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新型巖棉外墻外保溫免拆模板,包括從外到內依次設置的由普通保溫砂漿構成的保溫過渡層、由巖棉構成的保溫層、由粘接砂漿構成的內粘接層,設置于保溫層中并沿板寬方向間隔排布的由粘接砂漿構成的若干條加強肋,嵌置于加強肋內的支撐片,沿保溫層厚度方向設置的數個通孔,安置于通孔內并與通孔內壁形成夾層的由巖棉構成的芯體,以及由填充于夾層內的粘接砂漿構成的并與保溫過渡層和內粘接層構成一體結構的連接筒。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連接筒將內粘接層和保溫過渡層連為一體結構,更好地適應了現澆混凝土和免拆的要求,并達到國家A級防火要求,同時在保溫層中增設加強肋和內置支撐片,提高模板的整體強度和剛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新型巖棉外墻外保溫免拆模板,包括從外到內依次設置的由普通保溫砂漿構成的保溫過渡層、由巖棉構成的保溫層、由粘接砂漿構成的內粘接層,設置于保溫層中并沿板寬方向間隔排布的由粘接砂漿構成的若干條加強肋,嵌置于加強肋內的支撐片,沿保溫層厚度方向設置的數個通孔,安置于通孔內并與通孔內壁形成夾層的由巖棉構成的芯體,以及由填充于夾層內的粘接砂漿構成的并與保溫過渡層和內粘接層構成一體結構的連接筒。本技術通過連接筒將內粘接層和保溫過渡層連為一體結構,更好地適應了現澆混凝土和免拆的要求,并達到國家A級防火要求,同時在保溫層中增設加強肋和內置支撐片,提高模板的整體強度和剛度。【專利說明】新型巖棉外墻外保溫免拆模板
本技術涉及建筑保溫、環保
,具體地講,涉及的是一種新型巖棉外墻外保溫免拆模板。
技術介紹
今年來,節能與環保已成為全世界共同的話題。我國的建筑已經從低層次的解決人的居住問題向高層次的綠色生態建筑方向發展。在建筑物的耗熱中,外墻耗熱占30%左右。因此,如何降低外墻K(傳熱系數)值,是降低建筑物能耗的主要途徑之一,外墻保溫技術應運而生。在常規的現澆混凝土復合保溫體系建造中,復合保溫外模板需要通過連接固定件進行預先固定,然后進行混凝土澆筑作業。而且經實踐發現,一方面,現有的復合保溫外模板的保溫層填充材料存在防火等級不高、尚需在外墻裝飾層內側增加防火措施的缺陷,另一方面,現有的復合保溫外模板還存在整體結構強度差、剛度弱的缺陷。因此亟需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為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整體結構強度剛度高、且其材料完全達到國家A級防火要求的新型巖棉外墻外保溫免拆模板。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種新型巖棉外墻外保溫免拆模板,包括用于在鋼筋混凝土梁、柱、剪力墻上從外到內依次設置的由普通保溫砂漿構成的保溫過渡層、由巖棉構成的保溫層、由粘接砂漿構成的內粘接層,設置于保溫層中并沿板寬方向間隔排布的由粘接砂漿構成的若干條加強肋,嵌置于加強肋內的支撐片,沿保溫層厚度方向設置的數個通孔,安置于通孔內并與通孔內壁形成夾層的由巖棉構成的芯體,以及由填充于夾層內的粘接砂漿構成的并與保溫過渡層和內粘接層構成一體結構的連接筒,其中,加強肋與保溫過渡層和內粘接層也構成一體結構。進一步地,為了提高內粘接層的整體強度和剛度,所述內粘接層內嵌置有一層網格布層。而且,內粘接層內還可以添加若干鋼絲以增強整體強度。同樣地,為了提高保溫過渡層的整體強度和剛度,所述保溫過渡層內嵌置有兩層相互間隔的網格布層。為了保證保溫效果和連接防護效果,所述保溫層的厚度為30?60mm,所述保溫過渡層的厚度為6?8mm,所述內粘接層的厚度為3?5mm。為了保證保溫性能,所述芯體所用的材料與保溫層材料相同。為了保證免拆性能,所述連接筒的橫截面積為4?9cm2。優選地,所述連接筒的橫截面呈圓形環、橢圓形環、三角形環、四邊形環、五邊形環、六邊形環、八邊形環或多邊形環。 優選地,所述巖棉外墻外保溫免拆模板的長度方向分別為600mm、900mm、1200mm、1500mm、1800mmm、2100mm、2400mm,其寬度方向分別為300mm、400mm、500mm、600mm;所述連接筒按長度方向間隔500mm設置。更進一步地,為了保證強度且盡量減輕自重,所述支撐片上還開設有間隔孔。并且,所述加強肋的寬度為4?6mm。為了提高支撐片的連接強度,優選地,所述支撐片的截面形狀呈I字形、L字形、T字形、Z字形或倒H字形,其彎折的部分位于保溫過渡層或/和內粘接層中。更進一步地,所述支撐片由鍍鋅鐵皮制成。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術通過在巖棉構成的保溫層沿厚度方向貫穿設置連接筒,將內粘接層和保溫過渡層連為一體結構,并在筒內填充巖棉芯體,有效地提高了模板的整體強度,更好地適應了現澆混凝土和免拆的要求,并達到國家A級防火要求,同時在保溫層中增設加強肋和內置支撐片,進一步提高模板的整體強度和剛度,實用可靠,并且本技術構思巧妙,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適合推廣應用。【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本技術的實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實施例。實施例如圖1所示,該新型巖棉外墻外保溫免拆模板,包括用于在鋼筋混凝土梁、柱、剪力墻上從外到內依次設置的由普通保溫砂漿構成的保溫過渡層1、由巖棉構成的保溫層2、由粘接砂漿構成的內粘接層3,設置于保溫層中并沿板寬方向間隔排布的由粘接砂漿構成的若干條加強肋4,嵌置于加強肋內的支撐片5,沿保溫層厚度方向設置的數個通孔6,安置于通孔內并與通孔內壁形成夾層的由巖棉構成的芯體8,以及由填充于夾層內的粘接砂漿構成的并與保溫過渡層和內粘接層構成一體結構的連接筒7,其中,加強肋與保溫過渡層和內粘接層也構成一體結構。進一步地,為了提高內粘接層的整體強度和剛度,所述內粘接層內嵌置有一層網格布層9。而且,內粘接層內還可以添加若干鋼絲以增強整體強度。同樣地,為了提高保溫過渡層的整體強度和剛度,所述保溫過渡層內嵌置有兩層相互間隔的網格布層9。為了保證保溫效果和連接防護效果,所述保溫層的厚度為30?60mm,所述保溫過渡層的厚度為6?8mm,所述內粘接層的厚度為3?5mm。進一步地,為了增強支撐片的連接強度和減輕自重,所述支撐片上還開設有間隔孔10。為了保證強度,所述加強肋的寬度為4?6mm。為了提高支撐片的連接強度,優選地,所述支撐片的截面形狀呈I字形、L字形、T字形、Z字形或倒H字形,其彎折的部分位于保溫過渡層或/和內粘接層中。并且,所述支撐片由鍍鋅鐵皮制成。為了保證免拆性能并綜合考慮保溫效果和連接強度,所述連接筒的橫截面積為4?9cm2。優選地,所述連接筒的橫截面呈圓形環、橢圓形環、三角形環、四邊形環、五邊形環、六邊形環、八邊形環或多邊形環。其中優選為圓形環,對保溫層的破壞程度低、容易制造、成本低。優選地,所述巖棉外墻外保溫免拆模板的長度方向分別為600mm、900mm、1200mm、1500mm、1800mmm、2100mm、2400mm,其寬度方向分別為300mm、400mm、500mm、600mm,這是優選地考慮模板重量和不同組合時,便于工人安裝;所述連接筒按板長度方向間隔500mm設置。所有連接筒分散地設置于保溫層中。上述實施例僅為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對本技術保護范圍的限制,但凡采用本技術的設計原理,以及在此基礎上進行非創造性勞動而作出的變化,均應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主權項】1.一種新型巖棉外墻外保溫免拆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在鋼筋混凝土梁、柱、剪力墻上從外到內依次設置的由普通保溫砂漿構成的保溫過渡層、由巖棉構成的保溫層、由粘接砂漿構成的內粘接層,設置于保溫層中并沿板寬方向間隔排布的由粘接砂漿構成的若干條加強肋,嵌置于加強肋內的支撐片,沿保溫層厚度方向設置的數個通孔,安置于通孔內并與通孔內壁形成夾層的由巖棉構成的芯體,以及由填充于夾層內的粘接砂漿構成的并與保溫過渡層和內粘接層構成一體結構的連接筒,其中,加強肋與保溫過渡層和內粘接層也構成一體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巖棉外墻外保溫免拆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在鋼筋混凝土梁、柱、剪力墻上從外到內依次設置的由普通保溫砂漿構成的保溫過渡層、由巖棉構成的保溫層、由粘接砂漿構成的內粘接層,設置于保溫層中并沿板寬方向間隔排布的由粘接砂漿構成的若干條加強肋,嵌置于加強肋內的支撐片,沿保溫層厚度方向設置的數個通孔,安置于通孔內并與通孔內壁形成夾層的由巖棉構成的芯體,以及由填充于夾層內的粘接砂漿構成的并與保溫過渡層和內粘接層構成一體結構的連接筒,其中,加強肋與保溫過渡層和內粘接層也構成一體結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曉岑,周朝雙,云翼,黎小波,
申請(專利權)人:李曉岑,周朝雙,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四川;5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