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冷卻集管,包括過濾前腔、過濾后腔、穩流腔和噴射腔,過濾前腔與過濾后腔之間設置有過濾結構,過濾后腔通過中間管路與穩流腔連通,穩流腔與噴射腔連通,所述噴射腔的噴射側設置有噴射孔。還包括用于冷卻供水的供水管路,反沖洗管路和排污管路,所述供水管路與過濾前腔連通,反沖洗管路與過濾后腔連通,所述排污管路與過濾前腔連通,所述供水管路、中間管路、反沖洗管路和排污管路上分別有閥門。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冷卻集管自身可實現對濁環水水流過濾,并可實現對過濾結構的反沖洗,防止了集管噴射孔和過濾孔的堵塞,有效的減少了管路壓降,保證了出水的均勻性。同時,降低了冷卻集管對水質要求的敏感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冶金行業熱軋帶鋼設備
,特別涉及一種可反沖洗的熱軋板帶材冷卻集管。
技術介紹
熱軋板帶材軋后冷卻是當今軋鋼產線的關鍵技術,近年來軋后冷卻引入超快冷技術,為產品的升級,合金成本降低提供了可行性。但很多廠對超快冷系統的建設和使用持謹慎態度,其一就是水質要求高,軋后超快冷裝置不同于以往的層流冷卻(鵝頸管孔徑較大,對水質要求不嚴格)其噴嘴孔徑在較小范圍內(Φ3mm~Φ5mm),如水質不好,易造成噴嘴堵塞,影響冷卻均勻性,進而影響板形。某些企業在供水管路上配置了一定的過濾裝置,如Y型過濾器等,但由于水量大,過濾雜質多,很多濾芯使用不久便被雜質堵塞,造成水阻增大,水壓減小,生產不穩定,也造成了維護頻次的增加。某些企業則配置龐大的水過濾系統,效果大大改觀,但投資大,同時過濾系統與集管間仍有較長的管路連接,過濾系統后的管路出現的雜質,仍會流進集管,隨投產時間延長,造成集管的不斷堵塞。為此,從集管自身著手,在有水質過濾的管路系統中實現自身二次過濾,同時又可實現對自身過濾裝置的自清洗,是解決當前矛盾的重要手段。
技術實現思路
鑒于以上所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冷卻集管,減少噴嘴堵塞,提高出水均勻性。為實現上述目的及其他相關目的,本技術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冷卻集管,包括過濾前腔、過濾后腔和噴射腔,所述過濾前腔與過濾后腔之間設置有帶過濾孔的過濾結構,所述過濾后腔與所述噴射腔連通,所述噴射腔的噴射側設置有噴射孔。采用上述結構,在冷卻集管內設置過濾結構對冷卻水進行二次過濾,提高進入噴射腔內冷卻水的清潔度,減少噴嘴堵塞,提高出水均勻性。作為優選:還包括用于冷卻供水的供水管路,所述供水管路與過濾前腔連通,且所述供水管路與過濾前腔之間或供水管路上設置有至少一個供水閥門。作為優選:所述過濾結構的過濾孔小于噴射腔的噴射孔,如此才能到達過濾的目的,過濾結構可以為濾網濾板等結構。作為優選:還包括穩流腔,所述穩流腔位于過濾后腔與噴射腔之間,所述穩流腔進水側與過濾后腔連通,穩流腔出水側與噴射腔連通。設置穩流腔,在過濾后的冷卻水進入噴射腔之前,通過穩流腔緩沖使水流平穩,進一步提高了出水的均勻性。作為優選:所述穩流腔與過濾后腔之間通過中間管路連通,所述中間管路上設置有至少一個控制閥門,所述穩流腔與噴射腔之間設置有穩流孔板。穩流孔板起到阻流和緩流的作用。作為優選:所述過濾前腔位于過濾后腔的下方,所述穩流腔位于噴射腔上方,所述過濾前腔位于噴射腔兩側,所述過濾后腔位于穩流腔兩側。作為優選:還包括反沖洗管路和排污管路,所述反沖洗管路與過濾后腔連通,所述排污管路與過濾前腔連通,所述反沖洗管路和排污管路上分別設置有反沖洗閥門和排污閥門。作為優選:所述供水管路連接在過濾前腔的第一端,所述排污管路連接在過濾前腔的第二端,所述反沖洗管路與排污管路位于同一側。本技術工作原理如下:當冷卻集管噴射冷卻時,供水閥門和控制閥門打開,反沖洗閥門和排污管路閥門關閉,冷卻水依次流經過濾前腔、過濾孔、過濾后腔、穩流腔、穩流孔、噴射腔,最后由噴嘴的噴射孔排出;當冷卻集管反沖洗時,反沖洗閥門和排污管路閥門打開,供水閥門和控制閥門關閉,反沖洗水流依次流經過濾后腔、過濾孔、過濾前腔、最后由排污管路流出。如上所述,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冷卻集管自身可實現對濁環水水流過濾,并可實現對過濾結構的反沖洗,防止了集管噴射孔和過濾孔的堵塞,有效的減少了管路壓降,保證了出水的均勻性。同時,降低了冷卻集管對水質要求的敏感性。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冷卻集管的主視圖;圖2為圖1的A-A剖視圖;圖3為圖1的C-C剖視圖;圖4為圖1的B-B剖視圖。零件標號說明11供水管路12排污管路13反沖洗管路14中間管路1a過濾前腔1b過濾后腔2穩流腔21供水閥門22控制閥門23反沖洗閥門24排污閥門3噴射腔31過濾孔32噴射孔33穩流孔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技術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的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技術的其他優點及功效。如圖1至圖4所示,一種冷卻集管,包括相互獨立的過濾前腔1a、過濾后腔1b和噴射腔3,所述過濾前腔1a與過濾后腔1b之間設置有帶過濾孔31的過濾結構,過濾后腔1b與所述噴射腔3連通,所述噴射腔3的噴射側設置有帶噴射孔32的噴嘴。還包括用于冷卻供水的供水管路11,供水管路11與過濾前腔1a連通,所述供水管路11與過濾前腔1a之間或供水管路11上設置有至少一個供水閥門21,便于正常冷卻供水的通斷控制。為達到過濾的目的,過濾結構的過濾孔31必須小于噴射腔3的噴射孔32,過濾結構可以為濾網濾板等結構。如圖3所示,為了進一步提高出水的均勻性,在過濾后腔1b與噴射腔3之間設置有一個穩流腔2,所述穩流腔2進水側與過濾后腔1b通過中間管路14連通,穩流腔2出水側與噴射腔3連通。設置穩流腔2,在過濾后的冷卻水進入噴射腔3之前,通過穩流腔2緩沖使水流平穩,進一步提高了出水的均勻性。所述穩流腔2與噴射腔3之間設置有穩流孔板,穩流孔板上分布有穩流孔33。穩流孔板起到阻流和緩流的作用。本例中,過濾前腔1a、過濾后腔1b、穩流腔2和噴射腔3由橫縱設置多個隔板構成,其中過濾結構和穩流孔板都是孔板結構,為了集管的緊湊性,所述過濾前腔1a于噴射腔3為同一高度,并位于噴射腔3兩側,穩流腔2與過濾后腔1b為同一高度,所述過濾后腔1b位于穩流腔2兩側;過濾后腔1b位于過濾前腔1a的上方,穩流腔2位于噴射腔3上方。為了減小過濾孔31堵塞,實現過濾結構的清洗,還設置有反沖洗管路13和排污管路12,反沖洗管路13與過濾后腔1b連通,排污管路12與過濾前腔1a連通,為了方便控制反沖洗時污水的排放,所述反沖洗管路13和排污管路12上分別設置有反沖洗閥門23和排污閥門24,所述反沖洗閥門23和排污閥門24至少為一個,可以分別為多個。本例中,供水管路11連接在過濾前腔1a的第一端,排污管路12連接在過濾前腔1a的第二端,所述反沖洗管路13與排污管路12位于集管的同一側。本例中為了減少管路部件,連接過濾后腔1b與穩流腔2之間的中間管路14作為共用管路,與反沖洗管路13相連,在中間管路14流向穩流腔2的支管路上設置有控制閥門,以便在反沖洗時關閉,避免反沖洗水進入穩流腔2而排出,當然也可以在中間管路14兩端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冷卻集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過濾前腔、過濾后腔和噴射腔,所述過濾前腔與過濾后腔之間設置有帶過濾孔的過濾結構,所述過濾后腔與所述噴射腔連通,所述噴射腔的噴射側設置有噴射孔。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冷卻集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過濾前腔、過濾后腔和噴射腔,所述過濾前腔與過濾后腔之間設置有帶過濾孔的過濾結構,所述過濾后腔與所述噴射腔連通,所述噴射腔的噴射側設置有噴射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卻集管,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用于冷卻供水的供水管路,所述供水管路與過濾前腔連通,且所述供水管路與過濾前腔之間或供水管路上設置有至少一個供水閥門。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卻集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結構的過濾孔小于噴射腔的噴射孔。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卻集管,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穩流腔,所述穩流腔位于過濾后腔與噴射腔之間,所述穩流腔進水側與過濾后腔連通,穩流腔出水側與噴射腔連通。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冷卻集管,其特征在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韓會全,方建忠,楊春楣,
申請(專利權)人:中冶賽迪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重慶;8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