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分體式帶式濃縮壓濾機,屬于壓濾機技術領域,包括進料裝置和壓榨裝置,進料裝置與壓榨裝置分體設置互不連接,進料裝置和壓榨裝置均設有清洗裝置,進料裝置上設有布泥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脫水效果好,脫水機和壓榨機分離便于靈活布置的優點,污泥處理量大,特別適用于大型礦山尾泥、制砂廠尾泥的脫水處理。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分體式帶式濃縮壓濾機,屬于壓濾機
技術介紹
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如果不加以處理,會對環境產生二次污染,特別是制砂廠洗砂后的污水其含泥量較大,常采用的方式是對污水沉淀后對污泥進行脫水處理,經過脫水后的污泥含水量較低,所占體積大大減少,方便運輸,有利于進一步的處置和利用。
隨著帶式壓濾機技術在國內的迅速發展,其被廣泛應用于選礦廠或制砂廠的尾泥脫水處理,特別是分體式帶式濃縮壓濾機,其具有處理量大,脫水機和壓榨機分離的特點,可根據礦山和砂場的地理位置靈活設置。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一種分體式帶式濃縮壓濾機,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分體式帶式濃縮壓濾機,包括進料裝置和壓榨裝置,進料裝置與壓榨裝置分體設置互不連接,進料裝置和壓榨裝置均設有清洗裝置,進料裝置上設有布泥器。
對上述方案進一步設置:
所述布泥器的攪拌葉片為兩條且安裝于同一水平軸上,攪拌葉片沿位于布泥器內的水平軸段的中心左右對稱布設。
所述布泥器的攪拌葉片為螺帶式。
所述布泥器的攪拌葉片為葉片式。
所述進料裝置還包括與濾布帶運動方向垂直間隔設置的若干個導水耙,導水耙的橫截面呈V型結構,導水耙上間隔設置若干個導水耙齒,前后相鄰的導水耙上的導水耙齒彼此錯位設置,不在前后同一條水平線上。
所述清洗裝置包括噴水管,噴水管一端開口另一端封閉,開口端為進水口連接進水管道,噴水管的下部間隔開設若干噴水口,每個噴水口上均安裝扇形噴嘴,噴水管內設置可軸向轉動的連桿,連桿上對應噴水口的位置均固定安裝有滾刷,噴水管封閉端的下部開設排污口。
所述壓榨裝置還包括刮泥板,刮泥板采用聚乙烯材質。
所述壓榨裝置上安裝有張緊裝置。
所述進料裝置和壓榨裝置上均安裝有糾偏裝置。
所述壓榨裝置的上層濾布帶的網目數大于下層濾布帶的網目數。
本技術具有脫水效果好,脫水機和壓榨機分離便于靈活布置的優點,污泥處理量大,特別適用于大型礦山尾泥、制砂廠尾泥的脫水處理。
以下通過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做進一步闡述。
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結構主視圖;
圖2為圖1中布泥器的螺帶式攪拌葉片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3為采用圖2結構的布泥器主視圖;
圖4為圖1中布泥器的葉片式攪拌葉片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5為采用圖4結構的布泥器的主視圖;
圖6為清洗裝置結構示意圖。
標號說明:
進料裝置1,導水耙11,濾布帶12,壓榨裝置2,刮泥板21,上層濾布帶211,下層濾布帶212,布泥器3,攪拌葉片31,水平軸32,噴水管41,進水口42,噴水口43,扇形噴嘴44,連桿45,滾刷46,排污口47,手輪48,糾偏裝置5,張緊裝置6。
具體實施方式:結合圖1至圖6所示,分體式帶式濃縮壓濾機,包括進料裝置1和壓榨裝置2,進料裝置1與壓榨裝置2分體設置互不連接,進料裝置1和壓榨裝置2均設有清洗裝置(圖中未標出),進料裝置1上設有布泥器3。
布泥器3的攪拌葉片31為兩條且安裝于同一水平軸32上,攪拌葉片31沿位于布泥器內的水平軸32段的中心左右對稱布設。兩條攪拌葉片31沿水平軸32中心分別向外側旋轉,可使泥水在布泥器3中的流動形成更多的渦流,加快了泥水的混合速度,提高了混合的均勻度,有利于泥水在濾布帶12上的流動。布泥器3的攪拌葉片31可為螺帶式或者葉片式,有較好的上下循環性能,特別適合粘度較高的物料的混合。
進料裝置1還包括與濾布帶12運動方向垂直間隔設置的若干個導水耙11,導水耙11的橫截面呈V型結構,導水耙11上間隔設置若干個導水耙齒(圖中未標出),前后相鄰的導水耙11上的導水耙齒彼此錯位設置,不在前后同一條水平線上。導水耙齒前后錯位設置,可以確保堆積在濾布帶12上的污泥隨著濾布帶12的運動逐漸被均勻攤平,加速污泥上部的游離水的滲出,具有脫水快、效果好的優點。導水耙11其橫截面呈V型結構,具有良好的導向作用,使堆積在濾布帶12上的污泥沿V型面向兩側分流,有利于污泥的分布均勻。
清洗裝置包括噴水管41,噴水管41一端開口另一端封閉,開口端為進水口42連接進水管道,噴水管41的下部間隔開設若干噴水口43,每個噴水口43上均安裝扇形噴嘴44,扇形噴嘴44可進一步增大噴水面積,有利于濾布帶的清洗;噴水管41內設置用手輪48驅動可軸向轉動的連桿45,連桿45上對應噴水口43的位置均固定安裝有滾刷46,噴水管41封閉端的下部開設排污口47,排污口47方便在清洗濾布帶12時濺起并進入噴水管41中的污泥隨水流流動而排出,保持噴水管41內的清潔。本技術清洗裝置中的連桿45,可以在清洗裝置工作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轉動,做到滾刷46時時清潔噴水口43處的污泥,也可以在清洗裝置工作一段時間后再轉動對噴水口43進行清潔。
上述方案中的壓榨裝置2還包括刮泥板21,刮泥板21用于將壓榨后殘留在回程的上層濾布帶211和下層濾布帶212上的污泥進行刮除,所用材質為聚乙烯,防止在刮除時對濾布帶產生損傷。
濾布帶的張力決定了污泥在壓榨脫水區所承受壓力的大小,濾布帶的張力越大泥餅的含水率越低,上下濾布帶的張力差對脫水效果有顯著的影響,當上下濾布帶存在張力差時,污泥所承受的壓力不平衡,壓力大的一方會將泥餅壓向壓力小的一方。因此,在壓榨裝置2的上層濾布帶211和下層濾布帶212的傳動輥處均安裝有張緊裝置6。調節下層濾布帶212的張力使之小于上層濾布帶211的張力,可以極大限度地增加下層濾布帶212自由剝離的出泥量,提高出泥成餅率。
為了提高濾布帶脫水性能和對污泥的捕集能力,上層濾布帶211的網目數一般大于下層濾布帶212的網目數,在增強脫水性能的同時對污泥具有良好的攔截作用。
在濾布帶的運行過程中,由于污泥在濾布帶上分布厚度不均、濾布帶厚度的差異和輥筒之間的累積平行度的誤差,容易造成濾布帶跑偏現象。如果不能及時調整,輕者會影響設備的運行效果,使處理能力減小,嚴重的會使濾布帶破損斷裂、設備停機。因此,本實施例中還在進料裝置1和壓榨裝置2上均安裝有糾偏裝置5,對濾布帶進行糾偏處理。
本技術提供的分體式帶式濃縮壓濾機,使用時,先將前段分體的進料裝置1(即脫水機)在污水池附件安放,用帶閥門的輸出管道將污水池中的污水引入到進料裝置1上的布泥器3中,再將后段的壓榨裝置2的前端與進料裝置1的尾端首尾相連放置。工作時,含水污泥在布泥器3的混合作用下被濾布帶均勻輸送至壓濾機的重力脫水區,迅速脫去污泥中的游離水。接著進入楔形預壓脫水區將重力區卸下的污泥用上下濾布帶緩緩夾住,形成三明治式的夾角層,對其進行順序緩慢預增加壓過濾,使泥層中殘余的游離水減至最低,隨著上下濾布帶緩慢前進,兩條濾布帶之間的上下距離逐漸減小,中間的泥層逐漸變硬,最后進入“S”壓榨區,經若干個壓榨輥反復壓榨,上下兩條濾布帶在經過交錯各輥形成的波形路徑時,由于兩條濾布帶的上下位置順序交替,對夾持的泥餅產生剪切力,將殘存于污泥中的水分絕大部分積壓濾除,促使泥餅再一次脫水,最后通過刮泥板21將干泥餅刮落。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只要不脫離本技術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分體式帶式濃縮壓濾機,包括進料裝置和壓榨裝置,其特征在于:進料裝置與壓榨裝置分體設置互不連接,進料裝置和壓榨裝置均設有清洗裝置,進料裝置上設有布泥器。
【技術特征摘要】
1.分體式帶式濃縮壓濾機,包括進料裝置和壓榨裝置,其特征在于:進料裝置與壓榨裝置分體設置互不連接,進料裝置和壓榨裝置均設有清洗裝置,進料裝置上設有布泥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體式帶式濃縮壓濾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泥器的攪拌葉片為兩條且安裝于同一水平軸上,攪拌葉片沿位于布泥器內的水平軸段的中心左右對稱布設。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分體式帶式濃縮壓濾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泥器的攪拌葉片為螺帶式。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分體式帶式濃縮壓濾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泥器的攪拌葉片為葉片式。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體式帶式濃縮壓濾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料裝置還包括與濾布帶運動方向垂直間隔設置的若干個導水耙,導水耙的橫截面呈V型結構,導水耙上間隔設置若干個導水耙齒,前后相鄰的導水耙上的導水耙齒彼此錯位設置,不在前后同一條水平線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敬超,
申請(專利權)人:黃敬超,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