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農業種植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模擬自然降雨的搖擺噴頭噴灌機構。
技術介紹
傳統的農田灌溉系統都采用設置在地面上的旋轉噴頭,利用水壓作用在噴頭擋板上產生的旋轉力,將水噴向四周;但是噴灑的并不均勻,一般靠近噴頭的周圍區域噴不到水。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的農田噴灌系統噴水不均勻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噴水均勻的模擬自然降雨的搖擺噴頭噴灌機構。本技術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模擬自然降雨的搖擺噴頭噴灌機構,包括支架以及安裝在支架上的噴灌機構和用以驅動噴灌機構進行搖擺噴灌的擺動連桿機構,所述噴灌機構位于待噴灌的農田的上方,所述噴灌機構包括水管和噴頭,所述噴頭通過塑料軟管與所述水管連通,所述水管的出水口與所述塑料軟管的進水口連通,所述水管的進水口與總進水管連通,所述塑料軟管的出水口與所述噴頭連通,所述水管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噴頭設置有兩個以上,兩個以上的噴頭均布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擺動連桿機構包括驅動電機、曲柄和連桿組件,所述連桿組件包括主動連桿、搖桿、從動橫連桿和從動豎連桿,所述驅動電機的動力輸出軸通過聯軸器與所述曲柄的一端聯接,所述曲柄的另一端與所述主動連桿的一端鉸接,所述主動連桿的另一端與所述噴頭的頂面
中心鉸接,所述搖桿的上端與所述支架鉸接,所述搖桿的下端通過噴頭夾與所述噴頭的頂面中心固定連接,所述搖桿的軸線與所述噴頭的軸線平行布置,同一排的相鄰兩個搖桿之間通過從動橫連桿連接,相鄰兩排之間至少有一組同一列的相鄰兩個搖桿之間通過從動豎連桿連接。進一步,所述支架包括鋼管和鋼板,所述鋼管包括豎鋼管、橫鋼管和縱鋼管,所述豎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模擬自然降雨的搖擺噴頭噴灌機構,包括支架以及安裝在支架上的噴灌機構和用以驅動噴灌機構進行搖擺噴灌的擺動連桿機構,所述噴灌機構位于待噴灌的農田的上方,所述噴灌機構包括水管和噴頭,所述噴頭通過塑料軟管與所述水管連通,所述水管的出水口與所述塑料軟管的進水口連通,所述水管的進水口與總進水管連通,所述塑料軟管的出水口與所述噴頭連通,所述水管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噴頭設置有兩個以上,兩個以上的噴頭均布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擺動連桿機構包括驅動電機、曲柄和連桿組件,所述連桿組件包括主動連桿、搖桿、從動橫連桿和從動豎連桿,所述驅動電機的動力輸出軸通過聯軸器與所述曲柄的一端聯接,所述曲柄的另一端與所述主動連桿的一端鉸接,所述主動連桿的另一端與所述噴頭的頂面中心鉸接,所述搖桿的上端與所述支架鉸接,所述搖桿的下端通過噴頭夾與所述噴頭的頂面中心固定連接,所述搖桿的軸線與所述噴頭的軸線平行布置,同一排的相鄰兩個搖桿之間通過從動橫連桿連接,相鄰兩排之間至少有一組同一列的相鄰兩個搖桿之間通過從動豎連桿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模擬自然降雨的搖擺噴頭噴灌機構,包括支架以及安裝在支架上的噴灌機構和用以驅動噴灌機構進行搖擺噴灌的擺動連桿機構,所述噴灌機構位于待噴灌的農田的上方,所述噴灌機構包括水管和噴頭,所述噴頭通過塑料軟管與所述水管連通,所述水管的出水口與所述塑料軟管的進水口連通,所述水管的進水口與總進水管連通,所述塑料軟管的出水口與所述噴頭連通,所述水管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噴頭設置有兩個以上,兩個以上的噴頭均布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擺動連桿機構包括驅動電機、曲柄和連桿組件,所述連桿組件包括主動連桿、搖桿、從動橫連桿和從動豎連桿,所述驅動電機的動力輸出軸通過聯軸器與所述曲柄的一端聯接,所述曲柄的另一端與所述主動連桿的一端鉸接,所述主動連桿的另一端與所述噴頭的頂面中心鉸接,所述搖桿的上端與所述支架鉸接,所述搖桿的下端通過噴頭夾與所述噴頭的頂面中心固定連接,所述搖桿的軸線與所述噴頭的軸線平行布置,同一排的相鄰兩個搖桿之間通過從動橫連桿連接,相鄰兩排之間至少有一組同一列的相鄰兩個搖桿之間通過從動豎連桿連接。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模擬自然降雨的搖擺噴頭噴灌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鋼管和鋼板,所述鋼管包括豎鋼管、橫鋼管和縱鋼管,所述豎鋼管設置有八根,分別為左上前豎鋼管、左下前豎鋼管、右上前豎鋼管、右下前豎鋼管、左上后豎鋼管、左下后豎鋼管、右上后豎鋼管和右下后豎鋼管,所述橫鋼管設置有五根,分別為左上前橫鋼管、右上前橫鋼管、上后橫鋼管、下前橫鋼管和下后橫鋼管,所述縱鋼管設置有四根,分別為左上縱鋼管、右上縱鋼管、左下縱鋼
\t管和右下縱鋼管;所述鋼板設置有三塊,分別為左鋼板、中鋼板和右鋼板;所述左上前豎鋼管的上端分別與所述左上前橫鋼管的左端、左上縱鋼管的前端連接,所述右上前豎鋼管的上端分別與所述右上前橫鋼管的右端、右上縱鋼管的前端連接,所述左上后豎鋼管的上端分別與所述左上縱鋼管的后端、上后橫鋼管的左端連接,所述右上后豎鋼管的上端分別與所述上后橫鋼管的右端、右上縱鋼管的后端連接;所述左上前豎鋼管的下端分別與所述左下前豎鋼管的上端、左下縱鋼管的前端、下前橫鋼管的左端連接,所述右上前豎鋼管的下端分別與所述右下前豎鋼管的上端、下前橫鋼管的右端、右下縱鋼管的前端連接,所述左上后豎鋼管的下端分別與所述左下后豎鋼管的上端、左下縱鋼管的后端、下后橫鋼管的左...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應富強,劉紅良,李陳,劉娟,黃松檀,胡沖,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工業大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