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系統包括構造成生成功率的移動式發電單元。系統包括構造成聯接于移動式發電單元的結構穩定性系統。結構穩定性系統構造成在傾覆力矩超過靜負載的抵抗時將移動式發電單元保持在豎直位置。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文中公開的主題涉及移動式發電系統,并且更具體地涉及用以使移動式發電設備穩定的系統及方法。
技術介紹
典型地,永久發電設備構建成向連接于電網的客戶提供功率。然而,永久發電設備可出于多種原因而不能夠滿足客戶的功率需求。例如,在強烈增長的時段中,客戶的需求可增大而超過永久發電設備可生成的功率的量。在一些情況中,永久設備可停機或經歷裝備維修。作為又一個實例,自然災害如颶風和地震可中斷用于客戶的一部分的功率。移動式發電設備運送至用以滿足客戶的功率需求的環境,其中永久發電設備可不能夠輸送功率。例如,移動式發電設備可為安裝在拖車上的系統,其由船舶、飛機或道路運輸至用以滿足客戶在一些天(例如,5到20天)內的需求的位置。盡管移動式發電設備提供極大的便利,但關于移動式發電設備的主要問題中的一個在于耐受惡劣環境(如,高風速和/或地震活動)的能力。例如,在世界的一些部分中,在颶風期間,風速可高到241-321公里每小時(km/h)或更高。高風速可引起移動式發電設備變得失衡或以另外的方式失去穩定性,從而中斷供應至客戶的功率。在一些情況中,地震套件可裝備至移動式發電設備的基部以在地震或其它地震活動期間增加對設備的支承。然而,地震套件可不提供足夠的支承,并且僅耐受一定量(例如,65g或更低)的地震活動。出于前述原因,存在對解決耐受高風速和地震活動的移動式發電設備的問題的需要。
技術實現思路
在下面概括在范圍上與本公開相稱的某些實施例。這些實施例不意圖限制本公開的范圍,而是相反地,這些實施例僅意圖提供本公開的可能形式的簡要概括。實際上,本專利技術可包含可與在下面提出的實施例相似或不同的各種形式。在第一實施例中,一種系統包括構造成生成功率的移動式發電單元,以及構造成聯接于移動式發電單元的結構穩定性系統,其中結構穩定性系統構造成在傾覆力矩超過靜負載的抵抗時將移動式發電單元保持在豎直位置。在第二實施例中,一種系統包括構造成聯接于移動式發電單元的結構穩定性系統,其中結構穩定性系統構造成在傾覆力矩超過靜負載的抵抗時將移動式發電單元保持在豎直位置,并且結構穩定性系統包括構造成將移動式發電單元偏壓到中心位置的阻尼器系統。在第三實施例中,一種系統包括構造成聯接于移動式發電單元的結構穩定性系統,其中結構穩定性系統包括構造成將移動式發電單元偏壓到中心位置的阻尼器系統,并且阻尼器系統包括多個阻尼器柱結構,各個阻尼器柱結構具有關于移動式發電單元的縱軸線垂直地延伸的、設置在發電單元附近的柱,以及聯接于柱的阻尼器,并且各個阻尼器包括聯接于柱的第一縱向端和構造成聯接于移動式發電單元的第二縱向端。技術方案1. 一種系統,包括:構造成生成功率的移動式發電單元;以及構造成聯接于所述移動式發電單元的結構穩定性系統,其中所述結構穩定性系統構造成在傾覆力矩超過靜負載的抵抗時將所述移動式發電單元保持在豎直位置。技術方案2. 根據技術方案1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結構穩定性系統包括構造成將所述移動式發電單元偏壓到中心位置的阻尼器系統。技術方案3. 根據技術方案2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系統包括多個阻尼器,其構造成在沿所述移動式發電單元的縱軸線的多個位置處聯接于所述移動式發電單元,并且使所述移動式發電單元穩定。技術方案4. 根據技術方案3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系統包括多個柱,其設置在所述移動式發電單元附近并且關于所述移動式發電單元的縱軸線垂直地延伸,其中所述多個阻尼器中的各個阻尼器聯接于所述多個柱中的相應的柱以形成阻尼器柱結構。技術方案5. 根據技術方案4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阻尼器中的各個阻尼器包括聯接于所述多個柱中的相應的柱的第一縱向端,以及構造成聯接于所述發電單元的第二縱向端,并且所述多個阻尼器中的各個阻尼器從所述多個阻尼器的相應的柱沿與所述相應的柱的縱向長度和所述移動式發電單元的縱軸線兩者交叉的方向延伸。技術方案6. 根據技術方案5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系統包括一對阻尼器柱結構,其中所述一對阻尼器柱結構中的第一阻尼器柱結構構造成聯接于所述移動式發電單元的第一側,并且所述一對阻尼器柱結構中的第二阻尼器柱結構構造成聯接設置成與所述第一側相對的所述移動式發電單元的第二側。技術方案7. 根據技術方案6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對阻尼器柱結構沿所述移動式發電單元的所述縱軸線的軸向點對準。技術方案8. 根據技術方案6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系統包括至少兩對阻尼器柱結構,其中所述至少兩對阻尼器柱結構中的各對阻尼器柱結構沿所述移動式發電單元的所述縱軸線的不同軸向點對準。技術方案9. 根據技術方案1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結構穩定性系統構造成在以大于所述單元的傾覆力矩的速度吹動的風存在的情況下將所述移動式發電單元保持在豎直位置。技術方案10. 根據技術方案3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阻尼器中的各個阻尼器包括磁流變阻尼器、粘性阻尼器或它們的任何組合。技術方案11. 根據技術方案2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結構穩定性系統包括至少一個地震套件,其構造成在地震活動存在的情況下聯接于所述移動式發電單元以保持所述移動式發電單元的穩定性。技術方案12. 根據技術方案11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結構穩定性系統構造成在以大于241.4km/h吹動的風存在的情況下將所述移動式發電單元保持在豎直位置。技術方案13. 根據技術方案11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結構穩定性系統構造成在以大于321.9 km/h吹動的風存在的情況下將所述移動式發電單元保持在豎直位置。技術方案14. 根據技術方案11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結構穩定性系統構造成針對大于0.75g的地震負載來保持所述移動式發電單元的穩定性。技術方案15. 根據技術方案1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式發電單元包括燃氣渦輪。技術方案16. 一種系統,包括:構造成聯接于移動式發電單元的結構穩定性系統,其中所述結構穩定性系統構造成在傾覆力矩超過靜負載的抵抗時將所述移動式發電單元保持在豎直位置,并且所述結構穩定性系統包括構造成將所述移動式發電單元偏壓到中心位置的阻尼器系統。技術方案17. 根據技術方案16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系統包括多個阻尼器柱結構,各個阻尼器柱結構包括關于所述移動式發電單元的縱軸線垂直地延伸的、設置在所述發電單元附近的柱,以及聯接于所述柱的阻尼器,并且各個阻尼器包括聯接于所述柱的第一縱向端和構造成聯接于所述移動式發電單元的第二縱向端。技術方案18. 根據技術方案17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阻尼器柱結構中的各個阻尼器構造成從相應的柱沿與所述相應的柱的縱向長度和所述移動式發電單元的所述縱軸線兩者交叉的方向延伸。技術方案19. 根據技術方案18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阻尼器柱結構包括至少兩對阻尼器柱結構,并且所述至少兩對阻尼器柱結構中的各對沿所述移動式發電單元的所述縱軸線的不同軸向點對準。技術方案20. 一種系統,包括:構造成聯接于移動式發電單元的結構穩定性系統,其中所述結構穩定性系統包括構造成將所述移動式發電單元偏壓到中心位置的阻尼器系統,并且所述阻尼器系統包括多個阻尼器柱結構,各個阻尼器柱結構包括關于所述移動式發電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系統,包括:構造成生成功率的移動式發電單元;以及構造成聯接于所述移動式發電單元的結構穩定性系統,其中所述結構穩定性系統構造成在傾覆力矩超過靜負載的抵抗時將所述移動式發電單元保持在豎直位置。
【技術特征摘要】
2015.04.20 US 14/6910821. 一種系統,包括:構造成生成功率的移動式發電單元;以及構造成聯接于所述移動式發電單元的結構穩定性系統,其中所述結構穩定性系統構造成在傾覆力矩超過靜負載的抵抗時將所述移動式發電單元保持在豎直位置。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結構穩定性系統包括構造成將所述移動式發電單元偏壓到中心位置的阻尼器系統。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系統包括多個阻尼器,其構造成在沿所述移動式發電單元的縱軸線的多個位置處聯接于所述移動式發電單元,并且使所述移動式發電單元穩定。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系統包括多個柱,其設置在所述移動式發電單元附近并且關于所述移動式發電單元的縱軸線垂直地延伸,其中所述多個阻尼器中的各個阻尼器聯接于所述多個柱中的相應的柱以形成阻尼器柱結構。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阻尼器中的各個阻尼器包括聯接于所述多個柱中的相應的柱的第一縱向端,以及構造成聯接于所述發電單元的第二縱向...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V塞蒂,MA阿科斯塔,
申請(專利權)人:通用電氣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美國;US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