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低位架設高鐵橋梁的架橋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低位架橋機和運梁車;所述低位架橋機包括架橋機主梁,通過支腿輪箱和吊掛系統(tǒng)安裝在主梁前端的Ⅰ號支腿,以縱向移動方式安裝在主梁內(nèi)側(cè)腹部中間軌道上的前、后起升機構,位于主梁框架中部的Ⅱ號支腿,以及位于主梁的尾部的Ⅳ號支腿;所述Ⅱ號支腿的上部通過鉸接的方式與主梁框架兩側(cè)的支座相結(jié)合;所述Ⅳ號支腿通過鉸接方式以繞主梁尾部的連接橫梁轉(zhuǎn)動的方式設置在主梁的尾部,且在Ⅳ號支腿的底部設置有走行臺車;在所述運梁車的車架的尾部上方安裝有豎直向上延伸的用于支撐主梁的尾部的Ⅲ號支腿,在運梁車的車架前部下方安裝有豎直向下延伸的用于支撐馱運架低位架橋機的固定支架。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涉及一種高速鐵路橋梁架設設備,具體說是涉及一種低位架設高鐵橋梁的架橋機。
技術介紹
隨著高鐵建設向邊遠省份的山區(qū)發(fā)展,鐵路線路上的橋隧越來越多,施工要求和難度也越來越高,尤其是涉及到隧道口和隧道內(nèi)架梁工況時,對架橋機的施工高度要求提出更高的要求。現(xiàn)有技術的架橋機已無法滿足其施工要求,運架一體機的施工效率又無法滿足要求,這就需要一種新的施工設備及施工工藝流程來提高施工效率和滿足高鐵建設的需要。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正是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低位架設高鐵橋梁的架橋機。它對用于高鐵橋梁建設的施設備和施工步驟提出了全新的思路,同時為了完成這些施工步驟而對運梁車、架橋機等設備做了全新的優(yōu)化設計和組合。本技術的目的可通過下述技術措施來實現(xiàn):本技術的低位架設高鐵橋梁的架橋機包括低位架橋機和運梁車;所述低位架橋機包括架橋機主梁,通過支腿輪箱和吊掛系統(tǒng)安裝在主梁前端的Ⅰ號支腿,以縱向移動方式安裝在主梁內(nèi)側(cè)腹部中間軌道上的前、后起升機構,位于主梁框架中部的Ⅱ號支腿,以及位于主梁尾部的Ⅳ號支腿;所述Ⅱ號支腿的上部通過鉸接的方式與主梁框架兩側(cè)的支座相結(jié)合,當架橋機喂梁和架梁時,Ⅱ號支腿可以沿主梁縱向向上翻起旋轉(zhuǎn)90o;所述Ⅳ號支腿通過鉸接方式以繞主梁尾部的連接橫梁轉(zhuǎn)動的方式設置在主梁的尾部,當架橋機喂梁和架梁時,Ⅳ號支腿可以沿主梁縱向向后翻起90o;當架橋機過孔時Ⅳ號支腿放下來后垂直于梁面, 配合Ⅰ號支腿完成架橋機的過孔工序,且在Ⅳ號支腿的底部設置有走行臺車,架橋機過孔時走行臺車沿梁面已鋪設的軌道走行;在所述運梁車的車架尾部上方安裝有豎直向上延伸的用于支撐主梁尾部的Ⅲ號支腿,運梁車到達運梁位置時,Ⅲ號支腿頂升后與架橋機后部連接,成為架橋機在架梁時的后支撐腿,在運梁車的車架前部下方安裝有豎直向下延伸的用于支撐馱運低位架橋機的固定支架,即運梁車除具有馱運砼梁的基本功能外,還具有在低位架橋機喂梁和架梁過程中起到承載支腿的作用。本技術中所述Ⅱ號支腿由設置在支腿底座橫梁兩端的左右支腿組件組成,左右支腿組件的上端分別通過鉸軸與位于主梁兩側(cè)的支座相鉸接;架橋機架梁時,支腿組件和支腿底座橫梁脫開,支腿組件通過鉸軸繞主梁兩側(cè)的支座向前上方翻轉(zhuǎn),讓開運梁通道,架梁完成后支腿組件旋轉(zhuǎn)回來與支腿底座橫梁固接,來完成架橋機的過孔工序。更具體說,本技術中所述的Ⅰ號支腿站立在橋墩上面,Ⅱ號支腿和Ⅳ號支腿站立在橋面上;主梁框架座放在Ⅰ號支腿的托輥輪箱上面;前、后起升機構在主梁內(nèi)側(cè)腹部中間的軌道上可以縱向移動。安裝在運梁車的車架尾部上方的Ⅲ號支腿在平時運梁時隨車走,到喂梁和架梁時Ⅲ號支腿與低位架橋機的主梁尾部固接在一起,起到主支撐受力腿的作用。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如下:1)可以完成傳統(tǒng)架橋技術所無法完成的工作,其最直接的效應是:節(jié)省施工場地,省去了很多拆解安裝的時間,提高架槽速度,施工方便快速。2)架橋機能夠完成高鐵線路施工建設中的主要難點,通過架橋機與運梁車的有效的配合來完成隧道口架梁和隧道內(nèi)架梁的施工任務。能夠大大提高設備使用率,同時減少設備的制造和維護費用,節(jié)省了施工成本。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總成圖。圖中序號:1為低位架橋機,2為運梁車。圖2為本技術的低位架橋機總成圖。圖中序號:3為主梁,4為Ⅰ號支腿,5為前、后起升機構,6為Ⅱ號支腿,7為Ⅳ號支腿。圖 3為本技術的運梁車總成圖。圖中序號:8為Ⅲ號支腿,9為固定支架。圖4為架橋機2號支腿斷面圖。圖中序號:10為支座,11為鉸軸,12為支腿組件,13為支腿底座橫梁。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以下將結(jié)合實施例(附圖)作進一步描述:如圖1、2所示,本技術的低位架設高鐵橋梁的架橋機包括低位架橋機1和運梁車2;所述低位架橋機1包括架橋機主梁3,通過支腿輪箱和吊掛系統(tǒng)安裝在主梁3前端的Ⅰ號支腿4,以縱向移動方式安裝在主梁3內(nèi)側(cè)腹部中間軌道上的前、后起升機構5,位于主梁框架中部的Ⅱ號支腿6,以及位于主梁3尾部的Ⅳ號支腿7;所述Ⅱ號支腿6的上部通過鉸接的方式與主梁框架兩側(cè)的支座10相結(jié)合,當架橋機喂梁和架梁時,Ⅱ號支腿6可以沿主梁縱向向上翻起旋轉(zhuǎn)90o,讓開運梁通道;所述Ⅳ號支腿7通過鉸接方式以繞主梁尾部的連接橫梁轉(zhuǎn)動的方式設置在主梁3的尾部,過孔時Ⅳ號支腿7站立在梁面上,上面與主梁框架固接,當架橋機喂梁和架梁作業(yè)時,Ⅳ號支腿7解除與主梁的固接,沿主梁3縱向向后翻起90o,讓開運梁車的運輸通道,前、后起升機構5在主梁3內(nèi)側(cè)腹部中間的軌道上可以縱向移動,有效地降低了架橋機1的施工高度;當架橋機過孔時Ⅳ號支腿7放下來后垂直于梁面, 配合Ⅰ號支腿4完成架橋機的過孔工序,且在Ⅳ號支腿7的底部設置有走行臺車,架橋機過孔時走行臺車沿梁面已鋪設的軌道走行。運梁車進入架橋機和架梁作業(yè)時,Ⅳ號支腿7解除與主梁的固接向后旋轉(zhuǎn)翻起,讓開運梁車的運輸通道。前、后起升機構5在主梁3內(nèi)側(cè)腹部中間的軌道上可以縱向移動,有效地降低了架橋機1的施工高度。如圖1、3所示,在所述運梁車的車架尾部上方安裝有豎直向上延伸的用于支撐主梁3尾部的Ⅲ號支腿8,運梁車到達運梁位置時,Ⅲ號支腿8頂升后與架橋機1后部連接,成為架橋機1在架梁時的后支撐腿,在運梁車2的車架前部下方安裝有豎直向下延伸的用于支撐馱運低位架橋機的固定支架9,即運梁車2除具有馱運砼梁的基本功能外,還具有在低位架橋機1喂梁和架梁過程中起到承載支腿的作用。如圖4所示,本技術中所述Ⅱ號支腿由設置在支腿底座橫梁13兩端的左右支腿組件12組成,左右支腿組件12的上端分別通過鉸軸11與位于主梁兩側(cè)的支座10相鉸接;架橋機架梁時,支腿組件12和支腿底座橫梁13脫開,支腿組件12通過鉸軸11繞主梁兩側(cè)的支座10向前上方翻轉(zhuǎn),讓開運梁通道,架梁完成后支腿組件12旋轉(zhuǎn)回來與支腿底座橫梁13固接,來完成架橋機的過孔工序。更具體說,本技術中所述的Ⅰ號支腿4站立在橋墩上面,Ⅱ號支腿6和Ⅳ號支腿7站立在橋面上;主梁框架座放在Ⅰ號支腿4的托輥輪箱上面;前、后起升機構5在主梁3內(nèi)側(cè)腹部中間的軌道上可以縱向移動。安裝在運梁車的車架尾部上方的Ⅲ號支腿8在平時運梁時隨車走,到喂梁和架梁時Ⅲ號支腿8與低位架橋機1的主梁3尾部固接在一起,起到主支撐受力腿的作用(參見圖1、3)。本技術的具體實施工藝過程如下:1) 運梁車2在梁場裝梁后把梁運到低位架橋機1的尾部,等待架梁。2)低位架橋機1的Ⅰ號支腿4、Ⅱ號支腿6站立支撐,此時前、后起升機構5位于Ⅰ、Ⅱ號支腿之間。解除Ⅳ號支腿7與主梁框架的固接,向后翻起Ⅳ號支腿7。3)運梁車2馱運砼梁進入低位架橋機1內(nèi)部,到位后將運梁車2上面的低位架橋機Ⅲ號支腿8頂升對好位后用螺栓把Ⅲ號支腿8與主梁框架的后端固接,此時Ⅲ號支腿8起主支撐作用。4)拆除Ⅱ號支腿兩個支腿組件12下面與支腿底座橫梁13的固接,分別把支腿組件12沿主梁縱向向前旋轉(zhuǎn)90o,讓開運梁通道。5)前、后起升機構5向后運行到砼梁提梁位置的上方,將砼梁提起后沿主梁縱向向前移動到落梁位置。6) 前、后起升機構5吊梁到前方橋墩落梁位后同時落梁,將砼梁放置在橋墩上面,然后解除吊具。7)Ⅱ號支腿6的兩個支腿組件12分別向下旋轉(zhuǎn)90o,將兩個支腿組件12與支腿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低位架設高鐵橋梁的架橋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低位架橋機(1)和運梁車(2);所述低位架橋機(1)包括架橋機主梁(3),通過支腿輪箱和吊掛系統(tǒng)安裝在主梁(3)前端的Ⅰ號支腿(4),以縱向移動方式安裝在主梁(3)內(nèi)側(cè)腹部中間軌道上的前、后起升機構(5),位于主梁框架中部的Ⅱ號支腿(6),以及位于主梁(3)尾部的Ⅳ號支腿(7);所述Ⅱ號支腿(6)的上部通過鉸接的方式與主梁框架兩側(cè)的支座(10)相結(jié)合;所述Ⅳ號支腿(7)通過鉸接方式以繞主梁尾部的連接橫梁轉(zhuǎn)動的方式設置在主梁(3)的尾部,且在Ⅳ號支腿(7)的底部設置有走行臺車;在所述運梁車的車架尾部上方安裝有豎直向上延伸的用于支撐主梁(3)尾部的Ⅲ號支腿(8),在運梁車(2)的車架前部下方安裝有豎直向下延伸的用于支撐馱運架低位架橋機的固定支架(9)。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低位架設高鐵橋梁的架橋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低位架橋機(1)和運梁車(2);所述低位架橋機(1)包括架橋機主梁(3),通過支腿輪箱和吊掛系統(tǒng)安裝在主梁(3)前端的Ⅰ號支腿(4),以縱向移動方式安裝在主梁(3)內(nèi)側(cè)腹部中間軌道上的前、后起升機構(5),位于主梁框架中部的Ⅱ號支腿(6),以及位于主梁(3)尾部的Ⅳ號支腿(7);所述Ⅱ號支腿(6)的上部通過鉸接的方式與主梁框架兩側(cè)的支座(10)相結(jié)合;所述Ⅳ號支腿(7)通過鉸接方式以繞主梁尾部的連接橫梁轉(zhuǎn)動...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周治國,張志華,吳國梅,陳德利,林建青,陳永久,張永力,田鳳學,衛(wèi)森,曹長興,祖國棟,江秋生,
申請(專利權)人:鄭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河南;4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