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車輛泥地自救裝置,涉及一種車輪泥地輔助防滑裝置,在內卡的內立塊(3)上端外側設有內卡塊(1),所述內立塊下端外側設有內底部連接塊(6),在內底部連接塊的外端面上設有凹形插槽(8),所述凹形插槽中部設有螺孔(7);在外卡的外立塊(4)上端內側設有外卡塊(2),所述外立塊下端內側設有外底部連接塊(9),在外底部連接塊的內端面上設有凸形連接面(12),鎖緊螺絲(10)穿過外底部連接塊外端貫通凸形連接面的孔(11)后連接內底部連接塊凹形插槽的螺孔;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鎖緊螺絲將內卡和外卡分別卡在車輛輪胎和輪轂的內外,獲取輪胎與泥地的摩擦增大,使車輛在泥地中盡快脫險。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車輪泥地輔助防滑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車輛泥地自救裝置。
技術介紹
已知的,泥濘路段在我國廣大農村、道路維修開挖后給車輛臨時通行的道路中大量存在,尤其是下雨后或施工時出現水管爆裂時,車輛一旦駛入這些路段極易出現車輪打滑而無法使出,為了克服這一問題,不僅在學習駕駛員時出現了泥濘路段處理方法的選擇題“在泥濘路段遇驅動車輪空轉打滑時如何處置?A、在從動輪下鋪墊砂石;B、換高速擋加速猛沖;C、在驅動輪下鋪墊砂石;D、猛打轉向盤配合急加速?!?,選擇題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在驅動輪下鋪墊砂石,而在出現打滑時,很多地方沒有適合的砂石,還是無法根本解決問題;在中國專利申請中也公開了一種車輪止滑助力器,該專利通過在止滑板內面上設置內弧面,在對應內弧面的外弧面設置數排助力齒,通過助力齒實現輪胎的止滑,而該專利的固定機構較為復雜,且僅適合大車使用“大型的客貨車、工程車”,原因在于目前的小型車輛大多輪轂為封閉式結構,而且動力輪也是單個的,所以該專利無法使用在絕大多數小車上,目前還沒有適合小車在進入泥地打滑時的自救裝置。參考文獻中國專利;專利名稱、一種車輪止滑助力器;公開號、CN1840368A;申請日、2006年1月3日。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
技術介紹
中的不足,本專利技術公開一種車輛泥地自救裝置,通過鎖緊螺絲將內卡和外卡分別卡在車輛輪胎和輪轂的內外,獲取輪胎與泥地的摩擦增大,使車輛在泥地中盡快脫險。為實現上述專利技術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車輛泥地自救裝置,包括內卡、外卡和鎖緊螺絲,在內卡的內立塊上端外側設有內卡塊,所述內立塊下端外側設有內底部連接塊,在內底部連接塊的外端面上設有凹形插槽,所述凹形插槽中部設有螺孔;在外卡的外立塊上端內側設有外卡塊,所述外立塊下端內側設有外底部連接塊,在外底部連接塊的內端面上設有凸形連接面,鎖緊螺絲穿過外底部連接塊外端貫通凸形連接面的孔后連接內底部連接塊凹形插槽的螺孔,內卡和外卡之間形成的“U”形卡套在車輛輪胎和輪轂的內外。所述的車輛泥地自救裝置,所述外卡塊的內端設有凸起的弧形面。所述的車輛泥地自救裝置,在內底部連接塊與外底部連接塊連接后的上部面上形成弧形凹陷。所述的車輛泥地自救裝置,所述內立塊的外側面設有圓弧形凹陷。所述的車輛泥地自救裝置,所述外立塊的內側面設有圓弧形凹陷。所述的車輛泥地自救裝置,在鎖緊螺絲上套有至少一個墊圈。一種車輛泥地自救裝置的另一替換結構,包括內卡、外卡和鎖緊螺絲,在內卡的內立塊上端外側設有內卡塊,所述內立塊下端外側設有內底部連接塊,在內底部連接塊的外端面上設有凸形連接面,所述凸形連接面的中部設有螺孔;在外卡的外立塊上端內側設有外卡塊,所述外立塊下端內側設有外底部連接塊,在外底部連接塊的內端面上設有凹形插槽,鎖緊螺絲穿過外底部連接塊外端貫通凹形插槽的孔后連接內底部連接塊凸形連接面的螺孔,內卡和外卡之間形成的“U”形卡套在車輛輪胎和輪轂的內外。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所述的車輛泥地自救裝置,利用鎖緊螺絲將內卡和外卡分別卡在車輛輪胎和輪轂的內外,由內卡和外卡下部的內底部連接塊和外底部連接塊形成止滑面,獲取輪胎與泥地的摩擦增大,使車輛在泥地中盡快脫險;本專利技術結構小巧,容易攜帶,可利用車輛自帶的維修工具扳手迅速安裝;本專利技術有效克服了現有技術只能使用在驅動輪下鋪墊砂石的方法。【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立體裝配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實施例立體裝配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在車輪上的安裝結構示意圖;圖中:1、內卡塊;2、外卡塊;3、內立塊;4、外立塊;5、弧形凹陷;6、內底部連接塊;7、螺孔;8、凹形插槽;9、外底部連接塊;10、鎖緊螺絲;11、孔;12、凸形連接面;13、輪胎;14、輪轂;15、墊圈?!揪唧w實施方式】通過下面的實施例可以更詳細的解釋本專利技術,公開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旨在保護本專利技術范圍內的一切變化和改進,本專利技術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實施例;結合附圖1或3所述的車輛泥地自救裝置,包括內卡、外卡和鎖緊螺絲10,在內卡的內立塊3上端外側設有內卡塊1,所述內立塊3的外側面設有接近輪胎內側面的圓弧形凹陷,所述內立塊3下端外側設有內底部連接塊6,在內底部連接塊6的外端面上設有凹形插槽8,所述凹形插槽8中部設有螺孔7;在外卡的外立塊4上端內側設有外卡塊2,所述外立塊4的內側面設有接近輪胎外側面的圓弧形凹陷,所述外卡塊2的內端設有凸起的弧形面,通過外卡塊2的弧形面設置可防范輪轂外側面的劃傷,所述外立塊4下端內側設有外底部連接塊9,在外底部連接塊9的內端面上設有凸形連接面12,在鎖緊螺絲10上套有至少一個墊圈15,鎖緊螺絲10穿過外底部連接塊9外端貫通凸形連接面12的孔11后連接內底部連接塊6凹形插槽8的螺孔7,在內底部連接塊6與外底部連接塊9連接后的上部面上形成弧形凹陷5,內卡和外卡之間形成的“U”形卡套在車輛輪胎13和輪轂14的內外。結合附圖2本專利技術給出的另一替換結構,包括內卡、外卡和鎖緊螺絲10,在內卡的內立塊3上端外側設有內卡塊1,所述內立塊3下端外側設有內底部連接塊6,在內底部連接塊6的外端面上設有凸形連接面12,所述凸形連接面12的中部設有螺孔7;在外卡的外立塊4上端內側設有外卡塊2,所述外立塊4下端內側設有外底部連接塊9,在外底部連接塊9的內端面上設有凹形插槽8,鎖緊螺絲10穿過外底部連接塊9外端貫通凹形插槽8的孔11后連接內底部連接塊6凸形連接面12的螺孔7,內卡和外卡之間形成的“U”形卡套在車輛輪胎13和輪轂14的內外。實施本專利技術所述的車輛泥地自救裝置,內卡和外卡可使用塑料材質或金屬材質;當車輛在泥地出現打滑時,將內卡的內卡塊1卡在車輛驅動輪輪轂14的內輪緣面上,由內立塊3的圓弧形凹陷貼在輪胎13內側鼓起的圓弧形凸起上,然后將外卡外底部連接塊9的凸形連接面12插入內卡內底部連接塊6的凹形插槽8中,這時外卡外立塊4的圓弧形凹陷貼在輪胎13外側鼓起的圓弧形凸起上,使用鎖緊螺絲10穿過外底部連接塊9外端貫通凸形連接面12的孔11后連接內底部連接塊6凹形插槽8的螺孔7;安裝完成后啟動車輛,由內底部連接塊6和外底部連接塊9的底部強力撥動淤泥,獲取車輛自救,當車輛駛出淤泥后取下本專利技術便可。本專利技術未詳述部分為現有技術。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車輛泥地自救裝置,包括內卡、外卡和鎖緊螺絲(10),其特征是:在內卡的內立塊(3)上端外側設有內卡塊(1),所述內立塊(3)下端外側設有內底部連接塊(6),在內底部連接塊(6)的外端面上設有凹形插槽(8),所述凹形插槽(8)中部設有螺孔(7);在外卡的外立塊(4)上端內側設有外卡塊(2),所述外立塊(4)下端內側設有外底部連接塊(9),在外底部連接塊(9)的內端面上設有凸形連接面(12),鎖緊螺絲(10)穿過外底部連接塊(9)外端貫通凸形連接面(12)的孔(11)后連接內底部連接塊(6)凹形插槽(8)的螺孔(7),內卡和外卡之間形成的“U”形卡套在車輛輪胎(13)和輪轂(14)的內外。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車輛泥地自救裝置,包括內卡、外卡和鎖緊螺絲(10),其特征是:在內卡的內立塊(3)上端外側設有內卡塊(1),所述內立塊(3)下端外側設有內底部連接塊(6),在內底部連接塊(6)的外端面上設有凹形插槽(8),所述凹形插槽(8)中部設有螺孔(7);在外卡的外立塊(4)上端內側設有外卡塊(2),所述外立塊(4)下端內側設有外底部連接塊(9),在外底部連接塊(9)的內端面上設有凸形連接面(12),鎖緊螺絲(10)穿過外底部連接塊(9)外端貫通凸形連接面(12)的孔(11)后連接內底部連接塊(6)凹形插槽(8)的螺孔(7),內卡和外卡之間形成的“U”形卡套在車輛輪胎(13)和輪轂(14)的內外。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泥地自救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外卡塊(2)的內端設有凸起的弧形面。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泥地自救裝置,其特征是:在內底部連接塊(6)與外底部連接塊(9)連接后的上部面上形成弧形凹陷(5)。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泥地自...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東杰,張高舉,張高巖,席永豐,徐獻中,
申請(專利權)人:洛陽?;菪虏牧瞎煞萦邢薰?/a>,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河南;4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