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包裝箱,包含箱體,其中,箱體中還包含設置在箱體內用于承托產品的下內襯、用于蓋住產品的上內襯、用于放置產品配件的配件盒。其中,配件盒設置在上內襯的上方用于壓住上內襯,上內襯在配件盒的壓力作用下與下內襯一同夾住產品,且上內襯一側設有上柔性層,而下內襯一側設有下柔性層。同現有技術相比,由于上內襯在配件盒的重力作用下對產品形成一個向下的作用力,同時下內襯通過箱體底部的支撐對產品形成一個向上的作用力,從而使得產品在兩個相反的作用力下被上內襯和下內襯夾緊,同時上、下內襯與產品之間的柔性層可以通過自身的形變吸收箱體在晃動過程中對產品造成沖擊的能量,進而避免產品因箱體沖擊造成損壞的現象產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包裝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包裝箱。
技術介紹
包裝箱大多是由多個紙板通過粘貼方式拼連而成,用于盛放相應的物體,在日常生活中,主要用于產品的運輸和儲存。然而在現有技術中,產品被放置于包裝箱中進行運輸的過程中,由于箱體無法對產品進行固定,使得箱體在晃動的過程中會導致產品因慣性作用在箱體內晃動或震動,從而對產品造成了一定的損傷,尤其是對一些精密儀器產品,在震動過程中,可能對內部的精密元件造成致命的損傷,以至于帶來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因此,如何通過設計一種新型的包裝箱,避免上述的現象產生,是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設計了一種包裝箱,避免產品在包裝箱內運輸的過程中因產品自身的慣性進行晃動或震動,降低產品自身因晃動或震動造成的傷害。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包裝箱,包含箱體,其中,箱體中還包含設置在所述箱體內用于承托產品的下內襯、設置在箱體內用于蓋住產品的上內襯、設置在所述箱體內用于放置產品配件的配件盒;其中,所述配件盒設置在所述上內襯的上方用于壓住所述上內襯,所述上內襯在所述配件盒的壓力作用下與所述下內襯一同夾住所述產品,且所述上內襯用于夾住所述產品的一側設有抵住所述產品的上柔性層,而所述下內襯夾住所述產品的一側設有抵住所述產品的下柔性層。本技術的實施方式相對于現有技術而言,由于上內襯在配件盒的重力作用下對產品形成一個向下的作用力,同時下內襯通過箱體底部的支撐對產品形成一個向上的作用力,從而使得產品在兩個相反的作用力下被上內襯和下內襯夾緊,同時,上、下內襯與產品之間的柔性層可以通過自身的形變吸收箱體在晃動過程中對產品造成沖擊的能量,進而避免產品因箱體沖擊造成損壞的現象產生。進一步的,所述上內襯背離所述上柔性層的一側有部分被鏤空,所述上柔性層至少有部分從所述上內襯的鏤空部分顯現出來;而所述下內襯背離所述下柔性層的一側有部分被鏤空,所述下柔性層至少有部分從所述下內襯的鏤空部分顯現出來。通過下內襯的鏤空部分使得在將產品放置于柔性層上時,下柔性層會因產品上向下的作用力導致其陷入下內襯的鏤空部分中,使得下柔性層具有一個較大的彈性形變,增大了下柔性層的彈性系數,相應的,上柔性層也會因產品上向上的作用力導致其陷入上內襯的鏤空部分中,使得上柔性層具有一個較大的彈性形變,增大了上柔性層的彈性系數,從而較好的吸收了箱體在晃動過程中對產品造成沖擊的能量,最大限度的避免了產品自身因箱體沖擊造成損壞的現象產生。進一步的,所述上內襯鏤空部分的面積、所述下內襯鏤空部分的面積均大于所述產品的表面積,且所述上柔性層將所述上內襯的鏤空部分完全覆蓋,而所述下柔性層將所述下內襯的鏤空部分完全覆蓋。由于產品被柔性層完全包覆后,增大了柔性層與產品的接觸面積,擴大了柔性層的彈性形變體積,增加了柔性層吸收箱體在晃動過程中對產品造成沖擊的能量值,防止產品在各個方向上受到外力作用產生震動而造成損壞的情況發生。進一步的,所述上內襯背離所述上柔性層的一側未被鏤空的部分構成用于支撐所述配件盒的上支撐部,而所述下內襯背離所述下柔性層的一側未被鏤空的部分構成用于抵住所述箱體底部的下支撐部。進一步的,所述上柔性層和所述下柔性層均為柔性薄膜。由于柔性薄膜具有很好的彈性性能,可以很好的吸收產品震動過程產生的能力,對產品起到很好的減震作用。進一步的,所述柔性薄膜為透明的。這可以使得用戶不用拆除產品上的上內襯就可以通過鏤空部分看到產品的外觀,便于用戶的判斷和使用。進一步的,所述上內襯和所述下內襯的外形與所述箱體的外形相同;且在所述箱體內,所述上內襯和所述下內襯的外緣面與所述箱體內緣面緊密貼合。通過上內襯和下內襯的外緣面與箱體內緣面的緊密貼合,使得下內襯和下內襯連為一體,避免了上、下內襯在箱體內的晃動造成產品跟隨其晃動可能產生嚴重的損傷。進一步的,所述上內襯和所述下內襯均采用紙板彎折而成。由于紙版的來源廣泛,且實際應用中存在大量的浪費現象,通過彎折紙板來制作上內襯和下內襯,不僅簡化了制作工藝,降低了成本,節約了資源,保護了環境。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第一實施方式中包裝箱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第二實施方式中包裝箱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的闡述。然而,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在本技術各實施方式中,為了使讀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請而提出了許多技術細節。但是,即使沒有這些技術細節和基于以下各實施方式的種種變化和修改,也可以實現本申請各權利要求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本技術的第一實施方式涉及一種包裝箱,如圖1所示,包含箱體1,其中,箱體中還包含設置在箱體內用于承托產品的下內襯2、設置在箱體內用于蓋住產品的上內襯3、設置在箱體內用于放置產品配件的配件盒4。其中,配件盒4設置在上內襯3的上方用于壓住上內襯3,上內襯3在配件盒4的壓力作用下與下內襯2一同夾住產品,且上內襯3用于夾住產品的一側設有抵住產品的上柔性層5,而下內襯2夾住產品的一側設有抵住產品的下柔性層6。具體的說,在本實施方式中,包裝箱的底部放置一個下內襯2,其中,下內襯2的一側設有下柔性層6,產品7放置于下柔性層6背離下內襯2的外表面上;上內襯3的一側設有上柔性層5,上柔性層5背離上內襯3的外表面貼合產品7。而配件盒4放置于上內襯3的上方用于壓住上內襯3。其中,上內襯3和下內襯2的外形與箱體1的外形相同,且在箱體1內,上內襯3和下內襯2的外緣面與箱體1內緣面緊密貼合。通過分析可知,由于上內襯3和下內襯2的外緣面與箱體1內緣面的緊密貼合,避免上、下內襯在箱體1內的晃動造成對產品7的沖擊,進一步提升了包裝箱體的抗震性能,同時,下內襯2在箱體1底部支撐的作用下,對下柔性層6具有一個向上的作用力,而配件盒4通過上柔性層5對上內襯3具有一個向下的作用力,進而使得產品7被上內襯3和下內襯2夾緊。同時,上、下內襯與產品之間的柔性層可以通過自身的形變吸收箱體在晃動過程中對產品造成沖擊的能量,進而避免產品7因箱體沖擊造成損壞的現象產生。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實施方式中,上內襯3和下內襯2均采用紙板彎折而成。由于紙版的來源廣泛,且實際應用中存在大量的浪費現象,通過彎折紙板來制作上內襯3和下內襯2,不僅簡化了制作工藝,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包裝箱,包含箱體,其特征在于:還包含設置在所述箱體內用于承托產品的下內襯、設置在箱體內用于蓋住產品的上內襯、設置在所述箱體內用于放置產品配件的配件盒;其中,所述配件盒設置在所述上內襯的上方用于壓住所述上內襯,所述上內襯在所述配件盒的壓力作用下與所述下內襯一同夾住所述產品,且所述上內襯用于夾住所述產品的一側設有抵住所述產品的上柔性層,而所述下內襯夾住所述產品的一側設有抵住所述產品的下柔性層。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包裝箱,包含箱體,其特征在于:還包含設置在所述箱體內用
于承托產品的下內襯、設置在箱體內用于蓋住產品的上內襯、設置在所述箱
體內用于放置產品配件的配件盒;
其中,所述配件盒設置在所述上內襯的上方用于壓住所述上內襯,所述
上內襯在所述配件盒的壓力作用下與所述下內襯一同夾住所述產品,且所述
上內襯用于夾住所述產品的一側設有抵住所述產品的上柔性層,而所述下內
襯夾住所述產品的一側設有抵住所述產品的下柔性層。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裝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內襯背離所述
上柔性層的一側有部分被鏤空,所述上柔性層至少有部分從所述上內襯的鏤
空部分顯現出來;
而所述下內襯背離所述下柔性層的一側有部分被鏤空,所述下柔性層至
少有部分從所述下內襯的鏤空部分顯現出來。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包裝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柔性層將所述
上內襯的鏤空部分完全覆蓋,而所述下柔性層將所述下內襯的鏤空部分完全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林輝,段杰芳,馬茜茜,王俊濤,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新時達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辛格林納新時達電機有限公司,上海新時達機器人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