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一種用于新能源客車的頂置式空調,采用鋁合金底殼加玻璃鋼蓋板的結構以及單元式頂置結構,即將空調主要零部件全部設置在頂置結構里:將控制系統、電源系統及壓縮機設置于空調中部;將冷凝部分設置于鋁合金底殼的前端:將冷凝器芯體總成平放在鋁合金底殼前端,將至少三個冷凝風機設置于冷凝器芯體總成的上方;將蒸發部分設置于鋁合金底殼的后端;在蒸發部分的中間設置回風口,在蒸發部分的兩側各設置兩個蒸發風機,在蒸發風機與回風口之間設置蒸發器芯體,在鋁合金底殼的后端設置新風門。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適合新能源客車,尤其是7米左右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和電動客車使用,能滿足目前市場對新能源客車空調的需求。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車用空調的設計與制造
,涉及新能源客車空調的設計與制造,具體的是一種用于新能源客車的頂置式空調,尤其適用于7米左右的新能源客車。
技術介紹
新能源汽車是指采用非常規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BEV)、混合動力汽車(HEV)、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氫發動機汽車以及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儲能器、二甲醚汽車。汽車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由于石油危機而引起的對新能源汽車的研究一直為汽車制造與使用大國所重視。隨著對環境保護要求的提高,對汽車尾氣排放標準的不斷嚴格,新能源汽車已經成了各主要工業國家、各大汽車制造企業競相研發的項目;不僅研究整車,還研究其關鍵的零部件,其中就包括新能源客車使用的空調。傳統客車使用的空調一般是由車用發動機傳動或者采用獨立的發動機作為車用空調的動力,但是,這在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和電動客車上已不再適用。而市場上現有的新能源客車空調采用的玻璃鋼底殼體積大、份量重,制冷元件多為接頭連接,其密封性差,容易引起制冷劑泄露,造成環境污染。此外,現有新能源客車空調的電氣元件,如風機等采用的都是交流電,絕緣性差,容易引發安全事故。再者,現有的新能源客車空調使用的是單獨的控制系統,遇到特殊路況時會影響整車的運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最后,現有的新能源客車空調的熱泵制熱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某些惡劣環境下效果較差。本技術所涉述的新能源客車主要是指7米左右的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和電動客車。目前,國內適合所述新能源客車專用的空調產品技術還不成熟,缺點較多,但是,市場的需求卻是明顯的、迫切的。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不足,提供一種用于新能源客車的頂置式空調,它主要適用于7米左右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和電動客車使用,能滿足市場對所述新能源客車空調的需求。為實現上述的目的,本技術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用于新能源客車的頂置式空調,含有鋁合金底殼、玻璃鋼蓋板、冷凝器芯體總成和冷凝風機、蒸發器芯體總成和蒸發風機以及壓縮機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鋁合金底殼包括右邊梁、前端板、前底板、右底板、后端板、后底板、左底板和左邊梁:設置冷凝器部分——包括冷凝器芯體總成和冷凝風機的底殼部分采用無底殼結構,由左邊梁和右邊梁完成對所述結構的支撐;設置壓縮機部分——包括單向閥、電動渦旋壓縮機、四通換向閥、氣液分離器和連接管路的底殼由鋁合金支架和橫梁構成;設置蒸發器部分——包括蒸發風機、干燥器、熱力膨脹閥、視液鏡、電控盒和蒸發器芯體總成的底殼由前端板、后端板、前底板、后底板、左底板和右底板拼接構成;將出風口設置在左底板和右底板上;將回風口設置在左底板、右底板、前底板和后底板上;將冷凝器芯體總成呈水平狀通過冷凝器端板直接懸空固定在左邊梁與右邊梁之間的無底殼結構上,在冷凝器左端板和右端板上開有進風孔;將電動渦旋壓縮機、四通換向閥、氣液分離器和電控盒通過鋁合金支架結構直接固定在鋁合金底殼的橫梁上;將蒸發器芯體總成通過蒸發器芯體支架和蒸發器芯體后連接板與鋁合金底殼連接并固定;將PTC熱敏電阻設置在蒸發器芯體總成的兩側,直接與蒸發器芯體端板連接并固定;在鋁合金底殼的后端板上設置新風門。進一步,所述鋁合金底殼由5系列鋁材制作的各部件拼焊而成。進一步,所述冷凝風機采用抽風型無刷風機。進一步,所述蒸發風機采用直流無刷風機。進一步,在空調的前后設有導流罩,因此,安裝時必須將冷凝器安裝在車體前面。進一步,所述電控盒采用PLC控制技術,控制電源使用DC24V安全電壓,能實現電動客車空調的變頻運行。進一步,本技術采用三級絕緣的絕緣方式,將高壓部件與空調系統進行絕緣,提高了安全性。進一步,本技術采用φ7mm內螺紋銅管及變流程的管片式換熱器,能在換熱器面積減小的情況下提高傳熱效率,實現更高的能效比和更低的電耗。本技術一種用于新能源客車的頂置式空調的積極效果是:(1)采用無底殼鋁合金底殼與玻璃鋼蓋板結合的形式以及單元式頂置結構,將主要零部件全部設置在頂置結構里,沒有需要設置在車身里的管路結構,制冷劑充注量大幅減少但泄露的可能卻大大降低,且裝配性和維修性好。(2)空調的厚度和重量明顯降低,但使用功率不減,能在特殊路況,如堵車、爬坡、能耗下降時自動調整空調運行狀態,不影響汽車的運行。(3)是一種適合新能源客車使用的,尤其是適合7米左右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和電動客車使用的頂置式空調,能滿足目前市場對新能源客車空調的需求。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一種用于新能源客車的頂置式空調的外形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左視圖。圖3是圖1的仰視圖。圖4是圖1的后視圖。圖5為本技術一種用于新能源客車的頂置式空調的內部結構布置圖。圖6為鋁合金底殼的結構示意圖。圖中的標號分別為:1、鋁合金底殼;2、玻璃鋼蓋板;3、冷凝器芯體總成;4、冷凝風機;5、單向閥;6、電動渦旋壓縮機;7、四通換向閥;8、氣液分離器;9、蒸發風機;10、干燥器;11、熱力膨脹閥;12、視液鏡;13、電控盒;14、蒸發器芯體總成;15、新風門;16、右邊梁;17、前端板;18、前底板;19、右底板;20、后端板;21、后底板;22、左底板;23、左邊梁;24、導流罩;25、進風孔;26、PTC熱敏電阻;27、蒸發器芯體支架;28、蒸發器芯體后連接板;29、冷凝器端板;30、回風口;31、出風口。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進一步解釋本技術一種用于新能源客車的頂置式空調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是應該指出,本技術的實施不限于以下的實施方式。參見圖1和圖4。一種用于新能源客車的頂置式空調,含有鋁合金底殼1、玻璃鋼蓋板2、冷凝器芯體總成3、冷凝風機4、單向閥5、電動渦旋壓縮機6、四通換向閥7、氣液分離器8、蒸發風機9、干燥器10、熱力膨脹閥11、視液鏡12、電控盒13、蒸發器芯體總成14、新風門15、右邊梁16、前端板17、前底板18、右底板19、后端板20、后底板21、左底板22、左邊梁23、導流罩24、進風孔25。本技術的主要設計思路為:采用鋁合金底殼1加玻璃鋼蓋板2的結構以及單元式頂置結構,即將主要零部件全部設置在頂置結構里,在車身無空調管路的設置;將控制系統、電源系統及壓縮機設置于空調的中部,在空調中部形成壓縮機腔和控制腔;將冷凝部分設置于所述鋁合金底殼1的前端;將蒸發部分設置于所述鋁合金底殼1的后端;在
...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新能源客車的頂置式空調,含有鋁合金底殼(1)、玻璃鋼蓋板(2)、冷凝器芯體總成(3)和冷凝風機(4)、蒸發器芯體總成(14)和蒸發風機(9)以及壓縮機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鋁合金底殼(1)包括右邊梁(16)、前端板(17)、前底板(18)、右底板(19)、后端板(20)、后底板(21)、左底板(22)和左邊梁(23):設置冷凝器部分——包括冷凝器芯體總成(3)和冷凝風機(4)的底殼部分采用無底殼結構,由左邊梁(23)和右邊梁(16)完成對所述結構的支撐;設置壓縮機部分——包括單向閥(5)、電動渦旋壓縮機(6)、四通換向閥(7)、氣液分離器(8)和連接管路的底殼由鋁合金支架和橫梁構成;設置蒸發器部分——包括蒸發風機(9)、干燥器(10)、熱力膨脹閥(11)、視液鏡(12)、電控盒(13)和蒸發器芯體總成(14)的底殼由前端板(17)、后端板(20)、前底板(18)、后底板(21)、左底板(22)和右底板(19)拼接構成;將出風口設置在左底板(22)和右底板(19)上;將回風口設置在左底板(22)、右底板(19)、前底板(18)和后底板(21)上;將冷凝器芯體總成(3)呈水平狀通過冷凝器端板直接懸空固定在左邊梁(23)與右邊梁(16)之間的無底殼結構上,在冷凝器左端板和右端板上開有進風孔(25);將電動渦旋壓縮機(6)、四通換向閥(7)、氣液分離器(8)和電控盒(13)通過鋁合金支架結構直接固定在鋁合金底殼(1)的橫梁上;將蒸發器芯體總成(14)通過蒸發器芯體支架和蒸發器芯體后連接板與鋁合金底殼(1)連接并固定;將PTC熱敏電阻設置在蒸發器芯體總成(14)的兩側,直接與蒸發器芯體端板連接并固定;在鋁合金底殼(1)的后端板(20)上設置新風門(15)。...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新能源客車的頂置式空調,含有鋁合金底殼(1)、玻璃鋼蓋板(2)、冷凝器芯
體總成(3)和冷凝風機(4)、蒸發器芯體總成(14)和蒸發風機(9)以及壓縮機部分;其特征在
于,所述鋁合金底殼(1)包括右邊梁(16)、前端板(17)、前底板(18)、右底板(19)、后端板
(20)、后底板(21)、左底板(22)和左邊梁(23):設置冷凝器部分——包括冷凝器芯體總成
(3)和冷凝風機(4)的底殼部分采用無底殼結構,由左邊梁(23)和右邊梁(16)完成對所述結
構的支撐;設置壓縮機部分——包括單向閥(5)、電動渦旋壓縮機(6)、四通換向閥(7)、氣液
分離器(8)和連接管路的底殼由鋁合金支架和橫梁構成;設置蒸發器部分——包括蒸發風
機(9)、干燥器(10)、熱力膨脹閥(11)、視液鏡(12)、電控盒(13)和蒸發器芯體總成(14)的底
殼由前端板(17)、后端板(20)、前底板(18)、后底板(21)、左底板(22)和右底板(19)拼接構
成;將出風口設置在左底板(22)和右底板(19)上;將回風口設置在左底板(22)、右底板
(19)、前底板(18)和后底板(21)上;將冷凝器芯體總成(3)呈水平狀通過冷凝器端板直接懸
空固定在左邊梁(23)與右邊梁(16)之間的無底殼結構上,在冷凝器左端板和右端板上開有
進風孔(25);將電動渦旋壓縮機(6)、四通換向閥(7)、氣液分離器(8)和電控盒(13)通過鋁
合金支架結構直接固定在鋁合金底殼(1)的橫梁上;將...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旭,黃定英,黃益,楊磊,黃榮峰,
申請(專利權)人:廈門松芝汽車空調有限公司,上海加冷松芝汽車空調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福建;3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