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ail transit shuttle station line structure, the circuit structure comprises a spindle platform, the spindle on both sides of the platform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uplink and downlink line second line, the first line up including along spindle platform layout of the station side edge curve, set in the first bell the transition section, along the spindle platform station and arranged in the transition section along the spindle second bell station after the end of the pit; the platform flat curve segments connected by a first bell transition section and the first interval line segment, the platform curve of outbound end through the second bell transition section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interval line segment; the second line and the first line of the uplink downlink symmetrical spindle platform. The invention realizes the rapid change of the line spacing through the flat curve section of the platform, and shortens the length of the transition section of the bell mouth.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城市軌道交通線路的
,具體地指一種軌道交通高架梭形車站線路結構。
技術介紹
城市軌道交通高架敷設方式具有建設成本較低、施工周期較短、施工難度小、運營費用省等優點,適合布置于城市道路較寬的路中綠化帶內。如圖1所示為傳統的軌道交通高架島式車站的線路,其站臺為規整的島式站臺11,島式站臺11的兩側布置為一組平行直線12,在島式站臺11的站前、站后兩端的喇叭口過渡段各采用了兩組平曲線13、以及在兩組平曲線之間的夾直線14來收緊線間距。然而,由于線路接近島式站臺11一端時喇叭口過渡段線間距拉大,只能做成雙柱墩15或門式墩,橋面需要分設成兩個單線橋。雙柱墩15或門式墩不僅工程量大,而且占用道路面積、影響道路景觀。區間高架橋梁為了減小工程量,降低對城市道路的影響,美化城市景觀,一般采用獨柱墩16雙線橋的形式,較窄的線間距能夠縮小橋面寬度,獨柱墩16可以布置于路中綠化帶內,不占用機動車的行車道。因此,在車站部分喇叭口過渡段的長度是決定高架線路的工程投資、景觀效果的關鍵因素。傳統的軌道交通高架島式車站的島式站臺11兩側線路布置形式為平行直線12,喇叭口過渡段線間距較大、長度較長,雙墩柱數量較多,增大了工程投資,同時橋面面積較大,也影響城市景觀。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種可以縮短車站喇叭口過渡段長度、減少工程投資量的軌道交通高架梭形車站線路結構。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所設計的一種軌道交通高架梭形車站線路結構,包括梭形站臺,所述梭形站臺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一上行正線和第二下行正線,所述第一上行正線包括沿梭形站臺一側外緣布置的站臺平曲線段、設 ...
【技術保護點】
一種軌道交通高架梭形車站線路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梭形站臺(1),所述梭形站臺(1)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一上行正線(2)和第二下行正線(3),所述第一上行正線(2)包括沿梭形站臺(1)一側外緣布置的站臺平曲線段(4)、設置在沿梭形站臺(1)站前的第一喇叭口過渡段(5)、以及設置在沿梭形站臺(1)站后的第二喇叭口過渡段(6);所述站臺平曲線段(4)的進站端通過第一喇叭口過渡段(5)與第一區間直線段(7)連接,所述站臺平曲線段(4)的出站端通過第二喇叭口過渡段(6)與第二區間直線段(8)連接;所述第二下行正線(3)與第一上行正線(2)關于梭形站臺(1)對稱分布。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軌道交通高架梭形車站線路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梭形站臺(1),所述梭形站臺(1)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一上行正線(2)和第二下行正線(3),所述第一上行正線(2)包括沿梭形站臺(1)一側外緣布置的站臺平曲線段(4)、設置在沿梭形站臺(1)站前的第一喇叭口過渡段(5)、以及設置在沿梭形站臺(1)站后的第二喇叭口過渡段(6);所述站臺平曲線段(4)的進站端通過第一喇叭口過渡段(5)與第一區間直線段(7)連接,所述站臺平曲線段(4)的出站端通過第二喇叭口過渡段(6)與第二區間直線段(8)連接;所述第二下行正線(3)與第一上行正線(2)關于梭形站臺(1)對稱分布。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軌道交通高架梭形車站線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喇叭口過渡段(5)包括沿上行方向依次設置的第一平曲線(9.1)和第一夾直線(10...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強,袁曉萍,林永紅,胡立發,吳忻源,李伶,馮菁,
申請(專利權)人: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湖北;4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