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加工設備,尤其是一種用于加工緊固件的加工設備。
技術介紹
目前,對于緊固件的加工工序都是先下料,然后工人將完成下料后的零件送入下一步工序,對零件進行進一步加工,但是這樣的操作十分繁瑣,而且每一次加工都需要對零件進行裝夾,裝夾完畢后還需要對刀才可做進一步的加工,需要工人不停的去操作設備,使得工作效率大大降低,而且生產成本也高,同時加工精度也無法保證,畢竟在多次對刀的過程中容易產生偏差,無法滿足大批量生產。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可實現自動化加工、減少裝夾次數、提高工作效率的緊固件加工設備,解決了工作效率低、需要的工作人員多的問題,實現了高效的批量生產,值得推廣。
這種用于加工緊固件的加工設備,包括床體,床體上設有自動進給裝置,該自動進給裝置包括氣動卡盤、與氣動卡盤配合使用的第一尾座及驅動第一尾座左右位移的第一氣缸,氣動卡盤置于床體前后兩端,后端處的氣動卡盤上設有一組向外延伸的第一固定軸,該第一固定軸環繞分布在氣動卡盤上,第一固定軸滑動連接有套于第一固定軸外的位移盤;氣動卡盤內設有用于安裝長管的氣壓筒夾夾頭,氣壓筒夾夾頭向外延伸且置于第一尾座內;氣動卡盤下方設有橫向設置在床體上且供第一尾座位移的第一滑軌,第一滑軌上設有豎向設置的輔助塊,輔助塊右端端面設有輔助桿,第一尾座左端端面上設有與輔助桿配合使用且實現防止超程的凸塊;置于前端處的氣動卡盤側部設有第一工作臺,第一工作臺上方左側處設有第一置刀架,第一置刀架內設有用于割斷的刀具,床體側部設有供第一工作臺前后位移且豎向設置 ...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加工緊固件的加工設備,包括床體(1),其特征是:所述床體(1)上設有自動進給裝置(2),該自動進給裝置(2)包括氣動卡盤(3)、與氣動卡盤(3)配合使用的第一尾座(4)及驅動第一尾座(4)左右位移的第一氣缸(5),所述氣動卡盤(3)置于床體(1)前后兩端,后端處的氣動卡盤(3)上設有一組向外延伸的第一固定軸(6),該第一固定軸(6)環繞分布在氣動卡盤(3)上,第一固定軸(6)滑動連接有套于第一固定軸(6)外的位移盤(6?1);所述氣動卡盤(3)內設有用于安裝長管的氣壓筒夾夾頭(3?1),氣壓筒夾夾頭(3?1)向外延伸且置于第一尾座(4)內;所述氣動卡盤(3)下方設有橫向設置在床體(1)上且供第一尾座(4)位移的第一滑軌(7),第一滑軌(7)上設有豎向設置的輔助塊(8),輔助塊(8)右端端面設有輔助桿(8?1),第一尾座(4)左端端面上設有與輔助桿(8?1)配合使用且實現防止超程的凸塊(8?2);置于前端處的氣動卡盤(3)側部設有第一工作臺(9),第一工作臺(9)上方左側處設有第一置刀架(9?1),第一置刀架(9?1)內設有用于割斷的刀具(9?2),床體(1)側部設有供第一工作臺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加工緊固件的加工設備,包括床體(1),其特征是:所述床體(1)上設有自動進給裝置(2),該自動進給裝置(2)包括氣動卡盤(3)、與氣動卡盤(3)配合使用的第一尾座(4)及驅動第一尾座(4)左右位移的第一氣缸(5),所述氣動卡盤(3)置于床體(1)前后兩端,后端處的氣動卡盤(3)上設有一組向外延伸的第一固定軸(6),該第一固定軸(6)環繞分布在氣動卡盤(3)上,第一固定軸(6)滑動連接有套于第一固定軸(6)外的位移盤(6-1);所述氣動卡盤(3)內設有用于安裝長管的氣壓筒夾夾頭(3-1),氣壓筒夾夾頭(3-1)向外延伸且置于第一尾座(4)內;所述氣動卡盤(3)下方設有橫向設置在床體(1)上且供第一尾座(4)位移的第一滑軌(7),第一滑軌(7)上設有豎向設置的輔助塊(8),輔助塊(8)右端端面設有輔助桿(8-1),第一尾座(4)左端端面上設有與輔助桿(8-1)配合使用且實現防止超程的凸塊(8-2);置于前端處的氣動卡盤(3)側部設有第一工作臺(9),第一工作臺(9)上方左側處設有第一置刀架(9-1),第一置刀架(9-1)內設有用于割斷的刀具(9-2),床體(1)側部設有供第一工作臺(9)前后位移且豎向設置的第二滑軌(9-3);所述第一工作臺(9)和氣動卡盤(3)上設有第一感應器(1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加工緊固件的加工設備,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置刀架(9-1)前端設有斜向設置的落料板(11),落料板(11)兩端設有向上弧起的擋邊(11-1)。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加工緊固件的加工設備,其特征是:所述床體(1)旁設有自動拉料裝置(12),該自動拉料裝置(12)包括架體(12-1),架體(12-1)側部設有與架體(12-1)相連的落料桶(12-2),所述架體(12-1)頂端設有驅動第一電機(13),驅動第一電機(13)外設有置于架體(12-1)頂端且供驅動第一電機(13)安裝的第一電機保護罩(13-1),第一電機保護罩(13-1)端部設有一組分割擋片(13-2),分割擋片(13-2)之間設有通過驅動第一電機(13)控制的第一轉軸(13-3),第一轉軸(13-3)上繞有拉線(14),拉線(14)端部設有拉鉤(14-1);所述拉鉤(14-1)上鉤有料斗(15),料斗(15)頂端設有置于料斗(15)外側的第一支撐板(16),第一支撐板(16)上固定有第二氣缸(16-1),料斗(15)上開有第一出料口(15-1),第一出料口(15-1)前端設有通過第二氣缸(16-1)控制且實現上下移動的啟閉門(16-2),所述料斗(15)兩端固定有一組固定扣(15-2),固定扣(15-2)上設有穿過固定扣(15-2)的連接線(17),連接線(17)上設有將連接線(17)中部形成環扣(17-1)的約束鎖(17-2),拉鉤(14-1)鉤在環扣(17-1)內,料斗(15)側部設有感應片(15-3);所述架體(12-1)包括一組豎向設置的立桿(12-3)及斜向設置在立桿(12-3)頂端的斜桿(12-4),立桿(12-3)端部設有支撐腳(12-5),支撐腳(12-5)前端設有支撐塊(18);所述斜桿(12-4)和支撐塊(18)上設有第二感應器(19);所述架體(12-1)上設有用于控制料斗(15)升降的遙控器(20)。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加工緊固件的加工設備,其特征是:所述自動拉料裝置(12)右側設有緊固件加工機(21),緊固件加工機(21)包括機體(21-1),所述機體(21-1)上設有豎向設置的第二支撐板(21-2),第二支撐板(21-2)前端設有第三氣缸(22),第三氣缸(22)與第二支撐板(21-2)之間設有向外凸出的第一固定板(23),第一固定板(23)上下兩端設有用于固定第三氣缸(22)的第一固定塊(23-1);所述第一固定板(23)內開設有軌道槽(23-2),軌道槽(23-2)內滑動連接有滑動板(24),該滑動板(24)頂端設有與第三氣缸(22)的活塞桿相連的連接板(24-1),滑動板(24)內開有空槽(24-2),該空槽(24-2)內設有第二轉軸(24-3),所述第三氣缸(22)的活塞桿底端設有與活塞桿相連的擺動塊(25),擺動塊(25)側部設有向內延伸且轉動連接在第二轉軸(24-3)外的塊狀體(25-1),擺動塊(25)下端設有安裝桿(26),安裝桿(26)前端固定有推塊(26-1);所述滑動板(24)上連接有接物臺(27),接物臺(27)上開有擱置槽(27-1),推塊(26-1)擱置在擱置槽(27-1);所述第二支撐板(21-2)下方設有第三擋板(28),第三擋板(28)上設有用于調節擺動塊(25)轉動角度的限位塊(29);所述機體(21-1)上設有用于安裝緊固件的裝夾部(30),裝夾部(30)內包括用于固定零件的夾緊開口(30-1),夾緊開口(30-1)上開有一組環繞分布在夾緊開口(30-1)上的槽口(30-2),夾緊開口(30-1)內設有將完成加工后的零件推出的第一推桿(30-3);所述機體(21-1)上設有氣缸固定板(31),氣缸固定板(31)設有第八氣缸(31-1),第八氣缸(31-1)的活塞桿上連接有用于對緊固件進行加工的加工部(32),加工部(32)包括實現移動的第二工作臺(32-1)及置于第二工作臺(32-1)上的置刀架(32-2),所述第二工作臺(32-1)下方設有用于方便第二工作臺(32-1)移動的第三滑軌(33),第三滑軌(33)置于機體(21-1)上;所述第二工作臺(32-1)側部設有接料裝置(34),該接料裝置(34)包括安裝在第二工作臺(32-1)側部的第三支撐板(34-1)、與第三支撐板(34-1)相連的保護罩(34-2)、安裝在保護罩(34-2)內的第四氣缸(34-3)及通過第四氣缸(34-3)控制的引料管(34-4),引料管(34-4)開有進料口(35),引料管(34-4)上開有第二出料口(34-5);所述機體(21-1)與送料桶(12-2)之間設有引料的送料道(36),送料道(36)內設有置于送料道(36)中部的支撐軌道(36-1),支撐軌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勝春,吳和娟,
申請(專利權)人:景寧畬族自治縣通用機械配件廠普通合伙,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