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適用于工業化生產的裝配式基坑排水及防護體系的施工方法,具體步驟如下:在基坑坡面鋪設混凝土面層并在基坑頂部鋪設混凝土護坡壓頂;在護坡壓頂的遠離基坑一側用素土夯實并平整后,設置預制的混凝土擋水裝置;在擋水裝置的遠離基坑的一側開挖基槽,基槽的尺寸與預制的混凝土排水裝置相適應;將排水裝置設置在基槽中;在擋水裝置的頂部設置防護網或防護桿;待施工完成后,依次拆除防護網或防護桿、排水裝置和擋水裝置,實現回收重復利用。本發明專利技術對排水槽采用U型或者是倒梯形的形狀,不僅便于制造,而且方便排水量大,利于水的快速排出;防護桿的底部為鋼管,并在鋼管的外部設置螺紋,方便防護桿擰入和擰出擋水墻,材料利用率高。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地下工程排水,特別是適用于工業化生產的裝配式基坑排水及防護體系的施工方法。
技術介紹
在地下工程中,基坑施工時,為了保證施工的正常進行,需要進行有效的排水,往往會在基坑底面和頂面設置排水溝,有組織的將基坑內的水排出。通常排水溝需要采用矩形磚砌排水溝,但磚砌排水溝一般要經過基礎墊層、排水溝兩側砌磚、磚表面刷水泥砂漿等步驟才可完成,施工步驟不僅繁瑣,施工周期長,同時地下工程結束后,排水溝所用的磚通常拆卸后當做建筑垃圾處理,造成材料的浪費,不能實現對排水溝所用材料的重復使用,再者,隨著磚的價格不斷增長,排水溝的建造成本也在逐年增加。正是因為排水溝的作用重要,但現有技術不僅增加了施工成本,而且材料重復利用率低,因此需要有新的適用于地下工程用的可回收排水裝置。另外,還需要在基坑周邊設置防護欄桿做好安全防護工作,但目前這些工作施工步驟繁瑣,施工周期長,且材料不能重復使用,造成工作成本以及材料的浪費。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施工步驟簡單、能提高材料利用率并且節約基坑排水及防護施工時間的適用于工業化生產的裝配式基坑排水及防護體系的施工方法。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適用于工業化生產的裝配式基坑排水及防護體系的施工方法,具體步驟如下:1)在基坑坡面鋪設混凝土面層并在基坑頂部鋪設混凝土護坡壓頂;2)在護坡壓頂的遠離基坑一側用素土夯實并平整后,設置預制的擋水裝置;3)在擋水裝置的遠離基坑的一側開挖基槽,基槽的尺寸與預制的排水裝置相適應;4)將排水裝置設置在基槽中;5)在擋水裝置的頂部設置防護網或防護桿;6)待施工完成后,依次拆除防護網或防護桿、排水裝置和擋水裝置,實現回收重復利用。采用工廠預制的混凝土或其他材料的排水裝置和擋水裝置,不僅使得整個排水及防護體系的施工步驟簡單,施工所用的排水裝置、擋水裝置以及防護桿等通過回收實現重復利用,大大節約了地下工程的制造成本。進一步地,所述排水裝置包括多段依次拼接的工廠預制的混凝土或其他材料的排水槽,所述擋水裝置包括多段依次拼接的工廠預制的擋水墻,此外,排水槽也可以選用排水管來替換,只是為節約材料,方便拼接,方便后續對排水槽等預制件的運輸,且排水槽方便與擋水墻連接。進一步地,所述排水裝置與擋水裝置連接,所述擋水墻與排水槽的拼接處通過緊固裝置進行緊固。進一步地,所述擋水墻呈L型設置,即擋水墻包括豎直設置的豎段和水平段,水平段的設置方便與排水槽進行連接。進一步地,所述排水槽包括呈倒梯形或者U型或者是圓弧型的中段。進一步地,當排水槽呈倒梯形時,在中段的兩側各設有端部,排水槽一端部的底部設有缺口,擋水墻的水平段與缺口拼接,排水槽的端部在上,擋水墻的水平段在下,并通過螺栓或者螺釘將擋水墻與排水槽端部進行緊固。進一步地,為了防止水的滲漏,相鄰的擋水墻之間涂有密封膠,相鄰的排水槽之間均涂有密封膠。進一步地,拼接的排水槽中每個排水槽底部一側水平設有凸起,另一側設有凹槽,凹槽和凸起配合用于快速拼接。進一步地,拼接的排水槽中每個排水槽的兩端部一端部設有第二凸起,另一端部設有第二凹槽,第二凸起與第二凹槽配合進一步實現快速連接;或者在排水槽的端部設置橡膠止水帶通過兩個排水槽緊壓橡膠止水帶進行止水。進一步地,所述防護桿為工廠預制件,所述防護桿的底部為帶有螺紋的鋼管,在擋水裝置的頂部設有防護桿螺紋孔,防護桿底部通過防護桿螺紋孔裝配于擋水裝置的頂部,實現防護桿的可重復多次利用,而且安裝和拆卸方便。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1)本專利技術中將傳統排水溝采用可拼接的、多個排水槽替換,排水槽采用工廠預制件,拼接快速,同時施工完成后,又可以實現重復回收利用,大大節約了時間成本和材料的經濟成本。2)相鄰的排水槽在拼接處通過凸起和凹槽進行配合,一方面便于快速安裝,另一方面
密封性得到了提高,同時,再配合密封膠或者是橡膠止水帶,有效保證了地下工程中水的排出。3)對排水槽采用U型或者是倒梯形的形狀,不僅便于制造,而且方便排水量大,利于水的快速排出。4)整個排水及防護體系,因結構簡單,施工方便,各個部件可重復回收利用率高,能實現地下工程的有效排水。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排水溝的位置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U型排水槽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U型排水槽的結構另一示意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倒梯形排水槽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倒梯形排水槽的另一示意圖;圖6是本專利技術倒梯形排水槽處的剖視圖;圖7是本專利技術中擋水墻的示意圖。圖8是本專利技術中防護桿的示意圖。其中:1.U型排水槽,2.凹槽,3.凸起,4.連接部,5.排水裝置,6.擋水墻,7.混凝土面層,8.缺口,9.螺紋孔,10.倒梯形排水槽,11.第二凹槽,12.第二凸起,13.防護桿,13.螺栓,14.防護桿螺紋孔,15.擋水墻螺紋孔。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實施例1工廠預制的擋水墻6,高為300mm,所述排水槽中段呈倒梯形,采用工廠預制的排水槽與擋水裝置,可實現排水槽的多次重復利用,提高材料的利用率;所述排水槽包括呈倒梯形,下底寬為300mm,深為300mm,在排水槽中段的兩側各設有水平的端部,如圖4和圖5所示,通過端部方便對排水槽的拿起與放下,同時,方便排水槽的支撐,延長倒梯形排水槽10的使用壽命。拼接的排水槽中每個排水槽底部一側水平設有第二凸起12,另一側設有第二凹槽11,相當于底部有兩層,上層超出下層設置,相鄰的排水槽中第二凹槽11和第二凸起12配合用于快速拼接;此外,在倒梯形排水槽10的端部底部設有缺口8,用于和擋水墻6拼接,
同時實現排水槽端部在上,擋水墻6在下的設置,保證整體的連接同時有效避免滲漏;所述擋水墻6呈L型設置,如圖6和圖7所示,即擋水墻6包括豎直設置的豎段和水平段,相鄰的擋水墻6之間涂有密封膠,相鄰的倒梯形排水槽10之間均涂有密封膠,有效保證體系的密封性能,避免通過縫隙發生滲漏;或者排水槽的端部各設有橡膠止水帶用于保證密封效果,通過擠壓橡膠止水帶達到止水的目的。如圖1所示,在基坑下端地下室外墻和上端各設置一排水槽,排水槽靠近基坑混凝土面層的端部與豎直設置的擋水墻6連接,倒梯形排水槽10端部的一側設有用于和擋水墻連接的螺紋孔9,在擋水墻6的水平段同樣設有擋水墻螺紋孔15,螺釘或者螺栓13通過螺紋孔9和擋水墻螺紋孔15對擋水墻6和倒梯形排水槽10進行緊固。如圖8所示,在擋水墻6的頂部或者側邊設置防護桿13或者防護網,相鄰的防護桿13之間掛設防護網或者架設橫桿,防護桿13為工廠預制件,且防護桿13頂部距地面不低于1100mm;所述防護桿13的底部為帶有螺紋的鋼管,上部為混凝土,在防護裝置的頂部設有防護桿螺紋孔14,防護桿底部通過防護桿螺紋孔14進行裝配實現防護桿13的可重復多次利用,而且安裝和拆卸方便。適用于工業化生產的裝配式基坑排水及防護體系的施工方法,如圖1所示,具體步驟如下:1)在基坑坡面鋪設混凝土面層并在基坑頂部鋪設混凝土護坡壓頂;2)在護坡壓頂的遠離基坑一側用素土夯實并平整后,設置預制的混凝土擋水墻6,相鄰的擋水墻之間涂有密封膠進行密封;3)在擋水墻6的遠離基坑的一側開挖基槽,基槽的尺寸與預制的混凝土倒梯形排水槽10的尺寸相適應;4)將多個倒梯形排水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適用于工業化生產的裝配式基坑排水及防護體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步驟如下:1)在基坑坡面鋪設混凝土面層并在基坑頂部鋪設混凝土護坡壓頂;2)在護坡壓頂的遠離基坑一側用素土夯實并平整后,設置預制的擋水裝置;3)在擋水裝置的遠離基坑的一側開挖基槽,基槽的尺寸與預制的排水裝置相適應;4)將排水裝置設置在基槽中;5)在擋水裝置的頂部設置防護網或防護桿;6)待施工完成后,依次拆除防護網或防護桿、排水裝置和擋水裝置,實現回收重復利用。
【技術特征摘要】
1.適用于工業化生產的裝配式基坑排水及防護體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步驟如下:1)在基坑坡面鋪設混凝土面層并在基坑頂部鋪設混凝土護坡壓頂;2)在護坡壓頂的遠離基坑一側用素土夯實并平整后,設置預制的擋水裝置;3)在擋水裝置的遠離基坑的一側開挖基槽,基槽的尺寸與預制的排水裝置相適應;4)將排水裝置設置在基槽中;5)在擋水裝置的頂部設置防護網或防護桿;6)待施工完成后,依次拆除防護網或防護桿、排水裝置和擋水裝置,實現回收重復利用。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裝置包括多段依次拼接的工廠預制的排水槽,所述擋水裝置包括多段依次拼接的工廠預制的擋水墻。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裝置與擋水裝置連接,所述擋水墻與排水槽的拼接處通過緊固裝置進行緊固。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擋水墻呈L型設置,即擋水墻包括豎直設置的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連祥,成曉陽,符慶宏,張永磊,
申請(專利權)人:山東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