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誤吸頸部支架,所述防誤吸頸部支架整體圍成封閉筒狀,包括頭托、頸托和側壁,所述頭托和所述頸托在所述封閉筒狀的徑向相對設置、軸向位于同側;所述側壁連接所述頭托和所述頸托并構成所述封閉筒狀的側壁;該防誤吸頸部支架圍繞于佩戴者的脖頸,所述頭托托起佩戴者的下頜,所述頸托在軸向凸出于所述封閉筒狀,壓于佩戴者的后腦從而限制其頭部后仰。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便于生產和使用,調節方便,縮短佩戴者舌腭之間的距離,有效減少嗆咳和誤吸的發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頸部支架,尤其涉及一種防誤吸頸部支架。
技術介紹
誤吸是指腦卒中病人因吞咽功能障礙,進食或非進食時,有數量不一的食物、口腔內分泌物或胃食管返流物等進入到聲門一下的氣道,導致患者發生吸入性肺炎、重癥肺炎或窒息死亡者。誤吸是神經內科臨床工作中常見的不良事件之一,一旦發生將嚴重影響神經功能的恢復,甚至導致患者窒息死亡。研究中我們發現腦卒中患者發生誤吸的主要原因有患者的體位不當,包括患者進食時上半身的位置和進食時頭部的位置,尤其是頭部位置。臨床中為避免發生這樣的事件,通常只能人工保持患者的體位尤其是頭部位置,費時費力,極為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上述困境,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防誤吸頸部支架,以代替人工保持患者的頭頸位置;所述防誤吸頸部支架整體圍成封閉筒狀,包括頭托、頸托和側壁,所述頭托和所述頸托在所述封閉筒狀的徑向相對設置、軸向位于同側;所述側壁連接所述頭托和所述頸托并構成所述封閉筒狀的側壁;該防誤吸頸部支架圍繞于佩戴者的脖頸,所述頭托托起佩戴者的下頜,所述頸托在軸向凸出于所述封閉筒狀,壓于佩戴者的后腦從而限制其頭部后仰。進一步地,所述防誤吸頸部支架還包括調節機構,所述調節機構設置于所述側壁,用于調節所述防誤吸頸部支架的周向長度,從而調節所述防誤吸頸部支架的徑向尺寸,以適應佩戴者各異的頸部圍度。進一步地,所述側壁可打開,并且打開后具有兩端;所述兩端搭接,并且重合部分長度可調。進一步地,所述兩端通過尼龍搭扣搭接和調節重合長度。進一步地,所述兩端分別設置尼龍帶和卡扣,所述尼龍帶穿入所述卡扣并拉緊從而實現所述兩端搭接和調節重合長度。進一步地,所述兩端分別設置尼龍帶和針扣,所述尼龍帶對應所述針扣設置有至少一個扣孔,所述針扣穿入所述扣孔從而實現所述兩端搭接和調節重合長度。進一步地,所述側壁包括內壁和外壁,所述頭托固定地設置于該內壁、所述頸托固定地設置于該外壁;所述內壁和所述外壁可分離地固定連接。進一步地,所述外壁通過尼龍搭扣與所述內壁相連。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便于生產和使用,調節方便,縮短佩戴者舌腭之間的距離,有效減少嗆咳和誤吸的發生。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作進一步說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術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一種防誤吸頸部支架的正面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一種防誤吸頸部支架的側面結構示意圖;圖1-圖2中,1-頭托,2-頸托,31-內壁,32-外壁。具體實施方式下面詳細描述本技術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技術,而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順時針”、“逆時針”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在本技術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技術中的具體含義。在本技術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觸,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觸而是通過它們之間的另外的特征接觸。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實施例一如圖1和圖2所示,防誤吸頸部支架整體圍成一封閉的筒狀,供需要佩戴的患者使用。該防誤吸頸部支架包括頭托1、頸托2和側壁,其中側壁還包括內壁31和外壁32。頭托1和頸托2相對設置,并且都處在防誤吸頸部支架軸向的同一側。頭托1固定在內壁31上,而頸托2固定在外壁32上。防誤吸支架在其側壁設置有調節機構,用于調節防誤吸頸部支架的軸向長度。在使用時,將防誤吸頸部支架套在患者的脖頸周圍并環繞,使得頭托1托起患者的下頜,頸托2在患者的腦后施加壓力,限制患者的后仰,并向前推動使得患者的頭部向前略低下20-30°,使得頭部與頸部的角度保持60-70°,這樣可以縮短舌腭之間的距離,避免口腔分泌物或胃食管返流物進入氣道,在患者進食時使食團盡快從口腔經過咽腔進入食道,能夠有效地減少嗆咳和誤吸的發生。外壁32通過尼龍搭扣粘貼在內壁31的外側面。而內壁31是可展開設置的,其兩端由尼龍搭扣搭接,從而方便展開整個防誤吸頸部支架,并將其環繞在需要佩戴支架的患者脖子周圍,調節到適合長度后搭接尼龍搭扣,從而防誤吸頸部支架恢復封閉的環狀結構,起到對患者的體位的限制作用。在使用上,方便起見,可先分離內壁31和外壁32,單獨將內壁31環繞在患者脖頸,后再將外壁32安裝到內壁31外側表面。實施例二本例和實施例一中的方案類似。區別在于,內壁31不是通過尼龍搭扣來調節尺寸和搭接的,而是通過尼龍帶子穿進卡扣并拉緊實現固定和調節的功能的。其余類同實施例一,效果也類似。實施例三本例和實施例一種的方案類似。區別在于,內壁31不是通過尼龍搭扣來調節尺寸和搭接的,而是通過設置尼龍帶和針扣、并且尼龍帶上設置若干扣孔實現的,針扣扣入不同的扣孔,可得到不同徑向尺寸的防誤吸頸部支架。其余類同實施例一,效果也類似。以上詳細描述了本技術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需創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本技術的構思作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
中技術人員依本技術的構思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防誤吸頸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誤吸頸部支架整體圍成封閉筒狀,包括頭托、頸托和側壁,所述頭托和所述頸托在所述封閉筒狀的徑向相對設置、軸向位于同側;所述側壁連接所述頭托和所述頸托并構成所述封閉筒狀的側壁;該防誤吸頸部支架圍繞于佩戴者的脖頸,所述頭托托起佩戴者的下頜,所述頸托在軸向凸出于所述封閉筒狀,壓于佩戴者的后腦從而限制其頭部后仰。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防誤吸頸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誤吸頸部支架整體圍成封閉筒狀,包括頭托、頸托和側壁,所述頭托和所述頸托在所述封閉筒狀的徑向相對設置、軸向位于同側;所述側壁連接所述頭托和所述頸托并構成所述封閉筒狀的側壁;該防誤吸頸部支架圍繞于佩戴者的脖頸,所述頭托托起佩戴者的下頜,所述頸托在軸向凸出于所述封閉筒狀,壓于佩戴者的后腦從而限制其頭部后仰。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誤吸頸部支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調節機構,所述調節機構設置于所述側壁,用于調節所述防誤吸頸部支架的周向長度,從而調節所述防誤吸頸部支架的徑向尺寸,以適應佩戴者各異的頸部圍度。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防誤吸頸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壁可打開,并且打開后具有兩端;所述兩端搭接,并且重合部分長度可調。4.根據...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浦蘇穎,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市徐匯區大華醫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