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零部件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注塑模具,其包括定模板、動模板、滑動配合于所述動模板上的滑塊以及固定于所述動模板上的感應開關,所述感應開關位于所述動模板上的滑塊復位位置處,所述感應開關的感應位置為所述滑塊處于所述滑塊復位位置處。當注塑模具開模后,感應開關進入工作狀態,如果檢測到滑塊已經到達滑塊復位位置,注塑模具可以正常合模,如果檢測到滑塊未到達滑塊復位位置,則控制注塑模具不進行合模。因此,該注塑模具可以在滑塊未成功復位時不進行合模,以此防止定模板上安裝的零部件與滑塊相撞,從而使滑塊不容易因碰撞而出現損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申請涉及零部件加工
,尤其涉及一種注塑模具。
技術介紹
注塑工藝是比較常用的加工工藝之一。在很多產品上都需要加工類似外卡扣的結構,這就需要在注塑模具中設置滑塊,以此成型這些類似外卡扣的結構。然而,有時滑塊重量很大,在生產過程中常因自重問題而無法完成復位動作。當模具合模時,定模板上安裝的零部件會撞到滑塊上,導致滑塊容易出現損壞。
技術實現思路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注塑模具,以使滑塊不容易出現損壞。本申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注塑模具,其包括定模板、動模板、滑動配合于所述動模板上的滑塊以及固定于所述動模板上的感應開關,所述感應開關位于所述動模板上的滑塊復位位置處,所述感應開關的感應位置為所述滑塊處于所述滑塊復位位置處。優選地,所述動模板上開設安裝孔,所述感應開關的固定端固定于所述安裝孔內。優選地,所述安裝孔為螺紋孔,所述感應開關的固定端螺紋配合于所述安裝孔內。優選地,沿著所述注塑模具的合模方向,所述感應開關上靠近所述滑塊的一端不高于所述動模板與所述滑塊的配合面。優選地,沿著所述注塑模具的合模方向,所述感應開關上靠近所述滑塊的一端與所述動模板與所述滑塊的配合面相平齊。優選地,所述感應開關位于所述滑塊復位位置的中心處。優選地,還包括驅動斜楔,所述驅動斜楔與所述定模板固定連接,所 述驅動斜楔始終位于所述感應開關的感應區域之外。優選地,所述感應開關為光電感應開關。優選地,還包括斜撐銷,所述斜撐銷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定模板上,另一端為驅動復位端,所述驅動復位端相對于所述定模板外伸,所述滑塊上開設作用孔,所述驅動復位端與所述作用孔滑動配合。優選地,還包括聲光報警器,所述聲光報警器與所述感應開關電連接。本申請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達到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請所提供的注塑模具在動模板上設置感應開關,該感應開關可以感應滑塊是否處于滑塊復位位置處,當注塑模具開模后,感應開關進入工作狀態,如果檢測到滑塊已經到達滑塊復位位置,注塑模具可以正常合模,如果檢測到滑塊未到達滑塊復位位置,則控制注塑模具不進行合模。因此,該注塑模具可以在滑塊未成功復位時不進行合模,以此防止定模板上安裝的零部件與滑塊相撞,從而使滑塊不容易因碰撞而出現損壞。應當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細節描述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請。附圖說明圖1為本申請實施例所提供的注塑模具在一種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申請實施例所提供的注塑模具在另一種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10-定模板;20-動模板;30-滑塊;40-感應開關;50-驅動斜楔;60-斜撐銷。此處的附圖被并入說明書中并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請的實施例,并與說明書一起用于解釋本申請的原理。具體實施方式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申請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如圖1和圖2所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注塑模具,該注塑模具包括定模板10、動模板20、滑動配合于動模板20上的滑塊30以及固定于動模板20上的感應開關40,該感應開關40位于動模板20上的滑塊復位位置處,感應開關40的感應位置為滑塊30處于該滑塊復位位置處。定模板10和動模板20合到一起時,滑塊30由定模板10驅動,以此逐漸靠近動模板20上的動模鑲塊,進而組成模腔;定模板10和動模板20相對遠離時,滑塊30上的驅動力消失,滑塊30可以在彈簧的帶動下進行復位。滑塊30復位后,其在動模板20上的位置即為前述的滑塊復位位置處。感應開關40的感應位置為滑塊30處于該滑塊復位位置處,也就是說,感應開關40會根據滑塊30是否處于滑塊復位位置來發送對應的控制信號。當注塑模具開模后,感應開關40進入工作狀態,如果檢測到滑塊30已經到達滑塊復位位置,感應開關40可以向注塑機發送相應的電信號,以此控制注塑模具正常合模。如果感應開關40檢測到滑塊30未到達滑塊復位位置,則感應開關40向注塑機發送相應的電信號,以此控制注塑模具不進行合模。因此,該注塑模具可以在滑塊30未成功復位時不進行合模,以此防止定模板10上安裝的零部件與滑塊相撞,從而使滑塊不容易因碰撞而出現損壞。上述感應開關40的結構類型比較多樣,例如接近開關等,該感應開關40在動模板20上的安裝形式也可以采用很多種方式,例如直接固定在動模板20的表面上,只要該感應開關40不影響注塑模具的合模操作即可。然而,如果感應開關40整體暴露在動模板20的外部,那么周圍空間中的零部件就容易與該感應開關40碰撞,導致感應開關40出現損壞。為了防止這一情況出現,可在動模板20上開設安裝孔,感應開關40的固定端固定于該安裝孔內即可。由于此種結構至少可以將感應開關40的一部分結構保護起來,也就能夠降低感應開關40發生損壞的幾率。為了更大程度地降低感應開關40發生損壞的幾率,沿著注塑模具的合模方向,感應開關40上靠近滑塊30的一端不高于動模板20與滑塊30 的配合面,此配合面就是安裝孔的末端所在的面。此時,感應開關40整體位于安裝孔內,其相對于動模板20外露的部分更少,以此達到前述目的。具體地,沿著注塑模具的合模方向,感應開關40上靠近滑塊30的一端可以低于動模板20與滑塊30的配合面,也可以與該配合面平齊,為了在達到前述技術效果的基礎上不影響感應開關40的感應精度,本申請實施例優選感應開關40上靠近滑塊30的一端與動模板20與滑塊30的配合面相平齊。另外,前述安裝孔可以為螺紋孔,感應開關40的固定端螺紋配合于該安裝孔內。感應開關40螺紋連接于動模板20上,可以簡化感應開關40的拆裝操作。一種實施例中,感應開關40位于滑塊復位位置的中心處。如此設置的目的是,使得感應開關40能夠準確地感應滑塊30的位置,防止感應開關40的位置設置的太偏以后,滑塊30處于滑塊復位位置而感應開關40未準確感應到,以及滑塊30未處于滑塊復位位置而感應開關40卻感應到滑塊處于滑塊復位位置的情況出現。通常,滑塊30的驅動是通過安裝于定模板10上的驅動斜楔50實現的,由于該驅動斜楔50與滑塊30較近,因此驅動斜楔50的位置也會影響感應開關40的感應精度,為了防止驅動斜楔50對感應開關40的感應過程產生干擾作用,可以優化驅動斜楔50的位置和結構,使得該驅動斜楔50始終位于感應開關40的感應區域(該感應區域可以是圖2中所示的扇形區域)以外。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感應開關40可以優選為光電感應開關,該光電感應開關具有控制精度高、使用壽命長、噪音小、性能穩定、節能效果好等優點。另一種實施例中,本申請提供的注塑模具還包括斜撐銷60,該斜撐銷60的一端固定于定模板10上,另一端為驅動復位端,該驅動復位端相對于定模板10外伸,滑塊30上開設作用孔,前述驅動復位端與該作用孔滑動配合。當定模板10帶動斜撐銷60靠近動模板20時,斜撐銷60將伸入滑塊30上的作用孔內,隨著定模板10不斷靠近動模板20,斜撐銷60將帶動滑塊30進行滑動。顯然,當滑塊30由驅動斜楔50帶動時,斜撐銷 60可以提供輔助作用力,使得滑塊30的運動更加可靠。如果滑塊30沒有及時復位,那么為了提醒操作人員及時處理這一故障,注塑模具還可包括聲光報警器(圖中未示出),該聲光報警器與感應開關40電連接。當感應開關40檢測到滑塊30未復位后,感應開關40可以同時向注塑機和聲光報警器發送信號,以此控制注塑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定模板、動模板、滑動配合于所述動模板上的滑塊以及固定于所述動模板上的感應開關,所述感應開關位于所述動模板上的滑塊復位位置處,所述感應開關的感應位置為所述滑塊處于所述滑塊復位位置處。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定模板、動模板、滑動配合于所述動模板上的滑塊以及固定于所述動模板上的感應開關,所述感應開關位于所述動模板上的滑塊復位位置處,所述感應開關的感應位置為所述滑塊處于所述滑塊復位位置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動模板上開設安裝孔,所述感應開關的固定端固定于所述安裝孔內。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孔為螺紋孔,所述感應開關的固定端螺紋配合于所述安裝孔內。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沿著所述注塑模具的合模方向,所述感應開關上靠近所述滑塊的一端不高于所述動模板與所述滑塊的配合面。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沿著所述注塑模具的合模方向,所述感應開關上靠近所述滑塊的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郭偉,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天瓏無線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