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一種軌道交通高架梭形車站線路結構制造技術

    技術編號:14234998 閱讀: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1 04:55
    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軌道交通高架梭形車站線路結構,該線路結構包括梭形站臺,所述梭形站臺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一上行正線和第二下行正線,所述第一上行正線包括沿梭形站臺一側外緣布置的站臺平曲線段、設置在沿梭形站臺站前的第一喇叭口過渡段、以及設置在沿梭形站臺站后的第二喇叭口過渡段;所述站臺平曲線段的進站端通過第一喇叭口過渡段與第一區間直線段連接,所述站臺平曲線段的出站端通過第二喇叭口過渡段與第二區間直線段連接;所述第二下行正線與第一上行正線關于梭形站臺對稱分布。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站臺平曲線段實現線間距的快速變化,縮短喇叭口過渡段長度。

    Rail transit elevated shuttle station line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ail transit shuttle station line structure, the circuit structure comprises a spindle platform, the spindle on both sides of the platform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uplink and downlink line second line, the first line up including along spindle platform layout of the station side edge curve, set in the first bell the transition section, along the spindle platform station and arranged in the transition section along the spindle second bell station after the end of the pit; the platform flat curve segments connected by a first bell transition section and the first interval line segment, the platform curve of outbound end through the second bell transition section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interval line segment; the second line and the first line of the uplink downlink symmetrical spindle platform. The invention realizes the rapid change of the line spacing through the flat curve section of the platform, and shortens the length of the transition section of the bell mouth.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城市軌道交通線路的
    ,具體地指一種軌道交通高架梭形車站線路結構
    技術介紹
    城市軌道交通高架敷設方式具有建設成本較低、施工周期較短、施工難度小、運營費用省等優點,適合布置于城市道路較寬的路中綠化帶內。如圖1所示為傳統的軌道交通高架島式車站的線路,其站臺為規整的島式站臺11,島式站臺11的兩側布置為一組平行直線12,在島式站臺11的站前、站后兩端的喇叭口過渡段各采用了兩組平曲線13、以及在兩組平曲線之間的夾直線14來收緊線間距。然而,由于線路接近島式站臺11一端時喇叭口過渡段線間距拉大,只能做成雙柱墩15或門式墩,橋面需要分設成兩個單線橋。雙柱墩15或門式墩不僅工程量大,而且占用道路面積、影響道路景觀。區間高架橋梁為了減小工程量,降低對城市道路的影響,美化城市景觀,一般采用獨柱墩16雙線橋的形式,較窄的線間距能夠縮小橋面寬度,獨柱墩16可以布置于路中綠化帶內,不占用機動車的行車道。因此,在車站部分喇叭口過渡段的長度是決定高架線路的工程投資、景觀效果的關鍵因素。傳統的軌道交通高架島式車站的島式站臺11兩側線路布置形式為平行直線12,喇叭口過渡段線間距較大、長度較長,雙墩柱數量較多,增大了工程投資,同時橋面面積較大,也影響城市景觀。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種可以縮短車站喇叭口過渡段長度、減少工程投資量的軌道交通高架梭形車站線路結構。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所設計的一種軌道交通高架梭形車站線路結構,包括梭形站臺,所述梭形站臺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一上行正線和第二下行正線,所述第一上行正線包括沿梭形站臺一側外緣布置的站臺平曲線段、設置在沿梭形站臺站前的第一喇叭口過渡段、以及設置在沿梭形站臺站后的第二喇叭口過渡段;所述站臺平曲線段的進站端通過第一喇叭口過渡段與第一區間直線段連接,所述站臺平曲線段的出站端通過第二喇叭口過渡段與第二區間直線段連接;所述第二下行正線與第一上行正線關于梭形站臺對稱分布。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喇叭口過渡段包括沿上行方向依次設置的第一平曲線和第一夾直線,所述第一平曲線通過第一夾直線與站臺平曲線段的進站端連接;所述第二喇叭口過渡段包括沿上行方向依次設置的第二夾直線和第二平曲線,所述第二平曲線通過第二夾直線與站臺平曲線段的出站端連接。進一步地,所述站臺平曲線段為開口朝向梭形站臺內側的圓弧線。再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平曲線與第二平曲線均為開口朝向梭形站臺外側的圓弧線。更進一步地,所述站臺平曲線段、第一平曲線、第二平曲線的曲線半徑均為1000~3000m。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具有如下優點:其一,本專利技術的站臺設計為梭形站臺,可將現有車站部分線路結構由兩條平行直線改進為兩條對稱的呈圓弧狀的站臺平曲線,通過站臺平曲線實現線間距的快速變化,縮短喇叭口過渡段長度。其二,本專利技術的梭形車站線路結構利用梭形線路縮短喇叭口區間段的長度,從而減少高架橋雙柱墩或門式墩數量,減少了兩端橋面面積,進而減少工程投資,美化景觀。其三,本專利技術的梭形車站線路結構中喇叭口過渡段設計了一組平曲線及夾直線,比傳統的線路結構減少了一組平曲線,行車更為平順,旅客乘坐更為舒適。附圖說明圖1為傳統的軌道交通高架島式車站的橋墩布置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軌道交通高架梭形車站線路結構的示意圖;圖3為圖2的橋墩布置結構示意圖其中:1-梭形站臺、2-第一上行正線、3-第二下行正線、4-站臺平曲線段、5-第一喇叭口過渡段、6-第二喇叭口過渡段、6.1-第二上行方向軌道正線、6.2-第二下行方向軌道正線、7-第一區間直線段、8-第二區間直線段、8.2-第二單渡線、8.3-第三單渡線、8.4-第四單渡線、9.1-第一平曲線、9.2-第二平曲線、10.1-第一夾直線、10.2-第二夾直線、11-島式站臺、12-平行直線、13-平曲線、14-夾直線、15-雙柱墩、16-獨柱墩。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軌道交通高架梭形車站線路結構,包括梭形站臺1,梭形站臺1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一上行正線2和第二下行正線3,第一上行正線2包括沿梭形站臺1一側外緣布置的站臺平曲線段4、設置在沿梭形站臺1站前的第一喇叭口過渡段5、以及設置在沿梭形站臺1站后的第二喇叭口過渡段6;站臺平曲線段4的進站端通過第一喇叭口過渡段5與第一區間直線段7連接,站臺平曲線段4的出站端通過第二喇叭口過渡段6與第二區間直線段8連接;第二下行正線3與第一上行正線2關于梭形站臺1對稱分布。本專利技術通過將站臺設計為梭形站臺1,可將現有車站部分線路結構由兩條平行直線改進為兩條對稱的呈圓弧狀的站臺平曲線段4,通過站臺平曲線段4實現線間距的快速變化,縮短喇叭口過渡段長度。上述技術方案中,第一喇叭口過渡段5包括沿上行方向依次設置的第一平曲線9.1和第一夾直線10.1,第一平曲線9.1通過第一夾直線10.1與站臺平曲線段4的進站端連接;第二喇叭口過渡段6包括沿上行方向依次設置的第二夾直線10.2和第二平曲線9.2,第二平曲線9.2通過第二夾直線10.2與站臺平曲線段4的出站端連接。本專利技術的梭形車站線路結構利用梭形線路縮短喇叭口區間段的長度,從而減少高架橋雙柱墩或門式墩數量,減少了兩端橋面面積,進而減少工程投資,美化景觀。站臺平曲線段4為開口朝向梭形站臺1內側的圓弧線。第一平曲線9.1與第二平曲線9.2均為開口朝向梭形站臺1外側的圓弧線。站臺平曲線段4、第一平曲線9.1、第二平曲線9.2的曲線半徑均為1000~3000m。第一夾直線10.1和第二夾直線10.2的長度不小于20m。如圖3所示為本實施例的橋墩布置結構示意圖,正線沿直線段接近車站時,以一組對稱的開口朝向梭形站臺1外側的第一平曲線9.1橫向盡快拉開距離,并保證該組第一平曲線9.1不侵入站臺區。當線間距拉大到足以包絡梭形站臺1時,線路走一段不短于20m的第一夾直線段10.1進行過渡,進入站臺區后線路改為一組對稱的開口朝向梭形站臺1內側的站臺平曲線段4,線間距在站臺平曲線段4中部,也就是站臺中心線處達到最大,之后兩條正線開始靠攏。線路離開站臺另一端部后便盡快拉近,經由第二夾直線段10.2過渡,然后沿一組對稱的開口朝向梭形站臺1外側的第二平曲線9.2前進,盡快縮短喇叭口過渡段的長度,回到線間距較窄的第二區間平行直線段8,線路整體形成一個以梭形站臺1為中心,左右、上下對稱的布置形式。與圖1傳統的軌道交通高架島式車站的橋墩布置結構相比,雙柱墩15的排數減少了三排,一端喇叭口的長度縮短了約90m,減少了工程投資。此外,兩端橋面面積共減少了約400m2,在降低工程量的同時也改善了道路采光。另外,本專利技術的喇叭口過渡段僅設計了一組平曲線及夾直線,比傳統的線路結構減少了一組平曲線,行車更為平順,旅客乘坐更為舒適。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應當指出,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專利技術所揭示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一種軌道交通高架梭形車站線路結構

    【技術保護點】
    一種軌道交通高架梭形車站線路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梭形站臺(1),所述梭形站臺(1)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一上行正線(2)和第二下行正線(3),所述第一上行正線(2)包括沿梭形站臺(1)一側外緣布置的站臺平曲線段(4)、設置在沿梭形站臺(1)站前的第一喇叭口過渡段(5)、以及設置在沿梭形站臺(1)站后的第二喇叭口過渡段(6);所述站臺平曲線段(4)的進站端通過第一喇叭口過渡段(5)與第一區間直線段(7)連接,所述站臺平曲線段(4)的出站端通過第二喇叭口過渡段(6)與第二區間直線段(8)連接;所述第二下行正線(3)與第一上行正線(2)關于梭形站臺(1)對稱分布。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軌道交通高架梭形車站線路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梭形站臺(1),所述梭形站臺(1)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一上行正線(2)和第二下行正線(3),所述第一上行正線(2)包括沿梭形站臺(1)一側外緣布置的站臺平曲線段(4)、設置在沿梭形站臺(1)站前的第一喇叭口過渡段(5)、以及設置在沿梭形站臺(1)站后的第二喇叭口過渡段(6);所述站臺平曲線段(4)的進站端通過第一喇叭口過渡段(5)與第一區間直線段(7)連接,所述站臺平曲線段(4)的出站端通過第二喇叭口過渡段(6)與第二區間直線段(8)連接;所述第二下行正線(3)與第一上行正線(2)關于梭形站臺(1)對稱分布。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軌道交通高架梭形車站線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喇叭口過渡段(5)包括沿上行方向依次設置的第一平曲線(9.1)和第一夾直線(10...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強袁曉萍林永紅胡立發吳忻源李伶馮菁
    申請(專利權)人: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湖北;4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中文字幕无码无码专区| 曰产无码久久久久久精品 |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 久久久久久人妻无码| 午夜爽喷水无码成人18禁三级|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色欲| 东京热HEYZO无码专区|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免费|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 a级毛片无码免费真人| 人妻少妇乱子伦无码视频专区 | 亚洲精品无码人妻无码| 亚洲无码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不卡| 欧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黄色无码视频| 爆乳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97在线视频人妻无码| 人妻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 |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区午夜不卡 | 亚洲熟妇av午夜无码不卡| 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 中国少妇无码专区| 国产丝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精品GV天堂无码男同| 亚洲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首JN| 无码AV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VA成无码人在线观看天堂 | 国产午夜鲁丝片AV无码| 丰满爆乳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蕉久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在线精品自拍无码| 台湾无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