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的一種牛蒡根菊糖,具有式(I)所示結構,該結構的化合物能夠有效地調節血脂、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并且該化合物的制備方法簡單,藥物價格低廉。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牛蒡根菊糖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介紹
心血管疾病位列當前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即心血管疾病、腫瘤和傳染性疾病之首,而動脈粥樣硬化又是心血管疾病的最重要的病理學基礎之一,是引起心肌梗塞、腦梗塞以及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與許多疾病的發生發展都有關系。防治動脈粥樣硬化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根本性措施。研制抗動脈硬化疫苗,將有助于抑制動脈硬化的發生與發展,有助于降低心肌梗塞、腦梗塞的發病率,減少冠心病的死亡率,減少這些疾病對人類的危害。但是現有預防預防動脈動脈粥樣硬化的藥物價格較貴,對于我國來說百姓來經濟負擔較重。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牛蒡根菊糖及其制備方法,能夠有效預防動脈動脈粥樣硬化,且成本低。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牛蒡根菊糖,具有式(I)所示結構:其中,6≤n≤12。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上述結構的牛蒡根菊糖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將牛蒡根洗凈后切成薄片放入烘箱中烘干,制成飲片;b)將步驟a)得到的飲片置于提取罐中,加入乙醇,將所述飲片中的醇提取液分離出去,得到藥渣,晾干,備用;c)將步驟b)得到的藥渣加水,收集水提取液,并將所述水提取液過濾,濃縮,得到濃縮液,放冷,備用;d)將步驟c)得到的濃縮液進行醇沉,并將沉淀物進行抽濾,減壓干燥,得到牛蒡根粗多糖;e)將步驟d)得到的牛蒡根粗多糖中的雜質過濾,濾液備用;f)將步驟e)得到的濾液進行脫蛋白、脫色處理,收集洗脫液;g)將步驟f)得到的洗脫液進行醇沉,并將沉淀物進行抽濾,減壓干燥,得到牛蒡根菊糖。優選地,步驟b)中所述飲片中加入第一乙醇,浸泡18~36h后,加熱回流4~6h,將醇提取液分離出去;再加入第二乙醇,加熱回流4~6h,再將醇提取液分離,收集藥渣;所述第一乙醇和所述第二乙醇的質量濃度、用量均相同。優選地,步驟c)中所述藥渣中加入第一水,加熱煮沸并保持微沸1~2h,收集水提取液A;將剩余的藥渣在加入第二水,加熱煮沸并保持微肥0.5~1.5h,收集水提取液B;將水提取液A和水提取液B混合,過濾,得到的濾液減壓濃縮為濃縮液,放冷,備用;所述第一水和所述第二水的用量相同。優選地,步驟a)中所述牛蒡根的質量、步驟b)中所述第一乙醇的體積比與步驟c)中所述第一水的體積比為(4~6kg):(20~30L);所述第一乙醇的質量濃度為75~85%。優選地,步驟d)和步驟g)中所述的醇沉為加入第三乙醇,進行沉淀;所述沉淀時間為8~12h;所述第三乙醇與要醇降物質的體積比為2~4:1,所述第三乙醇的質量濃度為94~96%。優選地,步驟f)中將濾液加入到D301-G大孔吸附樹脂柱中進行脫蛋白、脫色處理。優選地,步驟a)中所述薄片的厚度為4~6mm,所述烘干溫度為50~70℃,所述烘干時間為18~36h。優選地,步驟d)和步驟g)中所述減壓干燥的溫度為50~70℃。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一種化合物,其包含具有式(I)所示結構的可藥用鹽。由上述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專利技術提供的牛蒡根菊糖及其制備方法,能夠有效地調節血脂、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并且該化合物的制備方法簡單,藥物價格低廉。附圖說明圖1為對照組、模型組、辛伐他汀組、菊糖低劑量組和菊糖高劑量組的HE染色結果。具體實施方式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牛蒡根菊糖及其制備方法,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借鑒本文內容,適當改進工藝參數實現。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所述類似的替換和改動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是顯而易見的,它們都被視為包括在本專利技術。本專利技術的方法及引用已經通過較佳實施例進行了描述,相關人員明顯能在不脫離本
技術實現思路
、精神和范圍內對本文所述的方法和應用進行改動或適當變更與組合,來實現和應用本專利技術技術。一種牛蒡根菊糖,具有式(I)所示結構:其中,6≤n≤12。本專利技術上述結構的牛蒡根菊糖能夠有效地調節血脂、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了具有式(I)所示結構牛蒡根菊糖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將牛蒡根洗凈后切成薄片放入烘箱中烘干,制成飲片;b)將步驟a)得到的飲片置于提取罐中,加入乙醇,將所述飲片中的醇提取液分離出去,得到藥渣,晾干,備用;c)將步驟b)得到的藥渣加水,收集水提取液,并將所述水提取液過濾,濃縮,得到濃縮液,放冷,備用;d)將步驟c)得到的濃縮液進行醇沉,并將沉淀物進行抽濾,減壓干燥,得到牛蒡根粗多糖;e)將步驟d)得到的牛蒡根粗多糖中的雜質過濾,濾液備用;f)將步驟e)得到的濾液進行脫蛋白、脫色處理,收集洗脫液;g)將步驟f)得到的洗脫液進行醇沉,并將沉淀物進行抽濾,減壓干燥,得到牛蒡根菊糖。在本專利技術中,將牛蒡根洗凈后切成薄片,一方面便于將其烘干,另一方面便于牛蒡根中的物質充分提取。在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中,薄片的厚度為4~6mm,烘干溫度為50~70,烘干時間為18~36h。牛蒡根中乙醇提取液作為雜質,能夠影響牛蒡根菊糖的產率。在本專利技術中,通過向飲片中加入乙醇,將乙醇提取液分離,剩余部分為不含乙醇提取液的藥渣。在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中,為了能夠將藥渣中的乙醇提取液除去,飲片中加入第一乙醇,浸泡18~36h,加熱回流4~6h,將醇提取液分離出去;在加入第二乙醇,加熱回流4~6h,再將醇提取液分離。在本專利技術中,藥渣得到水提取液,并將水提取液過濾濃縮得到濃縮液。在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中,為了能夠將藥渣中的水提取液提取出來,藥渣中加入第一水,加熱煮沸并保持微沸1~2h,收集水提取液A;將剩余的藥渣再加入第二水,加熱煮沸并保持微肥0.5~1.5h,收集水提取液B;將水提取液A和水提取液B混合,過濾,得到的濾液減壓濃縮為濃縮液,放冷,備用。需要說明的是,第一乙醇和第二乙醇的質量濃度、用量均相同,第一水和第二水的用量相同。步驟a)中牛蒡根的質量、步驟b)中所述第一乙醇的體積比與步驟c)中第一水的體積比為(4~6kg):(20~30L);第一乙醇的質量濃度為75~85%。在本專利技術中,通過將濃縮液進行醇沉,沉淀物進行抽濾,減壓干燥,用于得到牛蒡根粗多糖。在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中,醇沉為加入第三乙醇,進行沉淀;所述沉淀時間為8~12h;第三乙醇與要醇降物質的體積比為2~4:1,第三乙醇的質量濃度為94~96%。在本專利技術的其他實施例中,減壓干燥溫度為50~70℃。按照本專利技術,牛蒡根粗多糖中含有雜質,為了將去除雜質,需要將牛蒡根粗多糖進行分離純化。首先,將牛蒡根粗多糖中的水不溶性雜質去除;在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中,水不溶性雜質的去除方法為,向牛蒡根粗糖中加入水,溶液中會出現不溶性雜質,通過濾過,將雜質去除。按照本專利技術,水不溶性雜質去除后,將濾液進行脫蛋白、脫色處理,得到洗脫液。在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中,濾液加入到D301-G大孔吸附樹脂柱,通過采用上述物理吸附法中進行脫蛋白、脫色處理,避免其他雜質的引入。在本專利技術中,通過將洗脫液進行醇沉,沉淀物抽濾,減壓干燥得到牛蒡根菊糖;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醇沉與步驟d)中醇沉相同,均為醇沉為加入第三乙醇,進行沉淀;沉淀時間為8~12h;第三乙醇與要醇降物質的體積比為2~4:1,第三乙醇的質量濃度為94~96%。在本專利技術的其他實施例中,減壓干燥溫度為50~70℃。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一種化合物,其包含具有式(I)所示結構的可藥用鹽。本專利技術提供的牛蒡根菊糖的制備方法,制備得到的牛蒡根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牛蒡根菊糖,其特征在于,具有式(I)所示結構:其中,6≤n≤12。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牛蒡根菊糖,其特征在于,具有式(I)所示結構:其中,6≤n≤12。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式(I)結構的牛蒡根菊糖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a)將牛蒡根洗凈后切成薄片放入烘箱中烘干,制成飲片;b)將步驟a)得到的飲片置于提取罐中,加入乙醇,將所述飲片中的醇提取液分離出去,得到藥渣,晾干,備用;c)將步驟b)得到的藥渣加水,收集水提取液,并將所述水提取液過濾,濃縮,得到濃縮液,放冷,備用;d)將步驟c)得到的濃縮液進行醇沉,并將沉淀物進行抽濾,減壓干燥,得到牛蒡根粗多糖;e)將步驟d)得到的牛蒡根粗多糖中的水不溶性雜質過濾,濾液備用;f)將步驟e)得到的濾液進行脫蛋白、脫色處理,收集洗脫液;g)將步驟f)得到的洗脫液進行醇沉,并將沉淀物進行抽濾,減壓干燥,得到牛蒡根菊糖。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b)中所述飲片中加入第一乙醇,浸泡18~36h后,加熱回流4~6h,將醇提取液分離出去;再加入第二乙醇,加熱回流4~6h,再將醇提取液分離,收集藥渣;所述第一乙醇和所述第二乙醇的質量濃度、用量均相同。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c)中所述藥渣中加入第一水,加熱煮沸并保持微沸1~2h,...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春波,陳靜,陳雪紅,夏蘊秋,
申請(專利權)人:青島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