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汽車碰撞試驗設備領域,尤其是一種汽車碰撞試驗牽引機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在保證汽車碰撞牽引力穩定可靠的前提下,實現大幅度精簡結構以及牽引成本的汽車碰撞試驗牽引機構。汽車碰撞試驗牽引機構,包括原動車連接裝置和從動車連接裝置,所述原動車連接裝置的原動牽引端與牽引繩連接,所述原動車連接裝置的原動引導端繞過導向機構后與從動車連接裝置的從動牽引端連接,所述原動車連接裝置和從動車連接裝置在牽引繩的牽引下對向行駛。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設計精簡,在保證對撞要求的前提下,比傳統的牽引設備有明顯的成本優勢,尤其適用于需要低成本且多元化的進行汽車對撞試驗的場合。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汽車碰撞試驗設備領域,尤其是一種汽車碰撞試驗牽引機構。
技術介紹
汽車碰撞測試NCAP(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不同于由政府機構組織實施的強制性安全認證,它是一個民間組織。目前在歐洲、日本、美國、澳大利亞都有類似的評價機構。我國的C-NCAP也已于2005年正式啟動。NCAP碰撞測試具體內容大約包括兩個方面,正面和側面碰撞。正面碰撞有50公里/時正面100%剛性壁碰撞,正面64公里/時40%ODB(重疊可變性壁障),側面碰撞速度通常是50公里/時,另外還有中柱碰撞測試后碰測試等。碰撞測試成績則由星級表示,共有五個星級,星級越高表示該車的碰撞安全性能越好。其中,作為汽車碰撞試驗關鍵裝備的用于驅動汽車前進從而實現碰撞的碰撞試驗牽引機構,現有的措施是采用昂貴的牽引設備來驅動,其設備本身不僅結構設計復雜,而且購買與使用成本都較高,這也直接導致了測試成本的大幅度上升。另外的,一旦牽引機構布置完畢后,又難以根據實際測試需要進行靈活的變動,尤其是在車車對撞測試的場合,因此的,現有的碰撞驅動系統存在有靈活性差、成本高的缺陷。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在保證汽車碰撞牽引力穩定可靠的前提下,實現大幅度精簡結構以及牽引成本的汽車碰撞試驗牽引機構。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汽車碰撞試驗牽引機構,包括原動車連接裝置和從動車連接裝置,所述原動車連接裝置的原動牽引端與牽引繩連接,所述原動車連接裝置的原動引導端繞過導向機構后與從動車連接裝置的從動牽引端連接,所述原動車連接裝置和從動車連接裝置在牽引繩的牽引下對向行駛。進一步的是,所述導向機構為導向轉盤。進一步的是,包括原動牽引端引導裝置,所述原動牽引端穿過原動牽引端引導裝置而與牽引繩連接。進一步的是,包括從動牽引端引導裝置,所述從動牽引端穿過從動牽引端引導裝置而與原動引導端連接。進一步的是,包括脫鉤裝置,所述原動車連接裝置通過脫鉤裝置與原動牽引端連接。進一步的是,包括脫鉤裝置,所述從動車連接裝置通過脫鉤裝置與從動牽引端連接。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通過巧妙的結構簡化,可以實現在實際使用時,僅僅需要單一的牽引繩的牽引下接口實現兩對撞車輛的對向行駛。具體的講,首先的,牽引繩拉動原動車連接裝置的原動牽引端并帶動固定在原動車上的原動車連接裝置運動,此時,原動車向前行駛;與此同時的,原動車連接裝置的原動引導端也前進并通過導向機構拉動從動車連接裝置的從動牽引端而將從動車拉動,即原動車、從動車均在單一牽引力即牽引繩的牽引下實現了牽引,并且的,通過導向轉盤機構對拉力的轉向引導,最終實現原動車和從動車之間的對撞,而且在碰撞前1秒動力牽引繩自動分離。本技術結構設計精簡,在保證對撞要求的前提下,比傳統的牽引設備有明顯的成本優勢,尤其適用于需要低成本且多元化的進行汽車對撞試驗的場合。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俯視圖。圖2是本技術的側視圖。圖中標記為:原動車連接裝置1、原動牽引端11、原動引導端12、原動牽引端引導裝置13、從動車連接裝置2、從動牽引端21、從動牽引端引導裝置23、導向機構3、牽引繩4。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如圖1、圖2所示的汽車碰撞試驗牽引機構,包括原動車連接裝置1和從動車連接裝置2,所述原動車連接裝置1的原動牽引端11與牽引繩4連接,所述原動車連接裝置1的原動引導端12繞過導向機構3后與從動車連接裝置2的從動牽引端21連接,所述原動車連接裝置1和從動車連接裝置2在牽引繩4的牽引下對向行駛?,F有的汽車碰撞牽引裝置,不僅結構比較復雜,而且是每個汽車對應有獨立的牽引機構。由于是彼此獨立,所以在保證汽車車速上有較高的精度要求,但是,一旦牽引機構的車速控制精度提高后,隨即而來的就是高企的設備成本,以至于出現做碰撞試驗的企業不得不將過多的物力財力投入到牽引設備中。本技術的構思出發點就是在保證牽引效果的前提下,盡可能的利用結構本身的關聯性精簡結構。在實際使用時,本機構只存在有單一的牽引動力即牽引繩4,所述牽引繩4首先通過原動牽引端11拉動固定設置于原動車上的原動車連接裝置1向前運動,然后的,原動車連接裝置1后方的原動引導端12則在通過導向機構3的導向后牽動從動車連接裝置2的從動牽引端21運動,并隨即通過牽引從動車連接裝置2而拉動與動車連接裝置2固定連接的從動車前進。至此的,本技術在簡化的結構的基礎上成功實現了對兩輛碰撞車輛的驅動,且可以保證兩輛車相撞時車速大小的一致性。一般的,為了進一步的簡化導向機構3的構造,從而進一步的降低成本,可以選擇將所述導向機構3選擇為導向轉盤。另外的,為了引導原動牽引端11按實際需要的方向行進,可以選擇增設原動牽引端引導裝置13,如圖2所示的,所述原動牽引端11穿過原動牽引端引導裝置13而與牽引繩4連接,從而為牽引繩索的布置提供了更為多元化的方案。與此類似的,也可以增設動牽引端引導裝置23,所述從動牽引端21穿過從動牽引端引導裝置23而與原動引導端12連接。另外,為了在碰撞前的一瞬間及時實現原動牽引端11與原動車連接裝置1之間連接的斷開,從而保護原動牽引端11以及牽引繩4,可以選擇增設包括脫鉤裝置5,如圖2所示的,所述原動車連接裝置1通過脫鉤裝置5與原動牽引端11連接。同樣的,也可以選擇從動車連接裝置2通過脫鉤裝置5與從動牽引端21連接。本技術為低成本、多元化的汽車碰撞試驗提供了牽引設備的支持,其巧妙的結構設計為試驗企業降低了用于牽引設備的成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汽車碰撞試驗牽引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原動車連接裝置(1)和從動車連接裝置(2),所述原動車連接裝置(1)的原動牽引端(11)與牽引繩(4)連接,所述原動車連接裝置(1)的原動引導端(12)繞過導向機構(3)后與從動車連接裝置(2)的從動牽引端(21)連接,所述原動車連接裝置(1)和從動車連接裝置(2)在牽引繩(4)的牽引下對向行駛。
【技術特征摘要】
1.汽車碰撞試驗牽引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原動車連接裝置(1)和從動車連接裝置(2),所述原動車連接裝置(1)的原動牽引端(11)與牽引繩(4)連接,所述原動車連接裝置(1)的原動引導端(12)繞過導向機構(3)后與從動車連接裝置(2)的從動牽引端(21)連接,所述原動車連接裝置(1)和從動車連接裝置(2)在牽引繩(4)的牽引下對向行駛。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碰撞試驗牽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機構(3)為導向轉盤。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車碰撞試驗牽引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原動牽引端引導裝置(13),所述原動牽引...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馬龍澤,
申請(專利權)人:成都菜根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四川;5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