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IPC分類中的E02分類,即固定建筑物部類中的水利工程;基礎;疏浚類別。主要涉及土體維穩的部件、構造結構,特別是涉及擋墻的部件、構造結構。
技術介紹
在土建領域的支擋結構中,重力式支擋結構最為普遍。重力式支擋結構形式單一,且多為現澆,立模工序復雜,施工周期長。重力式支擋無法解決背后的排水問題,既消耗了大量原材料又使得排水不暢,成本居高不下。土工建設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越來越被社會所認可,也出現了景觀式支擋結構。例如:申請號為200710121284.X的專利文獻記載的“一種植生型擋土塊”,方案中,在塊體上設置植生長孔形成空腔,保證植物根系或細小生物的生長空間。申請號為2009202342794的專利文獻記載的“植生型擋土塊”,方案中,利用擋土塊排列不一的主孔和側孔形成較大孔隙率,使得擋土塊碼砌后形成較好種植效果和較好擋土塊穩定性的平衡。申請號為201220267747X的專利文獻記載的“一種能自由組合的植草型擋土塊及干壘的擋土墻”,方案中利用鋪設的植草型擋土塊形成較大的植生和養殖空間,同時利用錨固棒等型材固定形成擋土墻。上述方案中,以擋土塊的植生利用為目的,改善了擋土塊孤立于土體環境生態系統的問題。但是擋土塊依舊是個體簡單鋪設,即使利用輔助固定部件簡單連接也缺乏形成擋土墻的有效的整體固定結構。例如申請號為2012101577074的專利文獻記載的“一種互嵌式生態砌塊擋土墻及其施工方法”,方案中給出了一種利 ...
【技術保護點】
快速拼裝綠色植生擋墻預制混凝土塊,包括豎直的植生通槽(110),還包括位于植生通槽(110)兩側的與其軸線平行的構造通槽(170),還包括與植生通槽(110)軸線相交的植生板(120),所述植生板(120)分隔植生通槽(110),所述植生板(120)上方的植生通槽底壁(130)上開設排水窗(180),所述植生通槽(110)的頂端和底端設置相配合的凹部和凸部。
【技術特征摘要】
1.快速拼裝綠色植生擋墻預制混凝土塊,包括豎直的植生通槽(110),還包括位于植生通槽(110)兩側的與其軸線平行的構造通槽(170),還包括與植生通槽(110)軸線相交的植生板(120),所述植生板(120)分隔植生通槽(110),所述植生板(120)上方的植生通槽底壁(130)上開設排水窗(180),所述植生通槽(110)的頂端和底端設置相配合的凹部和凸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拼裝綠色植生擋墻預制混凝土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通槽(110)的植生通槽底壁(130)向兩側延伸形成植生通槽延伸部(140),所述植生通槽(110)的兩個植生通槽側壁(150)對稱向兩側外展,所述植生通槽側壁(150)的端部對稱外翻形成植生通槽外翻部(160),同側的所述植生通槽延伸部(140)、植生通槽側壁(150)和植生通槽外翻部(160)形成所述構造通槽(170)。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拼裝綠色植生擋墻預制混凝土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板(120)包括順序連接的第一延伸板(121)、第二延伸板(122)和第三延伸板(123),第一延伸板(121)與植生通槽(110)的軸線垂直,其后端固定在植生通槽底壁(130)的底部,其左右兩端分別固定在同側的植生通槽側壁(150)上;
第二延伸板(122)的后端固定在第一延伸板(121)的前端上,其左右兩端分別固定在同側的植生通槽側壁(150)上,第二延伸板(122)的前端向斜上方延伸至植生通槽(110)的槽口處,第一延伸板(121)和第二延伸板(122)的夾角位于(150)度至(180)度之間,
第三延伸板(123)與第二延伸板(122)的同向延伸,第三延伸板(123)的左右兩端間距等于兩個植生通槽外翻部(160)的左右兩端間距,第三延伸板(123)的后端中部固定在第二延伸板(122)的前端上,第三延伸板(123)的后端左部固定在左側的植生通槽外翻部(160)的前端面上,第三延伸板(123)的后端右部固定在右側的植生通槽外翻部(160)的前端面上。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快速拼裝綠色植生擋墻預制混凝土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窗(180)的底部側壁上固定矩形凸臺(181),所述矩形凸臺(181)前端面的左右兩端,固定一對儲水擋板(124),儲水擋板(124)的后端固定在矩形凸臺(181)上,儲水擋板(124)的底部和前端與植生板(120)固定連...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高柏松,張宏偉,蔣關魯,肖飛知,李安洪,龍順海,徐錫江,薛元,曾永紅,李慶海,徐鵬,
申請(專利權)人:四川睿鐵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四川宏洲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四川;5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