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離子接地裝置,包括接地電極和連接在接地電極上的引出線,所述接地電極包括金屬內管和金屬外管,金屬內管位于金屬外管內,在金屬內管內放置內填料,在金屬內管和金屬外管之間放置外填料;在接地電極的底部安裝底罩,在底罩的外部安裝多根滲透管,多根滲透管以底罩為中心向外輻射;在接地電極的外壁上還設置填料添加器,填料添加器的出口同時通向金屬內管和金屬外管。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上述結構,不僅能夠長期改變接地電極底部土壤的導電性,還能夠長期改變遠處土壤的導電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電氣接地領域,具體地,涉及離子接地裝置。
技術介紹
接地是指一種有意或非有意的導電連接,由于這種連接,可使電路或電氣設備接到大地或近似于大地(代替或大地的導電體)的電位;引導地電流流入和流出大地(或代替大地的導電體)。電力系統中地網的降阻效果和使用年限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指標,一般說來:地網的接地電阻大小關乎著地上對應設施能否正常工作,地網的壽命應與地上對應設施的設計使用年限相匹配。現有的離子接地裝置中對改變接地電極底部土壤的導電性效果明顯,但是對改變接地電極稍遠地方土壤的導電性效果則比較微弱,且現有離子接地裝置無法長期有效的改變土壤的導電性能。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離子接地裝置,該離子接地裝置不僅能夠長期改變接地電極底部土壤的導電性,還能夠長期改變遠處土壤的導電性。本技術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離子接地裝置,包括接地電極和連接在接地電極上的引出線,所述接地電極包括金屬內管和金屬外管,金屬內管位于金屬外管內,在金屬內管內放置內填料,在金屬內管和金屬外管之間放置外填料;在接地電極的底部安裝底罩,在底罩的外部安裝多根滲透管,多根滲透管以底罩為中心向外輻射;在接地電極的外壁上還設置填料添加器,填料添加器的出口同時通向金屬內管和金屬外管。工作中接地電極金屬內管和金屬外管內填料中的離子通過底罩上設置的多根滲透管均勻而緩慢的滲透到周圍更寬范圍的土壤中,持續改進周圍土壤導電性。以往采用在接地電極的底部直接設置離子滲透孔的方式向土壤中進行滲透,滲透液都滲透到接地電極的底部,該滲透離子改善接地電極底部土壤的導電性能明顯,而對于改善離接地電極稍遠土壤的導電性則非常微弱。而本方案采用額外的多根滲透管進行滲透,滲透管能夠到達更遠地方的土壤,實現快速的改變接地電極底部和更遠地方土壤的導電性。由于內填料在潮濕環境中離子流失速度遠高于干燥環境中的離子流失速度,當離子填料快速消耗完畢之后,該接地裝置則達不到持續改善周圍土壤導電性的作用,進而失去良好接地效果;因此設置外填料,該外填料具有比內填料更好的保水性和吸水性,讓內填料保持在干燥的環境中,避免離子流失過快,使離子長期改善土壤的導電性。當發現內填料消耗完畢之后,可通過本方案中設置的填料添加器,該添加器能夠同時獨立的向金屬內管和金屬外管中添加填料,進一步確保接地電極經久耐用、接地電阻可長久保持在設定范圍內。進一步的,所述接地電極的側面上還設置透視孔。由于接地電極具有一定的高度,且不透明,當在檢測填料是否消耗完時可通過透視孔直觀的進行觀察,快速準確的確定是否需要添加填料。進一步的,所述金屬外管的內層和外層均為耐腐蝕的鈦合金層,中間層為碳鋼層。由于釋放的填料具有極強的腐蝕性,容易導致接地電極老化,而該設計能夠耐腐蝕,提高接地電極的使用壽命。進一步的,所述接地電極的頂部還安裝帶呼吸孔堵頭。進一步的,所述內填料由緩釋性離子組成,外填料由保水性且吸水性好的有機化學材料組成。進一步的,所述滲透管的形狀為彎曲形。該設計能夠放緩填料的釋放速度且到達更遠的地方,能夠長期持續不斷的改變土壤的導電性。綜上,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1、以往采用在接地電極的底部直接設置離子滲透孔的方式向土壤中進行滲透,只能改善接地電極底部土壤的導電性能,而本方案采用額外的多根滲透管進行滲透,滲透管能夠到達更遠地方的土壤,實現快速的改變接地電極底部和更遠地方土壤的導電性,導電性能得到優化。2、本方案設置外填料,該外填料具有比內填料更好的保水性和吸水性,讓內填料保持在干燥的環境中,避免離子流失過快,使離子長期改善土壤的導電性。3、當發現內填料消耗完畢之后,可通過本方案中設置的填料添加器,該添加器能夠同時獨立的向金屬內管和金屬外管中添加填料,進一步確保接地電極經久耐用、接地電阻可長久保持在設定范圍內。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接地電極的剖視圖。附圖中標記及相應的零部件名稱:1、接地電極;2、填料添加器;3、底罩;4、帶呼吸孔堵頭;5、引出線;6、滲透管;7、透視孔;8、外填料;9、金屬內管;10、金屬外管;11、內填料。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地的詳細說明,但本技術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實施例1:如圖1-2所示,本技術包括接地電極1和連接在接地電極1上的引出線5,所述接地電極1包括金屬內管9和金屬外管10,金屬內管9位于金屬外管10內,在金屬內管9內放置內填料11,在金屬內管9和金屬外管10之間放置外填料8;在接地電極1的底部安裝底罩3,在底罩3的外部安裝多根滲透管6,多根滲透管6以底罩3為中心向外輻射;在接地電極1的外壁上還設置填料添加器2,填料添加器2的出口同時通向金屬內管9和金屬外管10。工作中接地電極金屬內管和金屬外管內填料中的離子通過底罩上設置的多根滲透管均勻而緩慢的滲透到周圍更寬范圍的土壤中,持續改進周圍土壤導電性。以往采用在接地電極的底部直接設置離子滲透孔的方式向土壤中進行滲透,滲透液都滲透到接地電極的底部,該滲透離子改善接地電極底部土壤的導電性能明顯,而對于改善離接地電極稍遠土壤的導電性則非常微弱。而本方案采用額外的多根滲透管進行滲透,滲透管能夠到達更遠地方的土壤,實現快速的改變接地電極底部和更遠地方土壤的導電性。由于內填料在潮濕環境中離子流失速度遠高于干燥環境中的離子流失速度,當離子填料快速消耗完畢之后,該接地裝置則達不到持續改善周圍土壤導電性的作用,進而失去良好接地效果;因此設置外填料,該外填料具有比內填料更好的保水性和吸水性,讓內填料保持在干燥的環境中,避免離子流失過快,使離子長期改善土壤的導電性。當發現內填料消耗完畢之后,可通過本方案中設置的填料添加器,該添加器能夠同時獨立的向金屬內管和金屬外管中添加填料,進一步確保接地電極經久耐用、接地電阻可長久保持在設定范圍內。實施例2:本實施例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優選如下:接地電極1的側面上還設置透視孔7。由于接地電極具有一定的高度,且不透明,當在檢測填料是否消耗完時可通過透視孔直觀的進行觀察,快速準確的確定是否需要添加填料。金屬外管10的內層和外層均為耐腐蝕的鈦合金層,中間層為碳鋼層。由于釋放的填料具有極強的腐蝕性,容易導致接地電極老化,而該設計能夠耐腐蝕,提高接地電極的使用壽命。接地電極1的頂部還安裝帶呼吸孔堵頭4。內填料11由緩釋性離子組成,外填料8由保水性且吸水性好的有機化學材料組成。滲透管6的形狀為彎曲形。該設計能夠放緩填料的釋放速度且到達更遠的地方,能夠長期持續不斷的改變土壤的導電性。以上所述,僅是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技術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技術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均落入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離子接地裝置,包括接地電極(1)和連接在接地電極(1)上的引出線(5),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電極(1)包括金屬內管(9)和金屬外管(10),金屬內管(9)位于金屬外管(10)內,在金屬內管(9)內放置內填料(11),在金屬內管(9)和金屬外管(10)之間放置外填料(8);在接地電極(1)的底部安裝底罩(3),在底罩(3)的外部安裝多根滲透管(6),多根滲透管(6)以底罩(3)為中心向外輻射;在接地電極(1)的外壁上還設置填料添加器(2),填料添加器(2)的出口同時通向金屬內管(9)和金屬外管(10)。
【技術特征摘要】
1.離子接地裝置,包括接地電極(1)和連接在接地電極(1)上的引出線(5),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電極(1)包括金屬內管(9)和金屬外管(10),金屬內管(9)位于金屬外管(10)內,在金屬內管(9)內放置內填料(11),在金屬內管(9)和金屬外管(10)之間放置外填料(8);在接地電極(1)的底部安裝底罩(3),在底罩(3)的外部安裝多根滲透管(6),多根滲透管(6)以底罩(3)為中心向外輻射;在接地電極(1)的外壁上還設置填料添加器(2),填料添加器(2)的出口同時通向金屬內管(9)和金屬外管(10)。2.根據權利要求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江,
申請(專利權)人:成都市精電化工廠,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四川;5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