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所屬
本技術涉及醫療器械
,特別是涉及到一種便攜式電子胸腔鏡。技術背景傳統的開胸手術多采用后外側切口,切口長、切斷肌肉較多、需要撐開肋骨、胸壁創傷較大、術后疼痛劇烈、對肺功能和日常活動影響大、患者恢復緩慢。上世紀九十年代出現的電子胸腔鏡(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是胸外科發展史上里程碑式的進步,較之傳統開胸手術,胸腔鏡手術切口較小、無需撐開肋骨、肌肉損傷小、手術視野好、術后疼痛輕、患者恢復快,目前已廣泛地應用于大部分胸外科手術。但是,傳統胸腔鏡本身也一定的局限性:1.胸腔鏡的鏡頭為固定鏡頭,雖然鏡頭本身有一定的視角,但是仍存在死角,在手術中需要經常調整胸腔鏡鏡頭位置以便改善手術視野,導致手術醫生相互干擾;2.需要連接光源、光纜、數據線以及顯示屏等設備,復雜而笨重,影響手術且移動不便。研發一種鏡頭可轉動、信號無線傳輸,自帶電源的便攜式電子胸腔鏡是本領域當前急需完成的任務。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使用方便、鏡頭可轉動、信號無線傳輸,自帶電源的便攜式電子胸腔鏡。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以下結構的技術方案:一種便攜式電子胸腔鏡,包括鏡頭、連接桿、扳手、殼體、手柄、電池匣、方軸、信號發射端、電路控制板,撥片及鋼絲,其特點是:鏡頭底座軸向鉸鏈連接在連接桿頂端,連接桿另一端軸向螺紋固定在殼體一端,殼體另一端軸向螺紋固定空心圓柱形手柄,手柄底端固定電池匣,殼體中部插入與殼體軸向垂直的方軸,方軸兩端軸承轉動固定在殼體兩側壁上,方軸兩個端頭固定框架扳手兩側底端,使框架扳手橫梁套在殼體上,殼體內 ...
【技術保護點】
一種便攜式電子胸腔鏡,包括鏡頭(1)、連接桿(2)、扳手(3)、殼體(4)、手柄(5)、電池匣(6)、方軸(7)、信號發射端(8)、電路控制板(9),撥片(10)及鋼絲(11),其特征在于:鏡頭(1)底座軸向鉸鏈連接在連接桿(2)頂端,連接桿(2)另一端軸向螺紋固定在方形殼體(4)一端,殼體(4)另一端軸向螺紋固定空心圓柱形手柄(5),手柄(5)端固定電池匣(6),殼體(4)中部插入與殼體(4)軸向垂直的方軸(7),方軸(7)兩端軸承轉動固定在殼體(4)兩側壁上,方軸(7)兩個端頭固定框架扳手(3)兩側底端,使框架扳手(3)橫梁套在殼體(4)上,殼體(4)內部的方軸(7)中部垂直固定撥片(10),撥片(10)兩端分別固定鋼絲(11),鋼絲(11)穿過連接桿(2)中心孔連接鏡頭(1)底座兩側;空心圓柱形手柄(5)內軸向插入電路控制板(9),電路控制板(9)線路連接電池匣(6)、鏡頭(1)及信號發射端(8),從而構成一種便攜式電子胸腔鏡。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便攜式電子胸腔鏡,包括鏡頭(1)、連接桿(2)、扳手(3)、殼體(4)、手柄(5)、電池匣(6)、方軸(7)、信號發射端(8)、電路控制板(9),撥片(10)及鋼絲(11),其特征在于:鏡頭(1)底座軸向鉸鏈連接在連接桿(2)頂端,連接桿(2)另一端軸向螺紋固定在方形殼體(4)一端,殼體(4)另一端軸向螺紋固定空心圓柱形手柄(5),手柄(5)端固定電池匣(6),殼體(4)中部插入與殼體(4)軸向垂直的方軸(7),方軸(7)兩端軸承轉動固定在殼體(4)兩側壁上,方軸(7)兩個端頭固定框架扳手(3)兩側底端,使框架扳手(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