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藥物,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材制備而成:敗醬12份、蛇床子6份、野丈人22份、茅栗葉22份、青黛4份、紫草根6份、朱砂蓮7份、二色補血草22份、蘇鐵果12份。本發明專利技術運用:敗醬清熱解毒,活血排膿;蛇床子溫腎壯陽,燥濕殺蟲,祛風止癢;野丈人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燥濕殺蟲;茅栗葉消食健胃;青黛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清肝瀉火;紫草根涼血活血,透疹解毒;朱砂蓮清熱解毒,理氣止痛;二色補血草益氣血,散瘀止血;蘇鐵果平肝降壓,鎮咳祛痰,收斂固澀。諸藥合用,達到益氣健脾、固澀止瀉、通臟解毒、健脾助運之功效。臨床實驗證明,本發明專利技術能夠安全有效治療潰瘍性結腸炎。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中藥,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藥物。
技術介紹
潰瘍性結腸炎亦稱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結腸和直腸慢性非特異性炎癥性疾病,病變局限于大腸黏膜及黏膜下層。病變多位于乙狀結腸和直腸,也可延伸至降結腸,甚至整個結腸粘膜,且以潰瘍為主。主要臨床表現為腹痛腹瀉和粘液血便。病程漫長,常反復發作。本病見于任何年齡,但20~30歲最多見。此病在歐美國家比較常見,我國60年代國內文獻僅有零星記載,隨著對本病認識的深入和診斷手段的日趨完善,70~80年代有關報道急劇增多,且有不斷增加的趨勢。現代西醫學認為本病與感染、遺傳、精神、過敏,特別是自身免疫等因素有關,但確切病因不明,鑒于本病具有反復發作,不斷加重,經久不愈,并有一定癌變率等,尋求有效療法顯得日益迫切。
中醫學沒有相應的名稱,一般將其歸入“腸涕”、“滯下”、“久瘌”、“便血”等范疇。
病因
潰瘍性結腸炎的病因至今仍不明。基因因素可能具有一定地位。心理因素在疾病惡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原來存在的病態精神如抑郁或社會距離在結腸切除術后明顯改善。有認為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
目前認為炎性腸病的發病是外源物質引起宿主反應、基因和免疫影響三者相互作用的結果。根據這一見解,潰瘍性結腸炎與克隆病是一個疾病過程的不同表現。
臨床表現
潰瘍性結腸炎的最初表現可有許多形式。血性腹瀉是最常見的早期癥狀。其他癥狀依次有腹痛、便血、體重減輕、里急后重、嘔吐等。偶爾主要表現為關節炎,虹膜睫狀體炎,肝功能障礙和皮膚病變。發熱則相對是一個不常見的征象,在大多數病人中本病表現為慢性、低惡性,在少數病人(約占15%)中呈急性、災難性暴發的過程。這些病人表現為頻繁血性糞便,可多達30次/天,和高熱、腹痛。
體征與病期和臨床表現直接相關,病人往往有體重減輕和面色蒼白,在疾病活動期腹部檢查時結腸部位常有觸痛。可能有急腹癥征象伴發熱和腸鳴音減少,在急性發作或暴發型病例尤為明顯。中毒性巨結腸時可有腹脹、發熱和急腹癥征象。由于頻繁腹瀉,肛周皮膚可有擦傷、剝脫。還可發生肛周炎癥如肛裂或肛瘺,雖然后者在Crohn病中更為常見。直腸指檢感疼痛。皮膚、黏膜、舌、關節和眼部的檢查極為重要。
藥物治療
①柳氮磺胺吡啶水楊酸制劑是主要治療藥物,如艾迪莎、美沙拉嗪等。
②皮質類固醇常用藥為強的松或地塞米松,但目前并不認為長期激素維持可防止復發。在急性發作期亦可用氫化考的松或地塞米松靜脈滴注,以及每晚用氫化考的松加于生理鹽水中作保留灌腸,在急性發作期應用激素治療的價值是肯定的,但在慢性期是否應持續使用激素則尚有分歧,由于它有一定副作用,故多數不主張長期使用。
③免疫抑制劑在潰瘍性結腸炎中的價值尚屬可疑。據Rosenberg等報道硫唑嘌呤在疾病惡化時并無控制疾病的作用,而在慢性病例中它卻有助于減少皮質類固醇的使用。
④可用中醫中藥治療,效果比較理想。同時應注意飲食以及生活習慣。
本專利技術所涉及藥材均可見記載于《中華本草》。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旨在提供一種用于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藥物,通過選擇合適的藥材及其配比,達到安全有效治愈潰瘍性結腸炎的目的。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藥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材制備而成:敗醬12份、蛇床子6份、野丈人22份、茅栗葉22份、青黛4份、紫草根6份、朱砂蓮7份、二色補血草22份、蘇鐵果12份。
下面結合中藥學理論說明本專利技術有益效果:
專利技術人認為,潰瘍性結腸炎的病因與濕邪熱毒侵及,恣食生冷肥甘之品及郁怒思慮,情志不遂等有關。其病機如下,濕熱內蘊:因感受濕邪熱毒,蓄積大腸;或飲食不節,壅滯腸胃,郁久則熱毒壅盛,濕熱互相搏結,傷及氣血,化為膿血而下泄。氣滯血瘀:多系情懷不暢,郁怒傷肝,氣滯血澀,飲食難化,日久膠結,而致腸塞。脾胃虛弱:久痢不愈,必使脾胃受損,亦可因稟賦不足,脾胃素虛,感受寒濕或飲食生冷,傷及脾臟陽氣,病程過久,繼而損傷及腎而發病。本病初起,多以濕熱壅滯腸胃為主,病情進一步發展則可致氣滯血瘀,最后則出現脾腎兩虧乃至陰陽俱虛之證候。故治療則采取清熱利濕,解毒止瀉,利氣活血,和營固澀。
本專利技術運用:敗醬清熱解毒,活血排膿;蛇床子溫腎壯陽,燥濕殺蟲,祛風止癢;野丈人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燥濕殺蟲;茅栗葉消食健胃;青黛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清肝瀉火;紫草根涼血活血,透疹解毒;朱砂蓮清熱解毒,理氣止痛;二色補血草益氣血,散瘀止血;蘇鐵果平肝降壓,鎮咳祛痰,收斂固澀。諸藥合用,達到益氣健脾、固澀止瀉、通臟解毒、健脾助運之功效。
下面結合臨床實驗數據說明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
1、一般資料
專利技術人2012年1月-2015年5月間共收集147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74例,對照組73例。其中治療組男34例、女40例,年齡21~69歲,病程2個月~11年;對照組男37例、女36例,年齡21~60歲間,病程5個月~12年。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資料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
①臨床表現
除少數患者起病急驟外,一般起病緩慢,病情輕重不一。癥狀以腹瀉為主,排出含有血、膿和黏液的糞便,常伴有陣發性結腸痙攣性疼痛,并里急后重,排便后可獲緩解。
輕型患者癥狀較輕微,每日腹瀉不足5次。
重型每日腹瀉在5次以上,為水瀉或血便,腹痛較重,有發熱癥狀,體溫可超過38.5℃,脈率大于90次/分。
暴發型較少見。起病急驟,病情發展迅速,腹瀉量大,經常便血。體溫升高可達40℃,嚴重者出現全身中毒癥狀。疾病日久不愈,可出現消瘦、貧血、營養障礙、衰弱等。部分患者有腸道外表現,如結節性紅斑、虹膜炎、慢性活動性肝炎及小膽管周圍炎等。
②輔助檢查
診斷上主要依靠纖維結腸鏡檢,因為90%~95%患者直腸和乙狀結腸受累,因此事實上通過纖維乙狀結腸鏡檢已能明確診斷。鏡檢中可看到充血、水腫的黏膜,脆而易出血。在進展性病例中可看到潰瘍,周圍有隆起的肉芽組織和水腫的黏膜,貌似息肉樣,或可稱為假息肉形成。在慢性進展性病例中直腸和乙狀結腸腔可明顯縮小,為明確病變范圍,還是應用纖維結腸鏡作全結腸檢查,同時作多處活組織檢查以便與克隆結腸炎鑒別。
納入標準①符合診斷標準;②年齡18~70歲;③依從性好;④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妊娠、哺乳期婦女;②患有嚴重心、肺、肝、腎臟疾病患者;③有精神系統疾病,不能配合治療者;④發病后經其他藥物治療的患者。
2、治療方法
治療組口服本專利技術按照具體實施例3制得的膠囊,每日3次。治療1個月。
對照組口服水楊酸柳氮磺胺吡啶片,每次1g,每日3次。治療1個月。
3、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療效標準
①痊愈:臨床癥狀消失,乙狀結腸鏡等檢查示腸粘膜病變恢復正常或僅留疤痕,隨訪半年或以上未見復發;
②有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乙狀結腸鏡等檢查示腸粘膜病變程度有所減輕,或近期治愈后于半年內復發;
③無效:治療前后癥狀和體征無改善或無明顯改善。
3.2治療統計結果見表1。
表1兩組療效比較
組別n痊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明顯不良反應例治療組742740790%0對照組731537217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藥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材制備而成:敗醬12份、蛇床子6份、野丈人22份、茅栗葉22份、青黛4份、紫草根6份、朱砂蓮7份、二色補血草22份、蘇鐵果12份。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藥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材制備而成:敗醬12份、蛇床子6份、野丈人22份、茅栗葉22份、青黛4份、紫草根6份、朱砂蓮7份、二色補血草22份、蘇鐵果12份。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藥物,其特征在于,其制備方法為:稱取:敗醬12份、蛇床子6份、野丈人22份、茅栗葉22份、青黛4份、紫草根6份、朱砂蓮7份、二色補血草22份、蘇鐵果12份;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時,過濾;濾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濃縮至120份,即得煎劑;上述份均是指重量份。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藥物,其特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梁海月,
申請(專利權)人:梁海月,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