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ixing tube and flocculent sludge, and comprises a sleeve fixed installed on the sleeve of the stirring shaft, a stirring shaft is provided with a spiral blade; tube wall of the pipe with a hollow structure, one end of the pipe wall is installed into the tube wall socket flocculant, the pipe is provided with interval wall of hole communicated with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spaces between adjacent through holes from the feed end to the discharge end of the tube increases gradually. The invention adopts the gradual change of the pipeline to lead the flocculant to mix with the sludge,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mixing effect and fast speed.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環保設備
,特別涉及污泥的處理裝置。
技術介紹
在污泥脫水前,要進行污泥調節,所謂污泥調節也稱污泥的化學調質。污泥濃縮一般只能使其含水率降到85%左右,要進一步降低含水率,減少體積,就要把污泥中結合水分離出來,也就是使這部分水對固體顆粒的附著力減弱,使顆粒失穩長大。現在通用做法是在污泥壓濾前設置污泥調制池,用來對污泥進行化學調制,投加三氯化鐵、石灰等有機無機絮凝劑,絮凝劑作用污泥絮凝時間一般在5-10min。而污泥調制池占地面積和投資比較大,絮凝劑與污泥的混合一般采用低轉速槳式攪拌器或者雙曲面攪拌器,混合效果不理想。
技術實現思路
本申請人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點,進行研究和改進,提供一種絮凝劑與污泥的混合管,其采用管壁導入絮凝劑的方式,實現絮凝劑與污泥的均勻、快速混合,提高了混合效果及效率。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如下方案:一種絮凝劑與污泥的混合管,包括固定安裝的管套及活動安裝于管套中的攪拌軸,攪拌軸上帶有螺旋葉片;所述管套的管壁帶有中空結構,所述管壁的一端安裝有絮凝劑導入管,管套的內壁間隔設有與管壁內腔連通的通孔,相鄰通孔之間的間距從管套的進料端向出料端逐漸增大。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效果在于:本專利技術采用管道漸變式導入絮凝劑與污泥進行混合,其混合效果好、速度快,實現連續混合,效率高。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管套;11、進料端;12、出料端;2、攪拌軸;3、螺旋葉片;4、絮凝劑導入管;5、通孔。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絮凝劑與污泥的混合管,包括固定 ...
【技術保護點】
一種絮凝劑與污泥的混合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安裝的管套(1)及活動安裝于管套(1)中的攪拌軸(2),攪拌軸(2)上帶有螺旋葉片(3);所述管套(1)的管壁帶有中空結構,所述管壁的一端安裝有絮凝劑導入管(4),管套(1)的內壁間隔設有與管壁內腔連通的通孔(5),相鄰通孔(5)之間的間距從管套(1)的進料端(11)向出料端(12)逐漸增大。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絮凝劑與污泥的混合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安裝的管套(1)及活動安裝于管套(1)中的攪拌軸(2),攪拌軸(2)上帶有螺旋葉片(3);所述管套(1)的管壁帶有中空結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建華,薛慧忠,
申請(專利權)人:無錫亮慧環保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