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蚯蚓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備蚯蚓床,蚯蚓接種,管理,收獲成蚓。蚯蚓床之間設排水溝,蚓床兩側設人行通道。蚯蚓床橫截面設計成梯形,并鋪設的輸水管道,保證了蚯蚓濕潤的生長環境,也使蚯蚓床上部環境比下部環境濕潤柔軟,實現成蚓和幼蚓的自動分離,避免后期繁雜的分離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成蚓和幼蚓分開生長,充分利用養殖空間,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種群競爭,成蚓個體大、色澤鮮艷,產卵率高,優質蛋白含量高,有利于提高蚯蚓的產量和質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動物養殖
,尤其涉及。
技術介紹
蚯蚓是一種多功能生物資源,蚯蚓體中70%都是蛋白質,是優質高蛋白來源。蚯蚓體內還含有多種具有抗菌作用的酶,可研制生物農藥、生物獸藥、生物有機肥等,其產品附加值高,綠色環保。蚯蚓還能研發多種保健食品和動物蛋白飼料,能夠降低成本,提高產品品質。因此,蚯蚓是一種成本低、高效安全可靠的動物蛋白。而且其中液體提取的多肽,有促生長和抗菌的功效。當前養殖蚯蚓,一般是將牛糞、豬糞等動物糞便以及稻草、麥桿等為飼料平鋪在土地上或堆慪發酵來養殖,這種養殖方式動物糞便使用量大,但出蚓少,蚯蚓的死亡率高。養殖后提取的成蚓個體小,體表色澤不夠鮮艷,其中含有的優質蛋白率低,而且傳統的養殖方法收獲的蚯蚓往往大小都混合在一起,后期分離比較麻煩,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 公知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產量高、質量優質、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的蚯蚓養殖方法。本專利技術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制備蚯蚓床:選擇靠近水源、排水方便、通風、遠離市區的空曠地段用牛糞或豬糞制備蚯蚓床,所述蚯蚓床是橫截面為梯形的長條垅,所述蚯蚓床高1-1.5m,長40-60m,梯形截面上底寬l_2m、下底寬1.5-3.5m,相鄰的蚯蚓床之間距離3_5m,蚯蚓床上方架設遮陽棚,在蚯蚓床頂部鋪設輸水管道,所述輸水管道上開設有噴水孔; 2)蚯蚓接種:將蚓種投放到蚯蚓床中部,蚓種投放量為0.3-0.8kg/ m%噴水孔定期噴水,保持蚯蚓床濕度為60%-80% ; 3)管理:定期檢視,注意蚯蚓生長、繁殖及產卵,夜間燈光照明,防止蚯蚓外逃; 4)收獲成蚓:經過30-40天的飼養,蚯蚓長成,在蚓床頂部鋪設蚓布提取成蚓,出蚓后再用牛糞或豬糞將蚓床還原為原來的梯形長條垅。所述相鄰蚯蚓床之間可設有寬0.5-lm的排水溝,蚓床兩側設有寬l_2m人行通道。所述噴水孔均勻分布在輸水管道兩側表面,且任意相鄰噴水孔之間距離0.2_0.3mο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為:蚯蚓床橫截面設計成梯形,及蚓床上鋪設的輸水管道,既保證了蚯蚓濕潤的生長環境,也使蚯蚓床上部環境比下部環境濕潤柔軟,當蚓種投放到蚓床中部時,蚓種在蚓床中部生長并繁殖,繁殖后的成蚓在自身生活習性的驅動下向蚓床下部移動,而繁殖產生的幼蚓則在生活習性的驅動下向蚓床上部移動,由此實現成蚓和幼蚓的自動分離,避免后期繁雜的分離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成蚓和幼蚓分開生長,充分利用養殖空間,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種群競爭,成蚓個體大、色澤鮮艷,產卵率高,優質蛋白含量高,有利于提高蚯蚓的產量和質量。具體實施例方式為能進一步了解本
技術實現思路
、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詳細說明如下: 實施例1:選擇靠近水源、排水方便、通風、遠離市區的空曠地段用牛糞或豬糞制備蚯蟲引床,艇蝴床是橫截面為梯形的長條塊,高Im,長40m,梯形截面上底寬lm、下底寬1.5m,相鄰的蚯蚓床之間距離3m,相鄰蚯蚓床之間可設有寬0.5m的排水溝,蚓床兩側設寬為Im的人行通道,然后在蚯蚓床上方架設遮陽棚,蚯蚓床頂部中央鋪設輸水管道,在輸水管道上開設噴水孔,噴水孔均勻分布在輸水管道兩側表面,噴水孔兩兩之間距離0.2m ;將蚓種投放到蚯蚓床中部,蚓種投放量為0.3/ m2,噴水孔定期噴水,保持蚯蚓床濕度為60% ;定期檢視,注意蚯蚓生長、繁殖及產卵,夜間燈光照明,防止蚯蚓外逃;經過30天的飼養,蚯蚓長成,在蚓床頂部鋪設蚓布提取成蚓,出蚓后再用牛糞或豬糞將蚓床還原為原來的梯形長條垅,由此養殖方法生產的蚯蚓,產量比傳統養殖方法提高50%-60%,員工工作效率提高I倍多。實施例2:選擇靠近水源、排水方便、通風、遠離市區的空曠地段用牛糞或豬糞制備蟲丘蝴床,艇蝴床是橫截面為梯形的長條塊,高1.3m,長50m,梯形截面上底寬1.5m、下底寬2m,相鄰的蚯蚓床之間距離4m,相鄰蚯蚓床之間可設有寬0.7m的排水溝,蚓床兩側設寬為1.5m的人行通道,然后在蚯蚓床上方架設遮陽棚,蚯蚓床頂部中央鋪設輸水管道,在輸水管道上開設噴水孔,噴水孔均勻分布在輸水管道兩側表面,噴水孔兩兩之間距離0.25m ;將蚓種投放到蚯蚓床中部,蚓種投放量為0.5/ Hf,噴水孔定期噴水,保持蚯蚓床濕度為70% ;定期檢視,注意蚯蚓生長、繁殖及產卵,夜間燈光照明,防止蚯蚓外逃;經過35天的飼養,蚯蚓長成,在蚓床頂部鋪設蚓布提取成蚓,出蚓后再用牛糞或豬糞將蚓床還原為原來的梯形長條垅,由此養殖方法生產的蚯蚓,產量比傳統養殖方法提高50%-60%,員工工作效率提高I倍多。實施例3:選擇靠近水源、排水方便、通風、遠離市區的空曠地段用牛糞或豬糞制備蟲丘蝴床,艇蝴床是橫截面為梯形的長條塊,高1.5m,長60m,梯形截面上底寬2m、下底寬3.5m,相鄰的蚯蚓床之間距離5m,相鄰蚯蚓床之間可設有寬1.0 m的排水溝,蚓床兩側設寬為2.0m的人行通道,然后在蚯蚓床上方架設遮陽棚,蚯蚓床頂部中央鋪設輸水管道,在輸水管道上開設噴水孔,噴水孔均勻分布在輸水管道兩側表面,噴水孔兩兩之間距離0.3m ;將蚓種投放到蚯蚓床中部,蚓種投放量為0.8/Hf,噴水孔定期噴水,保持蚯蚓床濕度為80% ;定期檢視,注意蚯蚓生長、繁殖及產卵,夜間燈光照明,防止蚯蚓外逃;經過40天的飼養,蚯蚓長成,在蚓床頂部鋪設蚓布提取成蚓,出蚓后再用牛糞或豬糞將蚓床還原為原來的梯形長條垅,由此養殖方法生產的蚯蚓,產量比傳統養殖方法提高50%-60%,員工工作效率提高I倍多。以上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方式,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專利技術的實施 范圍。凡依本專利技術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專利技術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制備蚯蚓床:選擇靠近水源、排水方便、通風、遠離市區的空曠地段用牛糞或豬糞制備蚯蚓床,所述蚯蚓床是橫截面為梯形的長條垅,所述蚯蚓床高1-1.5m,長40-60m,梯形截面上底寬l_2m、下底寬1.5-3.5m,相鄰的蚯蚓床之間距離3_5m,蚯蚓床上方架設遮陽棚,在蚯蚓床頂部鋪設輸水管道,所述輸水管道上開設有噴水孔; 2)蚯蚓接種:將蚓種投放到蚯蚓床中部,蚓種投放量為0.3-0.8kg/ m%噴水孔定期噴水,保持蚯蚓床濕度為60%-80% ; 3)管理:定期檢視,注意蚯蚓生長、繁殖及產卵,夜間燈光照明,防止蚯蚓外逃; 4)收獲成蚓:經過30-40天的飼養,蚯蚓長成,在蚓床頂部鋪設蚓布提取成蚓,出蚓后再用牛糞或豬糞將蚓床還原為原來的梯形長條垅。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鄰蚯蚓床之間可設有寬0.5-lm的排水溝,蚓床兩側設有寬l_2m人行通道。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艇蝴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噴水孔均勻分布在輸水管道兩側表面,且任意相 鄰噴水孔之間距離0.2-0.3m。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提供,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備蚯蚓床,蚯蚓接種,管理,收獲成蚓。蚯蚓床之間設排水溝,蚓床兩側設人行通道。蚯蚓床橫截面設計成梯形,并鋪設的輸水管道,保證了蚯蚓濕潤的生長環境,也使蚯蚓床上部環境比下部環境濕潤柔軟,實現成蚓和幼蚓的自動分離,避免后期繁雜的分離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成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蚯蚓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制備蚯蚓床:選擇靠近水源、排水方便、通風、遠離市區的空曠地段用牛糞或豬糞制備蚯蚓床,所述蚯蚓床是橫截面為梯形的長條垅,所述蚯蚓床高1?1.5m,長40?60m,梯形截面上底寬1?2m、下底寬1.5?3.5m,相鄰的蚯蚓床之間距離3?5m,蚯蚓床上方架設遮陽棚,在蚯蚓床頂部鋪設輸水管道,所述輸水管道上開設有噴水孔;2)蚯蚓接種:將蚓種投放到蚯蚓床中部,蚓種投放量為0.3?0.8kg/㎡,噴水孔定期噴水,保持蚯蚓床濕度為60%?80%;3)管理:定期檢視,注意蚯蚓生長、繁殖及產卵,夜間燈光照明,防止蚯蚓外逃;4)收獲成蚓:經過30?40天的飼養,蚯蚓長成,在蚓床頂部鋪設蚓布提取成蚓,出蚓后再用牛糞或豬糞將蚓床還原為原來的梯形長條垅。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蔡霞,
申請(專利權)人:天津市嘉沃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