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下水道清淤設備,屬于市政施工機械設備技術領域,包括驅動部、控制部、儲存部和作業部,所述驅動部和控制部分別與作業部連接,所述儲存部與作業部的排污裝置連通,所述作業部包括機架、行走系統、刮泥系統和清淤系統,所述行走系統、刮泥系統和清淤系統分設于所述機架上成一體,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的下水道清淤設備,安全可靠、清淤率高、適應性強、省時省力,具有降低工人勞動強度、清淤徹底、作業效率高等優點,針對淤結的硬泥配置有刮泥系統,對嚴重淤結的管道同樣具有良好的清淤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市政施工機械設備
,具體涉及一種城市下水管道清淤設備,尤其涉及一種安全可靠、清淤效率高、適應性強的下水道清淤設備。
技術介紹
城市地下遍布著地下排污排水管道,每天有大量的污水、污物進入地下管道,并通過地下管道排出城外或進入專門的污水污物處理場地。如果排水管道不及時清淤,將會造成地下管道的阻塞,污水外溢,給城市生產生活造成重大影響。出現下水道堵塞這類問題主要有兩類原因,一種是由于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鈣鹽和油脂等各種容易結垢的物質,第二種原因是這些污漬在水中又摻入了泥沙、尿液或油污等物質,且部分生活垃圾中攜帶大量的纏繞物,比如,布條、塑料,使生活污水比生活用水更容易結垢后堆積。造成管道使用不久后,下水道截面就開始減小,流量下降、流通不暢以致最后完全堵塞。現有技術中的管道的清淤工作主要由人工完成,存在勞動強度高,清淤效率低、效果差等弊端,同時管道內的有害氣體也會給工作人員帶來生命危害,且在使用過程中,需要挖開管道才能進入,施工期間需要占用城市道路,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人們進行了長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樣 的解決方案。例如,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排水管道清淤機器人吸泥裝置[申請號:201420011590.3],其中葉片螺旋面型絞龍軸外側設有絞龍套筒,絞龍套筒前端呈喇叭口型,喇叭口開口朝外,后端下部設有開口,葉片螺旋面型絞龍軸沿徑向四面依次交錯固定螺旋葉片,葉片螺旋面型絞龍軸前端連接攪拌機構,所述攪拌機構包含套筒和設在套筒前端的扇形攪拌葉,葉片螺旋面型絞龍軸兩端分別設有軸承和軸承蓋,且與驅動機構連接。雖然提高了清淤機械化的水平,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但是,由于生活垃圾中存在大量的纏繞物,例如,布條、塑料等,較容易的導致葉片螺旋的纏繞,使得清淤裝置的工作效率降低,故障頻發,也直接影響其使用的壽命。有鑒于此,這也構成了需要進一步改進下水道清淤設備的結構設計,以圖解決所存在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安全可靠、清淤率高、適應性強的下水道清淤設備,省時省力、安全可靠,具有降低工人勞動強度、清淤徹底、作業效率高、適應性強等優點,泥漿經清淤系統加壓,可適應長距離的輸送,作業距離遠,針對淤結的硬泥配置有刮泥系統,對嚴重淤結的管道同樣具有良好的清淤效果。為實現上述專利技術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以下技術方案:一種下水道清淤設備,包括驅動部、控制部、儲存部,和作業部,所述驅動部和控制部分別與作業部連接,所述儲存部與作業部的排污裝置連通,所述作業部包括機架、行走系統、刮泥系統、清淤系統,所述行走系統、刮泥系統、清淤系統分設所述機架上成一體。優選地,所述行走系統包括固定架、至少一個第一驅動架和至少一個支腿,所述固定架套設在機架上,所述第一驅動架和支腿活動的鉸接在所述固定架上。優選地,所述固定架大體為圓柱的外形,所述第一驅動架和支腿沿所述固定架的圓周側面均布。優選地,所述第一驅動架和支腿一端鉸接在固定架上,沿行進方向間隔的固定,另外一端沿固定架的徑向延伸,且在遠離固定架的遠端鉸接,所述固定架、第一驅動架和支腿之間大體呈三角外形的固定;進一步地,第一驅動架和支腿均為三個,均布在固定架的周面。優選地,所述支腿沿其延伸方向,長度可變幅的設置。優選地,所述支腿之間還設置有推動裝置,所述推動裝置為一活動的活塞缸,或者多個部件組成的可伸縮的部件。優選地,所述刮泥系統固定在機架沿行進方向的前端,包括至少一個旋轉架、至少一個第二驅動架、切割組件和纏繞物清除組件,所述旋轉架一端固定在機架上,相對設置的另外一端朝向行進方向延伸,環繞機架發散,所述第二驅動架一端固定在機架上,與行進方向相反的延伸發散,相對設置的另外一端固定在所述旋轉架上,所述切割組件間隔的固定在旋轉架上,沿行進方向延伸。優選地,所述纏繞物清除組件間隔的固定在旋轉架上,與切割組件錯位的設置。優選地,所述切割組件由至少兩個固定在旋轉架上,間隔布置的刀具組成。優選地,所述清淤裝置包括與機架固定的渣漿泵和調節裝置,所述調劑裝置固定在渣漿泵的末端,可伸縮的固定。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具有如下優點和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下水道清淤設備,安全可靠、清淤率高、適應性強、省時省力、安全可靠,具有降低工人勞動強度、清淤徹底、作業效率高、適應性強等優點,泥漿經清淤系統加壓,可適應長距離的輸送,作業距離長,針對淤結的硬泥配置有刮泥系統,對嚴重淤結的管道同樣具有良好的清淤效果。附圖說明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說明書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理解,本專利技術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構成對本專利技術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1示出了一種根據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所實現的下水道清淤設備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用于限制本專利技術。為了便于描述,在這里可以使用空間相對術語,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來描述如在圖中所示的一個器件或特征與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間位置關系。應當理解的是,空間相對術語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圖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圖中的器件被倒置,則描述為“在其他器件或構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構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將被定位為“在其他器件或構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構造之下”。因而,示例性術語“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兩種方位。該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轉90度或處于其他方位),并且對這里所使用的空間相對描述作出相應解釋。請參考圖1,圖1示出了一種根據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所實現的下水道清淤設備的結構示意圖。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管道的清淤工作主要由人工完成,存在勞動強度高、清淤效率低、效果差的弊端,且在使用過程中,需要挖開管道才能進入,施工期間需要占用城市道路,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如圖1所示,依照本專利技術專利原理設計的下水道清淤設備,設備包括驅動部10、控制部20、儲存部30,和作業部40,驅動部10和控制部20分別與作業部40連接,儲存部30與作業部40的排污裝置連通。通過布置在地面上的驅動部10和控制部20,可實現對作業部40的作業進程進行調節與控制,儲存部30收集從作業部40排除的污水,實現對下水道清淤后的集污、排污。驅動部10通過驅動機構提供動力源,例如,采用柴油機作為動力源,以便能夠在無電源的場所都能作業,使用方便,優選地,通過柴油機作為動力源,帶動液壓泵,使機械能轉化為液壓能,作為工作裝置的動力。控制部20采用PLC控制系統進行控制指令的收集與傳遞,為了適應下水道較黑的工作環境,較佳地,控制部20還設有視頻采集系統,以方便實時觀察下水道內的作業情況。儲存部30連接作業部40,收集作業部40作業過程分離出的泥漿,儲存淤泥的作用,經分離過濾后的水重新輸送至管道,實現循環再利用。作業部40包括機架41、行走系統42、刮泥系統43、清淤系統44,行走系統42、刮泥系統43、清淤系統44分設機架41上成一體。如圖1所示,機架41由型鋼和鋼板拼焊、螺栓連接而成,為了組裝的便捷,便于拼裝出適應不同尺寸的下水道管道直徑,在焊接的型鋼和鋼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下水道清淤設備,包括驅動部(10)、控制部(20)、儲存部(30),和作業部(40),所述驅動部(10)和控制部(20)分別與作業部(40)連接,所述儲存部(30)與作業部(40)的排污裝置連通,其特征在于,所述作業部(40)包括機架(41)、行走系統(42)、刮泥系統(43)、清淤系統(44),所述行走系統(42)、刮泥系統(43)、清淤系統(44)分設所述機架(41)上成一體。
【技術特征摘要】
2016.06.12 CN 20161041226471.一種下水道清淤設備,包括驅動部(10)、控制部(20)、儲存部(30),和作業部(40),所述驅動部(10)和控制部(20)分別與作業部(40)連接,所述儲存部(30)與作業部(40)的排污裝置連通,其特征在于,所述作業部(40)包括機架(41)、行走系統(42)、刮泥系統(43)、清淤系統(44),所述行走系統(42)、刮泥系統(43)、清淤系統(44)分設所述機架(41)上成一體。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道清淤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系統(42)包括固定架(421)、至少一個第一驅動架(422)和至少一個支腿(423),所述固定架(421)套設在機架(41)上,所述第一驅動架(422)和支腿(423)活動的鉸接在所述固定架(421)上。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下水道清淤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421)大體為圓柱的外形,所述第一驅動架(422)和支腿(423)沿所述固定架(421)的圓周側面均布。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下水道清淤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驅動架(422)和支腿(423)一端鉸接在固定架(421)上,沿行進方向間隔的固定,另外一端沿固定架(421)的徑向延伸,且在遠離固定架(421)的遠端鉸接,所述固定架(421)、第一驅動架(422)和支腿(423)之間大體呈三角外形的固定。5....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曉宏,
申請(專利權)人:湖南帝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湖南;4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