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園林工程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駁岸,尤其是一種海綿體生態駁岸,該駁岸采用了海綿體園林廢棄物。
技術介紹
隨著城市建設日新月異,迅猛發展,公共建筑、住宅、道路建設使得地表環境硬化,幾乎完全改變了興建地的生態環境,大氣蒸發循環受到影響,導致城市區域內空氣濕度降低,氣溫升高,形成“熱島效應”。這種“熱島效應”使得夏季里城市更加悶熱,大氣中粉塵增多,人們生活越來越感到不舒適,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地面硬化使得雨水幾乎無法對地下水進行補充,水資源流失將會導致逐年干旱,沙塵暴愈加頻繁。我國許多北方城市,包括首都北京,近年來頻繁發生沙塵暴現象就是環境生態遭受破壞的實例。另外,在“熱島效應”下,白天,高樓大廈、水泥吸收熱量,太陽落山后,水泥地、樓房釋放出白天吸收的熱量,加熱大氣,產生上升運動,同時把周圍的水汽輻合起來,很容易引起短時間突發性的暴雨,產生“雨島效應”,又會加重了內澇程度。近年來,廣州、杭州、北京、上海等城市頻繁遭遇強暴雨襲擊,引發嚴重內澇,這給居民的生活帶來眾多不便,同時也可能產生更嚴重的影響,比如影響生命安全等。城市發生內澇有多種原因,除卻全球氣候變暖,極端降水頻率不斷上升,厄爾尼諾導致的海洋升溫,陸地水汽增多,以及臺風帶來的強降雨因素之外,還有一些重要的原因,比如城市排水系統落后于城市建設,城市的蓄水能力也不斷下降。近年來提出的“海綿城市”的概念,這是一種形象的表述,是指城市在適應r>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也可稱之為“水彈性城市”。換句話說,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海綿城市建設應遵循生態優先等原則,將自然途徑與人工措施相結合,在確保城市排水防澇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城市區域的積存、滲透和凈化,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在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需要考慮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統性,協調給水、排水等水循環利用各環節。河、湖、池塘等水系,在城市緩解內澇、緩解熱島效應中有重要的作用。在城市發展中,大多數河、湖、池塘等水系的河岸會建設駁岸,用于保護河岸、阻止河岸崩塌或沖刷,并保護園林中水體的設施。但是,現有的駁岸一般為鋼筋混凝土駁岸或塊石漿砌駁岸,這樣的駁岸對水系中的生態環境和岸邊的生態環境進行了隔絕,這樣的隔絕不利于保持水系和岸邊地下水的水壓平衡,即當駁岸背離水體的一面由于水的浸透,對駁岸形成朝向水體的橫向水平推動,尤其是在降雨的情況下,該橫向水平推動會更大,會對駁岸形成破壞。此外,由于現有的駁岸直接使用混凝土或塊石,因此,也不能對水系產生緩沖及凈化。另外,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園林綠化由于在改善城市環境質量、緩解城市熱島效應,維持城市生態平衡方面的特殊作用而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不斷快速地發展,隨之而來的,園林廢棄物如枯枝落葉、樹枝修剪物、草坪修剪物、雜草、種子和殘花等的量越來越大,園林廢棄物成為繼城市生活垃圾后又一大城市廢棄物。以往通常把枯枝落葉視為城市固體廢棄物,基本采用填埋和焚燒的方式,這不僅造成了環境的污染也帶來資源的浪費,更使綠地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斷裂,城市土壤肥力得不到自我維持。另外,農業上的稻殼、秸稈等廢棄物的處理,通常以焚燒方式處理,不但沒有被有效利用,反而造成空氣污染,比如霧霾。這些都不是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因此,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致力于在盡量減少園林廢棄物的基礎上,建設不容易被破壞、可對水系等進行調節、建設方便、成本較低的海綿體生態駁岸,從而輔助建設海綿城市。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現有技術中的駁岸容易被破壞、不能對水系進行混充和調節、以及建設不方便的情況,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不容易被破壞、能對水系進行緩沖和調節以及建設方便的生態駁岸及其建筑方法。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海綿體生態駁岸,包括頂部件、主體和底部件,底部件安裝在水體底面上,主體安裝在底部件上,頂部件安裝在主體上,主體包含園林廢棄物,園林廢棄物被設置為經過降解后在所述駁岸中留下孔隙。進一步地,海綿體生態駁岸由包括所述園林廢棄物的透水性磚塊砌筑而成,透水性磚塊包括立體型透水性磚塊和/或斜面帶孔透水性磚塊。進一步地,立體型透水性磚塊為長方體或正方體形狀,所述斜面帶孔透水性磚塊在相鄰的兩側面間具有一個斜面,該斜面上設置有孔洞,孔洞中心軸相對于上述兩側面是斜置的。進一步地,上述主體具有靠近岸邊的第一面,該第一面為一斜面,第一面與頂部件形成鈍角,上述主體具有靠近水體的第二面,該第二面大致垂直于水平面。可選擇地,上述第一面由上述斜面帶孔透水性磚塊砌筑,第二面上具有孔洞,該孔洞即為斜面帶孔透水性磚塊上的孔洞。可選擇地,第二面由立體型透水性磚塊砌筑,在第二面上,一排立體型透水性磚塊被配置為與其相鄰的兩排形成凹陷或凸出,或者一塊立體型透水性磚塊被配置成與其四周的磚塊形成凹陷或凸出。進一步地,上述透水性磚塊是由海綿體園林廢棄物混凝土制成,該海綿體園林廢棄物混凝土包括水泥、砂子、石子、園林廢棄物和水,其中,水泥:砂子:石子:碎片化園林廢棄物:水的重量配比是100:90~150:190~250:5~40:45~60。可選擇地,上述透水性磚塊是由海綿體園林廢棄物混凝土制成,海綿體園林廢棄物混凝土包括水泥、砂子、再生石、園林廢棄物和光亮劑,其重量配比為100:100~140:200~290:5~35:0.15~1.15。進一步地,頂部件被設置為位于主體頂面的上方,在水體面凸出于所述主體,在水岸面縮進于所述主體。進一步地,底部件包括鄰近主體的第一層和遠離所述主體的第二層,第二層大于第一層。可選擇地,海綿體生態駁岸建筑在現存的駁岸靠近水體一側,貼合現存的駁岸。本技術的海綿體生態駁岸,其海綿體功能是指能夠像海綿一樣能夠吸水、蓄水、滲水和凈水的混凝土。這種功能是通過使用的基礎材料海綿體園林廢棄物混凝土中包括的園林廢棄物實現的。本技術的生態駁岸透水性的理論依據是,建筑生態駁岸使用的磚塊的基礎材料——園林廢棄物混凝土具有透水性,其中,以硅酸鹽水泥為例:硅酸鹽水泥的水化反應是一個非常復雜、非均質的多相化學反應過程,水泥材料的結構隨著水泥水化反應逐漸演變,由流動狀態變為塑性狀態,最后變成凝結硬化狀態。水泥中的硅酸三鈣和硅酸二鈣水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海綿體生態駁岸,其特征在于,包括頂部件、主體和底部件,所述底部件安裝在水體底面上,所述主體安裝在所述底部件上,所述頂部件安裝在所述主體上,所述主體包含園林廢棄物,所述園林廢棄物被設置為經過降解后在所述駁岸中留下孔隙。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海綿體生態駁岸,其特征在于,包括頂部件、主體和底部件,所述底部件安裝在水體底面上,所述主體安裝在所述底部件上,所述頂部件安裝在所述主體上,所述主體包含園林廢棄物,所述園林廢棄物被設置為經過降解后在所述駁岸中留下孔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海綿體生態駁岸,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綿體生態駁岸由包括所述園林廢棄物的透水性磚塊砌筑而成,所述透水性磚塊包括立體型透水性磚塊和/或斜面帶孔透水性磚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海綿體生態駁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立體型透水性磚塊為長方體或正方體形狀,所述斜面帶孔透水性磚塊在相鄰的兩側面間具有一個斜面,所述斜面上設置有孔洞,所述孔洞中心軸相對于所述兩側面是斜置的。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海綿體生態駁岸,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具有靠近岸邊的第一面,所述第一面為一斜面,所述第一面與所述頂部件...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崔恒香,崔鵬,周玲琴,史集蘅,殷英,史亞儒,李彬輝,安磊,龔琴,龔新來,嚴巍,張國兵,楊瑞卿,王本耀,顧湯華,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市普陀區社區綠化管理所,上海江葉園林景觀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市綠化管理指導站,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