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配式建筑用彈性抗震柱腳座,用于建筑物中的立柱與基礎間的彈性支撐,包括:一塊上端板、一塊下端板、數塊弓形側板,其中的弓形側板分布在上端板和下端板周圍,弓形測板的上、下端固定在上端板和下端板周邊。在上、下端板之間設置由串接節、上連桿、下連桿組成的形變量限定機構,在弓形側板與上、下端板之間設置帶有弓形側板板上、下端邊緣置入槽的條形過渡構件。本發明專利技術的積極效果是:所提供的柱腳座,大幅度增加了支座彈性變形的尺寸范圍,能較多吸收振動能量,緩沖、衰減地面傳遞到建筑物的震動,降低振動建筑物的破壞力,提高了建筑物抵抗外力侵襲的能力。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建筑領域,具體涉及建筑物基座。
技術介紹
裝配式建筑,是建筑業的大勢所趨。為防止地震等自然災害對建筑物的毀損,導致生命及財產損失,以及逐漸增多的用于與高科技的建筑物如海上油(氣)井平臺、核能開發基地、重點科學研究及軍事基地中受周期改變的強力作用或有突發強烈震動潛在威脅的建筑物,都將建筑物的抗震級別突出為技術重點。以往,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多從選用高強材料、加大各部分截面尺寸、增多咬合或鎖定機構的途徑,導致建筑物材料投入、施工投入大幅攀升。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裝配式建筑用彈性抗震柱腳座,用于建筑物中的立柱與基礎間的彈性支撐,克服以往建筑物抗震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專利技術的裝配式建筑用彈性抗震柱腳座包括:一塊上端板、一塊下端板、數塊弓形側板,其中的弓形側板分布在上端板和下端板周圍,弓形測板的上、下端固定在上端板和下端板周邊。為提高上端板水平方向的穩定性,其中的上端板幅面小于下端板的幅面,上端板、下端板與上窄下寬的弓形側板圍成下大上小的塔形柱腳座。為便于柱腳座在混凝土基礎上穩固連接,在下端板上有伸向下方用于澆筑在混凝土中的埋桿或帶帽埋桿穿過孔。為便于制造及產品的標準化,所述的上、下端板為正方形、弓形側板豎向截面為均勻的圓弧形,四塊形狀、尺寸相同的弓形側板固定在上、下端板四周。為給柱腳座提供輔助彈性力,在基座軸心位置的上、下端板之間加入螺旋壓力彈簧。為防止柱腳座在強烈震動因超載而使柱腳座變形超限,在上、下端板之間設置由串接節、上連桿、下連桿組成的形變量限定機構,所述的上連桿與下連桿為橫截面為矩形的直桿,上連桿的上端連接在上短板上,上連桿的下端有矩形銷孔,下連桿的下端連接在下端板上,下連桿的上端有矩形銷孔,所述的串接節包括向上伸出的一對連接耳和向下伸出的連接耳,上、下兩個方向的連接耳橫向垂直,連接耳上有矩形銷孔,用插入連接耳和連桿上的的矩形插銷將串接節和上、下連桿連接在一起,至少有一個在連桿或連接耳上的銷孔是在連桿縱向上的條形孔;所述的串接節或者是有矩形軸心孔的筒形,串接節的上部和下部各有一個穿過中心孔的銷孔,串接節的上、下兩個銷孔相垂直,串接節的上部套在上連桿上,串接節的下部套在下連桿上,用穿過串接節和連桿銷孔的插銷將上、下連桿連接在串接節上,其中,至少串接節上的一個銷孔或者是一個連桿上的銷孔在連桿的縱向上為條形,上、下連桿平行于插銷孔的側面與串接節之間留有擺動間隙。為提高弓形側板與上、下端板的連接強度,在弓形側板兩端有焊接在側板與上、下端板之間的肋板。為便于弓形側板在上、下端板上的固定連接和確保連接強度和精確的位置,在弓形側板與上、下端板之間設置帶有弓形側板板上、下端邊緣置入槽的條形過渡構件,過渡構件外邊緣一側與上、下端板的邊緣焊接,另一側通過透過上、下端板的一排焊接工藝孔與上、下端板焊接,弓形側板的上、下端伸進置入槽與過渡構件焊接。本專利技術的積極效果是:所提供的承載梁、柱的基座,由于上、下兩端之間采用弓形支撐構件,大幅度增加了支座彈性變形的尺寸范圍,能較多吸收振動能量,緩沖、衰減地面傳遞到建筑物的震動,降低振動建筑物的破壞力,提高了建筑物抵抗外力侵襲的能力,為減少因地震導致的生命、財產損失取得了技術上的進步。為服務于伴有振動和潛在振動威脅的使用環境中的建筑物提供了抗震的技術支持。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主視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俯視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主視剖視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軸測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中弓形側板與上、下端板之間的過渡構件連接圖。具體實施方式參閱圖1—5,本專利技術的裝配式建筑用彈性抗震柱腳座由一塊正方形上端板1、一塊正方型下端板2、四塊弓形側板3組成,其中的弓形側板3分布在上端板1和下端板2周圍,弓形測板3的上、下端固定在上端板1和下端板2周邊。其中的上端板1幅面小于下端板2的幅面,上端板1、下端板2與上窄下寬的弓形側板3圍成下大上小的塔形柱腳座。在下端板上有伸向下方用于澆筑在混凝土中的埋桿或帶帽埋桿穿過孔,在基座軸心位置的上、下端板之間加入螺旋壓力彈簧4。在上、下端板之間設置由串接節5、上連桿6、下連桿7組成的形變量限定機構,所述的上連桿6與下連桿7為橫截面為矩形的直桿,上連桿6的上端連接在上短板1上,上連桿的下端有矩形銷孔,下連桿7的下端連接在下端板2上,下連桿7的上端有矩形銷孔,所述的串接節5包括向上伸出的一對連接耳8和向下伸出的連接耳9,上、下兩個方向的連接耳8和9橫向垂直,連接耳8、9上有矩形銷孔,用插入連接耳和連桿上的的矩形插銷10將串接節和上、下連桿連接在一起,至少有一個在連桿6、7、或連接耳8、9上的銷孔是在連桿縱向上的條形孔;在弓形側板與上、下端板之間設置帶有弓形側板板上、下端邊緣置入槽的條形過渡構件11,過渡構件外邊緣一側與上、下端板1、2的邊緣焊接,另一側通過透過上、下端板1、2的一排焊接工藝孔與上、下端板8、9焊接,弓形側板3的上、下端伸進置入槽與過渡構件11焊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裝配式建筑用彈性抗震柱腳座,其特征是:包括一塊上端板、一塊下端板、數塊弓形側板,其中的弓形側板分布在上端板和下端板周圍,弓形測板的上、下端固定在上端板和下端板周邊。
【技術特征摘要】
1.裝配式建筑用彈性抗震柱腳座,其特征是:包括一塊上端板、一塊下端板、數塊弓形側板,其中的弓形側板分布在上端板和下端板周圍,弓形測板的上、下端固定在上端板和下端板周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配式建筑用彈性抗震柱腳座,其特征是:上端板幅面小于下端板的幅面,上端板、下端板與上窄下寬的弓形側板圍成下大上小的塔形柱腳座。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配式建筑用彈性抗震柱腳座,其特征是:在下端板上有伸向下方用于澆筑在混凝土中的埋桿或帶帽埋桿穿過孔。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配式建筑用彈性抗震柱腳座,其特征是:上、下端板為正方形、弓形側板豎向截面為均勻的圓弧形,四塊形狀、尺寸相同的弓形側板固定在上、下端板四周。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配式建筑用彈性抗震柱腳座,其特征是:在基座軸心位置的上、下端板之間加入螺旋壓力彈簧。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配式建筑用彈性抗震柱腳座,其特征是:在上、下端板之間設置由串接節、上連桿、下連桿組成的形變量限定機構,所述的上連桿與下連桿為橫截面為矩形的直桿,上連桿的上端連接在上短板上,上連桿的下端有矩形銷孔,下連桿的下端連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羅大威,
申請(專利權)人:羅大威,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吉林;2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