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生態工程
,具體為一種防漂浮植物逃跑的人工浮島。
技術介紹
近年來,由于人工生態浮島具有構造簡單、易于操作,投資少、見效快的特點,人工生態浮島逐漸成為了一種既具有污水治理功能,又兼備水體景觀效果的多功能的實用生態設施,因此,在目前的環境污水治理和水景營造工程中方興未艾,有著廣泛的應用空間和發展前景,但是現有人工浮島構造復雜,在使用過程中也存在一系列問題,例如不易拆卸,重復利用率較低、難以防止漂浮植物逃逸等問題,在我國,人工浮島技術在理論和實踐上都不完善,還遠遠不能解決我國濕地污染嚴重的問題,特別是尚沒有解決能夠承載漂浮植物且能夠防止其逃逸的載體,其人工管理也非常繁瑣,為此,我們提出一種防漂浮植物逃跑的人工浮島。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防漂浮植物逃跑的人工浮島,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防漂浮植物逃跑的人工浮島,包括環形浮板,所述環形浮板上表面固定安裝有圍欄,環形浮板下表面與空心管一端連接,所述空心管另一端與支撐座連接,所述支撐座上設置有隔離網,且所述空心管上套裝有支撐板,所述支撐板位于環形浮板與支撐座之間,支撐板通過調節螺栓與環形浮板連接,支撐板上設置有通孔,且所述環形浮板內部設置有圓形管道,所述圓形管道上開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與噴頭一端連接,所述噴頭固定安轉在環形浮板內側面上,且所述圓形管道進水口連接水管接頭,所述水管接頭固定安裝在環形浮板上表面,水管接頭通過水管與水泵出水口連接,所述水泵進水口通過水管連接外部水域,且所 ...
【技術保護點】
一種防漂浮植物逃跑的人工浮島,包括環形浮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形浮板(1)上表面固定安裝有圍欄(4),所述環形浮板(1)下表面與空心管(8)一端連接,空心管(8)另一端與支撐座(9)連接,所述支撐座(9)上設置有隔離網(15),且所述空心管(8)上套裝有支撐板(7),所述支撐板(7)位于環形浮板(1)與支撐座(9)之間,支撐板(7)通過調節螺栓(6)與環形浮板(1)連接,支撐板(7)上設置有通孔(2),且所述環形浮板(1)內部設置有圓形管道(13),所述圓形管道(13)上開有出水口(14),所述出水口(14)與噴頭(5)一端連接,所述噴頭(5)固定安轉在環形浮板(1)內側面上,且所述圓形管道(13)進水口連接水管接頭(11),所述水管接頭(11)固定安裝在環形浮板(1)上表面,水管接頭(11)通過水管與水泵(12)出水口連接,所述水泵(12)進水口通過水管連接外部水域,且所述環形浮板(1)與錨(10)連接,環形浮板(1)上表面安裝有太陽能發電裝置(3),所述太陽能發電裝置(3)通過圍欄(4)上的控制器與水泵(12)電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防漂浮植物逃跑的人工浮島,包括環形浮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形浮板(1)上表面固定安裝有圍欄(4),所述環形浮板(1)下表面與空心管(8)一端連接,空心管(8)另一端與支撐座(9)連接,所述支撐座(9)上設置有隔離網(15),且所述空心管(8)上套裝有支撐板(7),所述支撐板(7)位于環形浮板(1)與支撐座(9)之間,支撐板(7)通過調節螺栓(6)與環形浮板(1)連接,支撐板(7)上設置有通孔(2),且所述環形浮板(1)內部設置有圓形管道(13),所述圓形管道(13)上開有出水口(14),所述出水口(14)與噴頭(5)一端連接,所述噴頭(5)固定安轉在環形浮板(1)內側面上,且所述圓形管道(13)進水口連接水管接頭(11),所述水管接頭(11)固定安裝在環形浮板(1)上表面,水管接頭(11)通過水管與水泵(12)出水口連接,所述水泵(12)進水口通...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梁正其,李明剛,冉輝,余能智,巴家文,
申請(專利權)人:銅仁學院,梁正其,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貴州;5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