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planting, Shichangpu on the slope include: finishing slope; slope on backfill nutrient soil, and on the nutrient soil covering thickness is 5 ~ 10cm gravel soil;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oncrete with gravel, cement, ferrosilicon smelting furnace recycling two silicon oxide powder, water reducing agent and water as raw materials, mixing in certain proportion, pouring in the gravel soil, then the vibration leveling, formation thickness is 5 ~ 10cm eco concrete; planting of Acorus calamus: ramets obtained after having 6 to 7 tiller Shichangpu small plant, after 25 ~ 30cm is placed vertically a diameter of 2 ~ 10cm in every cylinder of ecological concrete, Shi Changpu small plant roots into the cylinder, and then to the inside of the cylinder into the agar solution, agar solution to be solidified, remove the cylinder; maintenance. The invention can form a stable slope protection structure, which has the function of keeping water and soil, and can form a complete vegetation landscape and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生態防護
,更具體地說,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在邊坡上種植石菖蒲的方法。
技術介紹
在公路建設、市政工程或園林項目施工過程中,由于工程土石填挖等,形成大量土石裸露邊坡,裸露的邊坡不僅影響景觀和諧,且邊坡在雨水的沖刷下,易造成邊坡巖質或土質流失,甚至發生坍塌事故。以往通常采用單純的工程防護,如漿(干)砌片石和噴錨防護等,這些工程措施都導致原有植被破壞、水土流失、滑坡、邊坡失穩等一系列生態環境和工程問題。因此,在工程建設中需合理利用資源。傳統的邊坡修復方法主要從植物或者工程結構上對邊坡進行修復,在邊坡上種植植物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復邊坡植被景觀,但是不能形成穩固的邊坡結構,邊坡土壤易受雨水沖刷流失;工程結構處理主要是采取漿(干)砌片石和噴錨防護等方法,這些處理方法雖能形成穩固的邊坡結構,但會破壞原有植被,不能形成植被景觀、恢復邊坡植被生態系統。生態混凝土邊坡生態防護是用活的植物或植物和非生命材料相結合的方式,代替純工程防護,通過植物根系與土壤間的附著力以及根系間的相互纏繞來固土護坡、提高邊坡的抗沖刷能力,起到穩定邊坡和防止侵蝕的作用。高強度的生態混凝土既能對邊坡進行防護,也大大緩解了在邊坡上播種植物和植物生長初期不能抗沖刷的問題,同時對于邊坡的生態平衡和綠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在邊坡上種植石菖蒲的方法,本專利技術能形成穩定的邊坡防護結構,能保護邊坡土壤不受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在邊坡上種植石菖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整理坡面;2)在坡面上回填營養土,并在營養土上覆蓋厚度為5~10cm的礫石土層,其中,所述礫石土層由黃壤土、粒徑為0.5~4mm的中粗砂和粒徑為1~15mm的礫石按體積比20:1~10:5~10混勻后制得;3)生態混凝土的構建:以碎石、水泥、硅鐵冶煉電爐回收的二氧化硅微粉、減水劑和水為原料,按重量份1500~1700:250~300:30~40:3~4.5:50~80配比混勻后,澆筑在礫石土層上,再振搗整平,形成厚度為5~10cm的生態混凝土,其中,所述碎石的粒徑為0.8~2.5cm;4)建植石菖蒲:將石菖蒲分株后得到具有6~7個分蘗的石菖蒲小株,之后在生態混凝土上每隔25~30cm垂直地放置一個直徑為2~10cm的圓筒體,之后將石菖蒲小株的根部插入圓筒體中,再向所述圓筒體內倒入溫度為42~45℃、瓊脂質量分數為1.5~2.5%的瓊脂水溶液,并使瓊脂水溶液在圓筒體中的深度為2~5cm,待瓊脂水溶液凝固后,脫除圓筒體;5)養護:建植20~30天內,每天澆水3~5次,發芽后每隔3~5天噴施一次葉面肥,連續噴施5~7次。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在邊坡上種植石菖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整理坡面;
2)在坡面上回填營養土,并在營養土上覆蓋厚度為5~10cm的礫石土層,其中,所
述礫石土層由黃壤土、粒徑為0.5~4mm的中粗砂和粒徑為1~15mm的礫石按體積比20:
1~10:5~10混勻后制得;
3)生態混凝土的構建:以碎石、水泥、硅鐵冶煉電爐回收的二氧化硅微粉、減水劑
和水為原料,按重量份1500~1700:250~300:30~40:3~4.5:50~80配比混勻后,澆筑在
礫石土層上,再振搗整平,形成厚度為5~10cm的生態混凝土,其中,所述碎石的粒徑為
0.8~2.5cm;
4)建植石菖蒲:將石菖蒲分株后得到具有6~7個分蘗的石菖蒲小株,之后在生態混
凝土上每隔25~30cm垂直地放置一個直徑為2~10cm的圓筒體,之后將石菖蒲小株的根
部插入圓筒體中,再向所述圓筒體內倒入溫度為42~45℃、瓊脂質量分數為1.5~2.5%的
瓊脂水溶液,并使瓊脂水溶液在圓筒體中的深度為2~5cm,待瓊脂水溶液凝固后,脫除圓
筒體;
5)養護:建植20~30天內,每天澆水3~5次,發芽后每隔3~5天噴施一次葉面肥,
連續噴施5~7次。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在邊坡上種植石菖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瓊脂水溶液
的制備方法為:
將1.52~2.564重量份的瓊脂加入100重量份的水中,在室溫下放置1~2h后,加熱
煮沸15~20min,之后降溫至42~45℃,即得所述瓊脂水溶液。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在邊坡上種植石菖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瓊脂水溶液
中還含有質量分數為1~3%的部分醇解型聚乙烯醇。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在邊坡上種植石菖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瓊脂水溶液
中還含有質量分數為3~5%的完全醇解型聚乙烯醇。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在邊坡上種植石菖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瓊脂水溶液
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1.5~2.5重量份的瓊脂加入40重量份的水中,在室溫下放置1~2h后,
加熱煮沸15~20min,得到瓊脂液,保溫,備用;
步驟二、將1~3重量份的部分醇解型聚乙烯醇和3...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宏濤,宋利平,劉剛,袁玲,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湖北;4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