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高濃度污水處理的厭氧反應器,包括罐體,罐體的頂部設有沼氣排出管道,罐體內的底層和上層設有多個與進料管連通的布水器,進料管連接進料泵;罐體內的底層和中層設有多個與進氣管連通的布氣器,進氣管連接加壓泵,進氣管的進氣端與沼氣排出管道連通;罐體的上部設有三相分離器,所述三相分離器位于上層的布水器上方。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在罐體內底層、上層設有布水器,底層、中層設有布氣器,通過布水器和布氣器的共同作用,增大反應區面積,使罐體內原料充分循環反應,提高了處理效率和容積產氣率。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厭氧反應器能夠承受高濃度、高酸、高堿的沖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污水處理設備
,具體地說,設計一種用于高濃度污水處理的厭氧反應器。
技術介紹
厭氧生物處理是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的一種重要方法。厭氧反應器作為厭氧生物處理的主要裝置,廣泛應用于全世界各行業的污水處理中,技術成熟穩定。它是利用砂等大表面積的物質為載體,厭氧微生物以膜形式結在砂或其它載體的表面,在污水中成流動狀態,微生物與污水中的有機物進行接觸吸附分解有機物,從而達到處理的目的。第一代厭氧反應器因效率低下、適應性低等缺點基本被淘汰,以升流式厭氧污泥床(UASB)、UBF、IC、AF、ABR等工藝為代表的第二代厭氧反應器得到廣泛推廣利用,其中,升流式厭氧污泥床(UASB)依靠顆粒污泥的形成和三相分離器的作用,使得污泥在反應器中滯留,實現了污泥停留時間(SRT)>水力停留時間(HRT),從而提高了反應器內污泥濃度。經過長期實踐,第二代厭氧反應器仍有應用局限性,特別是對超高濃度或高酸高堿物料(進料COD濃度高于10000mg/L,pH> 10或pH<4)適應性較差,常常造成酸罐、罐內菌種失調或死亡、效率驟降等生產事故。針對適應性較差的缺陷,生產中常采用添加預處理或者擴大厭氧反應器規模與數量的方式,減小高濃度、高酸、高堿的沖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造成了運行難度增大、處理成本劇增的缺點。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厭氧反應器存在的適應性差、運行困難、成本高等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適應性好、容積產氣率高的用于高濃度污水處理的厭氧反應器。本技術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用于高濃度污水處理的厭氧反應器,包括罐體,罐體的頂部設有沼氣排出管道,罐體內的底層和上層設有多個與進料管連通的布水器,進料管連接進料栗;罐體內的底層和中層設有多個與進氣管連通的布氣器,進氣管連接加壓栗,進氣管的進氣端與沼氣排出管道連通;罐體的上部設有三相分離器,所述三相分離器位于上層的布水器上方。本技術在罐體內底層、上層設有布水器,底層、中層設有布氣器,通過布水器和布氣器的共同作用,增大反應區面積,使罐體內原料充分循環反應,提高了處理效率和容積產氣率。進一步的,罐體上部的側壁上設有沼液溢流口,所述沼液溢流口位于三相分離器和上層布水器之間,經厭氧處理后的沼液經沼液溢流口排出。進一步的,罐體的底部設有排渣口,發酵后的產生的廢渣通過排渣口排出罐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本技術在罐體內底層、上層設有布水器,底層、中層設有布氣器,通過布水器和布氣器的共同作用,增大反應區面積,使罐體內原料充分循環反應,提高了處理效率和容積產氣率。本技術厭氧反應器能夠承受高濃度、高酸、高堿的沖擊。【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罐體,2、沼氣排出管道,3、進料管,4、布水器,5、進料栗,6、進氣管,7、布氣器,8、加壓栗,9、三相分離器,1、沼液溢流口,11、12、13、14均為閥。【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一種用于高濃度污水處理的厭氧反應器,包括罐體I,罐體I的頂部設有沼氣排出管道2,罐體I內的底層和上層設有多個與進料管3連通的布水器4,進料管3連接進料栗5;罐體I內的底層和中層設有多個與進氣管6連通的布氣器7,進氣管6連接加壓栗8,進氣管6的進氣端與沼氣排出管道2連通;罐體I的上部設有三相分離器9,所述三相分離器9位于上層的布水器上方。本技術在罐體內底層、上層設有布水器,底層、中層設有布氣器,通過布水器和布氣器的共同作用,增大反應區面積,使罐體內原料充分循環反應,提高了處理效率和容積產氣率。本實施例中,罐體I上部的側壁上設有沼液溢流口 10,所述沼液溢流口 10位于三相分離器9和上層的布水器之間。經厭氧處理后的沼液經沼液溢流口排出。處理污水時,進料栗5將原料通過進料管3栗入罐體I內,分別通過閥11、閥12控制分布在罐體底層和上層的布水器4進行補水,完成罐體內的不同層面進料;由于進氣管6與沼氣排出管道2連通,沼氣排出管道2內的部分沼氣由加壓栗8栗入罐體I內,分別通過閥13、閥14控制分布在罐體底層和中層的布氣器4進行布氣,通過布水器和布氣器的共同作用,使得罐體內原料充分循環反應,反應產生的沼氣通過三相分離器9由沼氣排出管道2排出,經處理后的沼液由沼液溢流口 10排出。本某些實施例中,罐體的底部設有排渣口,發酵后的產生的廢渣通過排渣口排出罐體。上述實施例用來解釋本技術,而不是對本技術進行限制,在本技術的精神和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對本技術做出的任何修改和改變,都落入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主權項】1.一種用于高濃度污水處理的厭氧反應器,包括罐體,罐體的頂部設有沼氣排出管道,其特征在于:罐體內的底層和上層設有多個與進料管連通的布水器,進料管連接進料栗;罐體內的底層和中層設有多個與進氣管連通的布氣器,進氣管連接加壓栗,進氣管的進氣端與沼氣排出管道連通;罐體的上部設有三相分離器,所述三相分離器位于上層的布水器上方。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濃度污水處理的厭氧反應器,其特征在于:罐體上部的側壁上設有沼液溢流口,所述沼液溢流口位于三相分離器和上層布水器之間。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濃度污水處理的厭氧反應器,其特征在于:罐體的底部設有排渣口。【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用于高濃度污水處理的厭氧反應器,包括罐體,罐體的頂部設有沼氣排出管道,罐體內的底層和上層設有多個與進料管連通的布水器,進料管連接進料泵;罐體內的底層和中層設有多個與進氣管連通的布氣器,進氣管連接加壓泵,進氣管的進氣端與沼氣排出管道連通;罐體的上部設有三相分離器,所述三相分離器位于上層的布水器上方。本技術在罐體內底層、上層設有布水器,底層、中層設有布氣器,通過布水器和布氣器的共同作用,增大反應區面積,使罐體內原料充分循環反應,提高了處理效率和容積產氣率。本技術厭氧反應器能夠承受高濃度、高酸、高堿的沖擊。【IPC分類】C02F3/28【公開號】CN205367877【申請號】CN201620101120【專利技術人】蔣勇, 趙國君, 孫素鵬, 褚衍生, 蔣小鈺, 郭清吉 【申請人】濰坊天昊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公開日】2016年7月6日【申請日】2016年1月30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高濃度污水處理的厭氧反應器,包括罐體,罐體的頂部設有沼氣排出管道,其特征在于:罐體內的底層和上層設有多個與進料管連通的布水器,進料管連接進料泵;罐體內的底層和中層設有多個與進氣管連通的布氣器,進氣管連接加壓泵,進氣管的進氣端與沼氣排出管道連通;罐體的上部設有三相分離器,所述三相分離器位于上層的布水器上方。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蔣勇,趙國君,孫素鵬,褚衍生,蔣小鈺,郭清吉,
申請(專利權)人:濰坊天昊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