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利用藍藻養殖蚯蚓的方法。
技術介紹
藍藻是原核生物,又叫藍綠藻藍細菌;大多數藍藻的細胞壁外面有膠質衣,又叫粘藻。在藻類生物中,藍藻是最簡單、最原始的單細胞生物,沒有細胞核,細胞中央有核物質,通常呈顆粒狀或網狀,色素均勻的分布在細胞質中。在一些營養豐富的水體中,有些藍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層藍綠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稱為“水華”,大規模的藍藻爆發,被稱為“綠潮”。綠潮引起水質惡化,嚴重時耗盡水中氧氣而造成魚類的死亡。更為嚴重的是,藍藻中有些種類(如微囊藻)還會產生微囊藻毒素(MCs),大約50%的綠潮中含有大量MCs,MCs除了直接對魚類、人畜產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誘因。藍藻大量出現時,附近水體一般呈藍色或綠色,水面被厚厚的藍綠色湖靛所覆蓋,被風吹到岸邊堆積,不但會發出惡臭味,且含毒素的藍藻細胞在水體中漂游,當與某些懸浮物絡合沉淀,或被養殖對象捕食后隨其排泄物沉淀,在魚池池底富集,對無公害水產品生產會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蚯蚓是常見的一種陸生環節動物,生活在土壤中,晝伏夜出,以畜禽糞便和有機廢物垃圾為食,連同泥土一同吞入,也攝食植物的莖葉等碎片。蚯蚓可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進農業增產。世界的蚯蚓約有2500多種,我國已記錄229種。環毛屬(Pheretima)廣種類多。蚯蚓體內可分泌出一種能分解蛋白質、脂肪和木質纖維的特殊酶,因此,樹葉、稻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利用藍藻養殖蚯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將藍藻撈出瀝水,用檸檬酸調PH值6.2?6.8,制成酸性藍藻;步驟二,將作物秸稈曬干,按0.5?2cm切段,制成秸稈碎段;步驟三,將酸性藍藻和秸稈碎段按5:1的比例混合均勻,得混合料,向混合料加入混合料量1?1.5%的乳酸菌、0.2?0.5%的EM原液、0.1?0.3%的酵母菌;堆肥,每6天翻動一次,15?20天堆肥結束,攤開堆肥料均勻噴施10%的糖水,養殖基質和糖水10:1的比例噴施,得養殖基質;步驟四,按30?50條/m3向養殖基質中放入繁殖期的蚯蚓養殖,溫度控制在20?25℃,及時補充水分,養殖基質濕度控制在70?85%,每20?30天收捕成蚓一次。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利用藍藻養殖蚯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
下步驟:
步驟一,將藍藻撈出瀝水,用檸檬酸調PH值6.2-6.8,制成酸
性藍藻;
步驟二,將作物秸稈曬干,按0.5-2cm切段,制成秸稈碎段;
步驟三,將酸性藍藻和秸稈碎段按5:1的比例混合均勻,得混
合料,向混合料加入混合料量1-1.5%的乳酸菌、0.2-0.5%的EM原液、
0.1-0.3%的酵母菌;堆肥,每6天翻動一次...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秦澤榮,蔡英明,洪長懷,羅光建,曹學峰,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乙地生態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