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瓦斯抽放管路的布置結構,第一回風順槽和第二回風順槽之間間隔布置有多個聯巷,相鄰所述聯巷之間開設有螺旋鉆孔,所述螺旋鉆孔連通所述第一回風順槽和所述第二回風順槽,所述螺旋鉆孔與相鄰所述聯巷之間的距離小于所述瓦斯抽放管路的瓦斯抽放半徑,所述瓦斯抽放管路布置在所述螺旋鉆孔和所述聯巷中。由于將相鄰聯巷之間由原來的聯巷改為螺旋鉆孔,減少了聯巷的掘進工作量,保證了掘進安全、增加了單進水平、減少了生產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礦井瓦斯的抽放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瓦斯抽放管路的布置結構。
技術介紹
近年來,隨著我國煤礦生產向深部發展,礦井瓦斯越來越多,瓦斯管理難度越來越大,采空區瓦斯濃度管理成為礦井安全生產的重要環節,目前采空區抽放系統多是將瓦斯抽放主管管路鋪設于綜采工作面二號回風順槽,并在工作面一、二號回風順槽間每50m掘進一個聯巷安設瓦斯抽放支管,對工作面采空區進行瓦斯抽放。傳統的利用聯巷布置瓦斯抽放管路的結構存在以下缺點:(1)遇煤層裂隙發育,底板泥化,使用類似于掘錨機、連采機的大型機械掘進時,由于機身重,在施工聯巷過程中掘錨機履帶來回搓碾底板對開口段底板破壞嚴重,既影響掘進單進水平又影響質量標準化達標,還增加工作面作業勞動強度。(2)由于每50m布置一個聯巷,煤柱小,聯巷開口懸頂面積較大,不利于破碎頂板維護;同時維護破碎頂板需加強錨桿、錨索支護,既影響掘進單進水平,又增加了支護費用。(3)施工聯巷單進水平低,單進水平是指每個班每月掘進巷道長度,不能有效保證綜采工作面提前預抽時間。(4)聯巷安設支管消耗材料較多,且不易維護,存在采空區聯巷頂板冒落砸壞支管現象,影響抽放效果,存在回風隅角瓦斯超限隱患。(5)瓦斯抽放支管聯巷在封閉時通風工程量大、費用高,且封閉后存在采空區漏風現象。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保證了掘進安全、增加了單進水平、減少了 生產成本的瓦斯抽放管路的布置結構。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保證了掘進安全、增加了單進水平、減少了生產成本的瓦斯抽放管路的布置結構。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提供一種瓦斯抽放管路的布置結構,第一回風順槽和第二回風順槽之間間隔布置有多個聯巷,相鄰所述聯巷之間開設有螺旋鉆孔,所述螺旋鉆孔連通所述第一回風順槽和所述第二回風順槽,所述螺旋鉆孔與相鄰所述聯巷之間的距離小于所述瓦斯抽放管路的瓦斯抽放半徑,所述瓦斯抽放管路布置在所述螺旋鉆孔和所述聯巷中。進一步地,所述瓦斯抽放半徑為35-100m,相鄰所述聯巷的距離為70-150m,所述螺旋鉆孔距離相鄰所述聯巷的距離為35-75m。進一步地,相鄰所述聯巷之間開設有兩個螺旋鉆孔,所述瓦斯抽放半徑為50m,相鄰所述聯巷的距離為105m,所述螺旋鉆孔距離相鄰所述聯巷的距離為35m,相鄰所述螺旋鉆孔之間的距離也為35m。進一步地,所述螺旋鉆孔的孔徑為ф600m。進一步地,所述螺旋鉆孔與所述聯巷相互平行。進一步地,所述螺旋鉆孔與所述聯巷之間傾斜布置。進一步地,所述螺旋鉆孔施工前,所述螺旋鉆孔預留位置對應的所述第一回風順槽和所述第二回風順槽利用玻璃鋼錨桿進行支護。進一步地,距離工作面較遠為所述第一回風順槽,距離工作面較近的為所述第二回風順槽,所述螺旋鉆孔的開口設置在所述第二回風順槽,所述螺旋鉆孔的透口設置在所述第一回風順槽。進一步地,所述開口距離所述第二回風順槽的底板1.5m,所述透口距離所述第一回風順槽的頂板1m,所述螺旋鉆孔沿水平方向施工。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將相鄰聯巷之間由原來的聯巷改為螺旋鉆孔,減少了聯巷的掘進工作量,保證了掘進安全、增加了單進水平、減少了生產成本。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一實施例中瓦斯抽放管路的布置結構的工作面布置平面圖;圖2是圖1的局部放大圖;圖3是本技術一實施例中瓦斯抽放管路的布置結構的螺旋鉆孔的鉆進角度圖。附圖標記對照表:1-第一回風順槽 2-第二回風順槽 3-輔回撤通道4-主回撤通道 5-膠運順槽 6-下一工作面的第一回風順槽7-下一工作面的第二回風順槽 8-綜采工作面 9-聯巷10-螺旋鉆孔 11-開口 12-透口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來進一步說明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圖1為本技術一實施例中瓦斯抽放管路的布置結構的工作面布置平面圖,即工作面的俯視圖。其中,第一回風順槽1和第二回風順槽2服務于圖1中的綜采工作面8,用于回風和抽放瓦斯用,綜采工作面8只需在回風側設置螺旋鉆孔10進行瓦斯抽放;膠運順槽5作為安設膠帶運輸機和移變列車用,回采完畢后就報廢封閉。而下一工作面的第一回風順槽6和下一工作面的第二回風順槽7為下一個工作面的兩條回風順槽。如圖1-2所示,瓦斯抽放管路的布置結構,第一回風順槽1和第二回風順槽2之間間隔布置有多個聯巷9,相鄰聯巷9之間開設有螺旋鉆孔10,螺旋鉆孔10連通第一回風順槽1和第二回風順槽2,螺旋鉆孔10與相鄰聯巷9之間的距離小于瓦斯抽放管路(圖未示)的瓦斯抽放半徑,瓦斯抽放管路布置在螺旋鉆孔10和聯巷9中。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相當于拉長了原有相鄰聯巷之間的 距離,在聯巷之間增加了螺旋鉆孔,利用在螺旋鉆孔中布置瓦斯抽放管路的做法。代替了現有的完全通過挖掘聯巷來布置瓦斯抽放管路的做法。減少了聯巷的數量,也就減少了聯巷的掘進工作量。本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相鄰聯巷9之間開設有兩個螺旋鉆孔10。具體為,瓦斯抽放半徑為50m,相鄰聯巷9的距離為105m,螺旋鉆孔10距離相鄰聯巷9的距離為35m,相鄰螺旋鉆孔10之間的距離也為35m。其中,瓦斯抽放半徑為瓦斯抽放管路能夠抽放到瓦斯的圓形范圍的半徑值。在相同的瓦斯抽放半徑的情況下,相鄰瓦斯抽放管路之間的距離越短,相鄰瓦斯抽放區域相疊加、抽放效果越好;反之,越長抽放效果越差。即,螺旋鉆孔10距離相鄰聯巷9的距離,以及相鄰螺旋鉆孔之間的距離越短,瓦斯的抽放效果越好。并且,螺旋鉆孔10與相鄰聯巷9之間的距離,以及相鄰螺旋鉆孔之間的距離不能大于瓦斯抽放管路的瓦斯抽放半徑。本實施例中,螺旋鉆孔10距離相鄰聯巷9的距離,以及相鄰螺旋鉆孔10之間的距離不能超過50m。另外,由于第一回風順槽1和第二回風順槽2同時向前延伸推進,為保證通風、運輸、供排水等需要必須要在第一回風順槽1和第二回風順槽2之間掘進聯巷9,而根據掘錨機掘進工藝,綜合每班掘進進尺最多、掘錨機、梭車跟機電纜長度等方面最優因數,考慮將相鄰聯巷9距離規定為105m,為保證更好的抽放效果就將相鄰螺旋鉆孔10之間距離定為35m。較佳地,在兼具瓦斯抽放效果和通風、運輸、供排水等需要的前提下,相鄰聯巷之間還可以只開設一個螺旋鉆孔,或兩個以上的螺旋鉆孔。較佳地,瓦斯抽放半徑可以為35-100m,相鄰聯巷的距離可以為70-150m,螺旋鉆孔距離相鄰聯巷的距離可以為35-75m。優選地,螺旋鉆孔10的孔徑為ф600m,便于在螺旋鉆孔10內布置瓦斯抽放管路。本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螺旋鉆孔10與聯巷9相互平行。即,螺旋鉆孔10垂直于煤壁施工,根據螺旋鉆機施工鉆孔特點水平效果最佳(即垂直于煤壁),且后期安設瓦斯抽放管路既美觀又節約材料,同時又能保證螺旋鉆孔10貫通后在第一回風順槽1的上側(后面將詳細解釋)。較佳地,為了實現布置瓦斯抽放管路的目的,螺旋鉆孔10與聯巷9之間也可以傾斜布置。優選地,螺旋鉆孔10施工前,螺旋鉆孔10預留位置對應的第一回風順槽1和第二回風順槽2利用玻璃鋼錨桿進行支護。其中,當工作面掘進到螺旋鉆孔10預留的位置時,第一回風順槽1和第二回風順槽2的幫支護由原來的螺紋鋼錨桿變為玻璃鋼錨桿。這是因為,為了防止鉆機在施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瓦斯抽放管路的布置結構,第一回風順槽和第二回風順槽之間間隔布置有多個聯巷,其特征在于,相鄰所述聯巷之間開設有螺旋鉆孔,所述螺旋鉆孔連通所述第一回風順槽和所述第二回風順槽,所述螺旋鉆孔與相鄰所述聯巷之間的距離小于所述瓦斯抽放管路的瓦斯抽放半徑,所述瓦斯抽放管路布置在所述螺旋鉆孔和所述聯巷中。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瓦斯抽放管路的布置結構,第一回風順槽和第二回風順槽之間間隔布置有多個聯巷,其特征在于,相鄰所述聯巷之間開設有螺旋鉆孔,所述螺旋鉆孔連通所述第一回風順槽和所述第二回風順槽,所述螺旋鉆孔與相鄰所述聯巷之間的距離小于所述瓦斯抽放管路的瓦斯抽放半徑,所述瓦斯抽放管路布置在所述螺旋鉆孔和所述聯巷中。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瓦斯抽放管路的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瓦斯抽放半徑為35-100m,相鄰所述聯巷的距離為70-150m,所述螺旋鉆孔距離相鄰所述聯巷的距離為35-75m。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瓦斯抽放管路的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相鄰所述聯巷之間開設有兩個螺旋鉆孔,所述瓦斯抽放半徑為50m,相鄰所述聯巷的距離為105m,所述螺旋鉆孔距離相鄰所述聯巷的距離為35m,相鄰所述螺旋鉆孔之間的距離也為35m。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瓦斯抽放管路的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曉東,陳殿賦,曾得國,蒲林,呂謀,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華神東煤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