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樓板鋼筋網片防踩踏裝置,鋼筋網片包括鋼筋,包括框架和設置于框架上的踩踏網;框架由4個桿體組成,每個桿體下表面至少設置有1個掛鉤,掛鉤掛設于鋼筋上;至少兩個相對的桿體上設置有支撐桿,支撐桿豎直設置;踩踏網由垂直設置的橫桿和豎桿組成,橫桿和豎桿均與框架固連;踩踏網上表面設置有至少兩個跳板,跳板沿框架長度方向設置,各個跳板分別沿框架的寬度方向和長度方向分布。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設計新穎,通過設置框架和支撐桿使得本裝置可以架設在鋼筋網片的上方,避免了工人直接踩踏在鋼筋網片上,延長了鋼筋網片的使用壽命,提高了樓板的質量;同時設置的掛鉤防止了裝置實受力不均時的側翻,保證了裝置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樓板鋼筋網片輔助裝置領域,特別是一種樓板鋼筋網片防踩踏裝置。
技術介紹
樓板在成型的過程中,需要首先在模板上綁扎鋼筋網,再澆筑混凝土。鋼筋綁扎完成后,需要進行水電穿線管作業及混凝土澆筑作業,鋼筋網片會被工人來回踩踏,很容易出現鋼筋網片上鋼筋被踩下,引起鋼筋網片受力改變、鋼筋被踩變形,引起鋼筋間距與設計不符,鋼筋保護層厚度變小的現象,從而改變樓板的受力特點,造成質量問題,嚴重者引發質量事故。現有的鋼筋網片防踩踏裝置為:在鋼筋網片上直接鋪跳板,通過增大受力面積,降低鋼筋網片的受力,雖然該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對鋼筋網片進行保護,但是鋼筋網片依然會有被折彎損害的風險。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效果好的樓板鋼筋網片防踩踏裝置。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樓板鋼筋網片防踩踏裝置,鋼筋網片包括鋼筋,其特點是:包括框架和設置于框架上的踩踏網,踩踏網水平設置;框架由4個水平設置的桿體組成,每個桿體下表面至少設置有1個掛鉤,掛鉤掛設于鋼筋上;至少兩個相對的桿體上設置有支撐桿,支撐桿豎直設置;踩踏網由垂直設置的橫桿和豎桿組成,橫桿和豎桿均與框架固連;踩踏網上表面設置有跳板,沿框架長度方向至少設置有1個跳板;沿框架的寬度方向至少設置有1個跳板。掛鉤上連接有豎直設置的連接桿,桿體上貫穿設置有穿孔,連接桿穿設于穿孔中;穿孔側壁上貫穿設置有固定螺栓,固定螺栓端部與連接桿側壁緊密貼合。掛鉤上連接有彈簧,彈簧端部與框架固連。桿體、橫桿、跳板和豎桿均包括套筒和穿設于套筒中的內桿,內桿滑動設置于套筒中。支撐桿底部設置有橡膠墊。支撐桿上豎向設置有滑軌,滑軌中滑動設置有安裝桿,安裝桿末端設置有輪體;滑軌側壁上貫穿設置有頂緊螺栓,頂緊螺栓端部與安裝桿緊密貼合。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1、通過設置框架和支撐桿使得本裝置可以架設在鋼筋網片的上方,避免了工人直接踩踏在鋼筋網片上,延長了鋼筋網片的使用壽命,提高了樓板的質量;同時設置的掛鉤防止了裝置受力不均時的側翻,保證了裝置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2、滑動設置于桿體上的連接桿,方便了掛鉤的上下移動,從而使得掛鉤可以在鋼筋上掛緊。3、設置的彈簧可以根據需要使得掛鉤上下移動,拉緊鋼筋,使用起來比較方便。4、桿體、橫桿、跳板和豎桿均包括套筒和穿設于套筒中的內桿,內桿滑動設置于套筒中,從而實現了桿體、橫桿、跳板和豎桿長度的調整,增大了本裝置的適用范圍。5、設置的橡膠墊增大了支撐桿和地面之間的摩擦力,從而防止框架在使用過程中移動。6、支撐桿上豎向設置有滑軌,滑軌中滑動設置有安裝桿,安裝桿末端設置有輪體,從而方便了本裝置的移動和固定,使用方便,使用起來勞動強度低。附圖說明圖1為實施例1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俯視圖;圖3為實施例2結構示意圖;圖4為桿體、橫桿和縱桿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樓板鋼筋網片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5所示,鋼筋網片為成熟的現有技術,其中鋼筋網片包括至少兩個鋼筋1,各個鋼筋1垂直設置,形成鋼筋網片。一種樓板鋼筋網片防踩踏裝置,如圖1、圖2和圖4所示,包括用于行走的踩踏網, 踩踏網包括垂直設置的橫桿21和縱桿22,橫桿21和縱桿22連接成網狀。在踩踏網的上部固定有至少兩個跳板3,本實施例中跳板3的數量為4個,其中兩個跳板3沿框架的長度方向設置,另外兩個跳板3沿框架的寬度方向設置。跳板3方便了工人的走動,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各設置兩個跳板,從而方便了相向走來的兩個工人的走動。為了避免直接將踩踏網放置于鋼筋網片上,設置有框架,踩踏網固定設置于框架上。框架由4個桿體10組成,4個桿體10依次相接,最終形成矩形的框架。在每個桿體10的下表面上至少設置有1個連接桿11,本實施例中,每個桿體10的下表面設置有1個連接桿11,連接桿11豎直設置,且連接桿11位于桿體10的中部。在桿體11的下部設置有掛鉤12,掛鉤12可以掛在鋼筋1上,從而防止框架的側翻。為了使得掛鉤12將鋼筋掛緊,在桿體10上貫穿設置有穿孔,穿孔沒有在圖中顯示,連接桿11滑動設置于穿孔中。在穿孔的側壁上貫穿設置有固定螺栓13,固定螺栓13的端部與連接桿11的側壁緊密貼合,從而實現連接桿11在穿孔中的固定。在使用的時候,首先松開固定螺栓13,使得掛鉤12向下移動,將鋼筋1勾住,隨后向上移動連接桿11,使得掛鉤12將鋼筋1勾緊;最后,使用固定螺母將固定螺栓13在穿孔中固定,固定螺栓13的端部頂緊連接桿11即可。當框架因受力不均有側翻傾向時,因掛鉤12掛緊了鋼筋1,從而給了即將側翻的框架一個向下的力,進而防止了框架的側翻,保證了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為了實現框架的支撐,至少兩個相對的桿體10上設置有支撐桿14,支撐桿14豎直設置。支撐桿14長度可調,從而可以根據需要調整支撐桿14的長度,使得本裝置適用于不同高度的鋼筋網片。支撐桿長度可調的方式為成熟的現有技術,在此不再贅述。在支撐桿14的底部上可以設置橡膠墊,橡膠墊為成熟的現有技術,未在圖中顯示。設置的橡膠墊增大了支撐桿14和地面之間的摩擦力,從而防止框架在使用過程中移動。在支撐桿14上豎向設置有滑軌15,滑軌15中滑動設置有安裝桿16,滑軌側壁上貫穿設置有頂緊螺栓18,頂緊螺栓18的端部與安裝桿16的側壁貼合,通過頂緊螺栓18實現安裝桿16在滑軌中的固定。在安裝桿16的末端上設置有輪體17,為了方便使用,輪體17選用萬向輪。當需要移動本裝置時,向下滑動安裝桿16使得輪體17與地面接觸即可;當將本裝置移動到需要的位置時,向上滑動安裝桿16,使得輪體17與地面脫離,支撐桿與地面接觸即可。為了進一步方便本裝置的使用,提高本裝置的適用范圍,桿體10、橫桿21、跳板3和豎桿22長度均可調。其可調的實現方式為:桿體10、橫桿21、跳板3和豎桿22均包括套筒4,在套筒4中滑動設置有內桿5。當要調整桿體10、橫桿21、跳板3和豎桿22的長度時,只需要滑動內桿5即可。內桿5在套筒4中移動后的定位為成熟的現有技術,可以采用螺栓的方式實現,在套筒4上穿設有螺栓6,螺栓6的端部與內桿5的側壁緊密貼合。在使用的時候,首先根據需要調整桿體10、橫桿21、豎桿22和支撐桿14的長度;然后,滑動安裝桿使得輪體與地面接觸,滑動本裝置到合適的位置,再滑動安裝桿16使得輪體與地面脫離,支撐桿放置于鋼筋網片兩個鋼筋1之間,使用掛鉤使得掛鉤在鋼筋1上掛緊即可。實施例2,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如圖3、圖4和圖5所示,在掛鉤12上連接有彈簧111,彈簧111的端部與桿體10固連。在將掛鉤12掛在鋼筋1的過程中,向下拉動彈簧111,掛鉤12向下移動,掛在鋼筋1上;松開彈簧111,在彈簧111的作用下,掛鉤12向上移動,將鋼筋1勾緊。當框架因受力不均有側翻傾向時,因掛鉤12掛緊了鋼筋1,從而給了即將側翻的框架一個向下的力,防止了框架的側翻,保證了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本技術設計新穎,通過設置框架和支撐桿使得本裝置可以架設在鋼筋網片的上方,避免了工人直接踩踏在鋼筋網片上,延長了鋼筋網片的使用壽命,提高了樓板的質量;同時設置的掛鉤防止了裝置實受力不均時的側翻,保證了裝置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樓板鋼筋網片防踩踏裝置,鋼筋網片包括鋼筋,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和設置于框架上的踩踏網,踩踏網水平設置;框架由4個水平設置的桿體組成,每個桿體下表面至少設置有1個掛鉤,掛鉤掛設于鋼筋上;至少兩個相對的桿體上設置有支撐桿,支撐桿豎直設置;踩踏網由垂直設置的橫桿和豎桿組成,橫桿和豎桿均與框架固連;踩踏網上表面設置有跳板,沿框架長度方向至少設置有1個跳板;沿框架的寬度方向至少設置有1個跳板。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樓板鋼筋網片防踩踏裝置,鋼筋網片包括鋼筋,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和設置于框架上的踩踏網,踩踏網水平設置;框架由4個水平設置的桿體組成,每個桿體下表面至少設置有1個掛鉤,掛鉤掛設于鋼筋上;至少兩個相對的桿體上設置有支撐桿,支撐桿豎直設置;踩踏網由垂直設置的橫桿和豎桿組成,橫桿和豎桿均與框架固連;踩踏網上表面設置有跳板,沿框架長度方向至少設置有1個跳板;沿框架的寬度方向至少設置有1個跳板。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樓板鋼筋網片防踩踏裝置,其特征在于:掛鉤上連接有豎直設置的連接桿,桿體上貫穿設置有穿孔,連接桿穿設于穿孔中;穿孔側壁上貫穿設置有固...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杜松,
申請(專利權)人:杜松,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