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拉線防盜裝置,涉及電力設施技術領域,包括套裝在U型螺桿上、且在兩個調節螺母之間的套母,所述套母設有沉孔,上方的調節螺母設置在套母的沉孔內,所述套母沉孔內壁與調節螺母外壁之間設有與扳手配合的間隙。利用套母將U型螺桿的上方調節螺母保護在其沉孔內,可避免竊賊卸下調節螺母對拉線進行盜取,能夠有效避免拉線被盜。本發明專利技術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的優點,實現拉線的防盜作用,能夠有效避免拉線被盜,保障電網安全運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電力設施
,尤其涉及一種拉線防盜裝置。
技術介紹
近幾年電力設施中線路拉線被盜案件屢有發生,以前35kv、10kv丟失的較多,現在110kv線路拉線被盜數量也正在逐漸增加。拉線一端固定在電線桿或鐵塔上,另一端通過UT線夾固定在地上,以保證電線桿或鐵塔在受到外力時保持直立而不會傾斜,UT線夾包括U型螺桿、套設于U型螺桿上的鍥型線夾,U型螺桿端部與調節螺母配合,用來控制拉線的松緊。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UT線夾的調節螺母用普通扳手即可松開,導致UT線夾很容易被盜,造成倒桿斷線事故。由于UT線夾被盜造成線路跳閘停電事故的發生,不僅給人們用電帶來傷害,并且還會給線路維護人員增加工作量,給國家和人民的財產造成損失,已經嚴重影響電網安全運行及人們的正常工作生活。為此,常用的防盜措施如下:一是將調節螺母焊接固定,采用這種方法安裝拉線時需要攜帶電焊機和發電機,同時裝設人員掌握電焊技能,更換拉線則需要進行破壞性拆除;二是采用防盜螺母,安裝簡便了,但是更換拉線同樣需要進行破壞性拆除。這兩種操作均比較繁瑣,利用電氣焊還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拉線防盜裝置,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拉線被盜的技術問題。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拉線防盜裝置,包括套裝在U型螺桿上、且在兩個調節螺母之間的套母,所述套母設有沉孔,上方的調節螺母設置在套母的沉孔內,所述套母沉孔內壁與調節螺母外壁之間設有與扳手配合的間隙。優選的,所述套母上方設有護罩,所述護罩下方設有支撐墊,所述護罩與支撐墊之間通過連接管相連,所述護罩與支撐墊均套裝在U型螺桿上,所述支撐墊設置在套母沉孔內、且支撐墊外壁與沉孔內壁接觸,所述護罩邊緣大于套母外壁。優選的,所述護罩邊緣設有向下的折邊,所述折邊設置在套母外側。優選的,還包括與套母配套使用的扳手,所述扳手包括工作部及其上方的施力部,所述工作部內孔為與調節螺母六角棱邊配合的六邊孔,且工作部的內孔底部還設有與U型螺桿外露部分相配合的盲孔,工作部能夠置于套母沉孔內壁與調節螺母外壁之間,所述工作部外壁與套母沉孔內壁之間設有間隙。優選的,所述套母及扳手工作部外形均為圓柱體,套母沉孔為與工作部外形配合的圓形。優選的,所述工作部下端帶有臺階,工作部底部外徑大于上端外徑。優選的,所述工作部與施力部為一體式,所述施力部頂部徑向設有通孔。優選的,所述工作部與施力部為分體式,所述工作部上端設有豁口,所述豁口徑向貫通工作部上端面,施力部通過水平銷軸鉸接在豁口中部,所述銷軸中心線垂直于豁口內壁。優選的,所述施力部下端為球冠狀。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套母將U型螺桿上兩個調節螺母中上方的調節螺母保護在其沉孔內,可避免竊賊卸下調節螺母對拉線進行盜取;另外,利用扳手的工作部與套母沉孔內的調節螺母六角棱邊進行配合,借助施力部對調節螺母進行鎖緊或松開。本專利技術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的優點,實現拉線的防盜作用,能夠有效避免拉線被盜,保障電網安全運行。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拉線防盜裝置的使用狀態圖;圖2是圖1中A處的剖面圖;圖3是一個實施例提供的拉線防盜裝置的扳手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另一個實施例提供的拉線防盜裝置的扳手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4的剖面圖;圖6是圖3的使用狀態圖;圖中:1-U型螺桿,2-調節螺母,3-套母,4-扳手,5-沉孔,6-六邊孔,7-盲孔,8-護罩,9-支撐墊,10-連接管,11-折邊,12-通孔,13-豁口,14-銷軸,15-拉線,41-工作部,42-施力部。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如圖1-3所示的一種拉線防盜裝置,包括套裝在U型螺桿1上、且在兩個調節螺母2之間的套母3,所述套母3設有沉孔5,上方的調節螺母2設置在套母3的沉孔5內,所述套母3沉孔5內壁與調節螺母2外壁之間設有與扳手4配合的間隙。利用套母3將U型螺桿1上兩個調節螺母2中上方的調節螺母2保護在其沉孔5內,可避免竊賊卸下調節螺母2對拉線進行盜取,此種結構制作簡單、操作快捷方便,能夠有效避免拉線被盜。作為一種優選結構,所述套母3上方設有護罩8,所述護罩8下方設有支撐墊9,所述護罩8與支撐墊9之間通過連接管10相連,所述護罩8與支撐墊9均套裝在U型螺桿1上,所述支撐墊9設置在套母3的沉孔5內、且支撐墊9外壁與沉孔5內壁接觸,所述護罩8邊緣大于套母3外壁。利用支撐墊9可避免套母3在外力作用下變形,導致調節螺母2裝卸困難的問題,同時,利用護罩8可避免污物進入套母2沉孔5內而受污染。在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具體實施例中,為了更好地保證套母2沉孔5的清潔度,所述護罩8邊緣設有向下的折邊11,所述折邊11設置在套母3外側。為了方便操作,還包括與套母2配套使用的扳手4,所述扳手4包括工作部41及其上方的施力部42,所述工作部41內孔為與調節螺母2六角棱邊配合的六邊孔6,且工作部41的內孔底部還設有與U型螺桿1外露部分相配合的盲孔7,盲孔7的深度與U型螺桿1外露部分的長度想適配,工作部41能夠置于套母3沉孔5內壁與調節螺母2外壁之間,所述工作部41外壁與套母3沉孔5內壁之間設有間隙。對調節螺母2及套母3進行操作時,首先將下方調節螺母安裝到位,然后依次套上套母2及其上方的調節螺母2,利用扳手4的工作部41伸入套母3的沉孔5內,并與內部調節螺母2六角棱邊配合,借助施力部42對調節螺母2進行鎖緊或松開,即可輕松實現調節螺母2的安裝與拆卸。作為進一步的優選結構,為了方便制作,將套母3及扳手4工作部41外形均設計為圓柱體,套母3沉孔5為與工作部41外形配合的圓形。為了增強工作部41的剛度,所述工作部41下端帶有臺階,工作部41底部外徑大于上端外徑,借此增加沉孔5部位的套母壁厚,以增強工作部41的強度和剛度,延長扳手4的使用壽命。如圖3所示的一種扳手結構,所述工作部41與施力部42為一體式,所述施力部42頂部徑向設有通孔12,可以將工作部41下端套在調節螺母2的六角棱邊上,由鋼絲或其他剛性材料制作的扳軸能夠穿過通孔12轉動扳手4,實現調節螺母2的鎖緊與松開。如圖4、5所示的另一種扳手結構,所述工作部41與施力部42為分體式,所述工作部41上端設有豁口13,所述豁口13徑向貫通工作部41上端面,施力部42通過水平銷軸14鉸接在豁口13中部,所述銷軸14中心線垂直于豁口13內壁。在本專利技術一種優選實施例中,所述施力部42下端為球冠狀,球冠狀施力部42末端使結構更緊湊,避免施力部42繞銷軸14轉動過程中與豁口13槽底發生干擾。當對調節螺母2進行裝卸時,將施力部42的上端往下扳動,施力部42下端繞銷軸14轉動、且沿著豁口13轉至水平狀態,然后水平扳動施力部42的自由端,即可輕松使施力部42以工作部41中心軸線為圓心轉動,進而工作部41帶動與之配合的調節螺母2繞U型螺桿1轉動;當施力部42轉至與拉線15接觸后,將施力部42的自由端再扳到豁口13的相對側,按照原方向繼續轉動扳手4,直至沉孔5內調節螺母2完全鎖緊或松開,從而實現沉孔5內調節螺母2的裝卸。綜上所述,本專利技術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的優點,利用套母將U型螺桿上兩個調節螺母中上方的調節螺母保護在其沉孔內,可避免竊賊卸下調節螺母對拉線進行盜取;另外,利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拉線防盜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裝在U型螺桿上、且在兩個調節螺母之間的套母,所述套母設有沉孔,上方的調節螺母設置在套母的沉孔內,所述套母沉孔內壁與調節螺母外壁之間設有與扳手配合的間隙。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拉線防盜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裝在U型螺桿上、且在兩個調節螺母之間的套母,所述套母設有沉孔,上方的調節螺母設置在套母的沉孔內,所述套母沉孔內壁與調節螺母外壁之間設有與扳手配合的間隙。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線防盜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母上方設有護罩,所述護罩下方設有支撐墊,所述護罩與支撐墊之間通過連接管相連,所述護罩與支撐墊均套裝在U型螺桿上,所述支撐墊設置在套母沉孔內、且支撐墊外壁與沉孔內壁接觸,所述護罩邊緣大于套母外壁。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拉線防盜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護罩邊緣設有向下的折邊,所述折邊設置在套母外側。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線防盜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與套母配套使用的扳手,所述扳手包括工作部及其上方的施力部,所述工作部內孔為與調節螺母六角棱邊配合的六邊孔,且工作部的內孔底部還設有與...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金永剛,潘家樂,王彪,楊明楊,彭真君,魏漢峰,徐洪福,劉彬,
申請(專利權)人:國家電網公司,國網河北省電力公司滄州供電分公司,國網河北省電力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