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塔機用載重小車,包括兩個四邊形結構的側板(1)、雙橫梁(2)和兩個起升滑輪(3),兩個四邊形結構的側板(1)之間通過雙橫梁(2)連接在一起,兩個起升滑輪(3)分別布置在雙橫梁(2)的外側。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將起升滑輪分別布置在雙橫梁的外側,增大了左右兩側起升滑輪之間的間距,增大了穿過左右兩側起升滑輪的起升鋼絲繩之間的不平行度,從而改善了起升鋼絲打攪的狀況。同時由于這種結果布局,小車結構較輕、焊接變形小、容易加工。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塔機用載重小車,屬于塔式起重機
技術介紹
目前,塔式起重機中使用的載重小車的結構形式主要有三角形結構和四邊形結構的。如圖1和圖2所示,現有的三角形載重小車采用單橫梁連接兩側三角形、結構緊湊,使得小車重量相對更輕,但是由于采用單根橫梁連接,橫梁的焊接量大,焊接比較麻煩;而且小車焊接變形大、容易造成小車的四個角不在一個軌道平面上,在使用過程中使小車四個滾輪受力不均,小車行走時不平穩,存在安全隱患。如圖3和圖4所示,現有的四邊形載重小車結構采用雙橫梁連接兩側四邊形,雖然容易生產加工、焊接變形小,但小車重量相對更重、影響整機起重性能,同時由于小車上的起升滑輪前后間距較小,容易在與吊鉤配合使用時,造成起升鋼絲繩打絞,存在安全隱患。若增大小車結構上滑輪的前后間距,小車結構將進一步增大增重,直接影響整機的起重性能。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塔機用載重小車,其重量較輕、焊接變形小,易生產加工,可降低塔機起升鋼絲繩大絞的風險。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一種底部引進塔身及頂升裝置,包括兩個四邊形結構的側板、雙橫梁和兩個起升滑輪,兩個四邊形結構的側板之間通過雙橫梁連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起升滑輪分別布置在雙橫梁的外側。所述側板的底部安裝有車輪,車輪采用萬向輪。所述側板由上連接板和下連接板組成,上連接板和下連接板均為U型結構,上連接板和下連接板上對應的開有至少兩個的連接孔,并通過螺栓連接。所述側板為可上下伸縮的結構。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采用四邊形側面,中間用雙橫梁連接,并將兩個起升滑輪分別布置在雙橫梁的外側,結構更加優化,這就使得這種結構形式的載重小車比四邊形小車重量較輕。同時,由于采用新型四邊形側面、雙橫梁連接方式,小車焊接變形小、容易生產加工,便于快速、高效地批量生產。此外,因小車上的起升滑輪放置在雙橫梁的外側,增大了前后起升滑輪之間的間距,從而增大了穿過兩側起升滑輪起升鋼絲繩之間的不平行度,降低了起升鋼絲繩打攪的風險。【附圖說明】圖1為三角形結構形式載重小車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俯視圖;圖3為四角形結構形式載重小車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的俯視圖;圖5為本技術的結構不意圖;圖6為圖5的俯視圖。圖中:1、側板,2、雙橫梁,3、起升滑輪。【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如圖5和圖6所示,一種塔機用載重小車,包括兩個四邊形結構的側板1、雙橫梁2和兩個起升滑輪3,兩個四邊形結構的側板I之間通過雙橫梁2連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起升滑輪3分別布置在雙橫梁2的外側。所述側板I的底部安裝有車輪,車輪采用萬向輪。所述側板I由上連接板和下連接板組成,上連接板和下連接板均為U型結構,上連接板和下連接板上對應的開有至少兩個的連接孔,并通過螺栓連接。所述側板I為可上下伸縮的結構,可通過側板I的伸縮實現整體結構的升降。由上述結構可見,本技術通過把小車上的起升滑輪放置在雙橫梁的外側,從而增大了左右兩側的起升滑輪之間間距,同時可以減少安裝滑輪的橫梁規格,這種結構形式決定了小車重量更輕、在與吊鉤配合使用時起升鋼絲繩打攪的風險小,同時焊接變形小、小車行走時不平穩、易生產加工。即該小車的重量相對較輕,焊接變形小、便于快速、批量的生產加工。通過增大前后起升滑輪之間的間距,增大了穿過兩側起升滑輪起升鋼絲繩之間的不平行度,降低了起升鋼絲繩打攪的風險。【主權項】1.一種塔機用載重小車,包括兩個四邊形結構的側板(I)、雙橫梁(2)和兩個起升滑輪(3),兩個四邊形結構的側板(I)之間通過雙橫梁(2)連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起升滑輪(3)分別布置在雙橫梁(2)的外側。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塔機用載重小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側板(I)的底部安裝有車輪,車輪采用萬向輪。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塔機用載重小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側板(I)由上連接板和下連接板組成,上連接板和下連接板均為U型結構,上連接板和下連接板上對應的開有至少兩個的連接孔,并通過螺栓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塔機用載重小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側板(I)為可上下伸縮的結構。【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一種塔機用載重小車,包括兩個四邊形結構的側板(1)、雙橫梁(2)和兩個起升滑輪(3),兩個四邊形結構的側板(1)之間通過雙橫梁(2)連接在一起,兩個起升滑輪(3)分別布置在雙橫梁(2)的外側。本技術通過將起升滑輪分別布置在雙橫梁的外側,增大了左右兩側起升滑輪之間的間距,增大了穿過左右兩側起升滑輪的起升鋼絲繩之間的不平行度,從而改善了起升鋼絲打攪的狀況。同時由于這種結果布局,小車結構較輕、焊接變形小、容易加工。【IPC分類】B66C11/16, B66C9/10, B66C9/08【公開號】CN205328464【申請號】CN201520858546【專利技術人】王建軍, 米成宏, 朱斌, 周瑜, 劉振 【申請人】徐州建機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公開日】2016年6月22日【申請日】2015年10月30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塔機用載重小車,包括兩個四邊形結構的側板(1)、雙橫梁(2)和兩個起升滑輪(3),兩個四邊形結構的側板(1)之間通過雙橫梁(2)連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起升滑輪(3)分別布置在雙橫梁(2)的外側。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建軍,米成宏,朱斌,周瑜,劉振,
申請(專利權)人:徐州建機工程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