括太陽能集熱器、副箱、散熱器和外部循環管路。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節能環保、安裝方便,適于推廣應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采暖設備,特別涉及一種電熱采暖設備以及采用該采暖設備的取暖系統
    技術介紹
    環境與能源問題一直是人們關注的問題。取暖是人們生活的重要話題之一,它既要消耗能源又影響著自然環境。傳統的取暖方式采用燃煤或燒柴作為能源,這是造成霾現象的因素之一,這一方式能源消耗大,對環境污染最為直接,影響甚大,尤其是在小城鎮和廣大農村地區這一小氣候區域內,燃煤和燃柴是造成霾現象的首要因素,實不可取。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人們認識的提高,以電或燃氣為能源用做取暖的“綠色”取暖技術逐漸得以實施。然而,現有的以電為能源用做取暖的技術,存在熱轉換效率較低、電耗損大的重要缺點,致使消費用戶在必須該使用它這一特殊情況下才會使用,大多數普通人們無法承受其日常支出費用,因此,現有的電熱采暖技術無法被廣泛普及。再者,部分現有技術產品還存有用電安全隱患、結構復雜、制造成本較高等缺點。現有的燃氣能源,雖說隨著科技和城市建設的發展,其技術的應用和發展有所擴大,但用做民用取暖用途的燃氣能源卻不是每個家庭都能夠擁有的,尤其是在小城鎮和廣大農村地區;另外,其日常支出費用也是大部分家庭首先和肯定要考慮的實際問題。因此,這一取暖技術也無法被廣泛普及。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現有取暖技術的不足,普及“綠色”取暖,提高人們生活取暖水平和質量,改善人們生活和自然環境,本技術提供一種電熱采暖設備以及采用該采暖設備的取暖系統。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電熱采暖設備,由電加熱主機和箱體組成,箱體由管路控制箱和電路控制箱組成;其中:電加熱主機由電加熱棒、加熱箱、左端蓋、右端蓋、主機外殼、主機保溫層、內圈螺片、外圈螺片、主機螺栓、分流器固定板、主機支架和主機出口、主機入口、串箱缺口組成,其中,外圈螺片上設有凹陷和擾流小孔;管路控制箱由管路主器件、管路輔器件和內部循環管路、注排管路、輔助管路以及管路口組成;其中,管路主器件由分流器、注入罐、主機排氣罐組成;管路輔器件由膨脹罐、循環泵、單向逆止閥門、電動閥門、手動閥門、自動排氣閥、自動泄壓閥、三通組成;內部循環管路由供給管路、回路管路組成;其中,供給管路由太陽能內部供給管路、主機供給管路、散熱器內部供給管路組成,回路管路由太陽能內部回路管路、主機回路管路、散熱器內部回路管路組成;太陽能內部供給管路、太陽能內部回路管路構成太陽能內部循環管路;主機供給管路、主機回路管路構成主機循環管路;散熱器內部供給管路、散熱器內部回路管路構成散熱器內部循環管路;內部循環管路是導熱介質在管路控制箱內流動的管路;注排管路由注入管路、排出管路組成;輔助管路由緩泄管路、泄壓排氣管路、排污管路組成;管路口由散熱器供給管路接口、散熱器回路管路接口、太陽能供給管路接口、太陽能回路管路接口、導熱介質排出口、排污口、泄壓排氣口組成;管路控制箱與電路控制箱之間設有隔離板;電路控制箱由電路管路、電路連接板、控制電路組成;其中,電路管路由左路電路管路、中路電路管路、右路電路管路和上路電路管路組成;電路連接板是上路電路管路內導線的接線端子;所述供給管路外表面有保溫套管;所述管路主器件中的,分流器由入口端蓋、出口端蓋、中箱、密封圈、過濾網、端蓋擋氣片、分流器螺栓、分流器支架和端蓋上入口、端蓋下入口、端蓋上出口、端蓋下出口、中箱口、大回口、分流器溫控探頭接口組成;分流器溫控探頭接口上安裝有分流器溫控探頭;注入罐由罐蓋、上端蓋、下端蓋、視盅、注入罐螺栓和注入口、管路排氣口、導入口組成;注入罐的管路排氣口上安裝有注入罐自動排氣閥;主機排氣罐由罐殼、罐體、罐體保溫層、罐體擋氣片和主機排氣口、罐體入口、罐體出口、主機排氣罐溫控探頭接口組成;主機排氣罐的主機排氣口上安裝有主機排氣罐自動排氣閥,主機排氣罐溫控探頭接口上安裝有主機排氣罐溫控探頭;電加熱主機在管路控制箱內;電加熱主機的主機出口與主機排氣罐的罐體入口連接;管路口在管路控制箱外部;注入罐安裝在管路控制箱內的頂部,且注入罐的罐蓋、注入口和注入罐上安裝的自動排氣閥伸出管路控制箱,在管路控制箱外部;分流器安裝在電加熱主機的正立面上;電路控制箱有左路電路管路、中路電路管路、右路電路管路和上路電路管路穿過隔離板連接并延伸到管路控制箱,其中,上路電路管路的另一端有電路連接板,電路控制箱內還有控制電路;太陽能內部供給管路一端連接太陽能供給管路接口,另一端連接第一三通的一側直通口,太陽能內部供給管路上從太陽能供給管路接口一端開始至另一端依次串聯安裝第一手動閥門和第一電動閥門;主機供給管路從主機排氣罐的罐體出口引出后經第二手動閥門連接第二三通的旁通口,第二三通的一側直通口連接第一三通的旁通口;散熱器內部供給管路的一端連接第一三通的另一側直通口,另一端連接散熱器供給管路接口;太陽能內部回路管路從分流器的端蓋上出口引出后連接第三三通的一側直通口,第三三通的另一側直通口經第一單向逆止閥門和第一循環泵連接第四三通的旁通口,第三三通的旁通口經第二單向逆止閥門和第二循環泵連接第四三通的一側直通口,第四三通的另一側直通口經第三手動閥門連接太陽能回路管路接口;主機回路管路從分流器的端蓋下出口引出后連接第五三通的一側直通口,第五三通的旁通口經第三單向逆止閥門和第三循環泵連接第六三通的旁通口,第五三通的另一側直通口經第四單向逆止閥門和第四循環泵連接第七三通的旁通口,第六三通的一側直通口與第七三通的一側直通口連接,第七三通的另一側直通口連接第八三通的旁通口,第八三通的一側直通口連接電加熱主機的主機入口;散熱器內部回路管路的一端是散熱器回路管路接口,另一端連接分流器的端蓋下入口;注入管路一端連接注入罐的導入口,另一端經第四手動閥門連接分流器的端蓋上入口;排出管路一端連接第八三通的另一側直通口,另一端經第五手動閥門連接導熱介質排出口;緩泄管路從第六三通的另一側直通口引出后連接第九三通的一側直通口,第九三通的旁通口連接膨脹罐,第九三通的另一側直通口經自動泄壓閥和第六手動閥門連接第二三通的另一側直通口;泄壓排氣管路是從自動泄壓閥的泄壓小口和主機排氣罐自動排氣閥排氣小口引出,共同連接至泄壓排氣口;排污管路一端連接分流器的中箱口,另一端經第七手動閥門連接排污口。所述太陽能內部供給管路、主機供給管路、散熱器內部供給管路、太陽能內部回路管路、主機回路管路、散熱器內部回路管路、注入管路、排出管路、緩泄管路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熱采暖設備,其特征在于:由電加熱主機(19)和箱體組成,箱體由管路控制箱(5)和電路控制箱(1)組成;電加熱主機(19)在管路控制箱(5)內,電加熱主機(19)上安裝分流器(24),管路控制箱(5)與電路控制箱(1)之間設有隔離板(3);管路控制箱(5)內的頂部安裝有注入罐(4),注入罐(4)的罐蓋(401)、注入口(402)和安裝在管路排氣口(403)上的注入罐自動排氣閥(ZP2)位于管路控制箱(5)的外部;電路控制箱(1)由電路管路、電路連接板(7)、控制電路(2)組成;其中,電路管路由左路電路管路(25)、中路電路管路(30)、右路電路管路(12)和上路電路管路(6)組成,左路電路管路(25)、中路電路管路(30)、右路電路管路(12)和上路電路管路(6)穿過隔離板(3)連接并延伸到管路控制箱(5),其中,上路電路管路(6)的另一端有電路連接板(7),電路控制箱(1)內還有控制電路(2);電加熱主機(19)由電加熱棒(1904)、加熱箱(1907)、左端蓋(1912)、右端蓋(1903)、主機外殼(1905)、主機保溫層(1902)、內圈螺片(1911)、外圈螺片(1910)、主機螺栓(1913)、分流器固定板(1916)、主機支架(1915)和主機出口(1901)、主機入口(1906)、串箱缺口(1908)組成,其中,外圈螺片(1910)上設有凹陷(1909)和擾流小孔(1914);各個加熱箱(1907)內都設置有螺旋狀的內圈螺片(1911)和外圈螺片(1910),內圈螺片(1911)在外圈螺片(1910)的中間,且內圈螺片(1911)和外圈螺片(1910)相互對應并緊密配合,外圈螺片(1910)的外側與加熱箱(1907)的內壁緊密配合,外圈螺片(1910)在與導流介質在該加熱箱(1907)內總體的流動方向相反的一側面上設有凹陷(1909),凹陷(1909)由外圈螺片(1910)的外側至內側漸深,形成偏心,凹陷(1909)在外圈螺片(1910)的內側設置有擾流小孔(1914),最下端的加熱箱(1907)下方設有主機入口(1906),最上端的加熱箱(1907)上方設有主機出口(1901),且主機入口(1906)和主機出口(1901)與各串箱缺口(1908)是在各個加熱箱(1907)左右兩端錯位設置的,各個加熱箱(1907)的左側有左端蓋(1912)與各個加熱箱(1907)用主機螺栓(1913)緊密配合,各個加熱箱(1907)的右側有右端蓋(1903)與各個加熱箱(1907)用主機螺栓(1913)緊密配合,電加熱棒(1904)與內圈螺片(1911)配合,并以穿過外圈螺片(1910)和內圈螺片(1911)圓心的形式安裝在左端蓋(1912)和/或右端蓋(1903)上,每個加熱箱(1907)都對應安裝一個電加熱棒(1904),電加熱主機(19)外側有主機外殼(1905),主機外殼(1905)與各個加熱箱(1907)、左端蓋(1912)、右端蓋(1903)之間的空隙有主機保溫層(1902);電加熱主機(19)的正立面設置有分流器固定板(1916),電加熱主機(19)的背面設置有主機支架(1915);分流器(24)通過分流器支架(2415)固定在電加熱主機(19)的分流器固定板(1916)上;分流器(24)由入口端蓋(2405)、出口端蓋(2414)、中箱(2403)、密封圈(2409)、過濾網(2412)、端蓋擋氣片(2407)、分流器螺栓(2402)、分流器支架(2415)和端蓋上入口(2404)、端蓋下入口(2408)、端蓋上出口(2401)、端蓋下出口(2413)、中箱口(2411)、大回口(2410)、分流器溫控探頭接口(2406)組成;出口端蓋(2414)通過密封圈(2409)緊密配合在中箱(2403)的一側,入口端蓋(2405)通過密封圈(2409)緊密配合在中箱(2403)的另一側,出口端蓋(2414)、中箱(2403)、入口端蓋(2405)通過分流器螺栓(2402)緊固在一起,出口端蓋(2414)上上下對應設置有端蓋上出口(2401)和端蓋下出口(2413),出口端蓋(2414)上安裝有過濾網(2412),入口端蓋(2405)上上下對應設置有端蓋上入口(2404)和端蓋下入口(2408),入口端蓋(2405)上還設置有分流器溫控探頭接口(2406)和大回口(2410)以及端蓋擋氣片(2407),大回口(2410)設置在入口端蓋(2405)與中箱(2403)緊密配合的這一側面下部,端蓋擋氣片(2407)徑向設置在入口端蓋(2405)內部底端的大回口(2410)與端蓋下入口(2408)之間,中箱(2403)的底部設置有中箱口(2411),中箱(2403)的背面設置有分流器支架(2415);注入罐(4)由罐蓋(40...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電熱采暖設備,其特征在于:由電加熱主機(19)和箱體組成,箱體由管路控制箱
    (5)和電路控制箱(1)組成;
    電加熱主機(19)在管路控制箱(5)內,
    電加熱主機(19)上安裝分流器(24),
    管路控制箱(5)與電路控制箱(1)之間設有隔離板(3);
    管路控制箱(5)內的頂部安裝有注入罐(4),注入罐(4)的罐蓋(401)、注入口(402)和安
    裝在管路排氣口(403)上的注入罐自動排氣閥(ZP2)位于管路控制箱(5)的外部;
    電路控制箱(1)由電路管路、電路連接板(7)、控制電路(2)組成;其中,電路管路由左路
    電路管路(25)、中路電路管路(30)、右路電路管路(12)和上路電路管路(6)組成,
    左路電路管路(25)、中路電路管路(30)、右路電路管路(12)和上路電路管路(6)穿過隔
    離板(3)連接并延伸到管路控制箱(5),其中,上路電路管路(6)的另一端有電路連接板(7),
    電路控制箱(1)內還有控制電路(2);
    電加熱主機(19)由電加熱棒(1904)、加熱箱(1907)、左端蓋(1912)、右端蓋(1903)、主
    機外殼(1905)、主機保溫層(1902)、內圈螺片(1911)、外圈螺片(1910)、主機螺栓(1913)、分
    流器固定板(1916)、主機支架(1915)和主機出口(1901)、主機入口(1906)、串箱缺口(1908)
    組成,其中,外圈螺片(1910)上設有凹陷(1909)和擾流小孔(1914);
    各個加熱箱(1907)內都設置有螺旋狀的內圈螺片(1911)和外圈螺片(1910),內圈螺片
    (1911)在外圈螺片(1910)的中間,且內圈螺片(1911)和外圈螺片(1910)相互對應并緊密配
    合,外圈螺片(1910)的外側與加熱箱(1907)的內壁緊密配合,外圈螺片(1910)在與導流介
    質在該加熱箱(1907)內總體的流動方向相反的一側面上設有凹陷(1909),凹陷(1909)由外
    圈螺片(1910)的外側至內側漸深,形成偏心,凹陷(1909)在外圈螺片(1910)的內側設置有
    擾流小孔(1914),最下端的加熱箱(1907)下方設有主機入口(1906),最上端的加熱箱
    (1907)上方設有主機出口(1901),且主機入口(1906)和主機出口(1901)與各串箱缺口
    (1908)是在各個加熱箱(1907)左右兩端錯位設置的,各個加熱箱(1907)的左側有左端蓋
    (1912)與各個加熱箱(1907)用主機螺栓(1913)緊密配合,各個加熱箱(1907)的右側有右端
    蓋(1903)與各個加熱箱(1907)用主機螺栓(1913)緊密配合,電加熱棒(1904)與內圈螺片
    (1911)配合,并以穿過外圈螺片(1910)和內圈螺片(1911)圓心的形式安裝在左端蓋(1912)
    和/或右端蓋(1903)上,每個加熱箱(1907)都對應安裝一個電加熱棒(1904),電加熱主機
    (19)外側有主機外殼(1905),主機外殼(1905)與各個加熱箱(1907)、左端蓋(1912)、右端蓋
    (1903)之間的空隙有主機保溫層(1902);
    電加熱主機(19)的正立面設置有分流器固定板(1916),電加熱主機(19)的背面設置有
    主機支架(1915);分流器(24)通過分流器支架(2415)固定在電加熱主機(19)的分流器固定
    板(1916)上;
    分流器(24)由入口端蓋(2405)、出口端蓋(2414)、中箱(2403)、密封圈(2409)、過濾網
    (2412)、端蓋擋氣片(2407)、分流器螺栓(2402)、分流器支架(2415)和端蓋上入口(2404)、
    端蓋下入口(2408)、端蓋上出口(2401)、端蓋下出口(2413)、中箱口(2411)、大回口(2410)、
    分流器溫控探頭接口(2406)組成;
    出口端蓋(2414)通過密封圈(2409)緊密配合在中箱(2403)的一側,入口端蓋(2405)通
    過密封圈(2409)緊密配合在中箱(2403)的另一側,出口端蓋(2414)、中箱(2403)、入口端蓋
    (2405)通過分流器螺栓(2402)緊固在一起,出口端蓋(2414)上上下對應設置有端蓋上出口
    (2401)和端蓋下出口(2413),出口端蓋(2414)上安裝有過濾網(2412),入口端蓋(2405)上
    上下對應設置有端蓋上入口(2404)和端蓋下入口(2408),入口端蓋(2405)上還設置有分流
    器溫控探頭接口(2406)和大回口(2410)以及端蓋擋氣片(2407),大回口(2410)設置在入口
    端蓋(2405)與中箱(2403)緊密配合的這一側面下部,端蓋擋氣片(2407)徑向設置在入口端
    蓋(2405)內部底端的大回口(2410)與端蓋下入口(2408)之間,中箱(2403)的底部設置有中
    箱口(2411),中箱(2403)的背面設置有分流器支架(2415);
    注入罐(4)由罐蓋(401)、上端蓋(408)、下端蓋(406)、視盅(404)、注入罐螺栓(407)和
    注入口(402)、管路排氣口(403)、導入口(405)組成;
    上端蓋(408)緊密配合在視盅(404)的上部,下端蓋(406)緊密配合在視盅(404)的下
    部,上端蓋(408)、視盅(404)、下端蓋(406)通過注入罐螺栓(407)緊固連接,上端蓋(408)的
    頂部設置有注入口(402),注入口(402)上安置有罐蓋(401),上端蓋(408)的側面設置有管
    路排氣口(403),下端蓋(406)的底部設置有導入口(405);
    主機排氣罐(11)由罐殼(113)、罐體(114)、罐體保溫層(115)、罐體擋氣片(111)和主機
    排氣口(112)、罐體入口(116)、罐體出口(117)、主機排氣罐溫控探頭接口(118)組成;
    罐體(114)上上下對應設置有主機排氣口(112)和罐體入口(116),罐體(114)的一側面
    設置有罐體出口(117)和主機排氣罐溫控探頭接口(118),罐體出口(117)在罐體(114)的下
    端,在罐體(114)內部底端的罐體入口(116)與罐體出口(117)之間還徑向設置有罐體擋氣
    片(111),在罐體(114)外部設置有罐殼(113),罐殼(113)與罐體(114)之間的空隙有罐體保
    溫層(115);
    管路控制箱(5)由管路主器件、管路輔器件和內部循環管路、注排管路、輔助管路以及
    管路口組成;其中,
    管路主器件由分流器(24)、注入罐(4)、主機排氣罐(11)組成;
    分流器(24)的分流器溫控探頭接口(2406)上安裝有分流器溫控探頭(WT2);
    注入罐(4)的管路排氣口(403)上安裝有注入罐自動排氣閥(ZP2);
    主機排氣罐(11)的罐體入口(116)與電加熱主機(19)的主機出口(1901)連接;
    主機排氣罐(11)的主機排氣口(112)上安裝有主機排氣罐自動排氣閥(ZP1),主機排氣
    罐溫控探頭接口(118)上安裝有主機排氣罐溫控探頭(WT1);
    管路輔器件由膨脹罐(14)、第一循環泵(G1)、第二循環泵(G2)、第三循環泵(G3)、第四
    循環泵(G4)、第一單向逆止閥門(DN1)、第二單向逆止閥門(DN2)、第三單向逆止閥門(DN3)、
    第四單向逆止閥門(DN4)、第一電動閥門(DF1)、第一手動閥門(SF1)、第二手動閥門(SF2)、
    第三手動閥門(SF3)、第四手動閥門(SF4)、第五手動閥門(SF5)、第六手動閥門(SF6)、第七
    手動閥門(SF7)、主機排氣罐自動排氣閥(ZP1)、注入罐自動排氣閥(ZP2)、自動泄壓閥
    (XY1)、第一三通(ST1),第二三通(ST2)、第三三通(ST3)、第四三通(ST4)、第五三通(ST5)、
    第六三通(ST6)、第七三通(ST7)、第八三通(ST8)、第九三通(ST9)組成;
    內部循環管路由供給管路、回路管路組成;其中,
    供給管路由太陽能內部供給管路(29)、主機供給管路(28)、散熱器內部供給管路(27)
    組成,供給管路外表面有保溫套管(33);
    回路管路由太陽能內部回路管路(10)、主機回路管路(16)、散熱器內部回路管路(20)
    組成;
    太陽能內部供給管路(29)、太陽能內部回路管路(10)構成太陽能內部循環管路;
    主機供給管路(28)、主機回路管路(16)構成主機循環管路;
    散熱器內部供給管路(27)、散熱器內部回路管路(20)構成散熱器內部循環管路;
    注排管路由注入管路(26)、排出管路(18)組成;
    輔助管路由緩泄管路(15)、泄壓排氣管路(13)、排污管路(23)組成;
    管路口由散熱器供給管路接口(22)、散熱器回路管路接口(21)、太陽能供給管路接口
    (8)、太陽能回路管路接口(9)、導熱介質排出口(17)、排污口(31)、泄壓排氣口(32)組成,管
    路口位于管路控制箱(5)外;
    太陽能內部供給管路(29)一端連接太陽能供給管路接口(8),另一端連接第一三通
    (ST1)的一側直通口,太陽能內部供給管路(29)上從太陽能供給管路接口(8)一端開始至另
    一端依次串聯安裝第一手動閥門(SF1)和第一電動閥門(DF1);
    主機供給管路(28)從主機排氣罐(11)的罐體出口(117)引出后經第二手動閥門(SF2)
    連接第二三通(ST2)的旁通口,第二三通(ST2)的一側直通口連接第一三通(ST1)的旁通口;
    散熱器內部供給管路(27)的一端連接第一三通(ST1)的另一側直通口,另一端連接散
    熱器供給管路接口(22);
    太陽能內部回路管路(10)從分流器(24)的端蓋上出口(2401)引出后連接第三三通
    (ST3)的一側直通口,第三三通(ST3)的另一側直通口經第一單向逆止閥門(DN1)和第一循
    環泵(G1)連接第四三通(ST4)的旁通口,第三三通(ST3)的旁通口經第二單向逆止閥門
    (DN2)和第二循環泵(G2)連接第四三通(ST4)的一側直通口,第四三通(ST4)的另一側直通
    口經第三手動閥門(SF3)連接太陽能回路管路接口(9);
    主機回路管路(16)從分流器(24)的端蓋下出口(2413)引出后連接第五三通(ST5)的一
    側直通口,第五三通(ST5)的旁通口經第三單向逆止閥門(DN3)和第三循環泵(G3)連接第六
    三通(ST6)的旁通口,第五三通(ST5)的另一側直通口經第四單向逆止閥門(DN4)和第四循
    環泵(G4)連接第七三通(ST7)的旁通口,第六三通(ST6)的一側直通口與第七三通(ST7)的
    一側直通口連接,第七三通(ST7)的另一側直通口連接第八三通(ST8)的旁通口,第八三通
    (ST8)的一側直通口連接電加熱主機(19)的主機入口(1906);
    散熱器內部回路管路(20)的一端是散熱器回路管路接口(21),另一端連接分流器(24)
    的端蓋下入口(2408);
    注入管路(26)一端連接注入罐(4)的導入口(405),另一端經第四手動閥門(SF4)連接
    分流器(24)的端蓋上入口(2404);
    排出管路(18)一端連接第八三通(ST8)的另一側直通口,另一端經第五手動閥門(SF5)
    連接導熱介質排出口(17);
    緩泄管路(15)從第六三通(ST6)的另一側直通口引出后連接第九三通(ST9)的一側直
    通口,第九三通(ST9)的旁通口連接膨脹罐(14),第九三通(ST9)的另一側直通口經自動泄
    壓閥(XY1)和第六手動閥門(SF6)連接第二三通(ST2)的另一側直通口;
    泄壓排氣管路(13)是從自動泄壓閥(XY1)的泄壓小口和主機排氣罐自動排氣閥(ZP1)
    排氣小口引出,共同連接至泄壓排氣口(32);
    排污管路(23)一端連接分流器(24)的中箱口(2411),另一端經第七手動閥門(SF7)連
    接排污口(31)。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熱采暖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陽能內部供給管路
    (29)、主機供給管路(28)、散熱器內部供給管路(27)、太陽能內部回路管路(10)、主機回路
    管路(16)、散熱器內部回路管路(20)、注入管路(26)、排出管路(18)、緩泄管路(15)、泄壓排
    氣管路(13)、排污管路(23)分別替換為,太陽能內部供給管路(29)的一端連接太陽能供給
    管路接口(8),另一端經第八手動閥門(SF8)連接第二電動閥門(DF2)的一側直通口;
    主機供給管路(28)從主機排氣罐(11)的罐體出口(117)引出后經第二手動閥門(SF2)
    連接第二三通(ST2)的旁通口,第二三通(ST2)的一側直通口連接第二電動閥門(DF2)的旁
    通口;
    散熱器內部供給管路(27)的一端連接第二電動閥門(DF2)的另一側直通口,另一端連
    接散熱器供給管路接口(22);
    太陽能內部回路管路(10)從分流器(24)的端蓋上出口(2401)引出后依次連接第三電
    動閥門(F3)、第九手動閥門(SF9)、太陽能回路管路接口(9);
    主機回路管路(16)一端連接分流器(24)的端蓋下出口(2413),端蓋下出口(2413)連接
    第十三通(ST10)的一側直通口,第十三通(ST10)的另一側直通口連接第十一三通(ST11)的
    旁通口,第十一三通(ST11)的一側直通口連接主機回路管路(16)另一端電加熱主機(19)的
    主機入口(1906);
    散熱器內部回路管路(20)一端連接散熱器回路管路接口(21),散熱器回路管路接口
    (21)連接第十二三通(ST12)的一側直通口,第十二三通(ST12)另一側直通口經第五單向逆
    止閥門(DN5)和第五循環泵(G5)連接第十三三通(ST13)的旁通口,第十二三通(ST12)旁通
    口經第六單向逆止閥門(DN6)和第六循環泵(G6)連接第十三三通(ST13)一側直通口,第十
    三三通(ST13)另一側直通口連接散熱器內部回路管路(20)另一端分流器(24)的端蓋下入
    口(2408);
    注入管路(26)一端連接注入罐(4)的導入口(405),另一端經第四手動閥門(SF4)連接
    分流器(24)的端蓋上入口(2404);
    排出管路(18)一端連接第十一三通(ST11)的另一側直通口,另一端經第五手動閥門
    (SF5)連接導熱介質排出口(17);
    緩泄管路(15)從第十三通(ST10)的旁通口引出后連接第九三通(ST9)的一側直通口,
    第九三通(ST9)的旁通口連接膨脹罐(14),第九三通(ST9)的另一側直通口經自動泄壓閥
    (XY1)和第六手動閥門(SF6)連接第二三通(ST2)的另一側直通口;
    泄壓排氣管路(13)從自動泄壓閥(XY1)的泄壓小口和主機排氣罐自動排氣閥(ZP1)排
    氣小口引出,共同連接至泄壓排氣口(32);
    排污管路(23)一端連接分流器(24)的中箱口(2411),另一端經第七手動閥門(SF7)連
    接排污口(31)。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熱采暖設備,其特征在于:各個加熱箱(1907)是以單排順位的
    形式羅列的,上下相鄰的加熱箱(1907)之間通過串箱缺口(1908)連通。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熱采暖設備,其特征在于:各個加熱箱(1907)是以單排順位的
    形式羅列的,上下相鄰的加熱箱(1907)之間通過串箱缺口(1908)連通。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熱采暖設備,其特征在于:各個單體加熱箱(1907)是以雙排錯
    位的形式羅列的,其中一排的單個加熱箱(1907)與另一排相鄰的加熱箱(1907)通過串箱缺
    口(1908)連通。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熱采暖設備,其特征在于:各個單體加熱箱(1907)是以雙排錯
    位的形式羅列的,其中一排的單個加熱箱(1907)與另一排相鄰的加熱箱(1907)通過串箱缺
    口(1908)連通。
    7.取暖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熱采暖設備,還包括
    太陽能集熱器(46)、副箱(35)、散熱器(44)和外部循環管路;其中:
    外部循環管路由散熱器外部循環管路、太陽能外部循環管路組成;其中,
    散熱器外部循環管路由散熱器外部供給管路(41)、散熱器外部回路管路(42)組成;
    太陽能外部循環管路由太陽能外部供給管路(40)、太陽能外部回路管路(39)組成;
    太陽能外部回路管路(39)、太陽能外部供給管路(40)、散熱器外部供給管路(41)外表
    面有保溫套管(33);
    太陽能集熱器(46)上有太陽能集熱器入口(48)和太陽能集熱器出口(47),太陽能集熱
    器出口(47)處安裝有太陽能溫控探頭(WT3);
    副箱(35)上有副箱入口(36)、副箱出口(49)和副箱排氣口(34);
    散熱器(44)上有散熱器入口(43)和散熱器出口(45);
    在太陽能外部循環管路所穿過房屋墻體(38)的部分和房屋墻體(38)室外的部分,貼近
    管路表面與保溫套管(33)之間還有電解凍帶(37);
    太陽能集熱器(46)與副箱(35)通過副箱出口(49)與太陽能集熱器入口(48)連接;
    散熱器外部供給管路(41)一端連接散熱器供給管路接口(22),另一端連接散熱器入口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齊大圖
    申請(專利權)人:齊大圖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內蒙古;15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熟妇人妻av| 无码精油按摩潮喷在播放|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一无码| 无码av高潮喷水无码专区线| 尤物永久免费AV无码网站| 伊人久久综合精品无码AV专区|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亚洲视频无码高清在线|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视频| 免费A级毛片av无码|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AV| 亚洲一本到无码av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无码专区亚洲av| 国产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 中文字幕无码无码专区| 久久精品日韩av无码|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亚洲精品高清无码视频| 蜜臀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 在线看片无码永久免费aⅴ| 亚洲av午夜精品无码专区| 无码中文字幕日韩专区视频| 亚洲熟妇无码八AV在线播放| 亚洲免费无码在线| 内射人妻无码色AV天堂| 人妻少妇看A偷人无码精品视频| 久久AV高清无码| 日韩精品真人荷官无码| 无码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人妻蜜桃|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东京热| 2024你懂的网站无码内射|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久久| 18精品久久久无码午夜福利| 人妻少妇乱子伦无码视频专区 | 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一区| H无码精品3D动漫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无码av激情不卡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