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工業化預加工再生式結構體系及其施工方法。
技術介紹
地震就是地殼的快速振動,地震象刮風、下雨一樣,是地球上經常發生的自然現象。全世界每年約發生500萬次,每天大概發生13 700次,約1%為人們可以感知的地震,造成嚴重破壞的地震(7級以上)約每年18次,5級地震每年約千次,僅中國每年發生5級以上地震約20~30次。1900年以來,中國共發生6級以上地震近800次,每年約8次,遍布除貴州、浙江兩省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地震是自然災害中的殺手之王,中國因地震造成死亡的人數,占國內所有自然災害包括洪水、山林火災、泥石流、滑坡等總人數的54%,其中1920年寧夏海原地震, 23萬多人死亡,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 24萬多人死亡。地震給人們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1995年日本神戶大地震,人員死亡5466人,3萬多人受傷,經濟損失達1000億美元。地震是人類必須面對的重大災難。2008.5.12中國發生汶川地震,震級為8級,總計9萬人死亡和失蹤。目前主流的工業化結構體系一般為鋼結構體系和預制鋼筋混凝土結構體系,鋼結構體系一般存在如下缺點:一、主體構件均為鋼材,施工和后續使用時由于隔音效果太差,稍微隔音不當即可形成無法避免的施工和生活噪音。二、鋼結構耐火性能較差。三,施工時間較長,節點連接繁瑣。四,為避免鋼結構震后可預期的較大變形,通常需要在兩柱之間增設斜向支撐,占用墻體的安裝空間。預制鋼筋混凝土結構體系則存在抗震性能較差,節點施工難度大、質量難以保證,墻體一旦在地震中發生破壞,需要進行很復雜的修補過程。如何找到一種能夠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工業化預加工再生式結構體系,包括由基礎(11)、結構柱(1)、結構梁(2)、剪力墻(3)和樓板連接組成的結構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礎為鋼筋混凝土基礎;所述結構柱為鋼管混凝土柱,該鋼管混凝土柱包括外包鋼筒(1.1)和充滿外包鋼筒的柱混凝土(1.3);所述結構梁(2)為鋼梁,結構柱與結構梁組成框架結構;所述剪力墻(3)是由中間的鋼板剪力墻芯(3.1)和兩側的面外約束鋼筋混凝土預制墻板(3.2)組成,所述鋼板剪力墻芯(3.1)通過預設在框架結構內側上的連接件(4)與框架結構固定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工業化預加工再生式結構體系,包括由基礎(11)、結構柱(1)、結構梁(2)、剪力墻(3)和樓板連接組成的結構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礎為鋼筋混凝土基礎;所述結構柱為鋼管混凝土柱,該鋼管混凝土柱包括外包鋼筒(1.1)和充滿外包鋼筒的柱混凝土(1.3);所述結構梁(2)為鋼梁,結構柱與結構梁組成框架結構;所述剪力墻(3)是由中間的鋼板剪力墻芯(3.1)和兩側的面外約束鋼筋混凝土預制墻板(3.2)組成,所述鋼板剪力墻芯(3.1)通過預設在框架結構內側上的連接件(4)與框架結構固定連接。2.一種工業化預加工再生式結構體系,包括基礎(11)、結構柱(1)、結構梁(2)、剪力墻(3)和樓板連接組成的結構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礎為鋼筋混凝土基礎;所述結構柱為鋼管鋼筋混凝土柱,該鋼管鋼筋混凝土柱包括外包鋼筒(1.1)、貫通柱體的核心鋼筋籠(1.2)以及充滿外包鋼筒的柱混凝土(1.3);所述結構梁(2)為鋼梁,結構柱與結構梁組成框架結構;所述剪力墻(3)是由中間的鋼板剪力墻芯(3.1)和兩側的面外約束鋼筋混凝土預制墻板(3.2)組成,所述鋼板剪力墻芯(3.1)通過預設在框架結構內側上的連接件(4)與框架結構固定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業化預加工再生式結構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外約束鋼筋混凝土預制墻板(3.2)上開有第一連接孔(5),鋼板剪力墻芯上與第一連接孔(5)的對應位置開有第二連接孔(6),第一連接螺栓(7)依次穿過第一連接孔(5)和第二連接孔(6)栓接面外約束鋼筋混凝土預制墻板(3.2)與鋼板剪力墻芯(3.1)。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業化預加工再生式結構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鋼板剪力墻芯(3.1)的四周均超出面外約束鋼筋混凝土預制墻板(3.2)的四周,超出部分與連接件(4)疊合焊接和/或通過第二連接螺栓(8)栓接。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業化預加工再生式結構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件在框架結構的內側通長或間隔設置。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業化預加工再生式結構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鋼板剪力墻芯上設有加勁肋。7.一種工業化預加工再生式結構體系,包括基礎(11)、結構柱(1)、結構梁(2)、防屈曲約束支撐(9)和樓板連接組成的結構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礎為鋼筋混凝土基礎;所述結構柱為鋼管鋼筋混凝土柱,該鋼管鋼筋混凝土柱包括外包鋼筒(1.1)、貫通柱體的核心鋼筋籠(1.2)以及充滿外包鋼筒的柱混凝土(1.3);所述結構梁(2)為鋼梁,結構柱與結構梁組成框架結構;所述防屈曲約束支撐(9)包括中間的內核心鋼板(9.1)、外包鋼板(9.2)、以及兩者之間的填充膠凝材料(9.3),所述內核心鋼板(9.1)和填充膠凝材料(9.3)之間設有微縫隙,所述填充膠凝材料(9.3)為砂漿、混凝土或者鋼筋混凝土,所述內核心鋼板(9.1)通過預設在框架結構內側上的連接件(4)或者通過焊縫與框架結構固定連接。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工業化預加工再生式結構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屈曲約束支撐(9)的厚度不超過框架結構中相應部位的填充墻厚度。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工業化預加工再生式結構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件(4)設于框架結構的兩個斜對角,所述內核心鋼板(9.1)的端部超出外包鋼板(9.2)的邊沿,超出部分與連接件(4)疊合焊接和/或通過第三連接螺栓(10)栓接。10.根據權利要求1、2或7所述的工業化預加工再生式結構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柱混凝土為普通混凝土、再生混凝土、高粉煤灰混凝土或者礦渣混凝土。11.根據權利要求1、2或7所述的工業化預加工再生式結構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鋼筋籠(1.2)是由縱筋(1.2a)和箍筋(1.2b)組成,縱筋和箍筋之間為搭接、焊接或機械連接。12.根據權利要求1、2或7所述的工業化預加工再生式結構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樓板為預制鋼筋混凝土樓板、疊合式鋼筋混凝土樓板、鋼筋桁架樓板或壓型鋼板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13.根據權利要求1、2或7所述的工業化預加工再生式結構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礎為獨立基礎、筏板基礎、梁式基礎、箱型基礎、樁基、樁筏基礎或者樁箱基礎。14.根據權利要求1、3~6、7~13任意一項所述的工業化預加工再生式結構體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步驟如下...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