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污泥脫水機,包括基座、分離倉,分離軸及驅動機構,分離軸上設置有螺旋葉,分離軸包括圓柱端和圓錐端,分離軸的圓柱端內設置有進液管道,該進液管道從圓柱端處貫穿連接到分離倉的外端,進液管道的另一端延伸至圓柱端和圓錐端的連接處,且圓柱端和圓錐端的連接處設置有進液孔,進液管道通過進液孔與內腔連通,進液管道的內壁上設置有刀片,分離倉在位于圓柱端端頭處的下方設置有出水口,在位于圓錐端端頭處的下方設置有出泥口,所述的分離倉正對圓錐端的端頭處設置有壓力傳感器,壓力傳感器的信號輸出連接到外端的顯示器。本發明專利技術具有分離效果好、分離效率高、結構緊湊、成本低廉的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污泥治理領域,特別是涉及到一種一種污泥脫水機。
技術介紹
現今,環境治理越來越被重視,國家的污染大致分為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幾個方面,其中水污染現今形式非常嚴重,水污染物的排放仍然巨大,水污染的治理主要是治黑治臭,主要就是污泥,需要對污泥進行分離,現在最常用的就是過濾分離,這種分離方式不僅速度慢,而且分離不徹底,很多細雜物仍然難以過濾掉,使得水仍然不清潔。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和不足,提供一種污泥脫水機,解決現有用于污泥脫水的機器,分離效果差,速度慢的缺陷。本專利技術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一種污泥脫水機,包括基座、安裝在基座上的分離倉,位于分離倉內的分離軸及用于驅動分離軸旋轉的驅動機構,分離倉的內腔與分離軸的結構配合,分離軸上設置有螺旋葉,分離軸包括圓柱端和圓錐端,分離軸的圓柱端內設置有進液管道,該進液管道從圓柱端處貫穿連接到分離倉的外端,進液管道的另一端延伸至圓柱端和圓錐端的連接處,且圓柱端和圓錐端的連接處設置有進液孔,進液管道通過進液孔與內腔連通,進液管道的內壁上設置有刀片,分離倉在位于圓柱端端頭處的下方設置有出水口,在位于圓錐端端頭處的下方設置有出泥口,所述的分離倉正對圓錐端的端頭處設置有壓力傳感器,壓力傳感器的信號輸出連接到外端的顯示器。本專利技術中,分離軸上設置有螺旋葉,分離軸旋轉時形成離心力,使得液體中的固體向螺旋方向移動。分離軸的螺旋方向朝向圓錐端,這樣的分離效果使得:圓柱端處的液體基本為清水,圓錐端處的基本為污泥。同時,因為圓錐形的設置,更有益于分離軸對污泥的擠壓,將污泥的水分被壓出,因而從出泥口出來的污泥含水量極低,如此便可大大提高分離效果。外部的污水是通過進液管道,從進液孔進入分離倉的內腔中,對清水、污泥兩端都不形成混合,使得裝置可以在分離中加料,不間斷工作。在進液管道上設置了刀片,該刀片會被帶動旋轉,對污水進行切割,將里面粘結牢固的顆粒打散。因為這些顆粒中含有水分,且粘結牢固,通過圓錐形的結構也難以將這些水分擠壓出來,所以設置了刀片進行打散,增強了脫水效果。內腔兩端的壓力傳感器則用于檢測壓力,當分離軸旋轉時,帶動內部液體旋轉對內腔形成一個旋沖力,如進入內腔的污水過快時,液體被向兩端擠壓,內腔壓力會增大,并且,這時出水口和出泥口出料都會加快,就使得分離效果降低,通過觀察壓力傳感器傳導的壓力,可以調節最佳進料速度,保證了分離效果。為避免污泥于刀片上聚集,進一步地,所述刀片上設有多個貫穿刀片前后端面的通孔。為結構優化,進一步地,所述圓柱端和所述圓錐端均橫向設置,圓錐端的大端與圓柱端同徑且相連。進一步地,所述驅動機構固連于所述基座上且位于所述分離倉外。為實現驅動機構對分離軸的驅動,進一步地,還包括貫穿所述分離倉的傳動軸,傳動軸一端與所述驅動機構相連,其的另一端與所述圓錐端的小端相連。為取材便捷且提高工作效率,進一步地,所述驅動機構為電機。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1、通過刀片的設置,可在其被帶動旋轉時,對污水進行切割,將里面粘結牢固的顆粒打散,如此,便利于后續的分離工作。2、通過分離軸的設置,可在其旋轉時形成離心力,使得液體中的固體向螺旋方向移動。如此,便可使得圓柱端處的液體基本為清水,圓錐端處的基本為污泥。同時因為是圓錐形設置,使得污泥擠壓,將水分壓出,從出泥口出來的污泥含水量極低,因而脫水效果大大增加。3、通過進液管道的設置,使得外部的污水通過進液管道進入分離軸內,再從進液孔進入分離倉的內腔中,因而,對清水、污泥兩端都不形成混合。如此,便可在分離中加料,進行不間斷工作。4、通過壓力傳感器的設置,可通過參考該壓力值,得到最好的進料量,保證了分離效果和分離速度。附圖說明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并不構成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限定。在附圖中:圖1 為本專利技術所述的一種污泥脫水機一個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所述的一種污泥脫水機中分離軸一個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所述的一種污泥脫水機中分離軸一個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所述的一種污泥脫水機中刀片一個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附圖中標記及相應的零部件名稱:1、基座,2、分離倉,201、內腔,202、出水口,203、出泥口,3、分離軸,301、圓柱端,302、圓錐端,303、螺旋葉,304、進液管道,305、進液孔,306、刀片,307、通孔,4、驅動機構,401、傳動軸,5、壓力傳感器。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技術的結構不僅限 于以下實施例:實施例1如圖1至圖4所示,一種污泥脫水機,包括基座1、安裝在基座1上的分離倉2,位于分離倉2內的分離軸3及用于驅動分離軸3旋轉的驅動機構4,分離倉2的內腔201與分離軸3的結構配合,分離軸3上設置有螺旋葉303,分離軸3包括圓柱端301和圓錐端302,分離軸3的圓柱端301內設置有進液管道304,該進液管道304從圓柱端301處貫穿連接到分離倉2的外端,進液管道304的另一端延伸至圓柱端301和圓錐端302的連接處,且圓柱端301和圓錐端302的連接處設置有進液孔305,進液管道304通過進液孔305與內腔201連通,進液管道304的內壁上設置有刀片306,分離倉2在位于圓柱端301端頭處的下方設置有出水口202,在位于圓錐端302端頭處的下方設置有出泥口203,所述的分離倉2正對圓錐端302的端頭處設置有壓力傳感器5,壓力傳感器5的信號輸出連接到外端的顯示器。本實施例中,分離軸3上設置有螺旋葉303,分離軸3旋轉時形成離心力,使得液體中的固體向螺旋方向移動。分離軸3的螺旋方向朝向圓錐端302,這樣的分離效果使得:圓柱端301處的液體基本為清水,圓錐端302處的基本為污泥。同時,由于圓錐形302的設置,更有益于分離軸3對污泥的擠壓,將污泥中的水分壓出,因而從出泥口203出來的污泥含水量極低,如此便可大大提高分離效果。外部的污水是通過進液管道304,從進液孔305進入分離倉2的內腔201中,對清水、污泥兩端都不形成混合,如此,本裝置可在分離中加料,進行不間斷工作。內腔201兩端的壓力傳感器5則用于檢測壓力,當分離軸3旋轉時,帶動內部液體旋轉對內腔201形成一個旋沖力,如進入內腔201的污水過快時,液體被向兩端擠壓,內腔201壓力會增大,并且,這時出水口202和出泥口203出料都會加快,就使得分離效果降低,通過觀察壓力傳感器5傳導的壓力,可以調節最佳進料速度,保證了分離效果。進一步地,所述刀片306上設有多個貫穿刀片306前后端面的通孔307。如此,當刀片306隨分離軸3在對污泥進行切割時,難免會有部分污泥淤積于相鄰刀片306之間的區域,通過通孔307的設置,便可有效緩解這種淤積現象,使污泥穿透通孔307而繼續被帶入圓柱端301中。為結構優化,進一步地,所述圓柱端301和所述圓錐端302均橫向設置,圓錐端302的大端與圓柱端301同徑且相連。為實現驅動機構4對分離軸3的驅動,進一步地,還包括貫穿所述分離倉的傳動軸401,傳動軸401一端與所述驅動機構4相連,其的另一端與所述圓錐端302的小端相連。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污泥脫水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安裝在基座(1)上的分離倉(2),位于分離倉(2)內的分離軸(3)及用于驅動分離軸(3)旋轉的驅動機構(4),分離倉(2)的內腔(201)與分離軸(3)的結構配合,分離軸(3)上設置有螺旋葉(303),分離軸(3)包括圓柱端(301)和圓錐端(302),分離軸(3)的圓柱端(301)內設置有進液管道(304),該進液管道(304)從圓柱端(301)處貫穿連接到分離倉(2)的外端,進液管道(304)的另一端延伸至圓柱端(301)和圓錐端(302)的連接處,且圓柱端(301)和圓錐端(302)的連接處設置有進液孔(305),進液管道(304)通過進液孔(305)與內腔(201)連通,進液管道(304)的內壁上設置有刀片(306),分離倉(2)在位于圓柱端(301)端頭處的下方設置有出水口(202),在位于圓錐端(302)端頭處的下方設置有出泥口(203),所述的分離倉(2)正對圓錐端(302)的端頭處設置有壓力傳感器(5),壓力傳感器(5)的信號輸出連接到外端的顯示器。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污泥脫水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安裝在基座(1)上的分離倉(2),位于分離倉(2)內的分離軸(3)及用于驅動分離軸(3)旋轉的驅動機構(4),分離倉(2)的內腔(201)與分離軸(3)的結構配合,分離軸(3)上設置有螺旋葉(303),分離軸(3)包括圓柱端(301)和圓錐端(302),分離軸(3)的圓柱端(301)內設置有進液管道(304),該進液管道(304)從圓柱端(301)處貫穿連接到分離倉(2)的外端,進液管道(304)的另一端延伸至圓柱端(301)和圓錐端(302)的連接處,且圓柱端(301)和圓錐端(302)的連接處設置有進液孔(305),進液管道(304)通過進液孔(305)與內腔(201)連通,進液管道(304)的內壁上設置有刀片(306),分離倉(2)在位于圓柱端(301)端頭處的下方設置有出水口(202),在位于圓錐端(302)端頭處的下方設置有出泥口(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奇峰,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乾富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重慶;50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